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赵怀普 《外交评论》2010,27(6):91-104
冷战时期以北约为支柱的大西洋联盟构成了美欧关系的基础,但由于双方权力的不对称,美欧联盟关系带有从属性质。冷战结束和欧盟崛起对传统的美欧关系格局带来了强烈冲击,重构后冷战时期的跨大西洋关系成为美欧双方的共同议程。美欧在跨大西洋关系重构问题上的互动和博弈表明,由于双方之间存在着利益和目标上的深刻分歧,短期内并不具备形成一种新的全面和机制化的大西洋伙伴关系的现实基础。今后美欧虽有可能在渐进的演变中形成某种局部性的伙伴关系,但最终结果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美欧双方适应新的形势变化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军事和经济是美国国家战略重心东移的两个支柱。相对军事东移比较容易的条件和明显的奏效程度,经济东移要遇到更多的困难。面对经济实力相对式微、与亚太各国的貌合神离以及中国崛起后与本地区经济联系加强与深化的局面,美国在贯彻这一国家战略时不得不采取新的策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是美国意图运用"巧实力"掌控亚太地区经贸规则制定、建立其主导下的"国际机制",一方面取得最大限度的国家利益,另一方面以此将中国的发展导入其"合意"的轨道。中国应对的方针应当是,进一步加强与本地区国家的经贸联系,用签订自由贸易协议的方法巩固经济利益,防范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对中国的不利影响,化挑战为机遇。  相似文献   

3.
当今的欧盟具有多层面、多中心的制度体系,为区域一体化提供了富于启示的制度建设样板。在欧洲制度研究中,作为新制度主义三大主要流派之一的理性选择制度主义是运用最为广泛的一个研究路径。理性选择制度主义将制度界定为一种正式的规则,以偏向于经济理性主义的方法分析欧盟制度的设计和运作,其独特的理论内涵和解释优势进一步丰富了欧洲一体化理论,也引发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和探讨。  相似文献   

4.
认同是国际交往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尤其是在国家参与国际制度的进程中,认同与制度化构成一个互动的关系。正向的国家间认同为制度化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国际制度则为国家认同的塑造提供平台,高级制度化伴随着一个国家内化规范及认同建构的过程。探讨国家认同的含义和来源,分析认同与制度化的互动关系对于认识国家间关系的互动很有意义。二战后的欧美关系的发展就是一个认同与制度化良好互动的典型例证。欧美在良好认同的基础上开始制度化进程,而在国际制度基础上的国家间交往,则进一步加深双方对彼此的认知程度,改变它们对安全、权力、利益和主导规范的认识,推动欧美关系朝积极的方向发展,最终建立一个稳定有效的“跨大西洋安全共同体”。  相似文献   

5.
李明明 《外交评论》2007,39(5):30-36
超国家制度的建设在欧洲一体化进程中是最引人注目的方面。然而随着一体化的深入拓展,欧洲认同的建构问题也变得重要起来。两者逐渐形成了一种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欧盟的制度结构对欧盟成员的认同具有建构作用,但是这并非一种单向的关系,由于自身的国内政治条件成员国及其民众对此产生的回应同样影响了欧盟的制度建设过程。  相似文献   

6.
学界对欧盟走向,大多以超国家视之。可是不仅超国家本身即是难以界定的概念,而还且遮蔽了欧盟政治开创行为。通过美国联邦国家建构与当代欧盟实践之间的比较,旨在揭示国家建构与欧盟宪法条约草案之间的关联,提出欧盟的政治开创行为一直潜在于欧洲哲人的政治思考,欧盟的实践只是将这一潜流现实化,而且走出欧盟制宪危机必须从事政治开创行为。  相似文献   

7.
认同是影响国家参与国际社会活动的一个重要因素,尤其是国家在参与国际制度的进程中,认同与制度化构成一个互动的关系。从认同的角度看正向的国家间认同为制度化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从制度的角度看,国际制度为国家认同的塑造提供平台,高级制度化往往伴随着一个国家内化规范及认同建构的过程。二战后的欧美关系的发展就是一个认同与制度化良好互动的典型例证。双方在良好认同的基础上开始制度化进程,而在国际制度基础上的国家间交往,则进一步加深双方对彼此的认知程度,改变它们对安全、权力、利益和主导规范的认识,推动欧美关系朝积极的方向发展,最终建立了一个稳定有效的"跨大西洋安全共同体"。  相似文献   

8.
迫于低碳经济转型的压力,初始阶段的碳排放权交易更需要政府适时适度监管。政府在监管的过程中,虽然可以凭借丰富的监管经验做到机会型监管,但是不能始终保证监管能够有力且有效。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欧盟最早实行配额碳排放权交易,而美国的自愿碳排放权交易也取得了长足发展,两种模式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功,相关政府也积累了丰富的监管经验。对欧盟和美国碳排放权交易政府监管法律制度的考察,有利于我国早期自愿碳排放权交易政府监管法律制度的完善,也有利于中晚期配额碳排放权交易政府监管法律制度的建构。  相似文献   

9.
欧盟解除对华武器禁运事件中的美国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栋 《外交评论》2010,27(5):91-102
2003年至2005年,在中欧关系良性互动的背景下,欧盟考虑解除对华武器禁运。但是美国坚决反对欧盟解除对华武器禁运,因为它担心中国的强大会危及美国在亚太地区乃至全球的主导地位。通过直接游说和威胁制裁的方式,美国向欧盟施压并取得成功,这表明美国有能力影响欧盟形成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因此,没有美国的同意或者妥协,欧盟很难解除对华武器禁运。  相似文献   

10.
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强调在经济、安全领域维持美国的主导地位。要实现这一目标,联盟体系及伙伴关系是美国意欲借助的重要支撑,在安全领域这种表现尤为明显。在此种战略意图支配下,美国强化了与传统盟友的关系,并极力拓展新的伙伴关系,借助联盟体系、伙伴关系这两个安全支点的作用,美国力图构建其领导下的亚太安全结构。  相似文献   

11.
特殊普通合伙的合伙人在特定条件下可以获得有限责任的保护,但合伙债权人的风险也由此增加。如何平衡二者的利益是我国《合伙企业法》必须解决的问题。文章分析了现行立法在债权人利益保护问题上存在的不足,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12.
民事合伙与商事合伙在属性、组织和经营方式等方面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但我国法律并未区分民事合伙与商事合伙。应当借鉴国外的相关立法规定,通过设立“不容否认合伙”制度和“揭开有限合伙面纱”制度,进一步完善我国合伙制度的法律规定。  相似文献   

13.
如何推动中欧关系深入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过去3年中欧关系是绘制蓝图和确立目标时期,目前中欧关系已进入勇于解决问题和实现雄心壮志的阶段。双方应抓住谈判签署新的合作协定的机会,将战略伙伴关系定义为“贸易战略伙伴 全球负责任伙伴”。这是介于普通的合作伙伴和军事结盟之间、基于二者间的合作对于双方本身以及全球问题均具有战略影响的一种新型伙伴关系。中国在与欧盟发展战略伙伴关系时要把握欧洲的特殊性,认识到欧盟是一个特殊和复杂的国际行为体,并对其内部的差异性做到心中有数。解决武器禁售问题需要外交技巧,中国应主动与欧盟一道共同影响和改变美国的态度。市场经济地位问题的解决则有赖于中欧经贸关系大背景的改善。  相似文献   

14.
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风险投资,但目前我国立法中的普通合伙并不适合风险投资。因此,客观上提出了新的立法要求。即在立法中确立有限合伙制度。  相似文献   

15.
中美战略关系经过30多年发展的累积,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实现转型和超越已变得越来越迫切。但世界的大变革大调整和国际格局的快速转换使中美战略认知清晰化的难度明显增大,战略认知不确定导致战略调整难以到位,战略调整不到位直接影币两国战略良性互动和关系的稳定发展。美方作为中美关系这对矛盾的主要方面应该更加主动地采取实质性行动。  相似文献   

16.
商事合伙体系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商事合伙体系存在于各市场经济国家。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合伙制度单一,无法适应复杂的市场经济发展环境,应该建立我国体系性的商事合伙制度。商事合伙体系的构成有普通合伙、有限合伙,同时要贯彻私法自治的精神,构造合伙发展的制度环境。  相似文献   

17.
本文试从合伙的特征、民事主体构成要件及目前对合伙的有关民事法律规定中赋予合伙相关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 ,分析得出合伙应该具有民事主体资格 ,其主体资格也应由法律加以规范。并强调赋予合伙民事主体资格不仅理论上可行 ,而且更是基于实践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文章基于全国40所师范大学教师教育伙伴合作情况的调查研究,提炼出我国教师教育伙伴合作改革探索十六年取得的六个方面的本土经验,宏观揭示出教师教育伙伴合作既是实践取向教师教育的具体实现路径,又推动大学与中小幼学校适应改革要求作出系列组织变革,其性质不是局部意义的调适改良,而是全局意义上的战略转型;微观总结了教师教育伙伴合作的基本框架、基本工作单元和基本保证体系;并在国际比较基础上提炼出我国教师教育伙伴合作“多重一体化”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一些非政府组织作为联合国与各国民众之间的桥梁,在许多国际事务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联合国在重要会议和重大问题的决策上,基本上都要听取非政府组织的意见。虽然非政府组织和联合国关系中仍存在不和谐的声音,但这不影响双方关系逐步深化并确立起新型全球伙伴关系的趋向。可以预见,非政府组织和联合国的伙伴关系在国际社会中的作用将会日益凸显。  相似文献   

20.
我国修订后的《合伙企业法》规定了有限合伙制度,完善了合伙形式,但同时也为有限合伙人滥用有限责任侵害债权人利益提供了条件.为规制有限合伙的滥用,需要借鉴国外立法,完善有限合伙资本制度、限制分配制度、有限责任否认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