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阳春时节,太行山东麓的鹤壁市,山花姹紫嫣红,游客纷至沓来。不仅著名景区浚县大伾山、淇县云梦山人流如织,就连淇河景观带也熙攘爆棚。拥有不施粉黛的天生丽质以及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淇河已成为鹤壁生态保护发展的一张响亮名片。的确,上网搜索对鹤壁的评价,大多与风光秀丽的淇河有关。淇河是华北地区唯一未被污染的河流,被誉为"北方漓江"。它发源  相似文献   

2.
淇河,古称淇水,发源于山西省陵川县方脑岭棋子山,流经鹤壁市所辖的淇滨区、淇县、浚县,注入卫河,全长165公里,流域面积2142平方公里,其中在鹤壁市境内总长度为77.5公里,流域面积288平方公里,属海河水系。淇河是一条史河。淇河流域是中华民族重要的发祥地之一,同时,淇河流域也是我国殷商、春秋战国时期重要的文化遗存地。淇河流域殷周以后的人文遗迹较为丰富,有1处国家级、24处省级、150多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淇河是一条诗河。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描写淇河及淇河流域的有39篇,其中,《泉水》、《桑中》、《淇奥》、《氓》、《…  相似文献   

3.
<正>"淇水滺滺,桧楫松舟……"《诗经》中描述的淇河岸边的场景如今正在山城鹤壁重现。近年,鹤壁市认真贯彻实施《城乡规划法》和《河南省实施〈城乡规划法〉办法》,按照省人大常委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城乡规划监督工作的决定》的要求,积极作为,扎实做好规划编制、规划实施、规划执法监督等工作,依法规范城乡规划管理,为建设生态文明、活力特色、幸福和谐的"品质三城"提供了坚强的规划保障。  相似文献   

4.
实施"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战略,完成新时代文化建设任务,要求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文化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这是加强文化建设,向文化强国迈进的必然选择。生态文明建设融入文化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的落脚点是大力发展生态文化。为此,必须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把生态文明融入和贯穿文化建设,大力发展生态文化产业和事业,发展生态哲学、生态伦理学、生态经济学、生态法学、生态文艺学等,推进它们在实施生态文明战略中的实际应用,不断提高全社会的生态意识、生态价值观念、生态思维和生态生产的创造力,使我国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显著增强。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八大更加明确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将生态文明建设上升到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上来,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到社会主义社会、政治、经济以及文化的个个方面,这些举措标志着我国已经正式进入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四川省是形成我国"两屏三带"生态安全战略格局的重要支撑地区,同时也是西部地区少数民族地区较多的经济大省和人口大省,在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引领西部民族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是四川省实现绿色转型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破之题,而正确的生态文明建设路径和策略是生态文明建设有序推进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胡锦涛2007年12月17日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中进一步指出:"必须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这是十七大精神的重要发展,对于指导生态文明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由"三位一体"到"四位一体",进而"五位一体"。李昌中先生的画作中深刻而饱满地体现了生态美学的思想,蕴含了生态美学的文化诉求,体现了生态美学的哲学思想,对生态文明的建设有非常重要的精神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8.
正中共十八大报告中29次提到生态,12次提到生态文明,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要求"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并提出了"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的新目标。报告用五个主体章节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分别予以专门论述,明确了生态建设与社会、经济、政治、  相似文献   

9.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出发,创立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内涵丰富,包括文明兴衰生态决定论、生态环境生产力论、生态环境财富论、生态环境民生论、生命共同体理念、生态文明建设系统工程论、生态文明建设制度化理念、生态文化观、生态文明教育观、生态环境全球治理观等主要观点、理念和论断,是对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的继承、丰富和发展,是新时代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的重要理论指南,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清洁美丽生态世界提供了宝贵启示。  相似文献   

10.
刘旭芳  王明安 《传承》2014,(8):84-85
工业文明必将被生态文明所取代,生态文明呼唤生态城市。生态文化引领城市永续发展,为生态城市建设提供理论支撑,是生态城市建设的基础和动力。城市生态文化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的工程,其基本框架是"一条主线、二大内容、三个主体、三种途径"。  相似文献   

11.
王智 《中国民政》2013,(3):40-41
日前,日照市委、市政府按照党的十八大提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总布局,结合实际,提出着力打造"蓝色日照"突出经济建设、打造"幸福日照"突出民生建设、打造"平安日照"突出社会建设、打造"生态日照"突出生态文明建设、打造"文明日照"突出文明文化建设等"五个日照",实现率先创新优质发展.民政对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社会建设、促进社会和谐、维护社会稳定、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应在总体布局中找准定位,充分发挥民政在社会建设中的骨干作用,在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等领域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努力实现全市民政事业六个新突破,为"蓝色、幸福、平安、生态、文明"五个日照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2.
娄瑞雪 《新东方》2013,(6):29-31
党的十八大再次将"生态文明"写进了党代会报告,并提出要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并列,五位一体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程度很大一部分是由制度设计的进步程度来决定。我国要想建设好生态文明,首先形成生态制度顶层设计的文化自觉。海南在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方面具有多年的经验和成功的案例,要进一步加强制度创新,争创中国生态文明实践范例。  相似文献   

13.
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目标之一,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倡导节制的思想。中国传统文化的儒家思想有丰富的节制思想,其"道"、"义"、"礼"、"和"、"仁"、"爱"等道德规范有的本身就是节制思想,有的虽然不是直接讲节制的,但是包括丰富的节制观念,对我们开展生态文明建设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论断是对中国传统生态文化的继承和延续,也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生态思想的发展和深化,拥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和深刻的哲学思辩。"两山论"作为生态文化的内核,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了基础性、牵引性和长效性作用。围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内核的生态文化,应该进一步发挥生态资源的财富作用、政策制度的导向作用、生态科技的转化作用、文化氛围的推动作用、环境友好的普惠作用,进一步推进生态经济化和经济生态化,推动治理理念生态化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升全民生态文明意识和行动自觉,让生态文明建设更好地普惠民生福祉。  相似文献   

15.
覃元理 《传承》2010,(6):66-67
我国高等学校是为党和国家培养、输送高层次精英人才的重要摇篮,是推进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重要阵地,也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主体。高等学校要提高认识,明确自身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大使命,开拓创新,整合资源,加强生态学术研究,推进生态观念教育,普及生态文明知识,引领生态文化风尚,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障。  相似文献   

16.
淇滨区原为鹤壁市郊区,2001年l2月更名淇滨区,地处豫北城市群和晋冀鲁豫4省13市经济协作区的中心。“北国漓江”淇河自西向东穿辖区而过,孕育了灿烂的淇河文化。独特的区位优势、便捷的交通网络、优美的投资环境,淇滨这方热土处处蕴藏着希望、提供着商机、流淌着财富。  相似文献   

17.
坚持把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作为基本方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习近平总书记2017年4月视察广西时对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作出深刻论述,提出坚持把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作为基本方针,这一重要思想观点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为我们推动生态经济发展与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了重要遵循。党的十七大首次将"生态文明"写入政治报告,把建设生态文明提高到了国家发展战略的新高度。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并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8.
我国高等学校是为党和国家培养、输送高层次精英人才的重要摇篮,是推进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重要阵地,也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主体.高等学校要提高认识,明确自身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大使命,开拓创新,整合资源,加强生态学术研究,推进生态观念教育,普及生态文明知识,引领生态文化风尚,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障.  相似文献   

19.
编者按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这种表述将生态文明提到了与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并列的高度。虽然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已日渐成  相似文献   

20.
人与自然关系的社会性思想,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人与自然之间包括明天人之分、人在宇宙中的地位、人与天的关系等合理思想,马克思、恩格斯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生态文明成果全民共享。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必须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