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2018年民粹主义延续其前两年的上升势头,在并未丢失政权的同时,赢得了更多国家选举的胜利。民粹主义在一些西方国家的政治选举中获胜后,开始进入政策实施阶段,呈现出以国家政策落实民粹主义思想,并溢出西方世界,渗透进发展中国家的倾向。跨国层面上的民粹主义力量也在相互呼应。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欧洲国家的民粹主义政党强势崛起。既有的理论解释与研究发现难以区分民粹主义政党在不同国家兴起的不同因果路径。本文基于欧盟28个成员国2012年到2016年的数据,利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方法对民粹主义政党兴起的成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强民粹主义存在三条稳健的因果路径:高失业率和高反移民率、高失业率和高欧盟不信任率、低腐败和高欧盟不信任率导致强民粹主义。这表明经济衰退、排外情绪和疑欧主义的不同组合是欧洲国家民粹主义产生的主要原因,而政治腐败与此无关。前两条路径主要适用于解释南欧国家,而第三条路径可见于欧洲各个区域的国家。应将反欧洲一体化、经济困境和族群文化冲突三个结构性因素加入"人民vs精英"框架以解释当前欧洲民粹主义政党之兴起:在国际层面,它反映民族国家和欧盟共同体的主权利益冲突;在国家内部,它表现为精英阶层与普通民众的经济利益冲突;在人民内部,它凸显基于身份认同的族群文化冲突。  相似文献   

3.
当前民粹主义生存的土壤并没有消失,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伴随着诸多矛盾,挫败者的民粹主义情绪正在上升。逆转民粹主义的关键在于观念和制度层面的公共产品的充足化,以保证社会正义的实现。  相似文献   

4.
当前,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民粹主义在中国的影响越来越大。我们要高度重视和警惕民粹主义的泛滥问题,大力加强互联网、媒体管理,化解社会矛盾,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持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明确整体与部分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更好地应对民粹主义泛滥可能带来的问题和威胁。  相似文献   

5.
正近年来,从发达的美国和欧洲,到正在快速上升的俄罗斯和印度,再到第三世界的拉美地区,民粹主义都在社会政治舞台上扮演着重要角色,这一思潮和运动正深深地影响着世界政治的发展。时至今日,民粹主义全球化泛滥仍在周期性地进行,而且不仅未有减弱之势,反而愈演愈烈。在欧洲,各种民粹主义政党全方位崛起,竞相在国家、地区以及欧洲议会选举中实现突破,挤压和占领传统政党的生存空间。在欧盟的政治版图上,已出现了北部民粹主义右翼和  相似文献   

6.
近代中国的民粹主义思潮在正反两方面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民粹主义思潮对于马克思主义早期传播的推动主要体现在民粹主义的反资本主义倾向、民粹主义核心观念的流变、民粹主义的实践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以及民粹主义思潮与马克思主义初步中国化等方面。而民粹主义所含有的反智主义和农业社会主义错误思想则对马克思主义早期传播产生负面影响。从总体上看,民粹主义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并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民粹主义逐渐成为欧美世界里一股反抗性浪潮。民粹主义既沾染了民主主义的色彩,与民意合法性相依存,又内含着多数暴政的可能性。作为民粹主义的时代新形式,欧美民粹主义具有立场复合性、主题多元性的特点,本质上是对新自由主义的反抗。伴随着民粹主义的升温,国内对民粹主义发生机理的研究形成了外部刺激说与内在演化说,这两种解释虽然能够较好的解释民粹主义产生的背景、影响,但都没有注意到民主制度内在结构性因素变化与民粹主义兴起之间的内在关联。由于民主制度内在的精英-大众与国家-社会的关系出现断裂,导致政党制度的衰落和公共领域的陷落,西方民主制度出现了严重的结构性危机。民粹主义植根于大众民意的基因,使得其从脆弱的既有民主建制中冲决而出,把自身凸显为大众与社会的真正代表者。欧美民粹主义的泛滥,其实也是欧美民主制度对照自身、重塑现代民主制度核心与精髓的契机。  相似文献   

8.
算法民粹主义是代议制民主在算法技术的裹挟下发生偏离的产物,代表着一种无价值立场的工具理性。在数字时代,算法技术通过与民粹主义共谋成为西方政客们的政治游乐场,对西方社会民主化进程中的政治结构造成了重大影响。算法民粹主义拥有平台性新特点,其基于算法的个性推介、平台的空间蔓延、网络的直接民主助推着算法民粹主义的传播。算法民粹主义在政治传播中会导致情感极端化、非理性行为、后真相困境等问题的发生,加剧西方国家政党政治的乱象。故此,对算法民粹主义的纾解,需要从算法民粹走向数字民主,才能让算法技术更好地服务于数字化社会。  相似文献   

9.
网络民粹主义作为民粹主义在网络领域的现实表现与拓展延伸,已成为一种极具国际影响力的政治思潮。在信息技术的赋能下,网络民粹主义内蕴着“二元对立”“垄断人民”的行为本质,表现出主题多元化、思潮兼容化、事实后真相化、群体蔓延化、话题泛批判化等重要特征。网络民粹主义导致互联网上的意识形态斗争愈演愈烈,逐渐成为影响网络意识形态工作开展的重要变量。当前,我国正处于重要的社会转型期与战略机遇期,全面审视网络民粹主义的行为本质、显著特征与蕴藏风险,通过加强法治建设、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公民的政治认同教育与优化民众意见表达方式妥善治理网络民粹主义,有助于化解社会矛盾、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民粹主义思潮在我国互联网空间悄然兴起,经由场域变迁、主体变化、诉求转变等多重演变,逐渐呈现出网络民粹主义思潮新型样态。网络民粹主义以激进网民为群体基础,在“反智”“反富”“反精英”等非理性话语逻辑下,逐渐显露出解构政府权威、污化网络生态、削弱价值认同的负面效应。引导和治理这一问题,应坚持从问题出发、对症下药,从政府、媒体、公民三个层面消除网络民粹主义思潮的不良影响,探索纠治的有效途径,增强主流意识形态影响力。  相似文献   

11.
冯钺 《人民论坛》2020,(3):38-41
西方民粹主义越来越以反全球化为旗帜,凸显了西方社会的深层次矛盾,虽然中国尚未解决教育、医疗、住房等问题,但民粹主义在中国似乎并不流行,主要存在于学术界的探讨中。因此,西方社会的民粹主义值得警惕和反思,但不能简单把西方流行的民粹主义现象拿来对照中国。中国要走出以经济思维、站在经济立场、用经济数据来衡量国家战略安全问题的定势。  相似文献   

12.
转型时期中东欧国家通过政权更替与重组、多党议会民主制的确立与完善,逐步向"民主化"的目标迈进。在这一过程中,中东欧国家各类政党瞬间涌现,并逐渐演化成左右翼两大阵营,围绕议会展开政治力量博弈,呈现出左右翼轮流交替执政的政治格局。除20世纪90年代中期出现的短暂左翼复兴外,左翼政党在政治博弈中大体处于相对劣势,尤其在中东欧国家陆续加入欧盟后,右翼政党一直保持政治优势。随着中东欧转型国家政治生态持续嬗变,民粹主义、极端主义影响持续上升,尤其是新民粹主义,搅动一些国家政党政治格局。目前,中东欧政党政治中,左翼政党在弱势中呈现小幅增长,右翼政党仍保持优势地位,新民粹主义政党顺势突起。  相似文献   

13.
贺彩 《新东方》2022,(2):83-88
民粹主义是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反对精英、推崇人民的政治思潮。网络民粹主义在本质上仍是民粹主义,它是民粹主义在网络空间的延伸和发展,具有参与主体广泛性、动员方式隐蔽性、情感的非理性和传播影响深远性等基本特征。网络民粹主义混淆视听、煽动群众的非理性情绪,制造虚假民意、干扰司法独立,强调官民对立、削弱政府公信力,给社会发展带来诸多现实危害。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加强网络立法、提高网民自身素质、加强政府疏导和监管是正确应对网络民粹主义造成不利影响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14.
过去几年,欧洲民粹主义政党的崛起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欧盟和欧洲一体化,但是,欧洲民粹主义不具有摧毁欧盟和欧洲一体化的意识形态和价值理念,缺乏广泛的民意支持和跨国整合条件。随着主流政党的政策调整,欧洲民粹主义对欧洲一体化的影响会逐步减弱,民粹主义不会毁掉欧洲一体化进程。  相似文献   

15.
谭毅 《青年探索》2014,(6):90-93
民粹主义是当前中国值得警惕的一种思潮。在民粹主义思潮的影响下,在以青年为主体的网络上出现了网络民粹主义行为。青年网民的网络民粹主义行为有着深刻的现实社会根源,广泛的人群基础和开阔的价值空间。青年网民的网络民粹主义行为有造谣、传谣,盲目转发和盲目崇信,"人肉搜索",精英敌视等表现形式。这些行为负面影响极大,必须对其进行管控。既要及时制止极端的网络民粹主义行为,又要从根本上通过社会经济改革,建立健全民主法治,培育主流价值观和公民精神等手段,根除网络民粹主义行为存在的制度、社会和价值空间。  相似文献   

16.
为什么西欧右翼民粹主义政党能在重重危机中频频获利,而左翼民粹主义政党和其他非主流政党的表现却逊色得多?为什么西欧主流政党和主流舆论难以压制右翼民粹主义的增长?本文认为,首先,政治、经济危机触发了西欧各国社会结构、国家认同和共享信念的深刻分裂,这种分裂严重破坏了自由民主的同质性基础。右翼民粹主义是最契合当前这种分裂情况的意识形态,因此成为不少民众心目中的替代方案,而民族主义内涵不足的左翼民粹主义的发展则明显受限。其次,西欧的政党体制本身就有利于非主流政党的生存,而当代右翼民粹主义政党则充分掌握了各种煽动性议题的话语权。最后,主流政党(尤其是主流右翼政党)在应对右翼民粹主义时始终处于两难境地,无法形成持续有效的压制。西欧右翼民粹主义政党的灵活性和多样性则使其在政治变迁中具有充分的韧性。因此,除非西欧社会的分裂情况得到根本扭转,或主流政党真正夺回相关议题的话语权,右翼民粹主义政党仍将长期活跃。在此基础上,笔者探讨了当代世界资本主义与自由民主的内在矛盾及其对中国政治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正民粹主义是一种政治思想,也是一种社会运动。在自媒体时代,它借助互联网的平等性、聚集性和偏激化,释放社会民众的不满和反抗情绪,在国家政治生活中扮演着"赵孟之所贵,赵孟能贱之"的重要角色。民粹主义虽是现代化的产物,却具有很深刻的反现代化倾向。因此,分析新形势下民粹主义的逻辑支点,探讨规制民粹主义的应对策略,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第一,提倡"平均主义"。民粹主义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贫富思想情有独  相似文献   

18.
当代西方各国民粹主义思潮势头强劲,而贫富差距扩大、公民意识启蒙、互联网普及、媒体话语权的变迁,则是当代中国民粹主义兴起的现实动因。在现实政治中,民粹主义宣扬平民主义,仇官仇富、反精英、反体制,热衷激进立场与非理性政治。消解当代民粹主义的负向影响,必须准确认识并正确对待,既要将民粹情绪与民意表达区别对待,还要约束和规制民粹主义的极端立场,更要消解民粹主义滋生的土壤。  相似文献   

19.
《传承》2016,(4)
学界对民粹主义的研究存在断裂性和片面性的缺陷。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的第一阶段,民粹主义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并助力中国革命的成功;第二阶段,民粹主义因与马克思主义在发展路线上存在根本分歧,严重阻碍了社会主义建设;当代民粹主义思潮也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起挑战。应对民粹主义进行连贯的梳理和客观的评价,借鉴历史的经验教训,更好地引领民粹主义思潮。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 80年代末 ,台湾政治开始了向西方式的民主转型 ,然而 ,在政治转型的过程之中 ,也出现了民粹主义的泛滥现象。本文比较了民主主义与民粹主义的区别 ,指出了民粹主义泛滥的危害 ,分析了民粹主义产生的原因 ,着重指明了“台独”分子的操纵是民粹主义泛滥的最重要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