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胜利 《欧洲研究》2012,(2):21-32,159
法兰西民族国家是长期历史演变的产物。大革命传统和共和主义理念奠定了当代法兰西民族国家的基石。在民族观念方面,法国与德国的分歧与历史文化差异有关,但也是欧洲大陆两大国政治博弈的产物。在法国,共和同化政策被视为进步和文明的表现。法国在社会文化模式和移民政策方面历来强调"大一统"和"共和原则",这主要是由于法国在世界上长期拥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强国地位所决定的。然而,随着全球化的发展、欧洲一体化的深入、法国国际地位的下降,以及移民问题引发的社会危机,法国的民族国家观念、社会文化模式和民族认同受到了严重挑战。法国人不得不对法国的社会文化模式、法兰西民族认同,以及法兰西的前途进行重新思考。  相似文献   

2.
法国社会党在政治活动中对"第三条道路"的抵制彰显了其特立独行,这缘于其身处法国这样一个浓厚国家主义传统的独特国度。与自由主义强调的个人本位相对立,国家主义强调国家本位,在法国与自由民主观念结合成了独特的政治文化。在法国,国家主义政治来源是其长期王权专制与天主教教权交织形成的传统;经济文化来源,宏观上是法国重商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的传统,微观上则与"马铃薯"式农民文化传统、原子化的工人和知识分子有关。国家主义对法国社会党政治观念的影响有:强调国家权力、国家的意志能动性在实现其理想和主张过程中的重要性;强调公民的社会责任;强调自觉避免自由主义化,坚持社会主义理想,并坚持对资本主义的理性批判。  相似文献   

3.
试析欧洲认同与民族认同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欧洲认同的形成是一体化深入发展的需要。但是一体化进程中也存在一种要求尊重、维护成员国民族认同的观点。因此一体化的发展需要处理正在形成中的欧洲认同和现有的民族认同之间的关系。在这个问题上,欧盟一直存在超国家主义、国家中心主义和多元主义三种不同的观点。超国家主义认为欧洲认同必然取代民族认同;国家中心主义则站在民族主义立场上对欧洲认同的发展持悲观态度;多元主义则宣扬欧洲认同和民族认同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的观点。对欧盟公民的社会调查结果表明,国家主义的观点仍然得到许多民众的支持,但是多元主义正在逐渐深入人心。特别是一种民族认同+欧洲认同的多元主义方式,正在为越来越多的欧盟民众所接受,这为欧洲一体化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4.
浅析法国的国家与社会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楼苏萍  陈磊 《欧洲研究》2005,23(5):129-139
今天法国的国家与社会关系与第五共和国之初相比,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社会影响国家的主要途径有两种,一是公民团体参与公共政策的制定、影响公共政策的执行;二是通过超出公民团体的“爆发性”的社会运动(罢工、游行示威、暴力冲突等方式)来实现利益的表达,向国家施加压力。总体而言,今天的法国,这两种方式并存并将在长时间内共存。但是,公民团体的发展令人瞩目,并越来越成为影响国家公共政策的重要力量。此外,欧洲一体化的进程也对法国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张金岭 《欧洲研究》2012,(4):123-136,8
自2010年以来,文化多元主义在欧洲多个国家"被宣告"失败,深刻地反映了欧洲社会在文化多样性问题上厚此薄彼的态度——积极支持欧洲本土文化的多样性,却消极对待以移民群体为代表的非欧洲文化的存在;文化纠结是当代欧洲文化多元主义实践中的一种真实心态,折射出他们在国家与民族认同层面上的价值诉求;欧洲国家不应当仍旧把持"单一民族"国家的观念去治理和应对一个实际上已经"多民族化"的国家现实,"多元一体"应当成为未来国家与民族建构的指向。  相似文献   

6.
欧洲移民潮带来的社会支出不断增加以及新移民与本土居民之间的持续冲突正侵蚀福利国家的政治和经济基础。回顾欧洲移民潮的四个阶段,对于移民是"排斥"还是"同化",是赋予完整还是部分公民权利,取决于基于民族国家边界的公民身份界定以及构成福利分配基础的代议制民主政治制度。当前移民潮正对原有的"公民身份"层级和福利国家产生冲击,使其权利分配中的福利政治难以实现诸多价值的平衡和统一。未来的福利政治既非沿着自由主义的逻辑发展,也非按照公民身份的发展轨迹递进,而是随着民族国家的意识形态、政治制度运作的自主性波动,呈现出面向实践的行动逻辑。  相似文献   

7.
姚历 《法国研究》2013,(1):18-23
民族主义运动与民族国家的形成是18世纪欧洲现代化的重要现象。然而,各个地区不同的文化和社会现实使得彼此之间民族主义的内涵与民族国家形成的方式迥异。法兰西民族主义孕育于启蒙时期,洋溢着对民主、平等和自由的呼求。法国大革命将这种理念具体到了国家和民众之上。虽然民族主义复辟王朝历经了一些曲折,但随着七月王朝的建立和同时期工业的快速发展,民族主义又再次复兴,而法国在政治、社会和文化上开始出现重大转蛮.民族国家№随乡确寺。  相似文献   

8.
赵光锐 《德国研究》2007,22(2):38-43
欧洲公共领域是一个欧洲范围内超越民族国家边界就欧洲人民面临的共同问题进行意见交流、沟通、讨论、辩论的空间。伴随着欧盟的制宪过程,欧洲公共领域建设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欧盟制宪不仅仅是宪法的制定与表决,从更宽泛的视角来理解,它是包括了一系列议题的复杂过程,涉及到的欧洲政治和社会问题的广度和深度是前所未有的,它对于培育欧洲的公共领域和欧洲公民意识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9.
2015年以来,在一系列恐怖袭击之后,“伊斯兰恐惧症”在法国不断泛化、外溢,穆斯林群体和主流社会陷入双重困境。穆斯林群体生活更为艰难,对世俗社会的认同每况愈下;而法国政府在穆斯林问题上也面临两难境地。“恐伊症”或者说法国的穆斯林问题,反映和折射的是法国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的整体性问题和挑战,亟须整体性的认知和解决思路。本文认为,法国穆斯林移民群体人口的快速增长及其社会后果、移民融入模式的困境以及所谓两个“平行世界”的不平等,尤其是政治资源上的不平等,构成了法国“恐伊症”的重要根源。而化解现实存在的社会群体间政治经济差异及不平等,建立一个更加和谐、富有希望的法国社会,才是解决法国穆斯林问题的正道。法国的“恐伊症”是欧洲穆斯林问题的一个缩影,对这一问题的探讨不仅具有学理价值,更呈现出普遍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为由选举产生的国家公职人员推荐候选人是现代政党参与民主政治的主要方式。德国法律对政党的党内候选人推选活动规定了比较详细的党内参与以及选举前后的审查制度。实现政党帮助人民有效参与国家政治活动的宪法功能,保障党员作为公民的选举权,这些都要求政党的党内候选人推选应当实现民主化,并需要国家的监督。但是为了保护政党自治自由,党内活动又在一定程度上排斥国家的干涉。目前德国政党党内治理存在着民主制度空洞化的问题,不同政党区别对待党员的选举权有可能损害选举平等权原则,在选举举行前对公民的救济机制存在严重限制。在选举后司法机关对选举活动的审查过程中,议席相关性标准是判断选举是否有效的普遍标准。对于党内候选人推选活动中存在的违法事实是否足以否定选举的有效性,目前在德国司法机关间还存在着不同意见。在法律监督作用有限的情况下,需要加强政治监督,以实现一个民主的宪法政党政治。  相似文献   

11.
法兰西共和国以中立国的姿态出现在世界上,它任何时候都接纳愿意在这块土地上生活和工作的人,也可以成为那些政治斗争的受害者们的避难之地。因此,法国人口的总数总要包括一部分外国人。目前法国有近四百二十万外国人,其中穆斯林几乎占了一半。就象在整个欧洲一样,法国的穆斯林人数正在不可抗拒地增长,形成了一种新的、重要的社会现象。当今法国有二百多万穆斯林,按不同的国籍来区分,大致情况如下:  相似文献   

12.
西方社会的民主制度既非同一模式,更不是一步到位。在法国,民主首先作为一种反对特权的思想观念(主权在民)出现,其目的是推翻旧政体,建立一个以平等的政治、法律身份为基础的新体制。借助当时依然存在的代议机制——三级会议,第三等级宣布自己足以代表整个民族并组建了国民议会,由此掀开了现代民主制度的新篇章。虽然当时的共和主义者是以卢梭的民主理念为蓝图,即"公意"体现在公民直接参与法律的制定上,但在实际落实中,国民议会从一开始就采用了委托立法,即间接立法的办法,而对选举权拥有者的界定则经历了更为漫长和曲折的道路。"一人一票"只是自称"民主制"的国家中普通民众拥有的相同生活方式,其更为核心选举办法则更多依托于各国政治体制的运行规则。  相似文献   

13.
欧盟文化政策与文化治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欧洲文化政策有两个层面:一是民族国家的文化政策,二是泛欧洲的文化政策。在欧洲层面,主导文化政策的政治实体主要是欧洲联盟和欧洲理事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贸易组织作为国际机构也对欧洲文化政策发挥着重要影响。本文的研究对象是欧盟文化政策,着重考察欧盟作为欧洲范围的行动者,如何通过其显形和隐形的文化政策,塑造新的文化治理体系、推进欧洲公民社会各种力量的新型合作关系。  相似文献   

14.
战后,东南亚国家出现大量排华、反华运动。本文试图从种族支配主义角度分析东南亚排华原因,即东南亚的主体民族要建构自己在政治与经济上的支配地位。战后初期,东南亚华人在私人经济方面相对于原住民群体占据着优势地位,这与原住民要在经济上建立民族经济支配地位形成了冲突,故当地政府制定各种政策排斥、限制华人的经济力量,并且由此涉及华人的认同问题、公民身份问题和政治参与问题。"华人支配国家经济"是东南亚各国对于华人族群的刻板印象,本文认为华人并不是东南亚国家经济的支配者,国营经济、官僚资本主义经济才是东南亚真正的经济支配力量,华人只在私人经济领域占据优势地位。东南亚的原住民族群要建构和维持自己的种族支配地位,这是东南亚华人社会发展必须面对和适应的一个宏观环境。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在欧洲不断发生的穆斯林社群与欧洲本土主流社群之间的冲突,实质上是一场双方对公共空间的争夺战,问题的核心是公共空间的归属。这种争夺产生的原因有三个方面:首先,痛苦的历史记忆与负面的现实认知的双重发酵形成缺乏信任的社会观念结构;其次,多元文化的价值观与平等、自由的价值观在理论和现实层面上存在的冲突使公共政策不能很好地平衡双方利益;最后,欧洲公民不仅是一个法律概念,还应该融合文化与价值理念,而欧洲穆斯林的这种双重身份并没有得到欧洲主流群体足够的理解和关注。这些问题的解决应立足于对公共空间的重新分配、对公共政策失衡的审视及对公民身份的重新定义和建构,这也是欧洲主流群体与欧洲穆斯林群体和解和合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曹慧 《法国研究》2006,(1):93-97
近年来欧洲出现了一个有趣的政治现象,那就是政治生活的“司法化”。去年法国、荷兰等国就“欧洲宪法”的全民公决,将这一问题提到了举世瞩目的地位上。 “司法化”推动了一场政治变革, 这使得隐藏在这场变革后的法律文化问题受到了意想不到的高度关注。纵观世界历史长河,任何一国法律文化都有其产生、形成、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和地域、民族的土壤环境,从而形成了各种不同类型,不同模式和不同价值观念的法律文化。这里,笔者将从文学作品的角度来分析作为典型西方法律文化的法国法文化和典型东方法律文化的中国法文化。法国是世界两大法系之…  相似文献   

17.
在当今世界上,民族与宗教问题往往是引发地区骚乱或局部战争的导火线,而且往往与政治、经济问题交织在一起.泰南四府马来族穆斯林民族分裂主义的性质也基本如此.近百年来它始终困扰着泰国政府,尤其是二战以后,泰南穆斯林地区由于宗教、民族矛盾的发展,政治上的不平等和经济上落后等因素,导致要求独立自决的运动一直延绵不断,并由政治斗争发展到武装斗争.特别是在2001年"9·11"事件发生后,泰南四府原来积存的矛盾被重新激活,民族分裂主义分子公开采取了暴力恐怖手段与政治对抗,企图谋求独立,且愈演愈烈,引起了世人的广泛关注. 综观泰国历届政府的政策,笔者认为,为了打击南部民族分裂主义势力,仅靠法律手段和政治措施是远远不够的,武装镇压或同化政策也是难以奏效的.为了实现民族团结,社会和谐,国家稳定,首先要承认民族文化、宗教信仰等社会发展的多元性,尊重和保护宗教信仰自由,用政治对话代替武力对抗,用改革政策取代同化政策,加快经济发展,缩小贫富差距,增加人民收入,提高生活水平,做到社会公平、分配公正.青年是国家的未来,要重视和加强对青少年的教育和培养.政府要通过诚意来逐步取得绝大多数穆斯林的理解与支持,不给少数顽固的穆斯林分裂主义者以可乘之机.只有这样,才能逐步铲除南部的民族分裂主义势力,真正实现民族和睦、社会和谐和国家的稳定.  相似文献   

18.
社会经济发展引起了经济结构和文化价值观的变化,与此同时也带来了民众政治信仰和政治意愿的变化以及民众对政党态度的变化。法国的经济模式长期表现出对全球化的不适应性,这种不适应性所引起的社会危机进而又带来了法国民众的政治认同危机。而政治认同的危机反过来加重了法国的社会问题,增加了执政党的执政成本,外交成本以及维护法国国际地位的成本。法国的政治认同危机是欧洲形势的一个缩影。对于法国情况的了解有助于更好地了解欧洲政治生态。  相似文献   

19.
“共和同化原则”面临挑战——法国的移民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法国在历史上属于对外来移民开放的国家。法国人从大革命起便树立起这样一种理想观念:在统一和不可分割的共和国中,所有人都享有平等地位,国家对公民一视同仁。在这种观念指导下,法国把自己变成一个“大熔炉”,所有外来移民都应当放弃自己原来的语言、文化和宗教,接受共和国的同化,以便成为法国公民。这种“大一统”的共和同化政策在19世纪对来自欧洲诸国的移民颇为有效。但二战后的新移民多来自阿拉伯和非洲地区,且信仰穆斯林教,这便超越了法国“大熔炉”的同化能力。如今,移民问题已成为法国面临的重大挑战。法国的社会文化结构正在由共和“大一统”模式向多元文化社会模式演变。  相似文献   

20.
文化认同理论与欧洲一体化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文化认同是欧洲一体化中的一个重要理论概念。增强对欧洲这一特定地理区域和文化政治实体的认同意识 ,不仅为欧洲公民接受政治经济统一的现实奠定了心理和文化基础 ,也影响和制约着欧洲一体化的未来进展。然而在民族国家观念依然盛行的今天 ,文化认同更多地指向民族层面 ,以欧洲为价值核心和基础的文化认同感相对较为薄弱。为此 ,应当从欧洲文化的同一性入手 ,通过发掘和强调欧洲文化的共性以及加强欧洲范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 ,建构超越民族的欧洲文化认同 ,使欧洲朝向更为紧密的统一体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