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网络暴力是具有网络暴力动机的网民在缺乏网络监管者与保护者的情况下实施针对他人的言语攻击、道德审判,甚至侵犯、暴露个人隐私的行为。网络暴力现象与网民自身素质、平台监管力度、法律法规完善程度等有着密切的关系。从日常活动理论来看,网络暴力的治理应当从减少具有网络暴力动机的网民、加强对网络用户与被网络暴力者的保护以及建立合理的监管控制体系入手,促进网络空间的良性发展和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网络谣言已成为影响我国社会和谐稳定的一大公害。在某种意义上网络谣言是由多种不健康心理因素综合作用所致。健康的互联网世界需要一大批具有理性精神和道德自律意识的网民的参与。要有效地治理网络谣言,就要从促进广大网民的理性精神、道德自律意识的培育和提升来展开路径。  相似文献   

3.
互联网的兴起极大拓展了人们的生存发展空间,丰富了现代人的生活。网民通过网络获得生活所需,还能以各种方式进行网络表达。但由于网民文化水平、精神境界、道德认知存在差异,致使网络环境中网络表达乱象丛生,对个人形象和网络环境带来危害和冲击。净化网络环境,治理网络表达乱象,是提升网民人文素质、维护社会安定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4.
加强网民道德引导是建立良善网络秩序的重要条件,要全面审视网民道德失范的表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思想引领,采取网络道德文化建设、激励网民道德自律及完善法治保障等方式,对网民道德能力发展予以正确引导,从而进一步净化网络社会空间环境。  相似文献   

5.
网络空间中的道德绑架问题不仅与一些网络媒体的舆论导向错误、部分网民的网络道德素养缺失等密切相关,也与网络舆论情绪化、极端化有联系。所以应提高广大网民的网络道德素养,建立合理的网络道德评价机制,严惩各种网络造谣、网络违法等行为,以更好地规避网络舆论中的道德绑架问题。  相似文献   

6.
在人人都能掌握"麦克风"的网络社会,一些人站在道德的制高点肆意对他人展开道德评价,甚至逐渐演化成一种网络暴力行为。错误的舆论导向、个别网民道德素养较低、网络情绪极端化是造成网络社会"道德绑架"乱象的主要原因。对此,要强化网络媒体的责任意识,提升网民道德素养,完善道德评价机制,营造和谐有序的网络环境。  相似文献   

7.
治理网络暴力必须疏堵结合,综合防治。要加大网络文明宣传力度。通过行之有效的宣传教育,提高网民特别是广大青少年的道德自律意识,增强他们的分辨能力、选择能力和对低俗文化的免疫力,培养健康的心态和健全的人格,  相似文献   

8.
网络道德对于增强主体网络行为规范意识,形成和谐、良善的网络秩序等都有积极意义。网络道德失范表现为网络失信、网络谣言、网络暴力、网络冷漠、网络恶俗等,是网民在现实社会当中所具有的认识问题、情感问题、信念问题在网络领域的表现,是国家、社会、主体等多方面的不足和失序造成的。通过提升大众网络素养、加强网络公德建设、注重网络法治、纠偏网络"泛娱乐化"、抓好网络舆情管理、培育网络公共文化等路径,积极推进网络道德失范治理。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呈现频发之势,已经引起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纷纷采取措施加强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引导和规制。对于我国而言,充分借鉴发达国家治理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成功经验,结合本国国情,加强政府信息公开,重视法律法规体系的完善,倡导网民道德自律,注重网络舆情监控技术的研发和升级等等,才能有效提升治理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成效。  相似文献   

10.
王中军  曾长秋 《求索》2010,(9):85-86,137
抵制网络低俗,建设网络文明,突出自律功效是全社会共同关注的话题。培育网络文明的自律机制,必须从理论引导、心理辅导、思想教育、道德熏陶等方面入手,并充分发挥网民自觉性。  相似文献   

11.
泛政治化倾向愈发明显、同其他思潮形成合流、线上线下形成联动,是当前网络民粹主义的显著特征。网络民粹主义折射出的是自我矮化、道德正义高于程序正义、网络旁观搅局等社会心态,容易放大社会矛盾并冲击主流意识形态。对此,我们应从加大正向内容输出、强化网民政治参与和建立健全监管体系等方面着手,加强网络民粹主义的防范与治理。  相似文献   

12.
网络道德失范及其治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林兴发 《前沿》2004,(5):169-171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 ,网络道德失范现象日趋严重 ,主要表现为网络道德观念混乱、网络道德规范乏力和网络不道德行为泛滥。治理网络道德失范需要从观念、规范和行为这三个层面加强网络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13.
网络社会里道德冲突现象严重,道德相对主义盛行,无政府主义泛滥,出现了严重的道德失范现象。网络道德问题产生原因在于网络本身的开放性、虚拟性、无界性,政府缺乏管制,网络立法的滞后。对此,政府要强化网络管理,规范网络市场秩序、加强网络与信息的安全管理来净化网络环境;同时加强对网民的教育,使其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从而减少违反网络道德的行为。  相似文献   

14.
网络是人们获取信息、进行交流的工具。而网络的特性也容易酿成网民长时间沉溺于上网、浏览不良页面、传播非法信息等各类道德失范行为。面对这些问题,需要营造网络公德环境,加强网络法制监管,着力提高网络道德水平。  相似文献   

15.
网络谣言的生成与传播,或多或少与青年网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青年网民之间的互动促成了网络谣言链条的形成.但是青年网民之间的互动却是治理网络谣言过程中最容易被忽视的环节,因此提升青年网民网络素养,加强法制建设,提高政府公信力,将是阻断网络谣言传播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6.
邹新  贺祥林 《理论月刊》2015,(3):174-178
当前中国的网络舆论环境,正日益遭受各种非理性话语的侵蚀,网络社区缺乏谣言自洁机制、网络民主的有效性难以得到保证、群体极化效应的负作用、传统媒体信息“把关人”作用的弱化和中国社会公共理性精神的匮乏都是造成网络公共讨论中网络理性缺失的重要原因.网络理性是互联网良性健康发展的根基,因此,重塑网络理性势在必行,这需要网络监管部门加强互联网治理的顶层设计,推动网络治理向多中心治理转变;需要传统媒体继续做好信息“把关人”;需要网络新媒体积极营造良好的媒体环境生态;需要网络意见领袖善用自己手中的话语权;需要广大网民加强道德自律、谨言慎行.  相似文献   

17.
从“人肉搜索”现象反思校园BBS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上存在的“人肉搜索”现象主要基于互联网的发展、网民对焦点社会问题的普遍关注以及网民的各种心理动机的需要三方面因素。校园BBS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同时也凸现出“人肉搜索”的潜在危机问题。因此,需要从学校管理、网络监管、师生道德自律等方面来加以改进和完善。  相似文献   

18.
陆杰华  左罗 《北京观察》2013,(10):22-23
社会是人构成的.网络社会也是.因此网络社会的治理还是要从网民出发。“躲猫猫”、“郭美美”等事件之所以引发如此大的社会反响,甚至影响到了政府的公信力,很大程度上因为广大网民缺乏一种平台来实现他们自由表达、自主参与的诉求。  相似文献   

19.
孟鸿  何燕芝 《前沿》2012,(20):103-105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任务需要良好的社会舆论和稳定的国内环境.而网络谣言无疑是影响社会稳定乃至动摇国家政权的重要诱因.只有加强网络法治建设,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建立信息发布机制,及时公开真实信息;加强网络技术监管,提升监管的能力和水平;开展网络媒介素养教育,培养网民的理性精神和道德自律意识,才能有效提升网络谣言治理的成效.  相似文献   

20.
对网络道德建设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薛妙勤 《前沿》2003,(12):144-146
面对网络给公民道德带来的挑战与冲击 ,我们应从以下几方面开展网络道德建设 :加强网络伦理研究 ,提升网民道德人格 ;提高网络技术能力 ,直接控制网络问题 ;加快网络立法步伐 ,依法调控网络行为 ;积极倡导网络文明 ,有效占领网络阵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