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如何处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相互关系,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辩证的否定,是扬弃。因而,继承和利用资本主义合理、积极的因素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是马克思主义题中应有之义。在新的时代条件下,邓小平以革命家的远见卓识和胆略,从世界政治经济的大格局出发,较为系统地论证和阐述了利用资本主义发展社会主义的重要思想。在邓小平理论课教学中,帮助大学生全面理解邓小平的这一思想是十分必要的。一、邓小平是从国家发展的战略高度阐述利用资本主义发展社会主义重要性的…  相似文献   

2.
试论邓小平如何对待资本主义的思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如何对待资本主义,这是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必须面对的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邓小平如何对待资本主义的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如何对待资本主义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邓小平理论的新贡献。邓小平如何对待资本主义思想的形成有其深厚的社会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对学习利用资本主义思想的继承与发展许红缨学习利用资本主义的一切文明成果来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一贯主张。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邓小平同志从分析当今时代的特点出发,重新提出并全面深刻地论述了这一重要思想。本文从...  相似文献   

4.
吸收和借鉴资本主义成果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体现和毛泽东在社会主义建立时期的实践反映,邓小平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根据中国的国情和社会主义建设要达到的目标,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吸收思想,并且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创新了许多"吸收"的新观念.21世纪是中国社会主义全面发展的时期,必须发展邓小平的吸收思想,进一步拓展借鉴视野,以达到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全面优势.  相似文献   

5.
霍然 《长白学刊》2002,(6):61-64
一年前,邓小平同志在南方谈话中提出了“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的伟大命题,并逐步形成了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思想。应该说,这一思想没有脱离马克思主义的一般理论原则。当我们把它放在与马克思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联系中去分析、去探讨时,就会发现它在许多方面继承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6.
论邓小平利用资本主义文明成果钟启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同志提出:"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①这个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和发展,是指导我们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武器。一、利用资...  相似文献   

7.
夏中芹  曹明 《人民论坛》2013,(11):253-255
列宁国家资本主义思想是列宁依据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结合帝国主义发展的时代特征和当时俄国具体国情,在探索本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提出的.比较十月革命前后和新经济政策时期列宁关于国家资本主义的思想及实践,能够发现该思想对于正确认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重大问题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李达理 《求索》2010,(7):102-103,125
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人和自然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人与自然的关系具有统一性和一致性;通过对人和自然物质变换历史过程的具体分析,说明在资本主义条件下,人与自然的关系是资本同自然的关系,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造成了生产过程和自然过程的对立;马克思主义预言,社会主义社会能从根本上解决生态问题,但实际上却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社会主义的中国应努力建设生态文明的社会,这是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从理论走向实践的飞跃。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把生产社会化作为认识现实资本主义和未来新社会的客观基础,由此出发得出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然性结论,并为探寻其后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道路给予了理论指导。因此,关于生产社会化问题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中的一个重要范畴和重大问题。长期以来,由于教条主义思想的影响,我们对生产社会化问题没有给予足够  相似文献   

10.
钟萍 《时事报告》2010,(1):73-75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要“自觉划清马克思主义同反马克思主义的界限,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同私有化和单一公有制的界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同西方资本主义民主的界限.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同封建主义、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文化的界限”。  相似文献   

11.
徐世强 《前沿》2004,1(12):11-15
利用资本主义的一切有益因素发展社会主义 ,是一个重要而现实的问题。马克思、列宁、邓小平在这一问题上进行了创造性的探索与实践 ,并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深入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利用资本主义思想 ,对解决社会主义建设所面临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 ,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如何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 首要的问题是弄清什么是社会主义。而社会主义则是一个当代资本主义行将过时而取而代之的社会制度。两者之间有着重大的关联。所以,认真搞清楚什么是资本主义,特别是当代资本主义的主要特征,是我们深刻而全面地认识社会主义的重要途径。当代资本主义是一个十分复杂的事物。它既是一个尚对生产力发展有着巨大促进作用的社会制度,又是一个暴露出许多重大弊端的社会制度。我们只有用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等基本原理去客观、全面、辩证地分析研究,才能真正认识清楚当代资本主义的真实面目。  相似文献   

13.
袁婧 《长江论坛》2023,(4):38-45
法治思想是陈独秀思想中一个重要但相对被忽视的方面。五四运动后期,陈独秀完成了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到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思想转变,这在其法治思想上集中体现为由五四之前崇尚以民主、平等、自由观念为核心的资本主义法治思想,转向五四运动之后强调“法的阶级性”“劳工专政”的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尽管受客观历史条件以及其自身主观因素的影响,陈独秀的这一思想转变带有明显的不彻底性和局限性,但其法治思想中所蕴含的许多观点仍可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提供重要的思想养分。  相似文献   

14.
列宁是第一位把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付诸实践的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他不仅缔造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而且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为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提供了可以借鉴的蓝图和理论上的指导。今天,在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重温列宁的这一光辉思想,仍感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在十月革命前夕,列宁就开始了探索在俄国这样一个资本主义很不发达、小生产占优势的国家,如何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随着夺取政权的日子临近,他的这种探索也就愈益…  相似文献   

15.
列宁借鉴和利用资本主义的思想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借鉴和利用资本主义文明成果的问题,是社会主义国家现代化建设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列宁对此曾作过大量论述,阐明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对列宁的这些思想加以研究,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加快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步伐,是大有裨益的。一、借鉴和利用资本主义的必要性十月革命胜利后,如何建立和巩固社会主义,俄国共产党内曾发生过激烈争论。一部分捍卫“共产主义纯洁性”的人认为,要彻底抛弃旧俄国的一  相似文献   

16.
我们在研究社会主义时,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我国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变化,当今的国际国内形势要有一个正确认识和把握,要从马克思主义对社会历史观的研究立场出发来认识社会主义的本质,探索社会主义的发展目标和努力方向。这样才有利于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才有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和揭露资本主义的本质,坚定我们的共产主义信念。  相似文献   

17.
安奈林·比万是英国现代著名的政治家和工党左翼领袖,他的民主社会主义思想是介于资本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之间的一种思潮,主张建立一个不同于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社会,但又不赞同现实社会主义所走的道路.他为实现民主社会主义竭尽全力,但他又是自己理想和追求的悲剧人物.  相似文献   

18.
只有发展马克思主义 才能坚持马克思主义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李铁映强调,要为青年人创造有利于出成果、出人才的环境,造就一大批青年马克思主义思想家。 李铁映说,在20世纪,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这两大社会制度都经历了重大改革,尽管性质不同,程度各异。在21世纪,人类所面对的最重大的问题仍然是两大制度问题:这两个制度的前途、命运如何?资本主义会如何变化?社会主义怎么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怎么发展?无论是研究资本主义,还是研究社会主义,最终总是要落脚到解决中国的现实与未来问题。 李铁映强调…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究竟是什么样的关系。直到今天,这仍然是人们关注而又存在不少疑问和困惑的一个理论问题、一个思想认识问题、一个直接关系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的重要问题。多年来,“左”的思想理论把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对立关系绝对化。近年来,有...  相似文献   

20.
程言君  王鑫 《淮海论坛》2010,(3):14-17,13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要求全党“筑牢思想防线,自觉划清马克思主义同反马克思主义的界限,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同私有化和单一公有制的界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同西方资本主义民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