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10年农历庚寅年,俗称“虎年”,人们自然而然地会聊一些与虎有关的话题。在人们心目中,虎象征着神秘、勇猛、尊贵、威武。虎有好多别称,许嗅《说文解字》称虎为“山兽之君”;《西游记》中称之“寅将军”;《水浒传》中称之“大虫”;《聊斋志异》中称之‘‘豉王子'’;有些地区还称之“大猫”。  相似文献   

2.
据云林彪进东北,有算命先生拆其字,曰:“‘彪’为三虎,三虎在林中,进可攻,退可守,无往而不胜也。”故林彪麾下东北野战军三支主力有“三虎”之美称。“三虎”者,一纵、二纵、六纵也。一纵,号称“天下第一军”,为林彪麾下主力之主力。辽沈战役后,一纵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十八军。抗美援朝,三十八军首批出国参战,在第二次战役中重创美李军,获“万岁军”美誉。  相似文献   

3.
陈黎明 《当代广西》2011,(16):56-57
古老的“纳牛”仪式、制作精美的木面具和花竹帽、神圣中带着诙谐的木面舞、美不胜收的奇山异水、香飘万里的“五香”美食……盛夏时节,在花竹帽悠扬飞旋的歌声中,作为全国唯一的毛南族聚居及世居发祥地的环江,迎来了一年一度最盛大的节日——分龙节。环江这个美丽而神秘的地方,用自己的无限魅力让每一个来客大开眼界、大饱口福!  相似文献   

4.
<正>发现地点:云南省香格里拉市制作年代:1985年外形尺寸:高57cm宽47cm厚27cm收藏机构:云南民族博物馆羌姆面具,也叫跳神面具,又称藏族白头金刚面具,是迪庆州香格里拉市藏族神职人员在举行宗教活动、跳神法会时佩戴的面具。面具的造型大体可分为凶相面具、善相面具和动物面具三大类。凶相面具主要指各种护法威猛忿怒相神,如大黑天神、怖畏金刚等;善相面具多为世俗面具,有寿星、和尚等;动物面具则是“羌姆”面具中最具代表性和  相似文献   

5.
云南25个少数民族中,有一半以上的民族不同程度地保留、使用着面具,有的用于宗教礼仪,有的用于歌舞娱乐,有的陈设鉴赏,有的则当做神灵的化身。以下介绍其中较有特色的几种面具:哈尼族面具简单明快,是哈尼族过六月年(苦扎扎)时用于逗乐的。质地为棕皮,其造型古朴,将整个棕皮套于头部、再挖两个孔做眼睛,然后用草或棕丝把它扎紧,面具上缀饰野花、螺蛳或农作物果实,表演时套在面部并做各种滑稽动作,引发人群的笑声,主要用于祈祷一年的风调雨顺。楚雄彝族自治州的彝族流行一种“耍大刀”的民俗活动,一般在六月火把节期间举行…  相似文献   

6.
“耍马”,白族话称“打买子歌”,即“踏跳马的舞蹈”之意,就是扮演者身挂用凤尾竹条和绵麻纸张制作的“马”,在场院里模仿马的各种动作并配以唱词和音乐的一种民间文化娱乐活动。  相似文献   

7.
人们通常把作奸犯科且横行霸道的犯罪分子喻为“虎”,而又把专门“打虎”、“降虎”的各类执法者纪律检查者喻之为“武松”。既有“虎”害民,当有“武松”打“虎”除害,此乃时代之要求,百姓之所望。改革年代,“武松”大多是嫉“虎”如仇打“虎”必绝者,但也总有那么...  相似文献   

8.
桂北人民解放总队路东支队第八大队副大队长蒋念洁,在桂北地区是一位知名度很高的人物。蒋念洁闻学多习,文思敏捷,能请著文。蓝面队里回报等又用,都出自他的手。尤真是地的诗田和问D溜,像一天荣激励人民冲锋陷阵白g角,一把把刺向敌人IU脏的经利匕首。罩在30年代,再意活在地的家乡医阳夏文币镇挂岂树,着见反对河内江;一二三四五,年质没上鼓,捶刀阔美墨,唤起合民众。罢!妥!丢!雷初富门闯。赵天吧!自起镰刀斧。冲!淬!叼!河路豺狼虎。’污富诗把”金不求人工’比作工农商学兵,粑“纷猜虎’比作布它到,闻战鼓、如铁四,起…  相似文献   

9.
字斌 《今日民族》2012,(1):21-22
“耳子歌”是流传于大理白族自治州云龙县检槽乡白族群众中的祭祀舞蹈,是至今存活的一种以驱邪逐疫、祈福纳吉为主要目的的傩仪。自1992年向外推介后,引起国内民俗、文学艺术界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被誉为舞蹈的“活化石”。  相似文献   

10.
近些年来,全国多地发生以“易容”的方式实施盗窃、抢劫、强奸、诈骗等犯罪行为的案件。目前,在中国对“人皮面具”并不是特许管理,而“人皮面具”被不法分子利用给社会带来的安全隐患正日益凸显。针对目前形势,可以借鉴“管制刀具”的管理模式加强对“人皮面具”的管理,从生产源头、销售渠道、使用管理和立法上加强管控,避免被不法分子利用。笔者从“人皮面具”的国际监管出发,借鉴管制刀具的管理经验,试图从法律的视角对“人皮面具”的管理找到出路。  相似文献   

11.
时下,在社会上,甚至在某些政府机关单位里,有的人一开口,总是离不开“腐败”二字,好像腐败是光荣的事儿。无论谈论什么事,不管是好事还是坏事。都不忘套用上“腐败”一词。在一些人看来,腐败的人,都是一些有职有权、有脸有面的官员,手中无职无权的平头百姓,哪有机会腐败。没有权力去  相似文献   

12.
傩,原意为驱除瘟疫的神,也是旧时人们举行迎神赛会、驱除疫鬼的一种活动仪式,是我国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文化现象。贵州省是我国南方诸省雅文化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其中尤以黔东北的铜住地区为最,素有“雅文化之乡”的美誉。在这里,具有重要文物价值的明清时期的摊面具真品、神堂案画、依法器,具有神秘色彩的排表演绝技,雅古老戏剧、地戏、“变人戏”及摊戏唱本资料,具有旅游价值的摊文化古迹以及极富观赏性、装饰性的滩工艺品等等。为了充分开发摊文化这一文化遗产资源,国家有关部门还在铜仁地区建立了全国第一家摊文化博物馆。…  相似文献   

13.
吴彩云 《文明大观》2003,(10):39-39
为还“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一张洁净的脸,永安市率先在三明地区对乱涂乱画行为实施根治,“呼死”城市“牛皮癣”——即对违规喷涂“办证”等广告、破坏城市环境行为者之手机、电话实行统一规范的电信语音干扰或采取停机手段,初显成效。  相似文献   

14.
“面子”乱弹徐保源“面子”者何?《辞源》不载,《辞海》不取,恐怕是因其妇孺皆知的缘故.如果要更通俗的解释.可以一字以蔽之曰:“脸”是也。脸不仅有黑白、有美丑,而且还有大小,能随着身份地位、世事变迁发生扑朔迷离的变化。国人对“脸”的研究精湛独到,仅京剧...  相似文献   

15.
虎年·虎地·虎联葛磊1998年是农历的戊寅年,按照中国传统说法,寅属虎,今年应为虎年。虎为百兽之王,形象威武雄壮。色彩斑斓,步伐矫健,一声长吼,威震山河。人们常把勇猛的士兵称为“虎贲”,把勇敢的将军称为“虎将”,把险要的关口称为“虎口”。在中国不少地...  相似文献   

16.
幽默天地     
只准带面具 汤姆“上个周末我收到一张化妆舞会的请柬,结果却很尴尬。” 杰瑞:“怎么回事?” 汤姆“请柬上特意注明只准带面具入场。” 杰瑞:“你的面具不好?” 汤姆:“不是,我戴的面具很奇特,可别的人还都穿着衣服呐!”  相似文献   

17.
常常想,有一句话真好,那叫“摸着石头过河”。“摸着石头”是一种实在,是一种真切,是一种界定,而不再是旧时的框定。“摸着石头”不再是钻牛角尖,不再是一头黑走到底,不再是睁着眼说瞎话,也不再是打肿了脸充胖子。“摸着石头过河”允许探索,允许试验,允许先伸一...  相似文献   

18.
杨海涛 《今日民族》2008,(2):F0002-F0002,I0001,I0002
彝族源于古代生活于中国西北的氐羌游牧族群。彝族崇虎尚黑,以虎为图腾的历史源远流长。中国最早的神话集《山海经》中记载甘肃古氐羌中的一支为“有青兽焉,状如虎,名曰罗罗。”古代彝族先民就有“以虎皮裹尸而焚”的习俗。这在元代李京的《云南志略》中就有明确的记载。明代陈继儒《虎荟》中也说:“罗罗——云南蛮人,呼虎为罗罗,老则化为虎”。文献中所说的“老则化为虎”,说的是彝族认为。人年老死后经火化会还原为虎。  相似文献   

19.
杨海涛 《今日民族》2008,(2):F0002-F0002
彝族源于古代生活于中国西北的氐羌游牧族群。彝族崇虎尚黑,以虎为图腾的历史源远流长。中国最早的神话集《山海经》中记载甘肃古氐羌中的一支为“有青兽焉,状如虎,名曰罗罗。”古代彝族先民就有“以虎皮裹尸而焚”的习俗。这在元代李京的《云南志略》中就有明确的记载。明代陈继儒《虎荟》中也说:“罗罗——云南蛮人,呼虎为罗罗,老则化为虎”。文献中所说的“老则化为虎”,说的是彝族认为。人年老死后经火化会还原为虎。  相似文献   

20.
古往今来,间谍活动一直是人类活动的组成部分,它被称为世界上的“第二种最古老的职业”。它是统治集团维护其权力,抵御国内外现实的或想象的威胁和敌人的主要手段。无论是烽火硝烟的战争年代,还是歌舞升平的和平岁月,间谍总是戴上面具,以隐秘的活动方式寻找突破口。揭开间谍活动神秘的面纱,才能窥见其真面目。间谍档案(一)──美国间谍情报机构@李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