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怀古 《侨园》2013,(11):44-44
<正>尊师重道历来是我们国家和民族的优良传统,从古人开始就养成了这种良好的习惯,影响和带动了一代代人传承下来。在这里,笔者举一个例子大家看看古人是怎么做的。孔子带领他的学生们周游列国,在去陈国和蔡国的路上被困,一连好几天大家都没吃上一顿饭。孔老夫子实在受不住了,只好大白天躺下睡觉,想以此来忘却饥饿。孔子的大弟子颜回见老师饿得精疲力竭,心中十分忧伤,心想,老师上了年纪,怎能经得住这般折磨啊!再不想出办法,怕是要出危险了。可颜回也没有什么  相似文献   

2.
传统尊师析     
中国素有尊师的传统。荀子说:“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国将衰,必贱师而轻傅。”把尊师与否视为关系到国家兴衰的大事,的确是难能可贵的高见。所以,两千多年来,中华民族会形成一个尊师的传统,的确是渊源有自,令人骄傲。不过,尊师的传统与传统的尊师,其实并不完全相同,本文即想就后一话题说上几句。  相似文献   

3.
办教育不容易,在县里办教育更不容易。拮据的教育经费、破旧的校舍、低水平的师资和由此带来的低质量的学生……真有点‘一部二十四史,不知从何说起’的味道。但如果真正去办,也不难,有个三年五载,面貌就会大为改观。不信就看赣榆县的例子。  相似文献   

4.
《瞭望》1985,(36)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成败的一个重要关键在于人才。其所以这样说,道理是显而易见的。我国的四化建设,是要建立一个高度文明的、高度民主的、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完成这一大业,需要一支浩浩荡荡的包括各个领域、各种层次的人才在内的大军。这支人才大军,既要有各行各  相似文献   

5.
梅兰芳学画,拜过许多画家为师,与齐白石相识,是齐如山介绍的,时间是在1920年秋天。当时,齐白石在画界地位和吴昌硕相当,有"南吴北齐,可以媲美"之誉。  相似文献   

6.
李伶伶 《党政论坛》2008,(16):17-17
梅兰芳学画,拜过许多画家为师,与齐白石相识,是齐如山介绍的,时间是在1920年秋天。当时,齐白石存画界地位和吴昌硕相当,有“南吴北齐,可以媲美”之誉。  相似文献   

7.
<正>中共十九大提出了"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新目标,不仅是民心之所盼,也是民族复兴之基。在今年两会《部长之声》上教育部部长陈宝生说,教育质量是尊敬出来的,一定要让教师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我本人对这句话颇有感触,深以为然。尊师重教是中华文明的德性精华,古人有"人有三尊,君、父、师"之说。我们既有像孔子这样"弟子三千,圣贤七十二"的流芳圣贤,又有"程门立雪""子贡尊师""三顾茅庐"的千古佳话。自东周以后,孔子"万世师表"和"尊师重道"的观念就深入人心,《吕氏春秋·劝学》  相似文献   

8.
大师弯着腰     
唐宝民 《党政论坛》2011,(22):22-22
有一年,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泌尿科专家郭应禄先生不慎摔了一跤,头部受伤了,于是他到远离单位的大儿子家休养,而且也没有把自己受伤的消息告诉别人。但这件事不知怎么被他早年的导师、著名学者吴阶平老先生知道了,吴老便赶了很远的路去看望他。到了家门口,吴老按门铃,但由于门铃坏了,所以按了好几遍也没有人来开门。吴老以为病人睡觉了,而且认为病人睡觉是不宜打扰的,时年已83岁的他就站在门口等病人醒来。  相似文献   

9.
大师弯着腰     
有一年,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泌尿科专家郭应禄先生不慎摔了一跤,头部受伤了,于是他到远离单位的大儿子家休养,而且也没有把自己受伤的消息告诉别人。但这件事不知怎么被他早年的导师、著名学者吴阶平老先生知道了,吴老便赶了很远的路去看望他。到了家门口,吴老按门铃,但由于门铃坏了,所以  相似文献   

10.
寇学臣 《民主》2023,(1):18-19
<正>重温中共二十大报告,聆听民进十三大报告,内心总是有一种情愫在鼓动着,回顾自己近十年参政履职的心路历程,经过深入地回味和思索,这种情愫变得越来越清晰了——那就是新时代的十年,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关系越来越近了,民主党派干事创业的舞台越来越宽了,民主党派成员的自豪感越来越强了。由此,笔者也更进一步体会到了民进前辈马叙伦的政治嘱托“只有跟着共产党走,才是在正道上行”的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11.
大师的闲章     
毕淑敏 《党政论坛》2013,(18):27-27
石涛有一枚闲章,上面刻有“搜尽青峰打草稿”七个字。这充分显示出他作画绝不限于临摹古人.而是要跳出古人的艺术框范,创造出别具一格的艺术风格来。这样的话语不但是他对自己的要求,而且也成了著名的画论之一,被后人尊为经典。吴昌硕的闲章上有九个字:弃官先彭泽令五十日。刻这旬话是因为他52岁时被人保举为江苏安东县令,可他的性格根本不适合混迹官场,于是仅仅做了一个月就辞职了,闲章上的这句话意为比东晋不愿做官的陶渊明做彭泽县令还少五十天。短短九个字,正直形象跃然纸上。  相似文献   

12.
《学理论》2008,(1):92-92
1820年,斯宾塞出生在英格兰中部德比镇的一个教育世家。斯宾塞是家中的第一个孩子。父亲威廉&#183;乔治&#183;斯宾塞更是当地一位很有名望的教师。不幸的是,斯宾塞的几个兄弟和妹妹都早早地离开了人世。自从遭遇了这些不幸之后,斯宾塞家族就格外注重对新生婴儿的养育。一次意外事故夺去了斯宾塞的好朋友和远房兄弟丹尼&#183;斯宾塞的生命,面对着这一巨大的不幸,家族人商议把死者2岁的遗孤托付给刚当上教师不久的斯宾塞。  相似文献   

13.
被誉为中国“文化昆仑”的钱钟书先生走了。没有花篮花圈,没有挽联换掉,没有哀乐悼词,没有长长的告别队伍,也没有留存骨灰,只有他人生的伴侣和思想的同行者杨锋先生为他送行。从停止呼吸、对遗体进行病理解剖到火化完毕,只用了不到三天时间。一代国学大师就这样静悄悄地走了。开丧葬仪式改革的先河,实行真正的“丧事从简”,体现了钱先生人格的高度净化。人有生老病死,事有婚丧嫁娶。怎样面对和处理这类问题,犹如一面镜子,能照出各种人物的心态,反映出各种人物的灵魂。钱先生学贯中西,自成一家,饮誉海内外久矣。他生时淡泊名利…  相似文献   

14.
在曼谷素坤逸道泰国云南会馆的办公室里,有一位斯斯文文、戴副眼镜、文化人模样的先生,他的不俗的举止和言行引起了我的注意。是夜,他专程到我们下榻的酒店拜访,此刻,我才知他姓罗名毅东,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昆明人,一个在泰国为家乡人争了光、被泰国人尊称为“大师”的微雕艺术家。也许是他乡遇故人的缘故,我们谈得十分投机,不知不觉我走进了他的故事里。罗先生的童年和许多人的童年一样,平凡得无需叙说。当然他也有自己的独到之处,那便是对刻字的爱好。童年时的罗毅东,家境贫寒,为了练字,他可谓  相似文献   

15.
高荣伟 《侨园》2012,(1):49
世人只知胡适是中国著名的学者、诗人,一生获35个博士学位,而不知他还是一个幽默大师.胡适性情随和,宽容隐忍,温文尔雅,其幽默风趣的谈吐常令人忍俊不禁,拍案叫绝.爱国人士杨杏佛同样幽默,是胡适的关门弟子,此人鼻高嘴阔,绰号杨大鼻子.一天,胡适去他家,适逢杨不在.等得无聊的他忽然掏出笔写下一首《致杨大鼻子》的诗贴在门上鼻子人人有,唯君大得凶.直悬一宝塔,倒挂两烟筒.亲嘴全无份,闻香大有功.江南一喷嚏,江北雨蒙蒙.写毕,适逢杨杏佛回来,看见后连呼:好诗,好诗!紧接着对恩师就来了一个响亮的喷嚏,蒙蒙雨丝洒满胡适的长袍马褂,二人捧腹大笑不已.  相似文献   

16.
《各界》2013,(3):F0002-F0002
吴宓,陕西泾阳人,文博古今、学贯中西,是中国控著名诗人、著名红学家和知名学者,也是我国比较文学的先驱者。  相似文献   

17.
大师的背影     
一九三零年的一天,一辆木制大车由河北乐亭汤家河镇史庄出发,在得得的马蹄声中向北京方向缓缓驶来,车上坐着年仅八岁的史树青,带着对昔日帝都的无限向往,满怀欣喜地期盼着早一日到达北京城。史树青的父亲当时在北平做粮食生意,经过多年的打拼和积累,终于在京城置地买房,民国十九年将家小从乐亭老家接到北平,从此史树青便与这座千年帝都结缘。  相似文献   

18.
小品和大师     
赵丽宏 《民主》2024,(2):42-45
<正>在中国古代文人中,苏东坡属于多才多艺多情趣的一位。他留下了很多传世的诗词和文章,还有书画。可惜纸张和丝绢都无法遗存千年,我们能看到的他的书画寥寥可数。在中秋的时候,大多数中国人都会想起苏东坡的诗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他吟咏赤壁的诗词和文章也是家喻户晓。一个文人,能留下千古不朽的文字,实在不容易。现在正活跃在文坛上的人,一千年后有几个人还会被人记得呢?  相似文献   

19.
##正##邓小平可称为幽默大师。他话语不多,说起来简短几句,却诙谐有趣,意味深长。听起来可以使人涤荡烦恼,化解压力,开阔心胸。下面摘取几则邓小平的幽默故事,以飨读者。"敌人怕我们渡河寂寞,特给点亮了‘天灯’"1947年6月30日仲夏之夜,当刘邓大军来到黄河北岸,驻守的国民党军没有丝毫察觉。本已调来的两师主力已在河东筑起了滩头阵地,因听指挥部说共军准备"西窜",再加上正是"汛期",河水暴涨,放松了警戒,  相似文献   

20.
大师与名画     
《侨园》2017,(6)
正艺术家历来视艺术品如性命,但不少艺术家最终将自己的珍藏献给了国家。《富春山居图》,元代古画,稀世珍品,清朝时为一吴姓收藏家所藏。吴深爱之,临死嘱家人将它"焚以为殉"。家人不敢违拗,画刚投入火中,其侄迅疾抢出,但已烧去一截。自此名画分作前后两段,但仍不失珍贵。后一段收入清宫,解放前夕被送至台湾,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这前一段在民间辗转流传,后为著名画家吴湖帆所得,吴将其重新装裱,取名《剩山图》,珍爱倍至。吴的家藏极丰,且不乏传世之作,如怀素草书《千字文》等。解放后吴将大部分收藏捐出,包括《剩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