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 毫秒
1.
"言为心声,语为人镜",语言是了解一个人、一个民族和国家最好的心灵钥匙。"一带一路",需要语言先铺路,唯有语言互通,政策才能沟通,贸易才能畅通,民心才能相通。语言互通是"一带一路"的先导工程、民心工程、智慧工程,以语言互通为媒介,不仅可以让语言无国界,更可以让世人心相通,让世界文明交流互鉴。  相似文献   

2.
无论是陆上丝绸之路还是海上丝绸之路,自古以来,东来西往的丝绸之路均与文化交流有着不解之缘。今天的"一带一路"不仅需要文艺在中国人民与世界人民和睦相处、民心相通中发挥情感纽带的作用,而且需要文艺走在"一带一路"的时代前沿,为新时代留下文明的丰碑和文艺的杰作。  相似文献   

3.
《世纪行》2016,(3)
正一、"一带一路"民心工作存在的不足"一带一路"战略能否顺利推进,从根本上取决于我们能否跨越种族、宗教、文化的藩篱,成功搭建一条民心相通的友谊之桥,广泛织就一张覆盖沿线国家民众的交流网络,有力支撑起"一带一路"的区域合作架构。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我国在推进沿线国家民心工作方面取得了一些可  相似文献   

4.
"一带一路"倡议倡导通过文化交流促进文明互鉴、民心相通,使中国文艺发展面临一个更高层次、更加开放的新格局。当代中国人民的生活实践和精神风貌是文艺最大的表现空间。提升文艺作品的艺术价值,需要我们从文艺的社会存在、中国的发展新变等多个方面进一步提高认识。  相似文献   

5.
"一带一路"倡议是我国在新形势下,推进同周边各国合作,整合自身和周边优势资源,促进区域及各国协同发展的重要倡议。系统论思想不仅能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理论基础,而且能指导实践。我们要处理好"一带"与"一路"的关系,处理好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这"五通"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关系,以民心相通促进其他各方面互联互通。  相似文献   

6.
从"人类命运共同体"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全球角度来审视"一带一路"战略,更具有文明对话融合的意义。在"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应当使中文成为沿线国家重要的中介语言,以之促进文明间的对话沟通,真正实现"民心相通"。  相似文献   

7.
正"一带一路"从古老的丝路精神中汲取力量,推进区域合作和共同繁荣,让"中国好声音"变成"世界大合唱"。民心相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社会基础,社会组织是民心相通的重要载体。对中国而言,推动社会组织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具有维护国家利益、塑造大国形象、促进民间外交、增强国际话语权、培育国际性社会组织的重要作用。为此,要积极推动中国社会组织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找准目标任务,  相似文献   

8.
<正>如今的"一带一路"起源于古代的丝绸之路,有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实现沿线国家"民心相通",前提要对我们自己的文化有足够的认识,要对沿线国家的文化有深刻的理解。学苑出版社"故园画忆"系列丛书助力中华民族留存对文化的记忆,  相似文献   

9.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发表题为《携手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主旨演讲,深刻阐述了丝路精神,从政策沟通不断深化、设施联通不断加强、贸易畅通不断提升、资金融通不断扩大、民心相通不断促进五个方面,系统总结了"一带一路"建设四年来从理念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以"民心相通"为核心的"五通"建构,使得中国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发展合作进入到一个新的高度,使跨国民族之间的文化共享将更为便捷,文化的跨国共享现象也日渐显现。但这并不是因跨国民族的同源性,习俗艺术上的先赋性等而必然导致的结果。中越边境布傣天琴文化跨国共享案例表明,必须依靠多方的共同努力,从政府到民间,从艺术到生活,不断传承创新,营造出合作和谐的边疆边境环境,文化上的跨国共享才得以维系、扩展。  相似文献   

11.
建构"冰上丝绸之路"是中国参与北极治理的重要举措。它与"一带一路"共同构成了中国优化国际关系、强化责任担当的主要的外交行为方式。与"一带一路"相似,"冰上丝绸之路"不仅仅是为了促进北极航道的开发与建设,更是为了实现北冰洋海域内的物资流通、协作发展、民心相通、共享共荣。"冰上丝绸之路"与"一带一路"相互补充、相互衔接,为践行中国智慧搭建平台,为优化各国协作创造桥梁。深入理解"一带一路"倡议的内涵,正确认识"冰上丝绸之路"与"一带一路"的关系,可以为更顺利地推进"冰上丝绸之路"的建构提供有力的支撑。  相似文献   

12.
"一带一路"是我国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加强与周边国家合作的一项重大倡议。这一倡议的谋划和落实,既需要夯实经济合作的基础,也需要文化软实力的支撑。经济合作涉及沿线国家的共同利益,从而为其参与丝绸之路的构建奠定物质基础;文化交流为经济合作提供民心相通的精神基础。中华文化的对外传播是增进人们互相沟通的有效润滑剂,它的包容与创新具有独特的魅力。不同文明的开放包容、互学互鉴繁荣了世界文化的百花园。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离不开传统文化的复兴,沿着丝绸之路的古迹,寻找中华传统文化的伟大魅力,古为今用,可以更好地发挥"一带一路"在中华文化传播中的巨大作用,使"一带一路"真正成为一条合作、共赢之路。  相似文献   

13.
张英魁 《长白学刊》2017,(6):137-143
"一带一路"是我国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加强与周边国家合作的一项重大倡议。这一倡议的谋划和落实,既需要夯实经济合作的基础,也需要文化软实力的支撑。经济合作涉及沿线国家的共同利益,从而为其参与丝绸之路的构建奠定物质基础;文化交流为经济合作提供民心相通的精神基础。中华文化的对外传播是增进人们互相沟通的有效润滑剂,它的包容与创新具有独特的魅力。不同文明的开放包容、互学互鉴繁荣了世界文化的百花园。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离不开传统文化的复兴,沿着丝绸之路的古迹,寻找中华传统文化的伟大魅力,古为今用,可以更好地发挥"一带一路"在中华文化传播中的巨大作用,使"一带一路"真正成为一条合作、共赢之路。  相似文献   

14.
正"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在实现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政策沟通、民心相通中,为实现各国共同发展搭建了新型发展桥梁。铁路作为国民经济的大动脉,在推动贸易往来中具有独特优势,特别是近年来开行的中欧、中亚等国际班列,取得了初步成果,为"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中的铁路货物运输研究提供了有益借鉴。一、开行国际班列的初步探索在推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和"五通三同"要求的过  相似文献   

15.
目前国家推进的"一带一路"建设是沿线各国开放合作,促进经济共同繁荣的共赢之路。为了顺利完成建设任务,"一带一路"建设者不仅需要具备精湛的专业水平,还要将自己打造成为复合型国际化人才,具备适应项目所在国文化习俗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然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各异,大多数国家与英美文化有显著差异,传统的适应英美文化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不能满足新形势下这个重大倡议的需求。政府、教育机构、企业需要采取激励措施,培养建设人才适应新形势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帮助他们与沿线项目所在国国民建立和谐的合作关系,实现民心相通,有效保障建设任务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16.
正2016"一带一路"媒体合作论坛7月26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发来贺信,向论坛致以热烈祝贺,向出席论坛的各国媒体嘉宾表示诚挚欢迎。习近平在贺信中指出,丝绸之路是各国人民的共同财富。中国发扬丝绸之路精神,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原则,推动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得到沿线国家的广泛认同。习近平表示,"一带一路"媒  相似文献   

17.
"一带一路"建设不仅是经济、政治方面的合作,还是文化、价值观的交流。现阶段的"一带一路"建设仍然面临着一些问题。其中,文化价值观差异是导致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只有通过文化、历史等多个方面的沟通交流,才能真正实现共荣共通,保证"一带一路"建设顺利推进。  相似文献   

18.
《创造》2020,(4)
中国与东南亚地域上毗邻,历史上很早便有了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的联系。东南亚、南亚各国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是全面的,包括儒学、道教、汉传佛教、文学、艺术、科技乃至生活习俗。族群间通过贸易、通婚等民间交往,从生产方式、生活习俗、宗教信仰、民间工艺、文化艺术方面都不断发生着相互影响。在我国"一带一路"倡议之下,云南作为中国面向南亚、东南亚的辐射中心,应以传播中华优秀文化为历史担当,挖掘本土文化体系中易于与东南亚、南亚各国群众产生共鸣的文化艺术因子,通过文化艺术交流的柔性途径有效促进民心相通,推动"一带一路"建成共融共享的文明之路。  相似文献   

19.
正汉代"丝绸之路"的本质是一条亚欧贸易的经济通道,承载着东西方各国在政治、军事、文化、科技、人文、习俗、民族、宗教等全方位的交流,为东西方文化互通、民族迁徙和人心融合搭建了一条文明友善之路。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一带一路"高峰论坛演讲中的精辟总结",一带一路"所体现的"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才是"人  相似文献   

20.
有效的语言表达和高度的文化理解在化解和避免敏感性问题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推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语言和文化交流,特别是提升沿线国家人民对该倡议的认同对助推战略的实施具有与经贸合作同等重要的地位,因为语言通、文化通才能民心通,才能让"命运共同体"意识在沿线民众中扎根。我们应秉持语言文化多元的理念,充分利用沿线国家丰富的语言文化资源,加强我们自身的语言能力和沟通能力建设,深化对外语言教育和文化交流,提升中国的文化自信和国家软实力,助推"一带一路"倡议成功实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