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在中国人看来,生活幸不幸福,才是人权价值的核心。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最持久的力量,也是人权理念的根本价值所在。中国共产党始终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视为民族解放、国家建设、经济增长、社会发展的持久而深厚的动力,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位置,始终将人民利益的实现作为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立足点。  相似文献   

2.
人民幸福     
<正>人民幸福生活是最大的人权。贵州紧紧围绕改善人民生活、促进共同富裕,谋划推出一揽子重大民生举措,顺应了全省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向往、新期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头等大事和关键小事,补齐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短板,就能让人民感受到高品质的生活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事实。  相似文献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成为我国社会的主要需要。美好生活需要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盼与向往,是一种发展性、多样性、共享性的需要。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实践价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奋斗目标、内生动力和评价依据。满足美好生活需要,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为人民群众建设美好生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满足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由之路,实现平衡充分的发展是满足美好生活需要的实践之基,中华民族的共同团结奋斗是满足美好生活需要的力量之源。  相似文献   

4.
李杉 《前线》2023,(11):13-16
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我国人口发展出现转折性变化,进入从享受人口数量红利走向创造人口质量红利的新阶段,人民多样化、个性化的消费需求不断增长,人民美好生活的新供给、新需求、新动能不断涌现。新时代共创美好生活以供给和需求的高水平动态平衡为支撑,以美好生活产业升级和企业价值链重构为依托,构建中央层面宏观指导、地方政府有效主导、个人家庭主观能动的总体推进路径。  相似文献   

5.
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习近平当选总书记后的首次公开讲话,鲜明宣示了带领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的坚定决心,承载了人民向往美好生活的价值追求。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传递着民众心底的声音,人民群众建设幸福西宁的呼声日益高涨,追求幸福西宁的愿望越来越强烈。人民幸福,从来都是同国家前途、民族命运紧密联系  相似文献   

6.
历史车轮滚滚向前,时代潮流浩浩荡荡。在十九大报告中,“美好生活”出现了14次,足见其重要性、现实性与紧迫性,这一个重要的关键词,体现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个重大判断,是对现阶段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正确认识和把握,为新时代谋划发展、推动发展指明了正确方向。  相似文献   

7.
<正>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这是从我国发展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出现变化的现实出发提出的要求。优美生态环境是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内容。我国即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8.
张顺昌  贺婷 《当代贵州》2022,(Z5):90-91
<正>人权保障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立足新发展阶段,贵州将坚定不移走中国人权发展道路,积极主动顺应人民对高品质美好生活的期待,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多方面的权利需求,为促进人权事业全面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相似文献   

9.
正"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庄严承诺,生动诠释了我们党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和价值追求。推开新时代的大门,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发生深刻变化。满足美好生活需要,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既要坚持发展,做大"蛋糕",也要解决好发展的均衡  相似文献   

10.
李佳 《党课参考》2023,(6):65-70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坚持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着力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坚决防止两极分化。”中国式现代化,锚定的就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新时代十年以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在创造美好生活的道路上迈出新步伐,取得了一系列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和制度创新成果。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八大以来不断强调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从理论上讲,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现实的物质力量和价值追求是形成"美好生活"的基础。"美好生活"的提出直接地为改革发展实践指明了道路,理论上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同时为全世界提供了"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12.
青连斌 《前线》2022,(12):25-28
当前,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已经站到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了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新要求和重大举措,为在新的起点上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提供了根本遵循。党的二十大报告系统地提出“深入群众、深入基层”“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等一系列新要求新举措,为我们在未来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3.
<正>"牢牢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牢牢把握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重要讲话中强调的这"两个牢牢把握",是我们谋划和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要前提。带领人民创造幸福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党的十八大以来,  相似文献   

14.
正党的十九大对现阶段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作出重大新判断: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进而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向往的一条重要路径。一、如何理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党的十九大作出的一个重大政治判断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一个重大的变化就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表述的变化。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作出了对当时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判  相似文献   

15.
杨媛媛 《当代贵州》2024,(16):76-77
<正>正安县不断探索文旅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推动文旅与农业、民宿、文创等休闲产业链条式发展,以“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政府服务”的文旅融合模式赋能乡村振兴。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励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动力所在。正安,这座偏居西南一隅的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不断探索以文旅之笔描绘乡村振兴新画卷,书写“四兴乡村”正安答卷。  相似文献   

16.
《奋斗》2018,(2)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等重大政治论断,这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是对未来中国发展方向、发展目标的精准定位,是对人民向往的回应。党的十九大确定了新思想、新理念、新论断、新战略、新  相似文献   

17.
正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作为关系国家能源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国有重点骨干企业,紧紧围绕"人民电业为人民"的企业宗旨,全面深化共产党员服务队建设,在承担急难险重任务中攻坚克难,在服务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实践中冲锋在前,履行社会责任、擦亮服务品牌、彰显企业价值。  相似文献   

18.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全党同志一定要永远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这充分反映了党中央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价值定位,坚定了人民至上的原则立场,展现了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基本遵循,彰显了共产党人的责任担当,体现了对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不渝坚守。一、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这是对党的宗旨矢志不渝的坚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  相似文献   

19.
高品质生活是人民美好生活更高层次的体现,创造高品质生活,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动高质量发展,以坚实的物质基础夯实人民的获得感;完善公共服务供给,以普惠可及的公共服务厚植人民的幸福感;实现高效能治理,以治理效能的提升筑牢人民的安全感。探讨基于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的创造高品质生活的实现路径,有助于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盼,转化为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在创造高品质生活上实现更大突破。  相似文献   

20.
查颖冬 《唯实》2023,(2):29-32
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事关群众福祉和社会和谐稳定。党的二十大报告将“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单独成章,要求“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励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增强均衡性和可及性,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具体体现,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