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我国夫妻约定财产制的概念和内容夫妻约定财产制,是夫妻双方通过协议商定其婚前财产、婚后财产的占有、使用、管理、收益、处分等事项,并排除法定夫妻财产制适用的制度。根据上述规定,可以看出我国夫妻约定财产制主要有以下内容:夫妻可以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归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且该约定应当采用书面形式。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确的,适用《婚姻法》第十七条、第十八条的规定。夫妻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的约定,对双方具有约束力。  相似文献   

2.
经济法法律关系的客体的分类目前学界尚有争议,笔者将经济法法律关系客体分为社会化财产和社会化行为。本文就经济法法律关系客体之一——社会化财产的性质以及分类进行简要论述,并借鉴美国产权学家阿尔钦提出的"共有私产"概念,对社会化财产作出新的阐述。  相似文献   

3.
傅叔文 《法制博览》2024,(7):133-135
纵观《民法典》发展历程,在传统家庭财产制度当中能够明显发现国外个人财产权制度的身影,这使得我国法律体系中“家庭”的概念逐渐模糊,而家庭中“个人”的作用越来越强大。受到法律制度缺失的影响,法律实践中关于“家庭共有财产”以及“财产分割协议”产生了不同的认定,由此很多相似案件却出现了截然不同的审判结果,这种现象表明“家庭共有财产”必须得到明确,而进一步明确“家庭共有财产制度”则成为解决这一争端的最好途径。明确何为“家庭共有财产”,肯定“家庭”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不仅能够为家庭成员之间财产分割案件的判定提供诸多便利,而且还能够促使举债主体更加明确,进而达到保护债权人权益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4.
吕建超 《法制博览》2015,(5):112-113
本文先从概念分析开始,对与损害有关的概念进行了语义学上的澄清,并力图明确各个概念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吸收英美法的损害概念,结合我国现行《侵权责任法》的规定,提出了损害的两种不同的结构。  相似文献   

5.
婚前财产公证从法律上对婚姻当事人婚前所拥有的财产数量、价值及产权归属等问题进行明确,对于预防婚姻纠纷,稳定家庭关系,保护夫妻双方的合法权益具有重要的作用。对于《婚姻法》颁布以来存在的婚前财产公证等问题,本文试图从社会学的角度来进行探讨和解读。  相似文献   

6.
非婚同居关系已成为一种越来越普遍的现象,然而出于我国传统的婚姻价值取向,并没有系统的法律对非婚同居现象做出明确的规定。但作为一种普遍现象,非婚同居关系所带来的一系列的社会问题,才是我们法律人所应关注,解决的当务之急。而在实践中这些社会问题又以非婚同居期间的财产法律关系为甚。本文从非婚同居的界定入手,回顾了我国的立法现状,再提出了对非婚同居财产关系法律的思考与构想。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虚拟财产的概念、价值、法律属性的分析,针对目前对虚拟财产犯罪的现象屡见不鲜,笔者认为应通过界定网络虚拟财产法律属性,选择适用的罪名,加大对虚拟财产的刑法保护。  相似文献   

8.
《民事诉讼法》第九章规定了财产保全制度,包括诉前财产保全和诉中财产保全两种。同时,《民事诉讼法》第96规定:"因申请有错误的,申请人应当赔偿被申请人因财产保全所遭受的损失。"在此,笔者谈谈对因财产保全而引起的损害赔偿问题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传统人格权理论已经不能满足全面保护人格权的需要。人格权财产利益的概念是在人格权不断被商业化利用的情况下产生的,并迅速引起了学界的广泛关注和讨论。本文首先阐述财产利益的概念对人格权财产性的冲击,其次介绍德国法模式对我国的借鉴意义,最后探讨人格权财产利益损害赔偿数额的确定方式。  相似文献   

10.
王涛 《法制博览》2024,(8):46-48
《民法典》背景下,基于经济学以及法学的角度对国有企业的委托与代理理论进行分析,能够明确国有企业财产权益的相关理论,进一步明确国家的民事主体地位,并完善国有企业财产权责、制度的顶层设计。基于国有企业特殊的责任机制对各方利益牵扯加以保障与矫正,引导国有企业改革行政审批制度并引进双层股权架构,进而全面落实底层制度。本文以《民法典》为切入点对国有企业财产权益的调整进行分析,在维护国有企业财产权益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国有企业的社会服务效益,助力我国社会经济的稳健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