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无害错误规则是美国重要的程序法制度.其具体适用标准按宪法性错误和制定法错误划分可归纳为根本缺陷性错误标准、审理过程宪法性错误标准、排除证据标准、陪审团裁判标准、实质影响标准、证据绝时优势性标准和污染失效标准七种.为更明确阐述这七种具体适用标准,还从模糊数学角度对它们进行了厘定.  相似文献   

2.
无害错误在美国刑事诉讼领域一直饱受实践和理论的争议,尽管理论上存在值得反思之处,但实践中上诉法院及联邦最高法院却十分推崇。无害错误在适用上的争议反映出寻求实体正义和程序正义之间的矛盾。在最小损害原则的前提下,以充分尊重程序正义为基础,允许上诉法院适用无害错误规则,在一定范围内容忍初审法院不完美的审判是可取的。而要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在于界定错误的范围及适用无害错误的标准。我国虽然在法律上没有明确无害错误的概念,但该规则无论在理论还是实践上皆有值得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3.
法律渊源的形态是适用法律的前提,在法律的适用中,要实现平等、和谐的法律秩序,就要使法院享有对个案的违宪审查权和宪法解释权,具有对违宪的法律享有不适用的权力;法院应运用体系解释和漏洞补充的方法来创造和实现法律秩序的统一。在法律渊源的适用中,解决法律条文的竞合的规则有:上位法优于下位法;特别法优于普通法;后法优于前法;由制定机关裁决。  相似文献   

4.
《民诉证据规定》对抗诉的积极影响有 :强化落实结果责任 ,当事人举证相矛盾 ,无法认定事实时 ,法院依举证责任判决一方败诉 ,不属错误 ;举证时限和证据交换制度的确立 ,促进检察机关坚持原审案卷审查 ,弱化职权调查 ,排斥新证据 ;严重违反质证规则 ,应属适用程序法错误 ,强化程序公正观念 ;确立法律真实证明要求、证据裁判主义、自由心证理念和“高度盖然性”最低证明标准 ,审查抗诉也应遵循这些规范。消极影响有 :造成法律适用的冲突和混乱 ,赋予法官过大的自由裁量权 ,缩小了抗诉范围 ,且难以认定法官枉法裁判的行为。  相似文献   

5.
经济刑法保护法益的抽象性、流变性以及犯罪构成的模糊性、复杂性,决定了适用于核心刑法领域的违法性认识错误规则无法完全适用于经济刑法领域。是故,需要重新反思和架构适用于经济刑法领域的违法性认识错误判断规则。在判断标准上,应当放弃“职业推定”的立场,采用“类型化之一般人标准”;在判断前提上,当法规范本身缺乏明确性或行为人认为其行为有高度合法可能性时,应当肯定违法性认识错误的存在,同时主张以“刑事推论”取代“刑事推定”,避免司法者习惯性地“知法推定”,从而导致违法性认识错误的宽宥功能在经济刑法领域无从发挥;在判断方法上,虽采用同核心刑法领域相同的阶段式审查,但应更加公平地分配刑事犯罪风险,允许经济活动者对有利于自己的法院判决和中立、专业、无偏私的专家意见予以信赖。  相似文献   

6.
深入地分析了马歇尔在马伯里案中的推理和论证,检讨了现有评价该案的主要观点,提出了新的观点:马歇尔在该案中虽有其政治目的,但并未以政治目的曲解法律;马伯里案不是创立司法审查的第一案,但该案对美国司法审查确有重要意义。马歇尔通过该案推动了美国宪法的法律化并且奠定了司法审查的理论基础。马歇尔的功绩不在于第一次宣布法院的司法审查权,而在于将类似制定法解释的工具和方法运用到新颖的联邦宪法的解释中去,这使得司法审查成为法院的日常工作。马歇尔在该案中所采用的司法方法奠定了美国司法审查制度的基础,并由此强化了美国宪法在美国宪政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确定可予以审查的规范性文件的具体范畴,是法院审查规范性文件的首要前提。实践中,通过内在的职权标准与外在的署名方式标准,可以识别国务院批准的规范性文件的可审查性;通过内容上的权利义务标准与形式上的主发文机关标准,可以识别党政联合发布的规范性文件的可审查性;通过文本格式之形式标准、职权之实质标准与制定程序之程序标准,可以区分规范性文件与行政规章;通过确定适用对象、适用时间以及涉及物的不特定性,可以区分规范性文件与具体行政行为;通过内在的权利义务标准与外在的执行方式标准,可以区分规范性文件与内部规范。  相似文献   

8.
美国民法与宪法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各国宪法都将保障公民的民事权利作为核心内容。如何将宪法保障的公民民事权利具体化、规范化 ,大陆法系与英美法系国家有着不同的表现方式。前者采用民法典方式 ,而在实行判例法主义的美国 ,民法属于州法 (包括州的制定法 ) ,其主要表现方式是各州的判例法。在美利坚合众国宪法之下 ,各州都有自己的宪法和法院 ,以及以判例法为中心的“民法”。许多在大陆法系国家适用民法调整的纠纷 ,在美国则被划入州法的调整范围 ,而且原则上也是由州法院对这些纠纷进行裁判。在美国 ,某一民事案件经州法院一审、二审之后 ,还可以向州最高法院提出上诉。…  相似文献   

9.
宪法司法化是指宪法规范由法院适用的过程,它是宪法法律性、宪法至上及违宪审查的价值目标的根本要求,对宪法和法治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我国宪法司法化的总体思路应当是:赋予法院违宪(合宪)审查权和宪法的具体司法适用权,建立以违宪(合宪)审查和人权保障为核心的宪法审判制度,使宪法的原则和精神得到认真贯彻实施。  相似文献   

10.
法院如何援用宪法说理的研究,虽是旧调重弹,但只要法院援用宪法说理的实践存续,该项研究即有价值和意义,其对于指导司法实践援宪说理并推动宪法实施、助推合宪性审查的作用不可忽略。对现有行政裁判文书中援用宪法说理的案例进行分析,无论是作为补强裁判文书说理、弥补法律漏洞、加强对行政行为的合宪性控制之目的,还是以概括型或精确型援用、理解性或非理解性援用、复合型或单一式援用等方式,能从中窥见我国行政裁判中援用宪法说理实践存在的援用条件标准不统一、援用宪法说理论证不充分等问题。因而,合宪性理解方法恰能为法院援用宪法说理论证不充分之困境提供解决路径。再者统一援用宪法规则,提供给法院援宪说理规范,并能激励法院在援宪说理上释放出更多的活力,以此加强宪法学与部门法之间的衔接互动。  相似文献   

11.
刑事程序法定原则是现代法治国家刑事诉讼普遍遵循的基本原则。然而在我国的程序法制化进程中这个原则发挥的作用却不尽如人意,存在大量违背程序法定原则基本要求的情况。本文提出刑事程序法定原则的实现途径,以期对解决现代我国程序法制化中存在的问题的解决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2.
宪法修正案规定的“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为我国人权保障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宪法基础。然而,这仅是一个宣示性的原则规定,并未涉及人权的具体内容。因此它还有赖于各部门法的具体规则的配套实施,才能实现其预定的价值目标。诉讼法中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是一个具有人权保障价值的证据规则。而我国现行诉讼法并未确立该规则,已导致了我国诉讼中漠视人权、侵犯人权现象较为普遍的恶果。所以,在修改诉讼法时,明确设置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既是完善诉讼法自身的需要,也是落实“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宪法原则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依法执政是宪政文明的要求,也是人民共和国共和理想的应有之义。人民共和国内涵着依法执政的宪政要求,并要求通过依法执政实施社会主义宪政。宪政是人类政治文明的优异成果和集中体现,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应有之政。中国法治建设必须走向宪政建设。讲依法执政却不搞宪政不但不合理也不现实。没有宪政的法治是败坏的法治,没有宪政的社会主义离开封建专制只有一步之遥。依法执政,实施和推进宪政建设,不仅是社会主义存在和发展的前提,也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4.
在实践中,我国商主体之间的平等地位常常会受到来自税收不平等的危害,原因在于商法领域公私权力的泾渭不明、"国家本位"的传统税收理论的影响和"税收法定"观念的淡漠.来源于宪法性权利的商主体平等权可以构成对税收不平等危害的合理阻却.克服税收不平等对商主体平等危害的理论基础是以"契约精神"为支点和核心对传统税法学理论的反思和重构,而其制度保障则在于税法上商主体平等.  相似文献   

15.
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树立依法治国的理念,就是在全社会和全体公民,特别是执法者中养成自觉尊重法律、维护法律权威、严格依法办事的思想意识.在刑事程序法领域贯彻依法治国理念,就是坚持刑事程序法定原则.在侦查实践中,违背刑事程序法定原则任意实施侦查行为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不仅事关一个国家的法治进程,而且对当事人、侦查人员、证据材料和案件事实均可能造成不利影响,因此有必要采取有效措施予以遏制.  相似文献   

16.
试论我国宪法实施现状、成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宪法的有效实施于法治是十分重要的。我国宪法的实施现状不容乐观 ,主要表现在 :(一 )宪法不能进入诉讼 ;(二 )宪法监督制度名不副实。究其原因 ,主要有三 :(一 )公民宪法意识淡薄化 ;(二 )宪法功能政治化 ;(三 )宪法价值虚无化。我国宪法的实施陷入了实体与程序背离的两难境地。必须建立宪法诉讼制度和违宪审查制度 ,确实保障我国宪法有效地实施。  相似文献   

17.
宪法司法化是当代宪法发展的必然趋势。在中国 ,宪法还没有进入司法程序。为了强化宪法的法律效力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并在司法实践中弥补普通法律规范的缺陷 ,全方位调节各种法律关系 ,我国应尽快实行宪法司法化。为此 ,有必要在最高人民法院设立宪法法庭 ,并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审理。  相似文献   

18.
In the background of “the rule of law” and the modernization of national governance, the fundamental realities of a multi-ethnic country determine that the solution of ethnic problems depends on the “rule of law”. The response of the constitutional norm is the core of the rule of law. The constitutional norm response to the solution of ethnic problem must be based on the corresponding constitutional principles of the multi-ethnic country. They are specified according to the relevant constitutional principles with the structure of constitutional norms. Finally, a constitutional norms system for solving ethnic problems should conform to the national practice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相似文献   

19.
2011年4月16日,新华社授权发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与此同时,广东省法定机构的改革在如火如荼的进行。那么,什么是法定机构?法定机构与事业单位改革有什么关系?广东省开展法定机构先行先试工作中,遇到哪些实际困难,其是如何解决的?本文主要针对这些问题做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