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冯刚  王汇 《前线》2017,(8):83-85
<正>市委书记蔡奇在谈到背街小巷环境整治提升工作时指出,整治提升背街小巷环境,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重要讲话精神的重要举措。首都形象无小事,"面子""里子"都重要。我们既要管好主干道、大街区,又要治理好每个社区、每条小街小巷小胡同。看市容市貌不仅是看长安街,也不仅是看主干道,还包括次干道、背街小巷,这些都关系到首都形象。背街小巷是城市病集中的地方,是城市管理的薄弱环节。要从讲政治和履行"四个服务"职责的高度,抓好背街小  相似文献   

2.
正城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内容。构建符合中国城市特点的城市治理体系,有助于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北京作为首都,还承担着为中央党政军领导机关服务的职责,需要以"城"的更高水平发展服务保障"都"的功能。提高城市治理水平,完善城市治理体系的重要性更加突出。在《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以下简称"新总规")的编制阶段,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  相似文献   

3.
正《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确定,北京市东城区、西城区总面积约92.5平方公里,为首都功能核心区,是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的核心承载区,是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重点地区,是展示国家首都形象的重要窗口地区。2017年4月,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时强调的"着力提升首都核心功能""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既管好主干道、大街区,又治理好每个社区、每条小街小巷小胡同"的要求,东城区启动了"百街千巷"环境整治提  相似文献   

4.
正2016年5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研究部署规划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和进一步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有关工作,高屋建瓴地回答了"为何建设""建成什么样""怎样建设""必须建好"北京城市副中心等一系列前提性、全局性、关键性问题。会议提出,"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不仅是调整北京空间格局、治理大城市病、拓展发展新空间的需要,也是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探索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模式的需要"。北京城市副中心"落  相似文献   

5.
<正>2015年12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上指出:"着力解决城市病等突出问题,不断提升城市环境质量、人民生活质量、城市竞争力,建设和谐宜居、富有活力、各具特色的现代化城市,提高新型城镇化水平,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城市发展道路。"2017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北京的讲话中强调,要"下大力气治理‘大城市病’"。为预防和治理"城市病",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经开区)凭借科学领导和科学规划,闯出了一条区内疏密有致、城市运行高效、创新特色鲜明的新路。市委书记蔡奇到经开区调研  相似文献   

6.
杨浚 《前线》2022,(1):80-83
城市空间治理是国土空间治理的延伸和重要抓手,城市空间治理能力和水平的提升是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矛盾的有效手段,是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重要治理维度。北京作为首都和超大城市,以新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实施空间紧约束为标志,立足首都发展实际,积极探索超大城市现代化空间治理新路径,形成完整体系和创新模式。  相似文献   

7.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北京城市大,要解决的问题有很多,要探索构建超大城市治理体系,这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对北京提出的要求。"(1)要走出一条符合超大城市特点和规律的社会治理新路子,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强化依法治理,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城市治理顽症难题,努力形成城市综合管理法治化新格局。北京作  相似文献   

8.
正"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以下简称"疏整促")是新时代首都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疏整促"如果游离于北京经济社会发展肯定是搞不好的,如果只是末端的城市治理也只能永远充当"守门员"的角色。城市发展水平的提升,不是在"疏整促"本身,而是在首都城市发展的全过程,在于供给方案的选择。把握好疏解与提升、疏解与整治、疏解与承接、疏解与发展之间的关系,关键是将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贯穿始终。其核心是  相似文献   

9.
<正>生活在北京,相信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穿过宽阔整洁的大街,走进背街小巷,有时会看到另外一番景象。这里开墙打洞者有之,占道经营者有之,胡写瞎画者有之,乱倒垃圾者有之……这些景象与首都的国际化大都市形象形成了鲜明反差。其实,背街小巷乱象由来已久,相关部门也下了很大功夫,在治理上取得了不小进展,但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宏观层面的城市规划看,这是历史悠久的城市在迭代发展进程中容易出现的现象。历史较长的城市通常经历了不同时期的建设规划,由于  相似文献   

10.
城市化快速发展带来各种"城市病",中央定下"严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规模"的政策导向,北京实施了全国范围内最为严苛的"人口控制"管理措施。囿于自身城市发展条件和功能定位,北京城市病的根源在于区域发展不平衡和资源分布不均衡。以"人口控制"为首要手段的"城市精简"政策恶化了劳动力年龄和知识结构,降低了城市核心竞争力和发展活力,既有悖于现代城市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也不利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适用于中国特大城市治理的新思路是摒弃"管控型"特大城市治理模式,推行"多中心化"的城市群联动,以城市治理模式和社会管制方式上的多元化创新带动公共资源均等化和城市发展多元化。  相似文献   

11.
上海与北京、广州、深圳等城市构成了中国现代化的第一梯队。2020年上海除了要建成具有全球资源配置能力的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四个中心外,还要形成"全球科创中心"基本框架;2040年要建成"卓越的全球城市"。这是上海城市治理的新命题,也是一次全新的历史性转型,涉及城市结构、城市体制机制、城乡一体化、城市治理模式等诸多领域和诸多问题,给地方领导力建设提出了新挑战,也为促进地方党委、人大、政府、政协工作提供了新契机。  相似文献   

12.
《前线》2018,(12)
正2014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考察工作时强调"建设和管理好首都,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是首都推进城市治理体系与能力现代化的最大特点。北京市朝阳区坚持问题导向,强化党建引领,把建立完善"街乡吹哨、部门报到"机制放到城市治理体系中进行整体性思考与系统性把握,面向基层推进赋权、明责、下沉、强基、聚能、增效,把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优势,  相似文献   

13.
2018年初,北京市委市政府印发《关于党建引领街乡管理体制机制创新实现"街乡吹哨、部门报到"的实施方案》,确立了党建引领"街乡吹哨、部门报到",推动街乡体制改革,提升城市治理水平的创新思路。一年来,"街乡吹哨、部门报到",形成了具有北京特色的社会治理经验:党建引领,统筹党政部门,构建高效的大城市治理体系;聚力街道乡镇社区,夯实基层治理基础,构建政社合作的基层治理体制机制;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尊重群众首创精神,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街乡吹哨、部门报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京华大地落地生根的生动实践,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北京工作重要指示、探索大城市治理新路子的实践创新。  相似文献   

14.
正习近平总书记针对超大型城市治理指出,管理应该"像绣花一样精细"。这为城市治理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思想和发展路径。北京作为首都和个性特征很强的超大城市,城市发展已经进入到一个新阶段,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治理"大城市病"为核心的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正在稳步推进和实施,亟须从国家战略和北京市实际出发,梳理首都城市发展历史、现状和特点,深层思考城市在精细化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十分关心城市工作,对完善城市治理体系、提高城市治理能力和创新城市治理方式,作出了许多重要指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市治理的思想内涵十分丰富,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是治国理政实践的经验总结,是城市治理理论创新的重要成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指导做好新时代城市管理和城市治理工作的根本遵循。习近平总书记三年两次视察北京,对首都规划建设管理工作发表重要讲话,为探索北京  相似文献   

16.
《前线》2014,(5)
<正>如同人一样,城市也会生病。近年来,在我国多个大城市集中爆发的"城市病",正严重侵蚀着城市居民的幸福感。有人这样形容"城市病":"交通拥堵如肠梗阻,空气污染是哮喘,水污染是血液中毒,垃圾围城好比恶性肿瘤,房价居高不下就是高烧不退。"2014年,北京等地相继宣布向"城市病"开刀,各路专家也纷纷围绕治理城市顽疾建言献策,各种诊断意见汗牛充栋、令人眼花缭乱。这里,本文将对这场纷繁芜杂的讨论做一梳理,试图回答几个问题:为什么城市会生病?如何治理"城市病"?在这场斗争  相似文献   

17.
正北京,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背景下的大国首都,肩负着现代化城市治理的特殊历史使命。构建和完善首都现代城市治理生态体系,通过科学运用新理念、新技术、新平台,推动城市管理向精治、共治、法治为基本特征的城市治理转型,是保障首都科学高质量运行、逐步形成良好城市治理生态、推进北京成为未来国际化强国首都的基础。构建首都现代城市治理生态体系的背景2015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关于深  相似文献   

18.
现阶段,城市交通堵塞、综合治安难、环境污染、雾霾、看病难、食品安全等一系列"城市病"越来越明显。常态化治理是前置处理社会矛盾的一种社会治理方式,是治理"城市病"的有效途径,是加强和创新特大城市社会治理的重要举措。实现城市常态化治理,要以转变政府职能、简政放权为根本,突出理顺城市常态化治理体制;以保证一张好的蓝图一干到底为着力点,科学规划城市发展;以树立法治思维为重点,实现城市管理法治化;前置处理社会矛盾和问题,建立以预防为主的源头治理模式;以"互联网+"为平台,提高城市常态化治理智慧化水平。  相似文献   

19.
正实现"街乡吹哨、部门报到",既是北京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也是深化城市管理体制改革,推进城市管理重心下移、力量下沉,实现城市管理目标、方法、模式现代化的一项重要举措。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市城管委")按照《关于党建引领街乡管理体制机制创新实现"街乡吹哨、部门报到"的实施方案》部署要求,认真履职尽责,主动担当作为,制定并实施街巷长、小巷管家和网格化管理三个指导意见,以网  相似文献   

20.
白色污染是一个世界性难题,世界各国和国内不少城市都在高举治理"白色污染"的大旗,开展了声势浩大的治理活动.尽管北京已经采取了大量举措治理白色污染,并创造了不少好的经验,但离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与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要求相比北京的白色污染治理工作还需继续深化.目前北京在白色污染治理过程中主要存在六个方面的问题,概括起来是"六个不":"认识不统一,政策不配套,治理不平衡,力量不整合回收不补偿,监管不到位".借鉴国内外治理白色污染的经验,北京白色污染治理应采取源头控制、逐步替代,宣传教育、减量使用,鼓励回收、健全网络,重修法规、强化监管奥运期间、齐抓共管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