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法治在法治文化中占据主导地位,德治则是对法治的良好补充,法德融合是法治文化的根本目标。法治文化提高了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实践性,优化了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体系结构,促进了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生态建设,有助于平衡社会心态、化解社会矛盾,真正做到崇德向善。  相似文献   

2.
自国家治理体系的不断完善以及国家治理能力的不断提升为增强我国的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提供了坚实的制度基础和源源不断的改革力量。在法治的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则为国家治理增添了新的活力和动力。  相似文献   

3.
杨小军 《群众》2013,(5):I0016-I0016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所谓法治思维,就是以法治作为判断是非和处理事务标准的思维,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4.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国家治理现代化已经成为霞要的国家共识。中共十八幅四中全会提出国家治理体系的现代化,是要建立一系列合理的、理性化的国家治理制度体系;国家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就是指这一制度体系能够得到有效的执行和落实,并促成各种公共问题得到理性的、公平的解决。  相似文献   

5.
《群众》2019,(21)
<正>刚刚结束的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专题研究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明确了"三步走"的总体目标,契合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战略,时间表和路线图更加清晰。这是对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的一次盘点、对国家治理创新实践的全面总结,也是对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最新部署。  相似文献   

6.
<正>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法治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中共十五大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确定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1999年宪法修正案又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内容;至2011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尽管如此,目前我国法治建设距"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目标尚有很大距离,建立中  相似文献   

7.
《传承》2015,(7)
公共领域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内容,公共理性是公共领域的价值精神。培育公共理性是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是公共领域治理的需求和民主法治的时代要求。可通过加强社区组织建设、拓宽公共生活领域、公民教育与实践并举和发展网络民主等途径培育社会公共理性。  相似文献   

8.
方明 《群众》2014,(11):18-19
<正>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是对党的十五大以来依法治国理论与实践的深化与发展,全会不仅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目标,还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具体内容。"法治体系"和"法律体系"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两者有着本质区别:法律体系是静态的制度体系;而法治体系是立体的、动态的、有机完整地把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各个环节都纳入其中,体现了法治的整体要求。前者重点在于建立法律规则,后者则强调实现规则之治。实践表明,法治是降低国家治理成本、实现治理价值目标的最佳途径。没有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法治化,就没有国  相似文献   

9.
社会团结是社会赖以存在的前提。传统社会的机械团结建立在个人相似性基础之上,社会人格吸收个人人格;现代社会的有机团结建立在分工与交换互惠的基础上,个人人格保持独立。机械团结社会的控制方式是国家一元化的统治或管理,有机团结社会控制的方式是以国家和社会二元分立与合作为基础的多主体治理。现代国家治理立基于有机团结的社会,其最佳治理状态是善治。善治实现的根本途径是法治,因为法治具有提供治理合法性、行为指引、社会公正和防止人的任意性等的特有功能和价值。  相似文献   

10.
11.
12.
<正> 一、时代呼唤政府法治精神党的十五大报告在经济体制改革和民主法制建设两个方面,都有一系列的重大突破。尤其在民主法制建设方面,第一次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和宏伟目标。可以预见,十五大之后的中国,不仅是一个“市场经济时代”,而且是一个“法治时代”。这一时代特征,既给政府法制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同时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政府部门在这  相似文献   

13.
木弓 《乡音》2013,(1):46-47
何建明每一部作品都撞击着我们的心胸,他新近出版的长篇报告文学《国家》更是让我们每一个读者的心灵震撼、精神振奋。作品以2011年的利比亚动乱危机中,中国有史以来规模最大、难度最大的海外撤侨营救行动为内容,讲述了这场国家行动鲜为人知的传奇故事,描写了一大批中国外交官的感人事迹,塑造了由中国外交官群体的牺牲与奉献所挺立起来的中国国家形象,揭示出一个正在走向世界,正在全面复  相似文献   

14.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和"时间表"的确定,与邓小平同志九二南巡讲话提出的制度定型化目标完全相吻合,继承和发展了邓小平同志的改革思想。十八届四中全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作了总体部署,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本质是运用法治思维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基础作用,真正实现国家各项工作的法治化,依托法治的稳定性、严谨性、可预期性、可操作性,构建现代化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使各种制度的执行更加严格更加高效。  相似文献   

15.
16.
常瑞 《前进》2017,(8):38-39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治理国家和社会,今天遇到的很多事情都可以在历史上找到影子,历史上发生过的很多事情也都可以作为今天的镜鉴。"任何一个国家的治理现代化都是在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经过长期发展、渐进改进、内生性演化的结果。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创造了独树一帜的灿烂文化,积累了丰富的治国理政经验,为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了丰厚滋养。一、国家治理现代化与历史传承和文化传统密切  相似文献   

17.
正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我们党基于对改革开放35年来治国理政规律性的认识所作出的战略决策,表明了我们党站在时代的高度,对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进行顶层设计和战略谋划,以更大的政治智慧和勇气促进国家治理模式的现代转型。国家的治理体系是一个完整的制度系统,涵盖"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是国家治理能力孕育的基础。实现这一总  相似文献   

18.
魏崇辉  王聪会 《创造》2016,(1):54-55
正中国式治理不能照搬西方模式,必须立足于我国的传统文化与文化自信展开。西方国家的治理模式过分强调各种非国家行为体的作用,倡导权力多元化但有着过度削弱国家主权和主权政府权威的风险。尽管治理可以弥补国家和市场在调控和协调过程中的某些不足,但它也不可能代替国家和市场对大多数资源进行有效的配置,还有"治理失效"的可能。中国式治理不能照搬西方模式,必须立足于我国  相似文献   

19.
李晓波 《中国保安》2012,(14):77-77
当前保安队伍建设越来越离不开保安企业文化的支持。营造良好的保安企业文化,有利于为保安员建立良好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增强保安员自己的身份认同,有利于丰富保安员的业余生活,最重要的是,良好的保安企业文化,能增强保安企业的凝聚力和保安员的身份认同,提高广大保安员的工作积极性,让他们能更好地做好本职工作。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