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里斯本条约》:欧盟改革与宪政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欧盟历时近十年改革与宪政化的成果,《里斯本条约》为欧洲一体化开启了一个新的篇章,在很多方面为欧洲一体化奠定了新的基础。从《里斯本条约》的内容来看,欧盟的本轮改革基本实现了2001年"莱肯宣言"所提出的目标,解决了欧盟扩大后的运行机制问题,在机制上加强了欧盟应对全球化挑战的行动能力,《里斯本条约》将使欧盟更加透明、更具效率、更加民主化。在这个意义上,《里斯本条约》为欧盟在可预见的将来提供了稳定的机构与机制框架,无疑会促进欧洲一体化的进一步发展。但是,从欧盟宪法条约的起草到《里斯本条约》生效过程中存在着各种争论及《里斯本条约》本身来看,《里斯本条约》并没有解决欧洲一体化的许多根本性问题,它虽然预示了欧洲进一步一体化的方向,但没有确定欧洲一体化未来可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里斯本条约》在爱尔兰全民公决中遭到否决,爱尔兰与欧盟制宪进程的互动引起了广泛关注。①本文首先考察了解释欧盟条约改革进程的主要理论模式——自由政府间主义的基本假设及其在欧盟条约宪法化不断加强的背景下面临的挑战。其次,在回顾爱尔兰参与欧共体/欧盟条约改革历史与逻辑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在欧洲制宪会议阶段爱尔兰政府的政策以及《里斯本条约》公决期间的辩论情况。最后,文章提出,小国爱尔兰参与欧盟制宪进程的案例对于自由政府间主义关于欧盟条约改革理论的完善发展,以及未来欧盟条约改革的实践具有多方面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3.
2000年至2008年期间,欧洲联盟付出了巨大努力以正式推进宪政化进程。基于欧洲一体化进程长期以来形成的传统,成员国在谈判《尼斯条约》的政府间会议的最后阶段首次提出了制宪这一议题,从而开启了所谓的莱肯进程:就欧洲的未来展开正式而公开的辩论、设立制宪大会,以及谈判起草一部《欧洲宪法条约》。然而,《欧洲宪法条约》遭遇否决使得整个改革计划受到质疑。经过一段时间的反思和重新谈判,各国政府就一部新条约达成了一致。该条约在很大程度上保留了原宪法条约的实质内容,但不再使用一些象征性用语。这次条约修改的成果《里斯本条约》自2009年12月1日生效。本文详尽列举了2000至2008年期间条约改革进程中的曲折起伏,提出应将欧盟的宪政化视为一个长期而渐进的过程。即使今后一段时间内不会重提通过一部欧盟宪法的正式计划,这一过程仍将继续。  相似文献   

4.
一致性原则构成欧盟对外关系法中的一项基本原则,也是长期以来困扰欧盟对外行动的一项难题,其典型表现就是欧盟各支柱对外政策之间、欧盟机构之间以及欧盟与成员国之间的对外行动缺乏必要的一致性。为提高欧盟对外关系的一致性,《里斯本条约》在"去支柱化"、整合欧盟对外政策、协调欧盟对外职能机构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改革尝试。不过,由于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的特殊性依旧,整合后的欧盟对外政策目标过于宽泛,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以及欧盟对外行动署的职能设计含糊,《里斯本条约》提高欧盟对外关系一致性的努力打了折扣。尽管如此,新生效的《里斯本条约》总体上为欧盟开展更加一致和有效的对外行动夯实了法律基础,并提供了未来进一步努力的原则和方向。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阐述欧洲议会与《里斯本条约》的相互影响。欧洲议会在《里斯本条约》的起草和缔结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也因《里斯本条约》的生效获得了更多的权力。文章首先分析了欧洲议会在《欧盟宪法条约》和《里斯本条约》的起草及缔结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其次分析了《里斯本条约》对欧洲议会的影响,如议会参与立法权、预算权、监督权的扩大以及未来组成的新变化;最后对欧洲议会在《里斯本条约》生效后面临的若干挑战作了简要评述。  相似文献   

6.
傅聪 《欧洲研究》2005,23(4):101-111
《欧盟宪法条约》经过近一年的谈判终于在布鲁塞尔政府间会议上获得通过。这标志着欧洲联盟宪法化揭开了新的篇章。本文从欧洲一体化演进中的宪法化进展、《欧盟宪法条约》的现实意义及欧洲联盟宪法化的最终指向三个方面,对欧盟一体化进程的发展动向进行分析,对学界的一些观点进行探讨。《欧盟宪法条约》是欧洲一体化棋局中的关键步骤,既包含了对理想的追求也反映了对现实的妥协,欧洲宪政在宪法主义和政府间主义的张力下小心翼翼地保持着平衡。  相似文献   

7.
2011年4月22至23日,中国欧洲学会第八届年会在天津南开大学举行。本届年会由中国欧洲学会主办,南开大学欧洲问题研究中心承办,会议主题为未来十年的欧盟与中欧关系。本届年会参会人数约150人,提交论文50余篇。与会者主要围绕中欧关系、《里斯本条约》之后的欧盟政治与对外关系、欧洲经济发展等重要议题进行了深入热烈的讨论,大家发言踊跃,亮点频现。年会期间,中国欧洲学会召开第八届年  相似文献   

8.
自《阿姆斯特丹条约》欧共体获得在民事司法合作领域的权能以来,欧盟国际私法发生了巨大变化,到《里斯本条约》生效时欧盟已在民事司法合作领域通过了约30项立法措施。欧盟民事司法合作的发展,或可称为欧盟国际私法的欧洲化,它一方面表现为欧盟在民事司法合作领域的立法措施不仅包括管辖权、法律适用和判决的承认与执行,而且逐步走向成员国涉外民事程序规则的趋同;另一方面,在国际私法规则越来越注重实体价值之时,欧盟法原则对国际私法的渗透加剧了这种倾向。  相似文献   

9.
周乔 《德国研究》2014,(2):17-31
欧盟外交一致性的缺乏已广为研究学者和政治家诟病。为增强外交政策的一致性,欧盟通过了《里斯本条约》,创设了外交事务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并随后建立欧洲对外行动署辅助高级代表工作。新职位和新机构的建立能否如期增强外交一致性?本文以历史制度主义为视角,结合巴尔默分析框架中的治理机制概念,对条约改革的影响进行学理分析,进而从比较公共政策的视角,探讨欧盟外交可能继续面临的三个方面的冲突。最后,文章认为,改革后的欧盟外交政策制度框架将会变得更为复杂,政策一致性难以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提升,但新制度对成员国利益和价值塑造的长期影响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0.
苏宏达 《欧洲研究》2012,(3):54-65,160,161
随着欧盟不断深化和扩大,又企图在全球事务上扮演重要角色,国际学界遂从原共同体法研究和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研究中发展出一个针对欧盟对外事务法律研究的新领域,专门研究欧盟对外事务的法律规范,以及这些规范对欧盟对外行为的影响。由于《里斯本条约》取消了三支柱架构,将共同体和联盟合并成一个新的欧洲联盟,并赋予法律人格,原共同体法也蜕变为联盟法,学界开始探索原共同体法是否可能因此渗入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运作。本文顺着制度主义的脉络,首先分析《里斯本条约》创设的新制对欧盟共同外交政策运作可能产生的影响,然后尝试聚焦法律的演变,来探究欧盟共同外交"共同体化"的可能,包括欧洲法院对共同外交政策的管辖权、共同外交决策在新联盟中的法律位阶,以及欧盟通过《欧盟运行条约》第352条径行扩权的可能性。作者认为,欧盟共同外交的"共同体化"其实早已悄悄展开,《里斯本条约》则可能会加快这个发展,但是通过法律渗透而建立的一体化共同外交政策,并不能提升其效率,反而可能治丝愈棼,掣肘欧盟在全球事务上扮演一个更积极、更有影响力的角色。  相似文献   

11.
欧盟成员国各自签订了大量的国际投资保护协定,这些协定与欧盟法之间存在冲突,欧盟一直致力于解决该冲突,使这些协定和欧盟法逐渐统一。《里斯本条约》的通过和生效将极大地促进欧盟成员国国际投资保护协定的欧洲化。为此,欧盟一边努力将其成员国现有双边投资保护协定是否继续有效、成员国是否有权和第三国谈判签订新的双边投资保护协定的问题都纳入自己的控制范围,一边积极行使自己的新权能与第三国进行双边投资条约的谈判。  相似文献   

12.
希腊债务危机与欧盟的应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年10月,爱尔兰举行全民公投,通过了旨在推动欧洲一体化进程的《里斯本条约》。正当欧盟各国领导人对此纷纷表示祝贺的时候,希腊政府宣布面临债务危机,欧盟顿时又陷入新的困境。  相似文献   

13.
《里斯本条约》未尽的使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12月13日,欧盟各国国家与政府首脑在葡萄牙里斯本签署了《里斯本条约》(简称里约),在条约的前言中,这些“条约主人”的代表“希望就此结束由《阿姆斯特丹条约》和《尼斯条约》启动的、旨在提高欧盟的效率和民主合法性以及改善其行动的聚合性的进程”。其后的欧洲理事会(布鲁塞尔)会议的主席结论也肯定了里约的成就:“通过里约,欧盟拥有了一个稳定、持久的制度框架”。  相似文献   

14.
王鹤 《欧洲研究》2012,(4):1-15
《欧洲联盟条约》规定经济政策同时追求稳定、增长和凝聚这三个目标,由此构成了欧盟经济模式的定义基石,确定了以稳定为导向的经济政策组合。20世纪90年代以来,欧盟在凝聚目标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功,经济货币联盟的建立保证了欧洲经济的稳定目标;而增长目标的实现则乏善可陈。里斯本战略的本质就是实施经济结构改革以使得欧盟在稳定的宏观经济结构和社会凝聚的环境中享有高水平的可持续增长。虽然由于目前欧洲债务危机的影响,欧盟成员国更为关注通过经济增长走出困境,但是欧盟"三合一"的经济政策目标并没有发生本质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今年是欧盟落实《里斯本条约》的第一年,这本应是推动欧洲一体化进程、提振欧盟整体经济信心的大好时机.但由于成员国希腊、爱尔兰的主权债务危机以及西班牙、葡萄牙等国目前的经济景况,今年成了欧盟援招频出的拯救危机年。  相似文献   

16.
本文旨在考察《里斯本条约》对从“统治”(government)到“治理”(governance)这一转变过程的影响,所依托的核心概念是“统治-治理”(governmance).通过分析条约的内容和欧盟决策程序的演进,我们注意到,与其说《里斯本条约》促成了从“统治”到“治理”的变化,不如说它反映出二者互动的动态过程,这可...  相似文献   

17.
<正>经过本刊评审专家组成员投票表决,《欧洲研究》评出下列五篇为2013年度值得关注文章。本着继续推动欧洲学科领域学术评论发展的初衷,请大家一如既往地关注《欧洲研究》,并提出宝贵建议。让我们为办好《欧洲研究》而共同努力!1"欧洲转型与世界格局"课题组:"欧洲转型:趋势、危机与调整",2013年第1期。推荐理由:文章提出了"欧洲转型"这一兼具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的宏大命题,并结合政治、经济、社会、法律等多学科视角的实证观察,全面而深入地分析了欧洲转型的动因、影响因素和未来趋势,为欧洲研究学科的进一步发展作出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8.
《欧洲研究》2015,(1):154-155
<正>经过本刊评审专家组成员投票表决,《欧洲研究》评出下列五篇为2014年度值得关注文章。本着继续推动欧洲学科领域学术评论发展的初衷,请大家一如既往地关注《欧洲研究》,并提出宝贵建议。让我们为办好《欧洲研究》而共同努力!1黄平、冯绍雷、王湘穗、邢广程、丁一凡、阮宗泽、吴志成、冯仲平、朱晓中、张弘:"乌克兰危机对欧洲的影响",2014年第6期。  相似文献   

19.
叶斌 《欧洲研究》2012,(4):59-75,6
欧洲对外行动署(EEAS)是《里斯本条约》在对外关系领域中的重要机构创新之一。本文从欧盟法的角度对欧洲对外行动署进行认知和解读,讨论不同利益相关方在欧盟外交行动一体化中所处的立场和角色,体现这种新的一体化的复杂性和难度。文章首先探究欧洲对外行动署的诞生过程,从中反映欧盟机构与成员国对该机构设置的不同立场和观点;其次,分析欧洲对外行动署"功能自治"特征,比较它与欧盟其他机构的区别,探讨它在欧盟机构平衡中所处的位置;再次,文章讨论欧洲对外行动署的权力范围,分析它在哪些领域发挥作用。目前,EEAS的法律定位并不十分清楚,其架构具有过渡性,要达成欧盟对外关系领域中的一致性目标,还需要在成员国意愿的支持下做进一步的机构创新。  相似文献   

20.
《里斯本条约》将欧盟经济界定为一种"具有高度竞争性的社会市场经济",这是欧盟首次将"社会市场经济"这一术语写入欧盟的条约。本文通过对社会市场经济的理论和实践的回顾,以及在欧盟层面关于社会市场经济争论的分析,认为将欧盟将经济模式界定为"社会市场经济"将使欧盟经济模式与美国经济模式的差异更加凸显,并且促使欧盟内部的子模式朝趋同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