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互联网和手机媒体的发展,中国社会步入"微时代"。大学生群体是微媒体最积极的践行者和体验者,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也随之表现出新的形式。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与时俱进,积极研究和探索运用微媒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拓展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  相似文献   

2.
余佳莹 《人民论坛》2014,(11):141-143
随着互联网和手机媒体的发展,中国社会步入“微时代”.大学生群体是微媒体最积极的践行者和体验者,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也随之表现出新的形式.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与时俱进,积极研究和探索运用微媒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拓展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  相似文献   

3.
微媒体的快速发展既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机遇,也带来了新的挑战。为了把握机遇,迎接挑战,要用好微媒体,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能力和素养,做好校园微媒体网络文化建设,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在微时代的话语权,坚持"线上"和"线下"教育的有机结合,共同助力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4.
微传播时代的到来,为公安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提供了新的生态语境。整体关联、协调共生、动态平衡的发展理念正成为微传播时代公安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研究的理论起点。在具体实践中,我们需要从教育主体、教育载体、教育环体三个维度探讨微传播视阈下公安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系统的构建。  相似文献   

5.
电视媒体怎样根据少数民族特点,做好党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思想政治传播工作,深入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更好地为少数民族群众服务,成为中国电视媒体肩负的民族政治传播功能的重大责任。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也是一种传播活动。做好中国少数民族地区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至关重要,关系社会和谐发展。本文从探析中国少数民族思想政治活动的自身特点、电视媒体传播功能的表现特点,并就如何加强电视媒体对少数民族思想政治传播功能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6.
在网络飞速发展的新时代,出现了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全媒体时代遇到了传播媒介变多、传播速度变快、传播内容变广的挑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把握住媒体融合这个关键点,发挥强大传播力、注重公众引导力、扩大思政工作影响力,形成全媒体传播体系,做大做强主流舆论,让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发生深刻变化。  相似文献   

7.
自媒体实现了信息传播的无障碍,开辟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领域,通过分析自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矛盾关系的影响,以及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信源"的影响,提出了自媒体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创新管理方式、手段和载体,构建丰富的表达方式及探索新的表达策略等。  相似文献   

8.
刘红胜 《人民论坛》2014,(1):152-153
自媒体实现了信息传播的无障碍,开辟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领域,通过分析自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矛盾关系的影响,以及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信源”的影响,提出了自媒体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创新管理方式、手段和载体,构建丰富的表达方式及探索新的表达策略等.  相似文献   

9.
余龙进 《理论月刊》2004,(9):138-140
爱国主义教育者对爱国主义受教育者在爱国主义教育过程中所采用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就是爱国主义教育方法。爱国主义教育方法论是爱国主义教育理论的具体运用,爱国主义教育理论指导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就是爱国主义教育方法论。  相似文献   

10.
在新形势下加强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当前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受到了来自西方发达国家思想文化、市场经济、经济全球化及信息化的冲击和挑战。针对当前高校爱国主义教育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应与时俱进地采取应对措施,强化当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  相似文献   

11.
正加强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和爱国主义教育,落实两个《纲要》,必须从娃娃抓起。从小在青少年心中埋下爱国主义和美好德行的种子,能使爱国主义教育和公民道德建设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从娃娃抓起,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在学校开设什么样的课程、进行什么样的课堂教学至关重要。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根本遵循,以提升道德素质和厚植爱国情怀为落脚点,以政治认同、国家观念、法治意识、文化自信、道德修养为重点,将品德教育和爱国主义精神贯穿学校教育整个过程。在中小学,将品德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融入语文、道德与法治、历史等学科教材编写和教育教学;在高校,将品德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与相关专业课程有机结合,同时还要在增强课程吸引力、感染力上下功夫,创新教育形式,丰富优化课程资源,鼓励开发微课、微视频等教育资源和在线课程,开发体现优秀品德和爱国主义教育要求的音乐、美术、书法、舞蹈、戏剧等校本课程。  相似文献   

12.
“微时代”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应对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微时代”是一个蕴涵着文化传播、人际交往、社会心理、生活方式等多种复杂语义的时代命题.[1]本文紧紧围绕“微时代”这一特定的社会背景,深入分析“微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存在的困境和不足,及“微时代”给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带来的机遇和启示,探索通过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队伍建设,创新教育平台等举措,试图构建利用“微博”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3.
李浩 《青年探索》2022,(1):102-112
青年是推动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的中坚力量,在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新媒体时代,网络信息化,思潮多元化,青年的自主性也得到前所未有的提升。在此情境之下,教育引导青年理解爱国主义内涵,认同爱国主义精神,并合理、自觉表达爱国主义情感就显得至关重要。通过对帝吧"出征"事件、"饭圈女孩"为祖国庆生事件、许可馨事件三个典型案例的分析,发现新媒体从信息、话语、关系等层面赋予了青年新的权力,使其能够借助新媒体获取信息、进行发声并采取行动。而藉由对这些权力的实践,青年爱国主义情感传播呈现出传播形式多样、群体性和互动性明显、娱乐化倾向严重等新特征,并可能对国家、社会和青年本身产生积极和消极的双重影响。未来,国家和政府应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引导青年理性爱国;加强网络引导与监控,防止爱国主义情感变质;提升青年的媒介素养,疏解其不良情绪;同时积极与媒体、学校、社区等多元主体形成合力,共同促进新媒体赋权下青年爱国主义情感的合理传播和有效实践。  相似文献   

14.
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为当代大学生提供各样文化知识便利的同时,也给新形势下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开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客观审视与分析新媒体的主要特征和认真梳理新媒体环境对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所产生的影响,扩大有利因素,剔除有害因素,充分运用新媒体创造性的开拓创新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新型阵地、不断深化对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认识和引导、建立健全媒体信息管控、加强当代大学生的爱国主义自我教育监督是当前新媒体形势下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急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爱国主义教育的氛围,即渗透和体现爱国主义精神的社会环境.这种社会环境不是自然而然形成的,而是社会主体有意识地创造的.但是这种氛围一旦创造出来,又会对社会主体的思想行为产生巨大的制约、影响和规范作用.在爱国主义教育中,自觉地、有意识地创造爱国主义的社会氛围,真正使爱国主义思想成为社会的主旋律,对于强化爱国主义的教育,把爱国主义精神变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物质力量,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在爱国主义教育中,爱国主义的社会氛围有以下重要作用:一是教育作用.爱国主义的理想和信念不是仅靠自发形成的,而是通过长期的教育和实践培育的,爱国主义教育也并不仅仅是教育部门的责任,而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创造爱国主义教育的社会氛围,就是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利用各种有利爱国主义教育  相似文献   

16.
秦璐  王霞 《传承》2009,(20):72-73
由于网络自身的特点,使得爱国主义在与网络结合的过程中出现了消极的影响,要实现网络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良性发展和爱国舆论健康传播,需要对网络爱国舆论进行积极引导,实现爱国主义教育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17.
朱桂莲 《理论月刊》2007,1(1):23-25
毛泽东关于爱国主义教育思想的内容非常丰富,对于今天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传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综观毛泽东爱国主义教育思想,其理论特色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一是深刻论述了爱国主义的内涵;二是突出国家主权和民族团结的教育;三是重视民族历史传统文化教育;四是强调民族责任感和民族气节教育。  相似文献   

18.
在微媒体高速发展的今天,微传播已成为我国主流传播方式。信息传播的重大变革,带来了传播方式的显著变化,对当代大学生政治认同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和挑战。因此,必须努力在"微"字上下功夫,构筑寓思想性、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的"微内容",打造集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于一体的"微队伍",建设融时代特色、情境体验与人文关怀为一体的"微生活",着力构建当代大学生政治认同的"互联网+"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19.
微博、微信等"微媒体"迅速兴起,公安院校主动跟进,运用微信公众平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公安院校运用微信公众平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现状进行分析,从加强微信公众平台自身建设、转变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完善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创新发展微信公众平台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着手,以期提升微信公众平台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效果。  相似文献   

20.
秦璐  王霞 《传承》2009,(10)
由于网络自身的特点,使得爱国主义在与网络结合的过程中出现了消极的影响,要实现网络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良性发展和爱国舆论健康传播,需要对网络爱国舆论进行积极引导,实现爱国主义教育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