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伴随改革的东风,在亿万农民依靠勤劳致富奔小康的浪潮中k出现厂一股浊流,一些农民陷入了暴富心理的泥潭不能自拔,并酿发了一系列的恶果。日益扭曲的暴富心态暴富心态是与勤劳致富背道而驰的~种欲念,期望一朝而成为富翁,这些人往往扭曲自身行为.驱使自己走火入魔般?..  相似文献   

2.
张慧 《思想战线》2015,(2):49-54
华北某村近年来由采矿而产生暴富现象。因为采矿而得的暴富,具有不可预期且潜藏风险,所以地方文化在解释暴富时,"福、运、命"之说法屡屡出现。与以往把"命"仅仅作为失败以后的心理安慰不同,暴富的短暂性使宿命论的解释不仅成为保全面子、规避风险的心理应对工具,同时也是缓冲社会矛盾的调和剂。  相似文献   

3.
《群众》2017,(23)
正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培育积极社会心态,是宣传思想战线的职责所在。近年来,泰州市从培育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入手,不断激发干事创业精气神,汇聚跨越赶超正能量,为推进"两聚一高"新实践、建设"强富美高"新泰州提供坚实的社会心理基础。以积极社会心态锻造城市精神城市精神是一座城市的灵魂,是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文化标识。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激化社会矛盾、影响社会心态、消解主流价值以及干扰言论自由等四个方面具体分析了"愤青"与"恶搞"给和谐社会建设带来的负面影响,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重视和照顾青年的利益诉求,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加强和改进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推动和谐社会建设的对策与途径.  相似文献   

5.
自媒体时代大学生不良社会心态的突出表征是:怨恨式社会心态、拒绝式社会心态、暮气式社会心态、盲目式社会心态。自媒体传播的不良思潮产生的误导、自媒体暴露的制度缺陷带来的冲击、自媒体强化的认知偏差形成的影响、自媒体建构的负性情绪导致的泛化是自媒体时代大学生不良社会心态形成的主要原因。为此,重点要在"指引"、"关怀"、"疏导"、"管理"上下功夫,采取有效措施调控和治理大学生不良社会心态。  相似文献   

6.
社会心态对社会现实的反映,未必是直接的映射,可能会存在"折射",即人们如何认知和想象社会现实比现实本身更直接地决定了社会心态的特点。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在时间感知上,正从以"速度"为中心转换为"速度"与"品质"兼顾;在空间表征上,正从"分化"向"和合"转化;在人际关联思维上,经历"群体取向"到"个体取向"的转变后,开始建设"群己兼顾"的新模式。正是社会想象方式的不断嬗变,带来了纷繁芜杂的社会心态表现。当前,通过改革调整社会现实之外,可将社会想象方式的调谐作为统领和抓手,来培育社会心态。  相似文献   

7.
"求稳"心态不是当前唯一的社会心态,与它同时并存的还有"求变"心态。打破"求稳"心态,领导心态转变是关键。在当前的时局下,只有坚定不移地推进社会和政治方面的深层改革,赋予人民更多的权力,"求变"心态才能汇入进一步改革开放的主流社会思潮,成为体制内的建设性的力量。  相似文献   

8.
转型期大学生的不良社会心态主要表现为:炫富心理作祟与仇富心理滋生,怀旧心理泛化与弱势心态萌生,焦虑情绪的纠缠与倦怠心态的困扰,对“体制内”的盲目迷恋与对政府公信力的非理性质疑.大学生不良社会心态的形成,与制度体制转型造成的利益冲击、文化多元化发展带来的价值冲突、主体意识不够成熟导致的认知困境以及网络媒体广泛应用的负面效应有一定的关联.为此,调适大学生的不良社会心态,对于和谐社会建设以及大学生成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求稳"心态不是当前唯一的社会心态,与它同时并存的还有"求变"心态。打破"求稳"心态,领导心态转变是关键。在当前的时局下,只有坚定不移地推进社会和政治方面的深层改革,赋予人民更多的权力,"求变"心态才能汇入进一步改革开放的主流社会思潮,成为体制内的建设性的力量。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转型和全面深化改革的不断推进,社会心态危机和失衡问题凸显,尤其是负面社会心态的蔓延,如焦虑怨恨、逆反冷漠,仇官仇富等。中共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因此,应深入考察负面社会心态产生的原因,充分认识负面社会心态的影响,进而科学理性地应对,积极培育良好健康的社会心态。  相似文献   

11.
精神生活是人的内在需要,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的全面发展内在的主动的需要。建设与物质生活的变化相平衡、相协调的精神生活已成为一个突出的时代问题。信仰、理想和心态是精神生活构成的重要维度。价值观对于精神生活的意义在于,为信仰提供方向,为理想提供动力,为社会心态提供定力。当代人的精神生活在信仰定力、理想追求、社会心态等方面面临新的挑战。以核心价值观引领人的精神生活建设,需要坚守共同的理想信念,增进价值共识,提升公共道德水平,形成自主奋进理性平和的社会心态,提高"互联网+精神生活"的品质,为精神生活提供丰厚的物质保障。  相似文献   

12.
<正>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强调"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对心理学研究和心理学工作者,特别是社会心理服务工作者,提出了具体要求、指明了工作方向。"美好生活需要"由物质需要与心理需要共同构成。心理学工作者对心理健康、幸福感、社会心态、社会价值观、社会  相似文献   

13.
浅谈国民幸福感与国民心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亚甜 《传承》2011,(24):52-53
我国"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培育和引导社会心态,而"幸福感"是当前社会的一个热点话题。国民心态对国民幸福感必将产生很直接的影响。通过重点分析国民心态中存在的问题,比如低级、庸俗的感性文化倾向,普遍焦虑的心态等,得知人们精神生活的错乱严重影响了自身的幸福感,为此,最后一部分具体阐述了如何构建"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提出的培育奋发进取、理性平和、开放包容的社会心态,以提升国民的幸福感。  相似文献   

14.
《群众》2017,(17)
正社会心态即社会的心理状态,是社会现实的折射和反映。良好社会心态是社会有序运行、规范运转的重要基础,对一个国家、民族、地区来说具有重要意义。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是在人的头脑里、心灵里搞建设,做的是人心的工作,与社会心态建设密切相关。做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就要引导人们增强自信心、强化责任心、激发进取心、保持平常心,不断凝聚向上向善的力量。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要更加重视社会心态建设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  相似文献   

15.
杨丽英  胡琴琴 《前沿》2014,(15):136-138
培育良好社会心态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作为连接舆情和文化的重要介质,社会心态在本质、特点、表现形式、功能作用等方面将两者密切联系起来。培育良好社会心态要在理清舆情与文化关系的基础上,将文化引领和舆情引导作为社会心态培育的双重路径,这不仅关系到社会稳定及良性运行,更是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题中之意。  相似文献   

16.
流行语与当代中国青年社会心态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年群体的流行语折射出了这一群体的社会心态现状及其未来的变化趋势.当代的青年群体作为中国世纪之交社会转型的"过渡人"这一角色的同时,又承担着中西文化交融碰撞的"边缘人"这一特殊角色.面对中国在新世纪的发展,青年群体的民族心态、政治心态、职业心态、婚姻爱情心态、生活心态和价值观念等发生了一系列的变迁.顺向的社会心态变迁呈现主导地位,而逆向的变迁也日益凸显.  相似文献   

17.
信访是集中反映社会矛盾的重要窗口,上访人在信访中的心态既反映了民众面对官民矛盾的特殊心态,同时也从侧面揭示了社会心态,反映了社会现实。上访人信访不信法、信上不信下、博弈心态、妖魔化心态、功利心态、寻求公平的心态有其现实性的原因,也是个人因素和社会因素长期互动的结果。要关注上访人心态对上访人行为的导向性作用,加强信访规则、程序建设。  相似文献   

18.
关于当代文化生产的现状,使人很容易想到郑板桥的一句诗:"恰似暴富儿,颇为用钱苦"。在文化已成为重要经济活动的消费社会,原本沉重的文化遗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培育自尊自信、理眭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社会心态作为一种复杂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影响是多层次的。积极的社会心态,可以引导人们保持理性、责任、客观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消极社会心态则具有反向作用。微媒体技术的普及改变着人们社会心态形成发展的既有生态,影响社会成员的普遍价值取向和行为选择,亟须加强对微媒体的认识和有效运用,引导和培育积极社会心态。  相似文献   

20.
正2018年4月29日发布的《中国城镇居民心理健康白皮书》显示,73.6%的城镇居民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存在不同程度心理问题的城镇居民有16.1%,心理完全健康的城镇居民仅为10.3%。一个良好的社会心态,有利于社会治理的深入推进,有助于社会的和谐有序、人民的安居乐业。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