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丘艳娟 《桂海论丛》2018,(3):113-116
社会治理精细化是在社会治理活动中引入精细化理念与原则,利用更低的成本、更专业的治理手段,实现更优质、更关注细节和更加人性化的治理效果。治理思维的转换、网络社会的兴起、新型社会风险是大数据时代社会治理精细化面临的现实挑战。对此,可以从加强制度设计精细化、加强多元主体协调治理、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等方面来推动大数据时代社会治理精细化。  相似文献   

2.
数据之中蕴藏着社会发展与犯罪治理的规律,犯罪治理如何适应大数据浪潮成为在立体化治安防控中开展循数管理的关键。对此,我国应重视"犯罪大数据"问题,从把握大数据与小数据、理论与数据、相关与因果、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关系出发解读犯罪大数据,据此研判数据驱动下的治安防控精细化发展趋势,提出犯罪的精准防控范畴,为大数据时代犯罪治理模式的升级开辟进化之路。作为日常性治理战略的战术延伸,精准防控是为解决犯罪治理的"短板问题"而提出的,在"人力+科技""传统+现代"治理技术的有机融合下,具有系统性、多层次、全方位、前瞻性、整合式的应用表现。  相似文献   

3.
"精细化政府"是政府依托现代科学技术和管理模式进行社会治理的理论实践与创新,是时代发展的产物。"精细化政府"需要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手段,了解公众诉求,精准决策,从而使社会团体和人民群众满意。  相似文献   

4.
<正>面对社会风险交织叠加的新情况,公安机关面临的形势、接受的挑战已发生深刻变化,出现许多能力不匹配、情况不清楚、响应不及时的问题,社会治理全面进入了精细化管理的时代((1)),必须建立与新时代要求相适应的现代警务管理机制和警务运行机制。当前,大数据已成为公安工作创新发展的大引擎和培育  相似文献   

5.
社会治理精细化无论是在学术意义上还是在实践意义上都存在以微观视野为主的方法论倾向,微观视野对于社会治理实践的发展和社会治理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但有明显的局限性,既无法在学理上阐明社会治理精细化的前提,也无法在实践上彻底解决社会治理的微观难题。只有宏观社会治理精细化才能在学术和实践双重意义上解决社会治理面临的难题。当下要以规范化、科学化、人性化为基本目标整体推进宏观领域的社会治理精细化实践,首先是推进社会治理领导系统的精细化实践,其次是推进宏观社会治理机制的精细化实践,再次是推进社会治理主体关系宏观精细化实践。  相似文献   

6.
正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要"善于运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开展工作","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大数据资源成为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资源,大数据应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社会治理智能化,主要指在社会治理中运用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推动信息资源联通共享、深入应用,推动社会治理创新,提升社会治理水平与能力,增强社会治理的预见性、精准性和高效智能。创新社会治理必须重视大数据的价值,用好大数据是新时代党员干部增强执政本领、提高治理能力和水平的重要途径。中共北京  相似文献   

7.
大数据引发了思维方式的变革,并将在政治领域产生深远影响。大数据思维为政府治理理念和模式的创新带来机遇,有利于提升政府决策科学化水平,有利于提高政府的社会整合能力、协同管理水平和应急协调能力,有利于推动政府的公共服务更加人性化、精细化。领导干部作为"关键少数",必须积极主动融入大数据时代,以树立大数据思维为起点和着力点,实现决策思维、管理思维和服务思维的三大转变,以适应大数据驱动的治理变革。  相似文献   

8.
李弸 《公民导刊》2022,(4):33-35
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海量数据资源逐步成为国家层面最为重要的基础性战略资源之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运用大数据提升国家治理现代化水平,建立健全大数据辅助科学决策和社会治理的机制,推进政府管理和社会治理模式创新,实现政府决策科学化、社会治理精准化、公共服务高效化."  相似文献   

9.
基层治理数字化日益成为社会管理的"强力推手",但由于基层治理思想观念亟需革新提升、大数据技术尚未完全成熟,如何"向大数据要效率"成为基层治理亟待破解的难题之一,影响了数字化基层治理的水平和效率。实现数字化基层治理目标,需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人为本,以大数据提升基层治理水平,并借助大数据建设和完善智慧社区,培养基层大数据专业人才,"智造"数字化的基层治理。  相似文献   

10.
<正>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应用的快速普及,运用大数据完善社会治理、重塑国家竞争优势正在成为趋势,可谓"得数据者得天下"。(1)但其在推动经济社会创新发展的同时,也为公安机关维护网络安全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公安院校作为培养预备警官的重要基地,有必要适应大数据的个性化教学、科学化评价、精细化管理、智能化决策、精准化科研等基本特性,完善网络安全与执法专业的人才培养模  相似文献   

11.
市长热线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在大数据及各类新兴技术快速融入社会治理及城市治理的大背景下,面临诸多严峻的挑战。但作为一个由政府背书的平台,市长热线在社会治理领域依然具有不可替代性,可以发挥"民意收集器""情绪缓冲带""解决问题枢纽站""施政检测仪"等多重效能。当前形势下,依托精细化数据运营,市长热线的发展趋势应是真正进化为城市治理智库,既能提升民意收集的速度、对城市运行态势研判的精准度,还能提升社会监督政务服务的广度和深度,有力促进社会公众广泛参与城市治理的多元治理格局的形成。  相似文献   

12.
随着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的发展,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了一个以海量数据为特征的大数据时代。大数据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带来了重大的时代转型,渗透到了每个行业和领域,改变了各大产业的发展模式,加快了发展速度,催生了新业态,孕育了新产业。如今,通过各行各业的不断创新,大数据正在为人类社会创造出更多更高的价值,凭借其包含的系统管理理论、精细化管理治理理论等先进的管理思想以及一揽子数据进行收集并进行精确处理。  相似文献   

13.
《群众》2018,(22)
正【记者】肖教授好!随着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现代技术的发展,技术不仅给人类的日常生活带来好处和便利,更应用在社会公共管理中,为公共服务和国家治理提供科学性、客观性的政策制定依据,提升了社会管理的精细化水平。很多国家更是提出"数据治国"等技术治理战略规划,作为实现有效治理的战略选择和典型范式。面对当下正在勃兴的技术治理,有人提出要正视技术本身的缺陷,警惕技术治理存在的诸多风险。您怎么看?  相似文献   

14.
随着科技的进步,大数据技术发展迅猛,种类繁杂、规模大的数据借助网络实现了快速传播,显现出较大的经济与社会价值,成为时代发展的助推器。大数据时代给政府治理带来诸多机遇,将大数据运用到政府治理中,有助于推动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15.
随着信息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互联网新媒体的深入普及,大数据正在开启一个大规模生产、分享和应用数据的时代。社会治理在大数据时代迎来了新机遇和新挑战,因此应变革社会治理方式来适应大数据时代的社会需求。若从社会治理与大数据的关系入手,可深入分析大数据时代社会治理的特点,并给出了大数据时代下社会治理在网格管理、乡村治理、全民普法教育方面的实施新路径。  相似文献   

16.
<正>从社会管理到社会治理,虽一字之差,但却有本质不同。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再次把人们的目光吸引到了社会治理上。《建议》提出,要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推进社会治理精细化,构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出发,不断改革与创新社会治理。"创新"、"精细化"、"共建共享"等关键词,成为下一步社会治理工作的核心内涵。从"社会管理"向"社  相似文献   

17.
社会已经大步迈入大数据时代。大数据带来了社会思维方式与管理理念的革命性转变,社会治理主体必须以开放的姿态、创新的行动主动拥抱大数据时代,学会用大数据思考,用大数据治理,用大数据决策,推进大数据时代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18.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强社会治理制度建设,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这一要求,为实现城市精细化管理指明了方向和路径。  相似文献   

19.
卷首语     
《电子政务》2014,(6):I0003-I0003
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将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大数据作为一种新兴技术,正在逐步成为推动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力量。面对新形势的挑战,国家治理方式应该顺应时代发展,充分利用大数据提高城市治理效率、降低政府运行成本、提升政府治理能力。本期"专题报告"围绕"大数据与政府治理"探讨其中的几个具体问题。《大数据视角下重大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困境突破与系统构建》阐述了大数据时代为社会风险管理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剖析了大数据视角下重大工程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存在的"数据有限性""挖掘能力欠缺""信息孤岛"及"评估透明度不足"等困境;构建了以大数据理念与工具为基础的,集"评估数据搜集与管理""评估信息挖掘  相似文献   

20.
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在维护公共安全中的广泛应用,技术治理成为公共安全治理现代化的显著趋势。技术治理促进公共安全治理开放化、规范化和法治化,是提升公共安全治理水平、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的关键。技术治理是新时代满足人民群众安全需要的必然选择,是充分利用信息科技手段实现精细化治理的客观要求,是响应基层社会由总体支配到技术治理的重要工具。然而技术治理在创新公共治理方式、增进社会安全稳定的同时,也存在技术发展滞后安全需求、“技术利维坦”、治理共同体缺失、技术革新代替体制变革等风险。因此,建议采取加强技术创新,完善技术监管,健全公共安全治理共同体,加强制度建设等风险防范策略,规范公共安全治理行为,化解技术治理风险,建构契合公共安全治理现代化要求的技术治理新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