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创新是新媒体时代的鲜明特征,也是适应高校德育工作新情况、解决德育工作新问题、提高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道德教育工作针对性、时代性、实效性的根本方法。新媒体时代要求高校德育突出理念、内容、载体、方法四个维度的创新。高校德育理念创新,主要是树立符合新媒体传播规律、虚拟与现实相结合的德育理念;高校德育内容创新,主要是拓展大学生道德教育核心内容,加强大学生道德选择能力教育;高校德育载体创新,主要是创新利用网络媒体和手机媒体开展大学生德育;高校德育途径创新,主要是注重培养大学生的道德人格,提升大学生的媒介素养。  相似文献   

2.
创新是新媒体时代的鲜明特征,也是适应高校德育工作新情况、解决德育工作新问题、提高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道德教育工作针对性、时代性、实效性的根本方法。新媒体时代要求高校德育突出理念、内容、载体、方法四个维度的创新。高校德育理念创新,主要是树立符合新媒体传播规律、虚拟与现实相结合的德育理念;高校德育内容创新,主要是拓展大学生道德教育核心内容,加强大学生道德选择能力教育;高校德育载体创新,主要是创新利用网络媒体和手机媒体开展大学生德育;高校德育途径创新,主要是注重培养大学生的道德人格,提升大学生的媒介素养。  相似文献   

3.
文章分析了大学生网络共同体道德教育内容,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网络道德认知和道德选择判断教育、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网络礼仪教育、网络行为规范教育、网络信息安全教育。论述了教育方法:一是采用公正团体道德教育方法,培养大学生在网络共同体中的道德主体意识;二是采用道德讨论法,提高大学生在网络共同体中的网络道德认知;三是采用预防教育法,培养大学生在网络共同体中的道德意志;四是采用实践教育法,培养大学生在网络共同体中的道德习惯。文章最后提出了教育的策略:在加强大学生网络共同体舆论阵地建设方面,首先,高校要建立官方网页、微博、微信平台,满足大学生日益增长的多样化的文化需求;其次,要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开展网络道德素养课程;第三,建设和推广思想政治教育名牌和特色网站、博客、微博或者微信;第四,充分发挥严肃游戏的作用;第五,充分利用QQ等即时聊天工具开展道德教育。在进行网络道德规范教育方面,第一,高校应该注重网络行为规范的教育;第二,加强网络道德伦理课程建设;第三,扩展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内容。  相似文献   

4.
关于增强高校人文教育德育功能的途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需要人文教育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德育工作;高校人文教育是德育的理论动力和坚实的载体,能帮助大学生实现高层次的道德需求,促进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融合。高校应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将人文教育融于生活,发挥人文教育的本位德育功能,开展全员人文教育,以此有效地发挥人文教育的德育功能。  相似文献   

5.
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传统道德文化资源在当前高校德育课程改进中的生长空间;全球化背景下"通识教育"课程在当前高校德育课程改进中的生长空间;"通识教育"课程与中国传统道德文化资源在高校德育共有生长空间中的结合。  相似文献   

6.
晋商文化资源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十分丰富的德育价值,不仅能够作为高校开展德育教学的切入点,而且能够作为提升大学生道德品质的启发点和优化德育课程的辅助点。当前,高校在运用晋商文化资源开展德育课程建设的过程中,面临着应用意识薄弱、涉及范围不广、应用方式单一等困境。为此,高校要通过提升教育主体应用意识、挖掘晋商文化深层内涵、发挥网络载体作用和开设相关课程等路径,进一步促进晋商文化资源在德育课程中的深度应用。  相似文献   

7.
构建高校大德育格局 提高德育工作水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高校大德育格局,一是充分认识高校德育的大地位:德育在高校育人事业中居于首要的位置,是青年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基础与关键。二是明确高校德育的大目标: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是树立高校德育的大理念:先进的、科学的和高起点的、宽视野的德育理念。四是建立高校德育的大机制:大德育工作运行机制和大德育工作制度。五是落实高校德育的大任务:强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主渠道建设;搞好"三育人",以师德师风建设引领德育工作;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升文化育人能力;创新德育工作的内容、载体和途径,实施大学生成长导航工程;强化服务意识,改进服务手段,实施大学生成才服务工程;加强德育理论和工作研究等。  相似文献   

8.
高校德育内在需求机制是大学生基于自身完美和全面发展需要而对德育价值目标的自觉认同和积极追求,是德育个体价值的重要体现.自身完美、成才发展和健康成长是大学生对德育需求的内在动力基础.激活内需--让大学生自我育德,引入生活--让大学生体验道德,德福合一--让大学生享用道德,正确评价--让大学生追求道德,是构建大学生道德内在需求机制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9.
高校德育工作是针对"人"的活动,与大学生的心理反应密切相关。和谐的高校人际环境尤其是师生关系将对高校德育工作产生巨大影响:一方面,人本主义咨访关系有利于提升高校德育的效果;另一方面,人本主义咨访关系有利于改进高校德育的方式和方法。高校德育应该借鉴咨访关系的原理,优化高校人际环境,提高高校德育的实效性。要真诚对待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主动运用同理心,营造良好交流环境;无条件积极关注学生,促进学生自我成长;培养学生主体性道德人格,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人本主义咨访关系在高校德育工作运用中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为高校师生关系不同于治疗关系、咨询师与德育工作者的角色也不同、高校德育更着眼于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解析道德审美含义的基础上,对大学生道德审美现状进行了相应的调查与结果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个体普遍注重作为道德审美主体的自主性与个性;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在道德审美素养上存在着差异性;大学生自身在道德审美素养方面存在着矛盾与冲突。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廉洁文化教育是针对高校大学生进行的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及党风廉政建设方面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等为主要内容,旨在培育和提升大学生清廉自律品德及意识的廉洁理论与实践教育活动。开展大学生廉洁文化教育是高校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人才培养职能目标的必然要求,也是高校进行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课程育人是大学德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当前国内高校在廉洁教育教师队伍及理论与实践课程建设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也存在诸如课程教育教学效果不佳、理论与实践衔接性不足、师资队伍信息化建设水平不高等问题。鉴于此,应以优化高校廉洁文化教育课程体系为抓手,重点从课程建构原则与具体实施路径方面提出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12.
高校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中的壮族传统德育资源包括勤劳智慧的开拓精神、保家卫国的爱国精神、团结互助的协作精神、重礼守节的道德品格和生态伦理道德精神等等。开发壮族传统德育资源,应树立壮族德育资源开发的意识,大力推动高校网络德育建设,深入研究广西壮族地区传统文化,充分利用多元化传播形式。  相似文献   

13.
独生子女大学生的道德社会化是高等教育的重要使命。在人本教育视野下实现独生子女大学生的道德社会化,培育教育者的主体能力是首要基础,走生活化德育之路是根本要求,加强教育主体道德修养是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4.
科尔伯格的道德教育策略有两种:道德讨论策略和公正团体行为培养策略。它们是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运用于儿童道德教育实践而提出的重要方法,对于提升我国现阶段学校道德教育具有重要启示:即更新德育理念,构建以学生为本的思想道德教育新模式;改革德育内容,注意教育对象的层次性和序列性;完善德育目标,重视学生道德判断能力的提升;加强德育课程,加大隐性课程对学生影响的力度。  相似文献   

15.
论大学生法制教育与高校德育的整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大学生法制教育与高校德育整合的人本基础.大学生法制教育作为高校德育的重要内容,与高校德育其它组成部分内在地融为一体,共同服务于大学生素质地全面提高.确立素质教育理念、加强课程教学改革、完善法制化管理、优化教师素质结构是实现大学生法制教育与高校德育整合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16.
当代大学生的公民意识及其培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江泽民同志曾经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1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的合格公民,是当前高校德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大学生只有在深刻理解公民内涵,树立现代公民意识,真正认识到自己作为一个合格公民在现代化建设中应当承担的责任的基础上,才能自觉地以各种规范来约束自身的行为,并将这些规范的精神实质内化为自身的道德素养。所以,对大学生的公民意识教育是当代公民道德建设的基础性工程,也是高校德育的着力点。一、公民和公民意识的内涵“公民”一词,最早起源于古希腊,…  相似文献   

17.
模拟法庭在高校德育模式创新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有效地提升了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高校德育实效性,为高校德育建设提供了新的路径;应用模拟法庭开展高校德育模式创新是应对当下高校德育建设面临的实际问题提出的新思路,具有传统德育建设不可替代的优越性,是适应新形势发展的必然选择;应用模拟法庭开展高校德育模式创新应遵循形式多样、案例典型、资源整合、评价科学等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8.
模拟法庭在高校德育模式创新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有效地提升了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高校德育实效性,为高校德育建设提供了新的路径;应用模拟法庭开展高校德育模式创新是应对当下高校德育建设面临的实际问题提出的新思路,具有传统德育建设不可替代的优越性,是适应新形势发展的必然选择;应用模拟法庭开展高校德育模式创新应遵循形式多样、案例典型、资源整合、评价科学等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9.
德育过程既是认识过程,又是实践过程。主体与客体是德育三大要素中的两个基本要素。本文根据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理,探讨大学德育的主体与客体的确定问题,认为大学生既是德育的客体,又是德育的主体;主体与客体具有对象性,没有离开主体而存在的客体,也没有离开客体而存在的主体;主体与客体具有二重性,在某种情况下的主体,可能在其他情况下成为客体,在某种情况下的客体,也可能在其它情况下成为主体。当我们把大学生作为客体看待时,与之相对立的主体有个体主体、群体主体和社会主体三  相似文献   

20.
钱兴 《唯实》2000,(11):58-59
一、对高校德育改革认识的思考随着我省教育现代化进程的推进 ,高等教育全面改革势在必行 ,高校德育改革应首当其冲 ,这在高校已达成初步共识。笔者对高校德育改革认识的思考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1.对高校德育目标改革的认识。高校德育目标 ,是指通过德育理论和德育实践活动 ,促使大学生的思想品德水平达到我们所预期的规定 ,从宏观来说 ,就是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 ,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培养大学生成为“四有”新人 ;从微观来说 ,就是通过提高大学生内在的思想品德水平 ,确立坚强的精神支柱 ,形成良好的精神风貌 ,达到较高的精神境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