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思想政治教育学不是纯粹哲学,而是一门实践科学,实践有效性是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创新的宗旨。"主客体说"与"双主体说"的争鸣体现了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的理论自觉。超越"主客体"与"双主体"之争,有待于从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性和有效性上寻找进路。教学相长的边界自觉是达成话语共识的内在前提,要求从整体性上明确"教育者"或"施教者"在"主客体说"中的政治前提和逻辑关系,肯定"教育者"在顶层设计和施教过程中的主导地位或引领作用。"双主体说"不是对"主客体说"的替代性的范式革新,而是作为一项未完成的"创新"承载着尚待建构的协同思维,意在理清"双主体说"的教育方式定位和作用范围,运用"主体—客体—主体"实践辩证法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2.
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客体统一性方法论原则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者和思想政治教育对象互为主客体,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实现良性互动的原则,是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的基础性原则。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只有尊重教育对象的主体地位,发挥教育对象的主体能动性,提高教育者自身素质,实现教育者与教育对象之间的良性互动,才能解决思想政治教育弱化的问题,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朱松柏 《理论月刊》2012,(4):163-165
"主体间性理论"是社会交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继主体、主体性之后发展起来的一种重要的哲学思维方式。主体间性不仅仅具有本体论的哲学意义,而且更有着丰富的方法论的意义层面。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强调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双方主体的相互建构过程: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是相互对象化的客体,同时更是"主体-主体"关系,其建构的动因是社会实践中的双方精神交往互动。这种思想政治教育范式的建立更加有利于传播和塑造先进的政治文化;更加有利于为社会培养合格的政治角色;更加有利于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维护社会稳定的功能;也更加有利于推动政治发展。  相似文献   

4.
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因素之一是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素质结构,在提升教育质量的过程中,共同成长理念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价值旨归提供了一种合理范式。意识形态性、超越性、渗透性是共同成长理念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特征,共同成长理念旨在使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在教学相长的过程中不断进行思想碰撞,以达到共同成长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姚臻 《传承》2009,(24):62-63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近年来学术界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很多研究者探讨了网络思想教育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主客体关系的定位问题。总结和评价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主客体关系问题的研究状况,深刻剖析和把握网络思想教育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主客体关系的定位,对构建新的网络思想教育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构建双向互动的教育模式是对我军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一种创新。其目的是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双方参与教育活动过程,建立"军队思想政治教育双向互动模式",确立教育双方的主体性地位,探索推进军队思想政治建设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邵献平 《理论月刊》2007,(3):180-182
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其实质是思想政治教育者;而思想政治教育客体,则是受教育者,这与哲学领域所称的主客体有质的区别。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过程中,我们十分强调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主体性,而其中介性则常常被忽略。认清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中介特性,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8.
姚臻 《传承》2009,(12)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近年来学术界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很多研究者探讨了网络思想教育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主客体关系的定位问题.总结和评价网络恩想政治教育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主客体关系问题的研究状况,深刻剖析和把握网络思想教育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主客体关系的定位,对构建新的网络思想教育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工学结合"已成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主要切入点,"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不仅对专业课程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也给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全新的挑战。全面了解"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源起与内涵特质,深层次解读"工学结合"过程中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困境,有助于加强对高职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对策研究。  相似文献   

10.
主体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趋势,它要求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从而实现最佳的教育效果。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的基本途径包括:确定主体性的培养目标体系及目标管理体系、建立新型的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活动模式、建立双向沟通交流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队伍素质的提高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阮博 《青年论坛》2013,29(3):75-79
思想政治教育思维方式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工作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认识模式、思想理路和观念程式,它以思想政治教育者为思维主体,以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为思维客体,以思想政治教育者特定的语言、知识、观念和方法为基本内核,自成一个有机的系统。思想政治教育思维方式具有突出的主体性、典型的中介性、鲜明的时代性和相对的稳定性,发挥着选择功能、整合功能、转化功能和调控功能。社会环境、文化传统与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素质结构是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思维方式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思想政治教育沟通.是指教育者为了实现一定的教育目的.选择特定的教育内容和方式.与教育对象进行的思想、情感、道德信息的双向交流和情感互动的过程。沟通是实施思想教育的前提.  相似文献   

13.
在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与社会网络化的今天,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教育实践正面临着本质属性的"弱化"与"非化"危险,因此,重提与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属性实属必要。"正名"在于辨正名称,使其名实相符,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而言,无论内容上应包括"五大要素"(思想、政治、道德、法纪、心理)的教育内容,还是从教育的主客矛盾出发探讨主客视阈融合的教育理念,明确"思想"的"政治教育"才是思想政治教育合法性的根基所在。"思想教育"的"政治化"转向"社会化"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与"长效性"所存在的不足。"正名"的提出在于有效地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内涵与范围,以提高"实效性"与"长效性"。  相似文献   

14.
邵献平 《理论月刊》2007,23(8):174-176
思想政治教育中介的链式结构中包涵"明链"与"暗链"。"明链"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指挥部,它主要包括国家主体、科层组织、中介主体(教育者)等;"暗链"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只"看不见的手",主要指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链,包括三种关系:府际关系(组织间的关系)、府人关系(人与组织的关系)和人际关系(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姜丽霞  李长松 《传承》2009,(18):54-55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载体,即"以活动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之意,是指教育者为达到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目的,有意识地开展各种活动,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于活动之中,使大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受到教育,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载体的功能主要有教育功能、服务功能、凝聚功能、激励功能。  相似文献   

16.
思想政治工作是教育人、转变人的思想的外因,并通过人的内在矛盾而发挥其巨大威力。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实际上就是教育者的思想、观点被教育对象接受、内化的过程。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也只有当被教育对象接受、内化时,才会有效果。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外因是怎样通过内因起作用的?教育者的思想、观点是怎样被教育对象内化的?研究和探索教育对象的思想内化  相似文献   

17.
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是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两个能动体。要论及他们在思想政治工作认识活动过程中的主客体性,不应简单地从教育者的角度归结为教育者是主体,受教育者是客体的“主体——客体”结构模式,或简单地从受教育者的角度归结为教育者是客体,受教育者是主体的“客体—主体”结构模式;而应从思想政治工作自身的认识属性  相似文献   

18.
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实践智慧可谓是个熟知而非真知的问题。在理论之于实践经典优先性的形而上学思维影响下,致使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实践智慧技术化——沦为制作的技艺、无根化——化为专业化的理论问题、实用化——堕落为对理论以功利为取向的投机。为避免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实践智慧被降格或扭曲为技术乃至视为实现相关目标的生产活动过程,关键是在规范性层面把握它的三种特性:以德性为根、依赖于实践理性的运用、面向"他者"的文化价值视野。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者实践智慧的进路需要在实践学而非智慧学视域中展开,即在思想政治教育者实践智慧的类根源——人类世界作为"建设性实践智慧"的基础维度,重新审视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联系实践这一命题、考察并重视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实践性知识、认识并掌握实践辩证法。  相似文献   

19.
当前,人们在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学术研究和具体实践过程中出现了种种背离思想政治教育社会本性的"去社会化"现象。这种现象主要表现为:人们将思想政治教育理解为自上而下展开的抽象理论说教,试图以统一化、高大全的模式统摄分异性的现代社会,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中缺失应有的社会历史纬度等。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人们以两极对立的思维方式来把握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之间的关系,用抽象化、统一化的方式理解和把握社会的内涵。加之,现代性的行动逻辑让思想政治教育退隐至社会"后台",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未能实现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同步性,从而造成了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去社会化"现象。与"去社会化"现象相对,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复归社会,展现其应有的社会本性,它需要人们从社会实践本性把握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的关系,从具体、现实的维度敞开社会的内涵,立足不同社会境遇下人们的生存方式,以社会成员的思想关切为进入不同社会群体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栽体,即"以活动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栽体"之意,是指教育者为达到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目的,有意识地开展各种活动,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于活动之中,使大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受到教育,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大学生思想政冶教育活动载体的功能主要有教育功能、服务功能、凝聚功能、激励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