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群众》2017,(6)
<正>近年来,随着互联网迅猛发展,新型传播方式不断涌现,政府施政环境也发生深刻变化,突发事件多发频发,做好突发事件政务舆情回应日益成为政府提升治理能力的迫切要求。面对突发政务舆情,一些地方和部门存在工作理念不适应、工作机制不完善、舆情回应不到位、回应效果不理想等问题。一些涉事单位持标准的"鸵鸟心态",对突发事件不愿回应、不敢回应、不会回应,一厢情愿地认为舆情会随着时间推移自然平息。其实,这  相似文献   

2.
<正>10月14日,谢坚钢区长主持召开区政府第109次常务会议,研究突发事件信息发布及舆情应对、安全生产、五角场商圈综合应急演练、与上海烟草集团签约、房屋征收、国防动员指挥机构综合演练、国资国企发展、京东到家中国总公司落户、环境监察支队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土地收储等工作。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关于做好杨浦区突发事件信息发布及舆情应对工作的实施意见(试行)》。  相似文献   

3.
正8月12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在政务公开工作中进一步做好政务舆情回应的通知》,要求对于涉及特别重大、重大突发事件的政务舆情,最迟应在24小时内举行新闻发布会;同时对于出面回应的政府工作人员,要给予一定的自主空间,宽容失误。政府在回应舆情过程中,由于事件发生的复杂性以及存在的各种客观原因等,可能回应的人员会出现一些失误、甚至犯一些小错,这是正常的现象。所以,对于出面回应的政府工作人员应当给予一定的自主  相似文献   

4.
赵伯艳 《电子政务》2011,(11):23-30
在突发事件的传播和后续处理过程中,微博平台成为网民发布信息、表达观点、相互交流、发泄情绪、反映情况、举报问题、政策建言的重要载体。在此基础上,微博平台进而成为舆情"风向标"和官民沟通的便捷媒介。政府应因势利导地利用微博发布信息,进行政务公开,建立与网民的良性互动,加强对微博舆情的关注,并予以积极回应。为此,政府应该加强...  相似文献   

5.
10月3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了《关于全面推开政务公开工作的意见实施细则》,而这份细则中最大的亮点之一,就是规定了政务舆情的回应时限.其中指出,特别重大、重大突发事件发生后,应在几个小时内发布权威信息,并在24小时内举行新闻发布会.  相似文献   

6.
正国办发[2016]6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新型传播方式不断涌现,政府的施政环境发生深刻变化,舆情事件频发多发,加强政务公开、做好政务舆情回应日益成为政府提升治理能力的内在要求。经过多年努力,各地区各部门政务公开和舆情回应工作取得较大进展,发布、解读、回应衔接配套的政务公开工作格局基本形成。但是,与互联网对政府  相似文献   

7.
在移动互联时代,突发公共事件与网络舆情往往相伴共生,如何在重大突发事件发生期间积极引导舆情成为头等重要的大事。突发公共事件中舆情引导的基本原则是信息发布及时公开和舆情引导态度开明;对信息的全方位管辖、对舆情引导的区分化管理、对负面舆情处理的人性化管控,是突发公共事件中舆情引导方式方法的一种创新;打好"主流媒体舆论引导牌"、下好"自媒体主动传播棋"、用好"舆情法治惩戒大棒",是突发公共事件中引导舆情形成良好传播效果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8.
自进入全媒体时代以来,国内舆情事件的传播力度、发生频率、影响力都在不断提升,做好热点舆情回应已经成为政府工作的重要内容。对于舆情热点,各级党委、政府必须第一时间作出反应,在解释信息、澄清舆论的过程中,做好价值观引导。  相似文献   

9.
正国办发[2016]6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新型传播方式不断涌现,政府的施政环境发生深刻变化,舆情事件频发多发,加强政务公开、做好政务舆情回应日益成为政府提升治理能力的内在要求。经过多年掰力,各地区各部门政务公开和舆情回应工作取得较大进展,发布、解读、同应衔接配套的政务公开工作格局基本形成。但是,与互联  相似文献   

10.
关联性社会冲突是指由风险信号在社会系统中的关联过程所引发的多元行动者对事件信息、真相、处置及结果的不知情、不满意、不信任,并由直接危险源上升为关联多元危险源的冲突连续升级过程。《意见》提出,政务公开工作要积极主动回应社会关切。尤其是面向重要政务舆情、媒体关切、突发事件等热点问题时,要及时发布权威信息,讲清楚真相、措施及结果。随着中国改革步入深水区,尤其是新型社会冲突生成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11.
《民主与法制》2013,(28):3-3
国务院部署加强政府信息公开 国务院9月18日召开常务会议,研究部署进一步加强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会议要求,完善政府部门新闻发言人制度,增加新闻发布频次;主动回应社会关切,对重要舆情和社会热点积极回应、解疑释惑;  相似文献   

12.
<正>鄂政办发[2016]86号各市、州、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全面推进政务公开,积极回应社会关切,是密切政群关系、提升政府公信力的重要举措,面对四个深刻变化和舆情事件多发的施政环境,适应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发展,进一步做好政务舆情的回应处置工作,成为推进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在政务公开工作中进一步做好政务舆情回应  相似文献   

13.
正2016年以来,国家预警信息发布中心发布预警1.3亿人次,为防灾减灾和应对突发事件提供了重要支撑。健全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法律制度,是强化国家应急管理的重要举措。《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要求"国家建立健全突发事件预警制度",《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也要求"建立健全与灾害特征相适应的预警信息发布制度"。因此,开展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法律制度研究,为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工作提供  相似文献   

14.
自媒体环境下网络热点极易被"点燃",网络舆情具有突发性、敏感性,复杂难控等特点。如何正确应对网络舆情,妥善化解舆情危机,是公安机关面临的严峻挑战和考验。当前公安机关应对网络舆情存在互联网宣传力度不够、正面回应慢、初期引导失当、依法查处少等不足。公安机关应对网络舆情要做到预知、预防和预处:加强舆情巡查,提前预警报警;建立信息发布机制;建立应急响应机制;建立依法处理机制。  相似文献   

15.
正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在网络发达、信息传输迅速的当代社会,突发事件可谓"和平年代的战争"。处置突发事件的相关政府人员,在应对突发事件的同时,往往还要注意应对"战争"中的舆情。突发事件的舆情应对作为一种公共关系,其阶段划分为预见规避期、危险控制期、紧急应对期、  相似文献   

16.
舆情信息是社情民意的反映,是时代的晴雨表。人们形象地称舆情信息工作为决策的“千里眼”和“顺风耳”。加强舆情信息工作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执政水平的一项重要任务是思想文化建设先导性、基础性工作,是加强和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举措,也是关注国际反应、正确加以应对的重要途径。有效的舆情信息工作,对内有利于统一思想、凝聚力量,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对外有利于增进了解,消除误解,引导国际舆论,树立良好形象。围绕大局、关注大事、把握大势,是做好舆情信息工作的基本思路。舆情信息工作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繁重任务…  相似文献   

17.
做好舆情信息工作意义重大。就高校舆情信息工作而言,应当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抓调查研究,并把调研工作制度化;二是抓网络建设,畅通舆情信息汇集渠道,扩大舆情信息涵盖范围;三是抓制度建设,健全完善舆情信息工作机制,为舆情信息工作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8.
正宁政办发[2016]178号各市、县(区)人民政府,自治区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为了加快建立完善政务舆情收集、研判和回应机制,不断提升政务公开的质量和水平,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增强各级人民政府的公信力、执行力,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在政务公开工作中进一步做好政务舆情回应的通知》(国办发[2016]61  相似文献   

19.
突发事件与政府社交媒体之间具有天然联系,突发事件中的舆情回应也日渐成为政府社交媒体的重要功能之一。但由于我国政务社交媒体在实际运行中存在应急传播优势尚未凸显、应急传播制度建设喜忧参半等问题,亟需补足制度短板,通过建立制定社交媒体危机传播管理的宏观体系、建立危机信息联盟、第三方在场的专业化转型等具体措施,优化其在突发事件中的功能和应急处理机制。  相似文献   

20.
正云南多民族多宗教并存的省情,决定了做好民族宗教舆情信息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民族宗教舆情信息工作困境1.基层对舆情信息工作重视不够党和政府对舆情信息工作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但目前基层对舆情信息重视程度远远不够,基层未建立舆情信息专门机构;舆情信息工作人员配备不齐、基本都属于兼职,甚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