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发展的观点是邓小平最基本最主要的观点,同时也是邓小平同志战略思想的核心。发展是为了保障国家生存,同时也是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状态,提高其水平。从国际关系上看,中国是一个大国又是小国,是不发达或发展中国家,中国如不迅速赶上和超过发达国家,在世界事务中就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从社会主义制度自身的优越性来看,一个最简洁的对发展思想的概括是“社会主义不能建立在贫困的基础上”。发展的紧迫感成了邓小平同志治国思想中再三被强调的一个重要话题。邓小平同志多次谈到,鸦片战争以来的中国近代史,是遭受资本主义侵略,日…  相似文献   

2.
《理论与当代》2016,(12):42-42
贾磊磊主编商务印书馆2016年09月本书汇聚了近年来国内学术界对文化发展战略相关的一系列重要问题的研究,许多都是作者潜心研究得出的真知灼见。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央党校、北京大学、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展研究中心以及中国艺术研究院等国内重要的研究机构、高等院校的专家学者从各自的研究领域出发,探讨当前国际背景下中国文  相似文献   

3.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深刻变化,人们对以民生保障、社会治理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建设和发展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要顺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继续推进社会建设领域改革创新,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新要求,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民生保障的新期待,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社会安全的新需求。  相似文献   

4.
1992年6月,联合国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了《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和《21世纪议程》等文件,提出以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作为世界经济与社会发展中共同遵守的原则。会议之后,我国政府就全面部署制定了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国21世纪议程》,这个发展战略在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上得到明确肯定:“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把实现可持续发展作为一个重大战略。”  相似文献   

5.
2月28日,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国家统计局局长朱之鑫公布了中国经济2002年的“大账”:国内生产总值10239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回首1998年来的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我们发现,在世界经济徘徊在2%至3%的低迷增速时,中国经济始终以7%至8%的速度稳步增长。从亚洲金融危机到“新经济”泡沫破灭、全球股市连续3年下跌,国际经济的剧烈波动没有放慢中国经济前进的脚步,这不能不归功于我国政府坚定不移地推行扩大内需的宏观经济政策。从应急之策到战略方针起始于1998年的扩大内需…  相似文献   

6.
根据推动社会发展动力的领域、作用和地位,新时代中国社会发展动力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类型,即社会发展根本动力、社会发展客体动力、社会发展主体动力、社会发展功能动力、社会发展渗透性动力。这些具有不同地位、作用的社会发展动力因素并非孤立存在,而是按照一定的秩序和地位组合在一起,构成了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系统。新时代中国社会发展的诸多动力因素在社会发展驱动机制和整合机制的作用下,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融合,形成了积极的合力,朝着共同的方向推动新时代中国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产生重大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和经济全球化的深入,知识产权在国家经济战略中的地位和作用日趋重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已成为世界各国发展科技、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十二五时期是我国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  相似文献   

8.
中国特色政党外交是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点,对推动全球治理改革和世界秩序建设具有积极的独特作用。中国特色政党外交旨在发挥政党在新时代中国对外交往中的独特作用,更好地服务于中国和平发展战略以及维护世界和平、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普遍诉求。中国特色政党外交初步形成了全方位、多渠道、宽领域、深层次的新格局。在此基础上,还需要完善中国特色政党外交理论体系,加强和优化中国特色政党外交运行机制,彰显独特的纽带、渠道和保障功能,提升制度化合作水平和议题引领能力进而为维护世界和平、提升全球治理水平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提升中国的国家形象和国际话语权。  相似文献   

9.
<正>党的十九大绘制了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蓝图。这幅蓝图,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为全党全国人民指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继续前进的方向。我们要深刻领会。首先,这一战略安排,是根据综合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和我国发展条件,"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进入交汇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实际情况作出的,有丰厚的实践基础和现实依据。从国内形势和发展条件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新中国成立后的艰辛探索,到改革开放初期的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是十九大作出的精准论断,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社会主要矛盾关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决定我们党的工作方针。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是在社会客体和社会主体之间保持合理张力。从社会主体来看,人类的需要是不断变化的,从低级到高级演进的过程,一种需要得到满足又会产生新的需要;从社会客体来看,我国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状况也日益突出,成为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瓶颈制约。因此,解决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逻辑进路,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需要理论和社会有机体理论,提升发展质量效益,推动社会全面进步;推进平衡发展,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满足人民需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1.
学习领会新时代中国国家发展战略,必须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国情、历史方位、战略环境、奋斗目标、战略布局、发展步骤和重大举措。深刻认识实现现代化国家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必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着眼新的时代特点,科学筹划发展战略,准确把握构成要素,全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发展。  相似文献   

12.
新年前后,我国财政和金融政策,投资和消费领域,出现了一系列令人关注的新变化: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02年将继续发行长期国债;中国人民银行决定,再次下调人民币存贷利率。在投资领域,酝酿多年的投融资体制改革撩开面纱,大规模启动民间资本已是指日可待。在消费领域,长期居高不下的住房交易费用大幅度降低。种种措施表明,扩大内需实施的力度正在加强。起始于1998年的扩大内需,至今已有4年时间。经过4年的嬗变,这项政策不断充实,我们的认识更加明确,经验日益丰富,已经成为13亿人口大国的战略抉择。四年登上四个…  相似文献   

13.
《世纪桥》2017,(12)
<正>三个"必须"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实现伟大梦想,必须建设伟大工程。这个伟大工程就是我们党正在深入推进的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推进伟大事业。全党要更加自觉地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保持政治定力,坚持实干兴邦,始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4.
中国核电安全发展的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要充分认识核安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核电发展要把安全放在第一位。3月16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应对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泄漏有关情况的汇报,在确认中国辐射环境监测未发现异常,福岛第一核电站目前泄漏的放射性物质经大气和海洋稀释后,不  相似文献   

15.
近代中国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决定了中国革命发展的不平衡。这是党选择农村包围城市道路和统一战线策略的历史依据。社会主义时期中国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性依然存在。党和政府既不能为了消除不平衡而采取“同步”发展战略,也不能强化和扩大这种不平衡。正确的选择只能是实行梯次发展战略,在原有不平衡基础上,逐步消除不平衡,最终达到相对平衡。  相似文献   

16.
刘铮 《党建》2006,(3):28-30
2006年新年刚过,中央政府网站全文公布了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文件,明确要求各地3月底前取消针对节能环保型小排量汽车的各种限制。面对近年来我国经济运行中出现的高耗能行业过度膨胀、煤电油运比较紧张、资源环境约束不断加剧的突出矛盾,党和政府作出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大战略抉择。小排量汽车的解限,是贯彻落实这一战略抉择的最新举措。1.资源约束突出,生态环境脆弱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保持年均9.6%的高速增长,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六,对外贸易额位居世界第三。成就让人感到骄傲,但其中隐含的问题,让人感到担心。当前经…  相似文献   

17.
王继停 《求实》2006,2(2):64-67
立足于现实语境下的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目标与战略模式选择,应该成为中国现代化发展的重要环节。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目标应该定位为政治民主、政治廉洁、政治稳定和政治高效;政治发展的战略模式选择应为用不断改革的手段,使国家政治发展战略与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的目标相协调,表现为类似于正弦曲线的波浪式发展、螺旋式迂回上升的前进轨迹。  相似文献   

18.
经济发展战略的概念,在今天的中国政治经济领域相关表述中常被使用.实际上,虽然中国在不同时期提出的总路线、总任务、总方针等,含有经济发展战略的意义,但长期没有明确使用过经济发展战略这一概念. 据经济学家董辅礽回忆,1980年在美国召开的中美经济发展战略抉择讨论会,是中国经济学家第一次参加经济发展战略问题的国际研讨会.1981年董辅礽发表的《我国经济的调整和发展战略问题》《谈谈经济发展战略》等文章,可能是中国有关经济发展战略最早的文章.  相似文献   

19.
可持续发展是当今全球社会发展面临的共同主题,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应当加以解决的重大课题。江泽民同志在《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若干重大关系》中郑重提出:“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把实现可持续发展作为一个重大战略。要把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放在重要位置,使人口增长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使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相协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民生得到改善,民众福祉不断增加。当前,我国已经进入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回眸数十年的改革、发展历程,我们一边真切地感受到"发展才是硬道理"的真实含义,一边也必须认清不断变化发展的实际,与时俱进地调整发展战略。党的十九大作出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历史性变化的重大政治论断,深刻揭示了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突出体现在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收入分配不平衡、部分领域产能过剩与高新技术领域产能不足的问题上。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是经济发展战略选择的重要依据和实践遵循,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必须要把重心放在破解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深化初次分配制度改革、坚持质量第一效率优先的原则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