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私了”指纷争双方为了谋求自身的利益,授意对方以某种有利可图的条件来交换,以平息纷争为诱饵,让对方逃避法律追究和道德遣责的这样一种行为。一些不太严重的纠纷,通过协调双方当事人“私了”和解,可以节约司法资源,促进社会和谐。而对那些严重而复杂的纠纷,如果仍寄希望于“私了”,其弊就明显大于其利,甚至容易成为社会主义法治进程中的障碍。  相似文献   

2.
黄永财 《公安研究》2013,(10):51-55
随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实施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的提出,刑事和解作为一项新的刑事司法理念,在2012年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决定》(以下简称“修改后《刑事诉讼法》”)作了专章规定,司法实践中也逐渐应用,为刑事案件的解决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方式。但由于我国刑事和解制度立法尚不健全,实践中做法不一、缺乏统一规范,导致社会产生刑事和解就是“私了”、“花钱买刑”等误解,引发了错误的舆论导向。从刑事和解概念入手,分析我国刑事和解制度的基础条件,剖析现行刑事和解制度立法现状及缺陷,深入探讨完善我国刑事和解制度的对策,有益于修改后《刑事诉讼法》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3.
“私了”在一些民事纠纷的解决中能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如今,很多民事诉讼案和一些刑事案件则通过受害人和犯罪嫌疑人双方或者借助于中间人的操作,在一定的附带条件下“私了”了。“私了”是福?是祸?  相似文献   

4.
刑事搜查作为法定侦查行为,在实现收集犯罪证据、查获犯罪嫌疑人功能的同时,不可避免地涉及到公民个人的隐私。在我国侦查实践中,由于相关立法的缺失,刑事搜查行为侵害公民隐私权的现象屡有发生。在保护公民隐私权的视角下,探究对刑事搜查进行限制的法理依据,借鉴限制刑事搜查的域外立法经验,健全和完善我国的刑事搜查立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来信摘录     
注意农村犯罪“私了”隐藏的问题 湖北 三元 一些农村发生犯罪案件后,被害人与犯罪分子“私了”的现象比较普遍。“私了”的主要原因有二:一是有些犯罪分子利用人们怕打击报复的心理,软硬兼施,恐吓加上金钱诱惑,那些贫困的受害者只有含泪默认;二是有些地方因为种种客观原因使得  相似文献   

6.
用法律来保护自己是每个公民应该享有的权利,但有些人面对不法侵害,却放弃了法律这个武器。在受害以后,往往采取与犯罪分子“私了”的方式来解决问题,使少数犯罪分子逍遥法外,上演了一幕幕悲剧。(一) 在“私了”案件中,以“钱”作为达成“私了”砝码的为数不少。前不久,浙江省温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依法对钱师尧、钱云枢等5名强奸  相似文献   

7.
一桩看似很小的“私了"事件,背后却隐藏了盗窃、销赃、连环敲诈勒索一系列刑事案件。于是“私了” 未了,“小偷” 捉住“小偷”,一切才真相大白。  相似文献   

8.
国家赔偿金的普遍受冷落,提出申请者寥寥,从侧面印证了公案私了的盛行。 国家赔偿私了现象严重,这是《国家赔偿法》实施8年来普遍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目前,在农村,特别是在比较偏僻落后的农村,发生矛盾纠纷甚至刑事犯罪后,当事人不是运用法律手段“公断”,而是用“私了”的方式解决。这种现象非常普遍。“私了”现象不  相似文献   

10.
“假球”行为分析及刑法规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假球行为的刑法规制应根据其具体类型和实施主体身份的不同来确定其是否构成犯罪及构成何种犯罪。根据现行刑法的规定,对假球行为本身进行刑事处罚的刑法依据不足,而且目前设立新罪名的时机尚不成熟。可行的方法是只对引起虚假比赛的原因行为予以刑事处罚,只要这些原因消除了,虚假足球比赛一定会大大减少。  相似文献   

11.
为了提升刑法的适应性,充分保护法益,避免刑事处罚的漏洞,我国刑事立法和刑事司法都肯定变相经济犯罪行为。但变相行为的含义和边界存在模糊性和不确定性,变相经济犯罪行为认定的不当,将引起罪刑法定原则适用的疑问,以及刑民分界的不清和混淆。为了确保刑事处罚范围的妥当性,变相经济犯罪行为的认定应注意合理使用刑法解释方法,只有实质上符合规范保护目的,与本相行为具有等价值时,变相犯罪行为才有肯定的空间。肯定变相经济犯罪行为还应遵循法秩序统一原理,不能超越罪刑法定原则。  相似文献   

12.
在刑事审判中,对被告人能否进行道德减责的关键不在于犯罪主体本身的行为,而在于被告人的行为主观动机是否具有道德减责要素,也就是是否以"他人是目的"为判断标准。只有具备了道德上规定的有利于平衡自身与他人之间利益关系的行为要素,才会在某种程度上得到道德上的宽恕,在刑事审判中对被告人进行道德减责的命题才成立。一般地说,刑事审判中的道德减责,包括生命减责、自由减责以及利益减责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郭玉川 《人民论坛》2011,(12):98-99
对"假球"行为的刑法规制应根据其具体类型和实施主体身份的不同来确定其是否构成犯罪及构成何种犯罪。根据现行刑法的规定,对"假球"行为本身进行刑事处罚的刑法依据不足,而且目前设立新罪名的时机尚不成熟。可行的方法是只对引起虚假比赛的原因行为予以刑事处罚,只要这些原因消除了,虚假足球比赛一定会大大减少。  相似文献   

14.
★5年前,12岁的少女含恨被辱,却因羞于启齿,放过了歹徒。 5年后,家长知情,却选择了错误的惩罚手段,一心私了,从而导致出另一场杀人悲剧……很多事情,私了是了不了的!  相似文献   

15.
自救行为的特点决定了其有独立存在的价值。我国刑法对自救行为的现有定位是超法规的正当化行为,但在刑事立法中没有确认其合法性。而英美法系双层次犯罪构成模式对超法规的正当化行为的充分展开,不仅提供了极其广阔的空间,而且因赋予其程序要件的色彩,更加强调了程序正义。我国刑法中的正当化行为是游离于我国传统的耦合式犯罪构成体系之外的一个"活泼元素",这与现代刑事法治的精神不相契合,实有检讨和改进的必要。在现行刑事政策和犯罪构成体系下对自救行为进行合理定位,让自救行为成为具体案件在定罪时的排除犯罪性事由及"出罪"理由,应当成为改造我国传统的耦合式犯罪构成体系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16.
场域范式下的刑事政策是犯罪人、被害人和刑事司法机关围绕刑事权力运行竞争互动的关系网络和空间。遭遇犯罪后的被害人在刑事政策场域中为实现自身利益,往往基于合法化逻辑采取问题化行为策略,基于合理化逻辑运用道德等资本策略。它不仅决定着被害人个体的法律命运,还决定着整个刑事权力场域中行动者社会地位的变化动向,为刑事政策内容和方向变革提供了新的判断依据。正视被害人事后行为策略和逻辑的刑事政策场域意蕴,需要判断被害人策略的"视角"完整性、内容实践性和权力主导性。  相似文献   

17.
对于具有特殊性的帮助行为,设置独立的罪名、对其适用独立的法定刑,是帮助犯正犯化的立法模式。同时,帮助行为的正犯化这一特殊立法模式有合理性支持,贯穿刑法理论、刑事立法与刑事司法之中,具有坚固的根基。现在,帮助行为正犯化的立法模式主要集中于恐怖活动犯罪、网络犯罪等领域,立法者可以考虑在时机成熟之时将其他相关的帮助行为予以正犯化。  相似文献   

18.
我国刑事诉讼法学界关于刑事强制措施概念的通说缺乏准确性、科学性,未能揭示出其本质特征,以比较法为视角对刑事强制措施概念进行反思性研究具有必要性。从应然上讲,刑事强制措施应当与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对应起来。据此,我国刑事强制措施的内涵应界定为:公安司法机关依法限制或剥夺公民基本权利的行为,其外延应包括:对人的强制措施、对物的强制措施和对隐私权的强制措施等,从而建立起具有完整性、层次性的刑事强制措施体系。  相似文献   

19.
宋振远 《小康》2004,(1):69-71
多年来,"私了"现象常见于一些民间民事 纠纷,而记者近日在山东调研发现,当前农村 犯罪"私了"现象正愈演愈烈,亟待引起全社 会的重视。据山东创纪律师事务所提供的一项 调查,目前我国农村发生刑事案件后进行"私 了"的占农村犯罪案件的25%以上;而在城镇, 这个比例不足4%。一些长期从事农村法律工作 的律师认为,乡村犯罪"私了"现象在很大程 度上阻碍了当代中国农村由传统乡土社会向现 代法治社会艰难转型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20.
因工受伤后和单位签了私了协议,还经过了公证,定残后却发现能获赔的费用巨增60万,这样的协议能否撤销?今天上午,大兴法院认为该协议显失公平,判令撤销了吕先生和某设备租赁公司的“私了”协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