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当务之急是加强网络舆论宣传管理。近年来,网络文化的日益发展,为传播信息、学习知识、宣传政策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管理立法滞后,网络舆论宣传管理缺乏相应的法律政策支持;管理思路滞后,网络舆论宣传管理依然沿袭传统媒体的思路;管理手段滞后,在管理中主要使用行政管理手段,缺少法制管理手段;  相似文献   

2.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互联网正日益成为各国政府、社会组织和民众表达意志和个人观点的主要渠道之一.主要表现在信息传播与意见交互空前迅捷,网络舆论的表达诉求日益多元,一些负面的网络舆情可能对社会公共安全形成较大威胁.因此,必须对网络舆论进行引导和控制.舆论控制机制是确保网络舆论不发生变差的一系列制度、规范的总和.大体包含两大工作内容:引导和把关.所谓引导,就是在分散的网络舆论环境中建立权威和信誉,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社会主流意见,从而实现对网络舆论的引导.所谓控制,就是通过技术控制、法律规范和道德约束,消减不和谐音符,进而净化舆论环境.  相似文献   

3.
《传承》2015,(7)
网络舆论对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具有很强的影响作用。只有加强网络舆论队伍的建设,占领高校网络舆论主阵地,推进校园文化与网络舆论的双向互动,重点培养舆论领袖并加强其引领作用,改进高校教师的教学内容和方式、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约束力,才能促使网络舆论对大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网络舆情作为社会舆论的一种表现形式,具有不容忽视的影响和传播作用。人们通过各种渠道表达观点、想法及诉求,新媒体的普及使舆论环境变得丰富而复杂,给网络的环境监管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如何发挥网络舆情的积极作用,对网络舆情进行正确引导,构建和谐网络环境,已成为新时代网络监管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5.
网络舆情作为社会舆论的一种表现形式,具有不容忽视的影响和传播作用。人们通过各种渠道表达观点、想法及诉求,新媒体的普及使舆论环境变得丰富而复杂,给网络的环境监管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如何发挥网络舆情的积极作用,对网络舆情进行正确引导,构建和谐网络环境,已成为新时代网络监管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6.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舆论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由于网络舆论具有迥异于传统媒体的特殊优势,所以弱势群体十分倾向于使用这种方式进行利益表达,但是随着对这种方式认识的加深、网络推手的出现,民意出现了被工具化运用的迹象,网络舆论也因而出现了变质的倾向,并且网络舆论还存在威胁司法相对独立的风险,本文认为要发挥网络舆论"第四权力"的作用,首先需要遏制网络推手,净化网络舆论的运作空间,厘清网络舆论和传统行政渠道利益表达方式的关系,在保障司法公正、独立的同时,引导网络舆论,使之成为传统利益表达渠道的有效补充。  相似文献   

7.
刘廷华 《新东方》2012,(2):54-58
利用网络监督反腐具有便捷高效、抗干扰能力强、监督成本低和消除民众不满情绪等优势,但也存在信息甄别困难、过早泄露信息、可能侵犯合法权利以及网络舆论易被操纵等不足。因此,要正确认识网络监督的作用和不足,加强对网络监督的法律规范,合理引导民众积极正确地利用网络进行监督,建设好网络监督平台并健全网络监督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8.
公安网络舆论生成机制的要素包括事件诱因、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渠道、受众等。涉警网络舆论按其积极和消极作用,可以将其划分为破坏性的涉警舆论、中性舆论和建设性的涉警舆论等三类。公安网络舆论引导工作的价值:满足网民发掘真相的动机需求,培育公安网民的理性思维能力,引导网民识别善恶、匡扶正义并提升价值观,提升公安机关自身的服务能力。公安网络舆论引导可以解决诸多问题,但不能解决一切问题。  相似文献   

9.
正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深度发展,一些拥有众多粉丝的网络名人开始借助网络平台逐渐成为网络意见领袖。这些网络意见领袖不仅经常为网民提供信息、观点或建议,而且通过自己的意见影响网民的判断并最终引导网络舆论的走向。网络意见领袖在以其自身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引发一系列网络舆论风暴的同时,也挑战着政府在舆论阵地中的权威。各级党委和政府部门应积极应对这一挑战,通过搭建沟通平台,引导网络意见领袖在舆论引导、社会稳定乃至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一、重视网络意见领袖的影响力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为网络意见领袖的兴起提  相似文献   

10.
从民间到政府:网络反腐的路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网络反腐在中国已经大行其道,民间起始,政府现在高度重视.网络技术的发展、民众参与意识的增强、传统表达渠道的不畅,都是网络反腐兴盛的原因所在.受网络自身的不可靠性、网民知情权的不充分性、政府信息输出的不确定性等因素的局限,政府要通过观念的转变、网站的建设、法制的完善、信息的公开、舆论的引导和反应的积极等方式,为网络反腐提供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1.
探讨了网络社区"意见领袖"的概念与特征;论述了网络"意见领袖"在网络舆论的传播和引导、网络舆论声势的营造及网络舆论压力的形成等方面所发挥的正负两个方面的作用和影响;提出了正视网络"意见领袖"现象并引导其发挥积极的网络舆论引领作用,是当前中国网络思想舆论阵地建设以及网络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12.
我国社会中越来越多的网络热点事件显示了网络舆论对现实政治的巨大影响力.一方面,作为公民参与的一种形式,网络讨论具有不容否认的积极功能,它在监督公权力、反思社会道德、推动公民参与等方面发挥了独特作用.另一方面,网络讨论中的群体极化、非理性宣泄、暴民式司法干预等负面效应裹挟其中,使人们不能不对网络舆论和网民群体抱有疑虑甚至不信任.那么我们应如何正确看待网络舆论所具有的这种矛盾现象呢?  相似文献   

13.
社会舆论是民意表达与权力监督的重要组成与平台,互联网的迅速普及与发展为社会舆论的形成和传导提供了崭新的空间,业已成为重要的公共言论空间。上至国家领导人,下至黎民百姓,无不受到互联网舆情的影响,对其越来越重视。互联网舆论所传递的爱国主义情怀、社会正义以及人道关怀成为主要的民意表达;同时,互联网舆论对执政党、政府、司法部门以及干部的监督作用亦日益彰显。可以看到,对高度重视网络舆情对社会改革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4.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我国民主政治建设不断向前推进,网站已成为政府了解社情民意的聚集地。网络的开放互动性已经成为统战职能中政治参与、民主协商、利益表达、教育引导、关系协调的重要平台,网络舆情在政策制定方面已经产生了重要影响,逐渐成为公民政治参与的一个新途径。因此,正确认知网络舆论作用,加强网络舆情监测,积极引导网络舆论的导向,科学把握主动权,着力提升新兴媒体的核心竞争力,是当前统一战线门户网站建设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5.
"一言以兴邦,一言以丧邦",网络言论理性表达事关重大,其基本要求是客观真实、公正无私、认真负责、爱国守法。针对目前网络言论非理性表达现状及原因,亟需从以下方面进行有针对性地引导:政府及时介入,让权威真实信息抢占网络舆论高地;"疏与堵"有机结合,让网络理性言论主导网络舆论走向;组建自己的"意见领袖"队伍,唱响网上主旋律;重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提升网民自身素质;加强网络道德建设,净化网络环境;建全网络法律机制,制裁网络违法言论。  相似文献   

16.
网络舆论在彰显积极意义的同时,也存在着虚假信息泛滥、谩骂攻击成灾、无理情绪肆虐和敌对势力渗透等负面问题。思想宣传工作必须积极适应网络化新境遇,坚持虚拟和现实相结合、开放和规制相结合、显性和隐性相结合的舆论引导原则,提高网络舆论的引导水平,为形成积极健康的正面网络舆论提供价值支撑。  相似文献   

17.
周文彰 《楚天主人》2013,(10):49-49
<正>法官不受任何影响和干扰依法办案,是神圣职责;以自己的言行支持法院依法办案,是每个公民的责任。近来,互联网上经常有一些为犯罪嫌疑人开脱,或提前"定罪"的现象,有的甚至舆论一边倒,来势汹汹。这种试图以"舆论审判"来影响甚至左右司法审判的现象,引起了人们对于"舆论审判"和司法审判关系的深思。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对于实现人民群众对司法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推动司法改革和公正司法起到了重要作用。然而,武器越锐利,用起来就越要当心。舆论表达在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也难免产生一些消极的东西,这些消极的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媒体和网络的飞速发展,应对涉警舆情成为公安工作的一个全新挑战。表面上看,涉警舆情负面新闻较多,给公安工作带来不利影响,但究其实质,反映的是信息时代民意表达的媒介化趋向。民意表达的媒介化形态源自社会、媒介、公安工作等多方面因素,辩证认识媒介化民意表达的作用,开堑通渠积极导入民意,将对民意的整合吸纳、分析研判、积极回应纳入公安工作规范化建设,是从源头引导舆论的治本之策。  相似文献   

19.
强势利益集团对公共政策过程的渗透及其防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强势利益集团通过舆论、政治程序并运用显赫的社会资源渗透公共政策过程,其消极作用大于积极作用,需要从制度、法律等方面规范、引导强势利益集团的政策参与活动。  相似文献   

20.
《公安研究》2010,(12):27-27
罗依平、覃事顺在《理论与改革》2010年第2期撰文认为,互联网的发展推动了网络民意的形成,网络民意是社会公众通过互联网对公共事务做出的各种意见表达和利益诉求。网络民意对于政府决策的形成既能产生积极作用,也会产生消极影响。网络民意主要是借助网络公共舆论这一平台,在与政府权力部门的互动之中对政府决策发生实质性影响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