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的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是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与之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包括:口头表述、表演艺术、社会风俗、礼仪、节庆、传统手工艺技能。系由人类以口头或动作方式相传,  相似文献   

2.
在古老的中华大地,一直衍演着这么一段"戏",它没有唱念做打,也无需鼓乐琴曲;它是一种健身功夫,以模仿动物动作和神态组合成动功套路,它就是东汉名医华佗创编的五禽戏。可别小觑了这段戏,近两千年来,虽然中国历经战乱、朝代更迭,  相似文献   

3.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跳曹盖”是维系白马藏族族群记忆、整合社区共同体、应对社会变迁的年度祭祀仪式.在现代化进程中,对“跳曹盖”这类活态性的非遗项目必须实行整体性保护,使白马藏族本身成为保护的能动主体.地方政府在制定保护措施时,应该进行深入的田野工作,以“局内人”的视角理解“跳曹盖”在白马藏族社会生活中的意义,并考虑到白马藏族的原生生态环境,结合其历史文化背景,制定整体性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4.
<正>北京是我们伟大祖国的首都,也是建城与建都历史都十分悠久的文化古城;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蕴藏极为丰富的地区之一,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智力资源最为集中  相似文献   

5.
"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各级各部门要增强认识,切实把这项工作作为‘文化兴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现代宝坻文明的基础,作为留住宝坻文化精神的历史记忆的大事来抓"。在最近召开的宝坻区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上,区政府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情况的报告引起与会人员共鸣。重视促发展所谓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不以物质形态出现的文化遗产。它与文物相对应,主要包括民间文学、戏剧、曲艺、民间手工艺、民俗等方面的内容。宝坻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文脉绵长,素有“文宝坻”美誉,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分布广泛。目前,宝坻区已拥有评剧、京东大鼓、皮影、剪纸等25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被文化部命名为评剧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天津市京东大鼓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和天津市书画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大唐庄等5个村成为天津市民间文化特色村。  相似文献   

6.
赵莹莹 《岭南学刊》2021,(1):103-110
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花儿以其特有的文化功能及经济功能对多民族共融起到了推动作用,其双向价值的发挥依赖于强制保护与利益刺激机制的结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知识产权和特别权利两种理念的双向博弈展现了对公法与私法的双重制度需要。目前花儿保护中主要存在法律规范的可操作性不足、权利保护主体争议、商业化情况严重等问题。对此,要建立健全非物质文化遗产花儿多元保护机制,从完善配套实施立法、建立集体管理组织、优化事先救济与事后救济衔接、发挥习惯法补充功能、加大宣传和传播力度等多个维度共同推进。  相似文献   

7.
虢筱涵 《传承》2013,(11):121-123
白族游神仪式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其进行保护具有提升民族凝聚力和建设先进的文化、提高文化自觉意识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但这些保护在全球化背景下仍面临着许多问题,为更好地保护白族游神仪式,促进其发展,提高人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提升游神仪式的艺术性和人文性将会是可供借鉴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薄茹 《北京观察》2007,(10):48-52
无论是庄重古朴的智化寺京音乐,还是寓娱乐健身于一体的抖空竹、天桥中幡,或是精雕细刻、巧夺天工的象牙雕刻,几年前都还是深藏于北京古老寺庙或民间陋巷的鲜为人知的艺术与技艺。2006年6月10日,中国第一个文化遗产日前夕,这些古老技艺  相似文献   

9.
白族游神仪式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其进行保护具有提升民族凝聚力和建设先进的文化、提高文化自觉意识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但这些保护在全球化背景下仍面临着许多问题,为更好地保护白族游神仪式,促进其发展,提高人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提升游神仪式的艺术性和人文性将会是可供借鉴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项江涛 《思想战线》2012,38(4):108-111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中,媒介的参与不仅仅是技术性的,更应是主动性的。所谓媒介的自觉,指的是把媒介参与的主动性有的放矢为深入挖掘、真实呈现非物质文化遗产背后的文化内涵及生成、发展的规律性,并使其转化为大众传承、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性,形成有利于文化遗产保护、发展、创新、认同的社会信息环境。保存原真性,发现规律性,应是媒介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开发的本质表达,也是媒介参与的社会、文化功能的深刻体现。  相似文献   

11.
在当下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背景下,阐述了目前我国黄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的研究和实践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保护与开发策略,包括政府主导下的黄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以不同类别的黄河非物质文化遗产设计讲述不同的“黄河故事”,数字赋能黄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对“黄河故事”进行虚拟化创设,从而有效实现黄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永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四川盆地东北部;米仓山南缘。这是一方怎样的土地啊!山岳连绵,陵岩竟秀。车行在冬日岚回雾绕的群峰间,你会感到山在奔腾,石在跳动。数以百计的村庄农寨安扎在这浓密而幽深的林木叠翠之中。  相似文献   

13.
中国民俗学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运动的各种学术实践,具有“公共民俗学”的属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问题的实践性和应用性研究,将促使民俗学在中国成长为一门能对国家文化政策、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行政、对现代中国社会的多种文化事象及问题展开基于学理的解释、揭示、评论和批评的具有公共性的学问.但在中国并不适宜在原本就有高度应用属性的民俗学之外另行建构“公共民俗学”.民俗学作为一门科学只应是纯学术的,其对现实的介入、参与和社会贡献,均应基于切实的资料积累和严谨的田野调查,并在纯学术研究的基础之上展开.根据民俗学的实践性和公共性,不妨将民俗学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运动的参与等社会性学术实践定义为中国式的“公共民俗学”,但也应对其学术有可能被行政权力“同化”的危险性保持警惕.  相似文献   

14.
祥云县是大理州彝族聚居较为集中的县份,彝族"哑巴节"主要流传于禾甸镇七宣村,2009年被正式命名为"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哑巴节"于每年农历正月初八举行,村民认为"哑巴"能将祖先的庇护带到人间,通过跳"哑巴"愉悦神灵,实现风调雨顺、六畜兴旺、辟邪免灾、清吉平安,通过对农耕场面的舞蹈再现,告诫子孙幸福生活与劳动汗水永不分离的道理。由于历史上自楚雄姚安大姚和祥云东山、禾甸、米甸来过节的彝族同胞较多,他们充当了观众和游客的角色,贸易需求  相似文献   

15.
邓立铳 《传承》2014,(1):119-121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种文化资产,又是一种新兴的、重要的旅游资源,对其保护问题现已引起很多学者的关注。以广西灵山县为例,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概况及困境进行剖析,探究思考通过把握好六个角色(即"指导员""宣传员""财务员""技术员""统计员"和"研究员")来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抢救和保护。  相似文献   

16.
于浩 《中国人大》2011,(3):46-47
“中国正在走一条现代化的路,不是学外国,而要自己找出来。我为找这条路做的最后一件事情,就是做‘文化自觉’这篇文章。”步入耄耋之年的中国社会学和人类学的奠基人之一,第七届、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费孝通发出振聋发聩之音至今已有14年,而中国社会这些年来最为显著的就是文化成为了社会发展中最被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汶川大地震之后,社会各界对羌族文化保护备加关注。释比是羌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大师,也是羌族社会中口述文化传统的集大成者,释比和与之相关的释比文化成为灾后羌族文化保护和发展中极其核心的内容,释比和释比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发展对羌族人民的精神文化建设具有重要影响和价值,这是灾后文化重建,以及在今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中尤其应当引起重视的事情。  相似文献   

18.
钟春云 《当代广西》2011,(13):57-57
今年6月11日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出台后的第一个“文化遗产日”。当天。我区以“文化遗产与美好生活”为主题的庆祝活动在广西民族博物馆隆重举行。  相似文献   

19.
朱馨 《今日浙江》2013,(13):58-59
在今年6月8日全国第八个"文化遗产日"之际,我省举办了第八届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各地共推出300多项丰富多彩的活动,彰显非遗之美。同时,以"美丽中国与美丽非遗"为主题的第二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论坛在杭州市余杭区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非遗专家学者共话"美丽非遗"在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中的应有地位、作用  相似文献   

20.
《当代广西》2007,(13):22-23
在广西,被誉为“民族记忆的背影”的民间传说、习俗、语言、音乐、舞蹈、礼仪、庆典、烹调以及传统医药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不少已经消失或濒临消失。为了抢救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从2005年起,我区各市开始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经专家评审后,确定广西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58个,其中19个项目纳入国家保护范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