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老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所著《道德经》(即《老子》)一书内容丰富,博大精深,两千多年来对我国社会文化产生巨大  相似文献   

2.
老子名李耳,是春秋时期我国著名的思想家,传说孔子曾经拜他为师。老子是道家思想的创始者,其所著《道德经》81章,虽仅寥寥5千余字,但其中所蕴含的思想内容博大精深,语言优美洗练,对中国文化影响很大,仅次于《论语》、《孟子》等儒家经典著作。在《道德经》中,老子提出统治者———社会的管理者要根据事物的发展趋势而采取超前措施,不仅要防患于未然,更要掌握大事的先机,这一思想对于成功的管理是极其关健的,具有很大的价值。与我们今天所讲的“超前管理”不仅吻合,而且是在较为深刻的哲学层次上对超前管理做了概括。1.对超前管理精髓的经典…  相似文献   

3.
刘强 《当代党员》2009,(5):66-67
老子的《道德经》是道家经典,通篇闪烁着和谐思想,是中国传统经典中富含和谐思想的代表作。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今天,《道德经》蕴涵的道法自然、无为而治、天人合一等思想,对于我们今天的工作有重要的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4.
老子散论     
一、老子生于河南鹿邑 老子,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思想家和哲学家,他的五千言《道德经》开创了我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先河,他的哲学思想和由他创立的道家学说,对我国两千多年来思想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老子生地在河南鹿邑。一是古文献上有明确记载。《史记》载:“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后汉书·桓帝纪》载,延熹“八年(公元165年)正月,遣中常侍左悺之苦县,祠老子;十一月,使中常侍管霸之苦县,祠老子”。郦道元《水经注》载:“谷水又东迳赖乡城南……自此东入涡水,涡水又北经老子庙东,庙前有二  相似文献   

5.
春秋战国中、晚期是中国古代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有较大变化和发展的时期。《道德经》一书,作为老子思想的集大成,是那个时期政治、文化等各方面深刻的反映,无疑也留下了老子弥足珍贵的经济思想。老子在《道德经》中,用哲人的眼光,描述了当时社会经济发展所呈现的复杂情形,表现了古代思想家对经济生活的深刻洞悉。  相似文献   

6.
笑人 《党史文汇》2002,(8):24-25
老子大约生活在春秋末年,年长于孔子。作为道家思想的创始人,他不仅是中国古代最有影响的思想家、哲学家,而且在世界文化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老子所著《道德经》亦称《老子》,以“道”为核心,构建了一套完整而独特的宇宙观、社会观和人生观,虽然只有短短五千余言,但超过与之同时期的无数鸿篇巨制,可谓博大精深。一生嗜书如命的毛泽东,早在青少年时代对《老子》一书和老子思想即已非常熟悉。他在《讲堂录》里便记有:“《老子》: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1917年暑假,毛泽东与同学萧子升一道“游学”时,在…  相似文献   

7.
谁都希望自己长寿,许多老人道出高寿的秘诀之一是无私。无私者康而寿,确实有科学道理。无私,是一种大德。对于"德"与"寿"的关系,我们的先哲早有灼见,孔子提出"仁者寿""大德必得其寿"。春秋末期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在其《道德经》中提出":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相似文献   

8.
<正>《道德经》是中华传统文化传承到周朝后半叶由老子完成的一次杰出总结。举凡天地来源、万物初始、变化根本、治国理政、邦交策略、行军用兵、谈道论德、修身养性、针砭时弊、追慕古风、提倡圣行、经邦济世、财富来源等议题,皆在其中,语言精简,思想深邃,奥妙无穷。所以有先人谓之"综罗百代,广博精微",言下之意,  相似文献   

9.
道家是春秋末期著名思想家老子所创的一个哲学流派,道教是古代巫术、方术依托道家在汉代形成的,以追寻长生不死、成为"神仙"为主要目标的,人为的世俗宗教,两者显然不能混为一谈。但是,道家和道教都以"道"来命名,其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道家和道教在根本理论上血脉相通。道教袭取了道家作为哲学最高范畴的"道",并将其改造成最高的宗教信仰,在道教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吸取道家的成果,道教越是趋向于高级和成熟,就越接近道家的老庄之学。而道家发展到后期,也不得不依托于道教,尤其是魏晋以后,更是教内之学强于教外,道教·成为道家的一个分支。本文试图从道家与道教历史发展的角度,对两者之间复杂而曲折的关系作一揭示。一道家的创始阶段可称为老学。《老子》一书奠定了道家哲学的基础,蕴含了尔后道家各派的思想因子。"道"是《老子》的核心范畴,是老子思想体系的核心。它既具有宇宙万物本原的含义,又具有社会规  相似文献   

10.
正庄子是中国先秦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之一。到了汉代道教出现以后,《庄子》一书便成为了道家经典,被尊称为《南华经》,并与《老子》《周易》合称"三玄"。作为中华民族的源头性经典作品之一,《庄子》不仅是哲学与文化的重要载体,而且凝结了古代圣哲在诸多领域的智慧精华。读《庄子》,读到的是瑰丽无边的想象。《庄子》的世界,会让人不由得讶异于一种辽阔感。人的肉体行至有限,纵使步履不停却也尺寸可度;但人的精神如鲲似鹏,可以挣脱时间的绳索,去流浪、  相似文献   

11.
"道德"一词最早出现在古代老子的著作《道德经》一书中。道与德是中国哲学的一对范畴,其内涵非常丰富。经过两千多年的嬗变,剔除糟粕,传承精华,道德的界定、概念、范围,也就更明确、更科学了。今之道德,概而论之指的是社会形态之一,是一定社会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和社会之间的关系的行为总和。因而,道德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基  相似文献   

12.
老子管理思想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子是春秋时代人 ,著有《道德经》 ,亦称《老子》。全书分上下两篇 ,共八十一章 ,是用韵文写成的哲理诗。《老子》是人类思想发展中的宝库 ,它不仅包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军事思想、生态思想、医疗保健思想 ,而且还包含着丰富的管理思想。遵循“道”的自然法则是老子哲学学说的基础 ,同时又是他的治理国家、管理社会的理论基础。老子把“道”从世界本源问题运用到国家政治问题上 ,提出了他的治理国家、管理社会的理论。老子的治理国家、管理社会的思想是极其丰富和深刻的。第一 ,老子提出了“自然无为”的治理国家、管理社会的理论。“自然…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是伟大的革命家、哲学家。在他的思想组成中,除了马列主义理论外,还闪烁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智慧的光芒。一生嗜书如命的毛泽东,早在青少年时代对《道德经》一书和老子思想即已非常熟悉。其后,毛泽东对《道德经》这部书深有涉猎,而且引用精当,致成名句。  相似文献   

14.
在领导人才的培养与成长过程中,领导干部为政之德即官德修养,至关重要,更为迫切。加强官德修养,不仅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和实践锻炼,也应当从中国传统文化优秀典籍中吸取养料和教益。老子所著的《道德经》蕴含着中华民族的精气神和传统文化的真善美,它为当代各级领导干部的官德修养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精神食粮和思想养料。  相似文献   

15.
《道德经》凝聚了老子的主要思想,从对道的诠释,到顺乎自然、法自然的治者之道的揭示,对治者品德、素质的探究,以及治者与民众的社会和谐的领导策略阐述,《道德经》尊道贵德与充满效法天地的宏观思维的辩证法展示领导生态文化及这种文化历史与现实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王敏  庞世伟 《理论学刊》2002,(1):111-113
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其所著<道德经>一书,凡五千言,文约义丰,除包含了深刻的朴素辩证法思想和"无为而治"的政治观之外,还涉及到伦理、军事等许多领域,亦不乏精辟之言.书中提出为官者应当具有"上善若水"、"少私寡欲"、"上德若谷"之品德,这在今天仍不失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老子的军事思想在《道德经》中显现。《道德经》一书八十一章中,在第三十章、三十一章、三十六章、五十七章、六十九章等章节中均表达出老子的军事思想。 老子在《道德经》第三十章说道:"故善战者果而已矣,勿以取强焉。果而勿骄,果而勿矜,果而勿得已居,是谓果而勿强。"意思就是说,善于用兵的人,获得胜利便适可而止,这叫穷寇勿追,不以兵力来逞强;胜利而不骄傲,胜利而不自傲,胜利而不夸耀,胜利而显出不得已,这就叫胜利而不逞强。这就是告诫,胜利后不能骄傲,以防骄兵必败。  相似文献   

18.
《道德经》作为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哲学著作,包含以"无为而治"为总论,以"和谐平衡""谦下善救""抱一归朴""无知无欲"为纲目的管理哲学思想体系,这一体系对理想的领导者安邦治世提出了才能要求和德行戒律。为提高领导者的领导力、推进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引用和阐发《道德经》中的管理哲学思想,因此,发掘和重构老子管理哲学思想在当今时代仍有重大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正《道德经》中说,"无为而无不为"。有人将老子的"无为"思想解读为什么都不做,极少数干部更是将其奉为不作为的理论信条和哲学依据,这其实都是对老子思想的误读和曲解。老子的"无为"思想,源于所处时代的历史背景,他的"无为"不是不作为,而是不妄为、不乱为,不是消极的避世思想,而是一种顺应规律、用恰当的方法治理国家的智慧选择。"无为"只是老子哲学体系的一部分,其实干部能够从老子思想中汲取的养分是多方面的,有世界观,也有方法  相似文献   

20.
一、道家、墨家、儒家关于和谐社会的构想建立政通人和、平等互助、和睦相处、安定有序的和谐社会,一直是人类千百年来的理想追求,历史上我国的思想家们提出了多种各具特色的理想社会的构想。春秋时期道家的老子在《道德经》的第八十章提出了他眼中的理想社会:“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老子在这里构想的是小国寡民的社会,在这里,国家很小,人民很少,人民过着丰衣足食,安居乐业,自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