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嗜酒的父亲     
王旗 《农村青年》2014,(2):52-52
父亲嗜酒如命,虽然初中文化,可我看他简直比文盲还“文盲”。小时候,最害怕父亲喝酒。他经常喝醉就胡言乱语手舞足蹈,在外边不是扔没了衣服就是甩丢了鞋子,或者从炕上光着脚像跳远一样腾地一声跃到地上。每当父亲醉意大作,我就恐慌地拽紧母亲的衣服躲在身后,等他醉得困了或是闹得困了,母亲就静静地端来温水,埋头给他洗手洗脚,而此时父亲已鼾声如雷,鼻孔里散发出一股胃里泛出的刺鼻的酒气,、  相似文献   

2.
父亲     
父亲一生没能读多少书,他心里想定了要让我读书上大学,母亲的想法大致一样,她曾不止一次地说过:“供销社里卖布的那个女的多清闲,多舒服,哪像我们一辈子风里来,雨里去,泥里滚水里爬。”  相似文献   

3.
我的父亲是一个老“民师”。 我总想,“民师”这个概念在不久之后.就永远没人知道了。我常为父亲感到悲哀,可父亲却固执地为这个“民师”劳碌着。  相似文献   

4.
三个父亲     
我有三个父亲。 第一个父亲叫张湘南,湖南人。我一岁那年母亲抱着我,两眼哭成了铜铃,一路哭回华北平原姥姥家。在我幼小的脑海里,关于他的记忆没有留下任何印象,他留给我的只有一个名字:张北。  相似文献   

5.
老牛     
龙辉 《农村青年》2011,(5):43-43
“把老牛卖了吧!”二哥打破了沉闷的气氛。 父亲横他一眼没有说话,抽出烟管塞进一把土烟用力一吸.空气中顿时弥散着一股呛人的烟味。看父亲不言语,二哥用手扇着烟雾,咳嗽着走到院子里,嘴里自言自语地嘟囔着。  相似文献   

6.
晓蓉 《农村青年》2006,(3):38-38
“奶奶走了!”深夜里,父亲来电话,声音哽咽。 连夜坐车回乡,车窗外一片漆黑。黑暗中,那张布满风霜、历经沧桑的面庞无比清晰地浮现在我眼前,直到眼角渗出泪水,才逐渐模糊……  相似文献   

7.
话说起来,那还是1994年接近年底的一个寒冷的冬夜。在吉林省蛟河市天岗镇荒山村一户几乎被大雪压垮的破草房里,一家4口人挤在一铺炕上睡觉。冷风从门缝顽强地吹进来,桌子上一只碗里的水早已经冻成冰砣,好在火炕还烧得挺热。睡在炕梢的李金龙迷迷糊糊刚睡过去,又被父亲剧烈的咳嗽惊醒。父亲一入冬就加夜班烧锅炉,虽然每月只有200元收入,但对这个家庭而言也是一笔救命钱。父亲的肺气肿和哮喘病就怕冷风刺激,从热乎乎的被窝里一出来,他总要狠狠咳嗽一阵才能平息。一个冬天下来,他受的罪可真够大了。母亲压抑的叹息隐隐传来,她的身体越来越消瘦,脸色越来越难看。不少人都劝她找大夫看看,可家庭经济的重担像一扇磨盘压在她的头上,她哪里有钱给自己抓药呢。  相似文献   

8.
代表     
这次休假,特意没有外出游玩,回老家探望父母,也顺便看看村子的变化。一年多不见父亲,乍一见面,忽然发现父亲很“牛”,有种说不出的感受,他举手投足,说话腔调,都和以前大不一样,有种“官”的派头。一见面,就迫不及待地要我那部淘汰的旧手机.  相似文献   

9.
李红霞 《中国工运》2012,(11):58-58
没想到.我师范毕业的首站.竞是一所地处深山的复式小学.十七名同学三个年级。课间休息.一个留着鼻涕的小男孩,凑到我跟前,怯怯地问:“老师,我们也可以像城里学校一样升国旗吗?”我不假思索地微笑:“当然可以,周一!”  相似文献   

10.
父爱如茶     
母亲说我出生的时候,父亲欣喜若狂得像个孩子似的跑遍了医院所有的房间报喜,尽管听母亲的叙述我知道他很疼我,但在现实中却从来没有这样的感觉。  相似文献   

11.
父亲·烟     
张增荣 《时代风采》2008,(24):26-26
“儿子,我到你们厂门口了!”电话里,父亲的语气有些激动!我工作后,父亲一直念叨着来看看,却总也丢不开手里的活计,这次,两年的愿望终于实现了。  相似文献   

12.
年少时,我和父亲,很少沟通。他低头吸烟的时候多,与母亲和我们姐妹几个说话的时候少,大多的时候,喜欢一个人闷闷地坐在那里抽旱烟,板着脸想心事。那个时候.他虽然是我父亲,但我并不喜欢他。记得母亲曾对我说过,生我的时候,父亲曾因为我是一个丫头,坚持要将我扔掉。后来,在母亲的极力阻拦下,我被留了下来。但此后。父亲离家出走一个月,将母亲和我们姐妹四个扔在家里陷入了无助的境地。  相似文献   

13.
二忆/夕许久以前我以童年的眼睛凝视着父亲的火车在热带地方的两棵按树间通过那片曾留下他足迹的土地如今成为我赖以生存的栖息之地很久r没能再见到父亲的样子关于他的胡须他身上常披着的那件已洗涤得发白的军绿色大衣以及与他身影相关的一切像一阵风穿越我的记忆父亲我还能再回忆些什一么呢母亲的身影了日喋飞去那一刻姐姐还有大哥及我伸着无法接触的双手不情愿的看着她离去……父亲你站在地平线尽头另一端是母亲远离的方向与她曾永久牵挂的回忆我被两裸按树间的距离封存我倾尽所有体内的余温给予爱我的人我的生活日渐清晰伴与风中萧条垂落…  相似文献   

14.
父亲的背影     
我读过朱自清的《背影》,那个身躯肥胖的、提着一袋橘子艰难地跨过栏杆的背影,至今还深深地烙在我的脑海里;我读过三毛的《背影》,至今还在为那对相依相伴搀扶着走过风风雨雨的父母的背影而刻骨铭心地感动。然而,记忆中我和父亲的每一次别离,他那匆匆而去的背影都多多少少让我觉得失落了些什么。  相似文献   

15.
一林 《工友》2014,(6):58-58
正与一朋友吃饭,恰好父亲来看我,便接来一起吃。父亲寡言,饭间一直静静地听我们聊天。回家的路上,父亲说:"你这个朋友,不可深交。"我愕然,这个朋友是因生意认识的,合作过几次,印象还不错。父亲说:"从吃相看,基本可以估摸出他是个怎样的人。他夹菜有个习惯性动作,总是用筷子把盘子底部的菜翻上来,划拉几下,才夹起菜,对喜欢吃的菜,更是反反复复地翻炒,就好比把筷子当成锅铲,把一盘菜在盘子里重新炒了一次。"我不以为然:"每个人习惯不同,有的人喜欢  相似文献   

16.
沈欢 《时代风采》2009,(17):19-19
我出生在水电十四局一个普通工人家庭,在我很小的时候,父母离异了,我一直随父亲生活。父亲常年忙碌在一个个水电建设工地。一年之中,父亲总是来去匆匆,很少与家人相聚。继母内退在家,由于长期操持繁重的家务而积劳成疾,患上了冠心病和高血压。这时,我和姐姐都还在念书,每年的学费、生活费等成了家里一笔沉重的负担。生活的艰辛压弯了父亲的背,也愁白了继母的头发。  相似文献   

17.
那年秋天,母亲打电话来说父亲的脚不小心受伤了,家里种着几亩地,眼看就要秋收了,问我能不能请假回来帮父亲。但不巧的是,那段时间我非常忙,单位让我负责新市场的建设,实在分身乏术。于是,我在电话中只好吩咐母亲,让她找几个帮工给帮忙于干算了。听了我的话,母亲无言地放下了电话。  相似文献   

18.
研究生毕业拿到博士学位后,我来到深圳市一家高科技公司从事研究工作。在第20层的摩天大楼里,我有着优越的工作环境和条件。有时候在计算机面前坐久了,我会踱步到宽大的阳台上,迎着习习凉风,看着大街上为了生计奔波忙碌熙熙攘攘的人群,就会常常触发我那远去的记忆,很自然地就想到父亲,同时父亲常说的那句话又会在耳旁响起:“孩子,你要努力,我们只能靠自己……”  相似文献   

19.
父亲离开我已经两年了,作为他最疼爱的小女儿,因被生活琐事所牵绊,竟没能在他的忌日赶回家乡,到他坟前烧点纸钱,尽上自己的一份孝心。现在,我只能在父亲的遗像前焚上一炷香,然后望着父亲慈爱的眼睛,以文字的形式来遥寄我对父亲的思念。  相似文献   

20.
王林 《农村青年》2010,(7):41-42
这几年,与共和国同龄的父亲好像越来越年轻了,除了岁月留下的些许皱纹,他总是那么精神矍铄地忙活着,无论在田间地头,面对一碧万顷的苗圃,还是在他宽大的办公室里接待客户,父亲的脸上总是洋溢着笑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