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我国网民人数的快速增长,我国逐步进入网络大国行列,但当前我国在核心技术领域仍与欧美发达国家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我们要夯实核心技术这块奠基石,把握人才教育这只强抓手,抓住组织建设这个关键点,布好网络安全这块防护网,打好国际交流这张开放牌,大力推动网络强国建设。  相似文献   

2.
当前,人类正在经历信息革命,谁掌握了互联网,谁就把握住了时代主动权,我们决不能同这样的历史机遇失之交臂。建设网络强国离不开科学理论的指导,而习近平网络强国思想无疑是被实践证明了的科学理论。这一思想内涵丰富,核心技术、网络安全、治理体系变革等无疑是其重要内容,而党的领导则确保网络强国建设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防恐治理工作快速发展,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网络强国战略思想业已形成。因此,从我国的国情、社情出发,立足长远,通过对当下我国反恐治理的困境、原因和必要性分析,着力构建国家反恐怖情报中心、技术应用平台、多方合作平台、网信融合平台的"三平台一中心"的网络治理体系,是新时代下提升我国反恐效率和水平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首次提出了完善"互联网管理领导体制"、建设网络强国、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建立国际互联网治理体系等重要论断,强调"一体两翼"、四大目标、五大支撑、五大能力,为新时期统筹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重大问题,做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建设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相似文献   

5.
核心技术是创新驱动发展的有力抓手。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紧紧牵住核心技术自主创新这个‘牛鼻子’"。只有通过自主创新来突破核心技术瓶颈,夯实网络大国转变为网络强国的坚实基础,才能从根本上扭转模仿跟随的局面,在新一轮互联网科技和综合国力竞争中真正实现"弯道超车"。  相似文献   

6.
徐琳  李紫薇 《理论月刊》2023,(10):57-66
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公共领域的规范和完善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标志。政府、网络运营者和公民作为主要参与主体,共同形塑着我国网络公共领域的样态。厘清不同主体的特征,探析多主体间的关系,有助于全面深入地认识我国网络公共领域的形态,提出规范和完善我国网络公共领域的新思路,以维护这一新的社会场域的和谐稳定,进而促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实现。从主体特征和治理角色来看,政府是网络公共领域的领导者和监管者,网络运营者和公民分别是关键责任人和重要参与者。从主体间互动关系来看,三者形成了高度活跃的交互关系,共同构成立体多维的治理结构。未来,网络公共领域的有效治理需进一步完善法治建设、打破虚实壁垒,并着力形成以政府主导、网络运营者和公民积极参与的多元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7.
后备干部培养是确保农村治理稳定性的人才保障,也是观察基层治理的重要窗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农村后备干部培养体系经历了从"镶嵌于生产体系"到"党组织培养体系与自治选举体系竞合",再到"干部培养—选拔机制的二元分离"的历史演变。农村社会结构的转型、村干部功能定位的政策转向、基层干部培养的组织策略转变是农村后备干部培养体系演变的三重要素。为了应对农村后备干部培养体系转型而产生的实践困境,基层政府常采取治理事务重组、治理网络重构和干部资源整合等治理策略。当前的"富人治村""能人回乡"等干部选拔方式,难以从根源上解决农村治理人才供给不足的困境,有必要进行反思。重塑可持续的农村干部培养体系需要认真处理好乡村关系、干群互动关系、公职化与自治关系。  相似文献   

8.
网络强国表现为一国拥有强大的技术实力、强大的抵御网络风险的能力、强大的网络经济实力以及网络治理能力。当前,我国的网络强国建设,既拥有市场规模优势,又面临着人才和基础设施短板、与实体经济相互融合的问题以及信息传输效率和网络安全的矛盾等挑战,需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9.
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网络强国,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在科学把握互联网时代特征,准确判断国际互联网发展态势,结合我国互联网发展现状的时代背景下,提出网络强国战略思想。这一思想将从促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推动国家创新发展、巩固国家安全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其包含着深刻的内在意蕴,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顺应人民期待,从加强技术创新、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培育网络文化、加强国际合作等方面推动网络强国战略思想的落实,加快中国由网络大国向网络强国转变。  相似文献   

10.
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确立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分"两步走"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施战略。信用建设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要求和重要体现。目前,我国  相似文献   

11.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擘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宏伟蓝图,作出建成人才强国重大战略部署,与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同步谋划、整体推进,体现了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支持体系的战略考量,意义重大深远.我国是人才大国,但还不是人才强国,实现建成人才强国目标,既有机遇也有挑战,必须坚定不移坚持党管人才原则,以更加务实举措,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摒弃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和制度藩篱,不断完善有利于人才事业发展的法律制度、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2.
互联网发展为我国公民政治参与提供了新的途径,促进了我国民主政治的发展。国家对网络的监管也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从过去对网络进行运动式的反低俗内容、打击网络犯罪活动,到现在网络生态治理,政府对互联网监管工作的方式也发生了从个案管理向体系治理的转移。随着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的成立与发展,现阶段逐渐形成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央-地方垂直治理体系。在此治理体系下,我国网络治理主要发生了这三种变化:从运动式管理到常态化治理,从各自为政、松散化管理到统筹协调组织化治理,从全力堵控网络参与到有序疏导网络参与。  相似文献   

13.
立足新时代,面对新问题,我国的网络治理综合格局逐渐形成。网络治理综合格局的构建既是新时代的要求,又是国家安全建设的需求,反映了人民群众的呼声。在网络治理综合格局的阐释意义中,党委领导、政府管理、企业履责、社会监督与网民自律等"五大主体"构成治理体系的基本框架,经济、法律以及技术等"三种手段"诠释着治理的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14.
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需要进一步改革政府人才管理方式,明确政府人才工作推动路径。"十二五"期间,我国在人才资源开发使用和政府人才工作体系、制度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也暴露一些突出问题。为此,要进一步转变政府人才管理职能,发挥市场配置人才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正确处理人才工作中政府、市场、社会的关系,构建"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人才发展治理体系。现代公共治理理论的政府整合能力、推动协作治理、强调战略协同和打造"公开政府"为构建现代人才发展治理体系提供了重要参考。在此基础上,推动市场化方式、突出社会化参与、建立法治化保障、瞄准国际化竞争,形成市场、社会和政府相互竞争、相互促进、相关补充的人才工作大格局是政府人才工作改革创新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5.
自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标之后,关于"治理"的话题日益成为焦点,究竟何为治理、文化治理是否可能、又应如何实现文化治理等问题也正成为文化发展研究领域的重大现实问题。"十三五"时期我国文化发展所面临的国际国内环境将异常复杂,为此,我国更应着力完善国家文化治理体系,以期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整体目标相一致。  相似文献   

16.
从中国共产党的十八大开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一个建设文明强国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越来越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随之明显提高。无论是国家制度还是集中体现出来的国家治理体系,无论是制度执行力还是集中体现出来的治理能力,都离不开法治建设。法治是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的重要维度,法治文明是制度文明的题中应有之义。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可以从很多个维度进行考量,从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视角,法治文明建设是解读新时代中国走向文明强国进路的重要一维。  相似文献   

17.
在特定社会环境条件和国家治理理念影响下,基于国家治理的客观需要和社会现实因素的双重考量,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治理中政府与社会的关系经历了改革开放前的"强政府与弱社会"关系和改革开放后较长时间内的"政府与社会二元分立"关系。在我国着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过程中,无论是从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还是从国家治理的现实需求来看,政府与社会的关系理应是一种"强政府与强社会"的合作伙伴关系。通过政府与社会信任关系的修复与建立,政府职能的切实转变,社会力量的培育,政府与社会职能领域的合理区分等途径持续不断地构建政府与社会合作伙伴关系,是实现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8.
网络空间是意识形态工作的新阵地,同时亦是关涉国家意识形态安全与政权安全的"最大变量"。着力建构深蕴现代特质的网络意识形态治理体系,是防范与化解当前网络舆论风险、切实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必然要求。新时代,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论述作为根本遵循,把握内蕴其中的精髓要义,从治理主体协同、治理话语建构、治理技术驱动、治理方法创新与治理制度保障等五个向度精准发力、同向推动,以此来不断推进新时代网络意识形态治理体系现代化。  相似文献   

19.
<正>《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确定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创新的时代背景之下,"网格化"治理运用科层理念和全新治理技术,在打造"数字城市"、创新社会管理体制以及加强城市公共服务规范化等方面发挥了特殊功效,成为我国城市基层社会治理领域日渐流行的模式。我们知道,近年来伴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迅猛推进,城市  相似文献   

20.
网络是柄双刃剑,我们在自由分享免费、快捷、海量的网络内容资源的同时,也在互联网内容的传播、制作、使用和管理等方面面临诸多问题与挑战,如"网络垃圾""网络毒品"污染网络环境,过度商业化导致内容粗制滥造,文化积淀功能薄弱,等等。建立现代治理体系和提高治理能力,应成为我国下一步互联网内容建设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