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追求,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最终要实现的目标。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活动的出发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执政党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基础,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把人的全面发展从"应然状态"变为"实然状态"。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成功地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路。  相似文献   

2.
《传承》2015,(4)
孔子不仅是先秦儒学的创始人和杰出代表,而且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其中孔子创立的以"仁"与"礼"为核心的政治思想,无论是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还是对传统文化的形成与发展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今孔子的"仁"与"礼"思想依然有着较强的生命力和影响力,对于当前全面深化改革、践行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的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3.
《传承》2016,(1)
毛泽东一生酷爱中国古代文史哲,并能从中国古代文史哲中汲取思想精髓。其中最典型的是毛泽东对中国古代寓言故事《愚公移山》精神的思想精髓进行了深刻诠释,体现了一个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所具有的中国传统文化基因与价值观。探讨毛泽东关于愚公移山精神思想精髓的阐述,弘扬愚公移山精神对当前推进"四个全面"的伟大战略布局及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重要现实意蕴。  相似文献   

4.
九尾狐作为承载中国古代思想文化观念的重要载体,其在先秦两汉时依托"长生"、"谶纬"等思想成为祥瑞的高级代表,以此宣扬统治者道德品行及政治行为合乎天意;从唐代开始,九尾狐逐渐沦为民间崇拜中的"妖神",唐代之后进一步退化为受人贬损的"妖物"。九尾狐走下神坛,其地位发生根本改变,既是中国古代祥瑞思想变化的缩影,又可在某种程度上视为民间信仰与世俗文化发展的证明。  相似文献   

5.
《传承》2015,(4)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最高价值追求,也是人类自身发展的必然结果,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在不同的时期为人的全面发展注入着不同的时代内涵,充分体现着人的全面发展为社会主义创造的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6.
尚红印 《桂海论丛》2004,20(6):54-56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人的全面发展紧密相连.坚持和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而人的全面发展既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检验标准又是坚持和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最终目的,我们要坚持和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7.
陆继霞 《人民论坛》2022,(8):120-122
中国古代生态思想蕴含着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哲学理念。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生态观不断发展,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秉承和丰富中国古代生态观的基础上,立足现实、心怀世界,阐释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基本方略。无论是中国古代的生态观,还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都是中国在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方面通过实践总结的真理,不仅适用于过去、现在,还将赋能未来。  相似文献   

8.
"民本"思想的批判与价值借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民本思想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政治学说之一,是中国古代政治思维的重要特征,在中国历史上产生过重大的深远的影响.我们全面考察民本思想的特点及其本质属性之后就会发现,虽然可以从中发掘具有普遍价值的思想因素,但是民本思想并不具有超越君主制度的意义,不属于民主思想的范畴.中国共产党对传统民本思想作了彻底的扬弃和改造,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替代和超越了封建统治阶级虚伪的"民本主义".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发展理论的主要内容有三个方面"经济建设中心论"、"先富共富论"和"两手抓"."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在继承邓小平发展理论的同时,提出要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推动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强调最大多数人的利益是最紧要和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把"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作为推动发展的重要原则.这些新的思想和观点是对邓小平发展理论的新发展,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新的阶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群众路线是中国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事业取得胜利的法宝。它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基本思想的精神元素,又汲取了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的精华,创造性地运用于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与改革实践。从超越民本到以人为本,从解决温饱到保障民生,从缩小差距到共同富裕,是新时期党的群众路线的深度落实,是将马克思主义"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伟大社会理想中国化、现实化,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1.
科学发展观对传统“天人合一”思想的扬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思想精髓,科学发展观是统领当今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指导性思想。科学发展观吸取了传统"和合"思想的合理因子,强调尊重科学规律,把人类的整体利益与长远发展有机结合起来,以求真正实现人类社会发展的永续性,并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2.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共产党宣言》的核心主题和最终价值目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蕴涵和体现了《共产党宣言》的这一核心主题。从一定意义上说.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思想是把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联系和统一起来的一个重要纽带,是整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  相似文献   

13.
"四个全面"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当代中国发展问题进行积极应答,推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思想,是当今中国发展思想的典范。"四个全面"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思想的创新主要包括:在发展理论上,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思想开辟理论空间;在发展战略上,阐释了当代中国"为谁发展"和"如何发展"的问题;在发展思想体系上,实现了发展思想体系的构建、发展思想内容的完善和发展思想精神的开放。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代道家传统"天人合一"思想给现代环境伦理学进一步考察和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表现为对自然界系统性、规律性及生命价值的肯定。对中国古代道家传统"天人合一"思想进行现代环境伦理学价值维度的思考,对于在社会发展中构建和谐的人与自然关系,树立科学发展观,有重要的理论借鉴和实践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美学思想在古代钱币上展现得绚丽多彩而形成中国古代钱币美学思想。中国古代钱币美学思想随着钱币的发展而发展 ,其发展轨迹是依次迭升的 ,而表现出美学思想和文化上的自然形式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的统一。  相似文献   

16.
"美丽中国"内涵深刻,涵盖人、自然与社会。它蕴涵生态良好的自然之美,展现安定和谐的社会之美,彰显明达智慧的人之美。"美丽中国"对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它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以实现人、自然、社会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点,必须充分体现出生态价值,必须研究"美丽中国"的本质,确立生态意识。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不断变革和发展。树立新的教育理念、调整教育目标、拓展教育内容等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适应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7.
冯鑫 《传承》2010,(24):144-145
儒家文化的"成人之道"不仅注重内外兼修,全面发展,而且还强调个人的价值要体现在对集体、社会的贡献中。汲取儒家文化中人的发展思想的精髓并加以运用,有助于加强道德建设,强化人的奉献意识,提升人的进取精神,增强人的集体观念,对于促进中国当代人的全面发展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8.
冯契先生理想人格学说所取得的成就与他对中国哲学传统的继承有关。冯契主要继承了中国古代哲学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关于通过教育、修养培养理想人格的途径的理论,关于理想人格培养过程中理性自觉和意志自愿相统一的原则,关于把人的精神发展看作是一个过程的思想,对中国近代培养新人学说和个性解放的思想也作了批判总结。冯契这一方面的研究在方法论上表现为分析和综合的统一、理论和实践的统一。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八大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的提出和实施,可以被看作是中国共产党人对传统"小康社会"理想的第三次理论升华,意味着"全面小康社会"思想的成型。全面小康社会思想既是中国传统文化基因的产物,也有国外近似"小康社会"哲学思想和科学社会主义经典作家经济社会发展模式思考的理论渊源,不仅是邓小平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现代化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自改革开放初期提出小康社会目标开始,邓小平同志反复阐述和强调小康社会思想,《邓小平文选》中提及"小康社会"多达40余次,其小康社会思想从一开始就具有全面性。正确认识这两点,对于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论邓小平发展理论中的“以人为本”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人为本"思想是邓小平发展理论的鲜明特征.邓小平在思考中国社会发展问题的过程中,提出了以最大限度的实现人的利益、提高人的素质,发挥人的主体作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发展观,体现出浓厚的人民性的价值取向.在现阶段,研究邓小平发展理论中的"以人为本"思想,对于我们认识和贯彻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