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徐海容 《前沿》2012,(16):156-158
欧阳修作文经历了学韩与变韩两个时期,关键在于对“文道”思想的标举与传扬,其“学韩“确立了韩愈古文在北宋的典范地位,而其“变韩”则为宋代碑志文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影响到曾巩、三苏、王安石等人的文学创作,其承上启下,贡献巨大.  相似文献   

2.
原始儒家将道德实践与圣王之“文”紧扣在一起,使“道德文章”成为圣贤气象和君子人格的代名词.宋代新儒家躬身践履圣王留下的文化观念系统,其伦理道德和生命之美相互内化,唤起文艺活动中的道德意识、忧患意识和历史文化意识.沿着文统、道统和政统等三条线索,最终拓展出儒家道德诗学的理论内核:回归和突出创作主体在文艺活动中的人格诉求和实践品格,实现德言一致和文行相契,显现宋人那种优柔和崇高兼备的文化心灵;以践道体仁的方式树立道德文章的岸然姿态,负起社会、政治和人生的无限责任,让践履精神获得美学呈现.这是易受误解,却仍然可敬的文学观念.  相似文献   

3.
1986年12月,台湾文学界杂志社出版了叶石涛的《台湾文学史纲》(下文简称《史纲》)。这是光复后40年来台湾第一次出版台湾文学发展的史书,即刻引起文坛注目,批评迭起,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此,笔者也试图呈一孔之见,借以抛砖引玉。中国结与台湾结由于种种原因,“中国意识”与“台湾意识”成为台湾文坛的敏感点。实际上,这两种意识之争几乎伴随着整个台湾新文学的进程,如台湾新文学发轫期关于台湾话文之争;70年代关于乡土文学的论战,80年代关  相似文献   

4.
黄建军 《求索》2014,(11):131-135
李光地是康熙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为国家统一、吏治澄清、文化繁荣等方面都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本身的文学成就也许并不突出,但因身份和思想的特殊性,李光地通过直接努力或间接影响,对当时整个文坛的走向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整饬科场,给文人们创造相对公平的进身环境;爱惜人才,竭力营救和举荐一批文学人才;著书立说,影响清初文风等。  相似文献   

5.
罗孟冬 《湖湘论坛》2005,18(4):32-33
魏晋南北朝是我国文体研究的鼎盛时期。文笔说的提出,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对区别文学之文与实用之文,是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和进步意义。它对我国文体的发展,扩大文学的社会作用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6.
1998年,台湾文坛围绕“皇民文学”问题展开一场论争。张良泽等美化、正当化“皇民文学”的论调,乃近年来台湾一股亲日仇华社会思潮在文坛的折射。陈映真等奋起批驳,指出“皇民文学”的本质及其与当前社会政治思潮的联系,在文坛树立起“统派”的鲜明旗帜和影响。  相似文献   

7.
谢灵运文艺思想管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白崇 《求索》2005,(5):140-143
谢灵运的文艺思想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重视文学本体与文学总结意识,文学“性情”论,崇尚“丽”“则”的风格论,重视经历、个性与文学风格表现的鉴赏观以及革新的文体观。这些思想对当时的文学进步起到了非常巨大的指导作用,推动了元嘉文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领导班子是一个集体的核心,起着组织、管理、筹划、决策等重要作用。对于盟组织来讲,领导班子是在各级组织中发挥领导作用的集体,是组织发展和实现功能的核心因素,整个盟组织的运作都离不开各级领导班子的正确领导,因此领导班子在整个盟组织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领导班子成员配备健全与否、能力强弱等,都将对整个盟组织的工作产生重要影响。另外,保障领导班子成员发挥作用的机制是否健全,也是影响盟组织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唐代判文也是唐代文学的一部分,它是唐代吏部铨试的一种应试文体。由于它不仅有实用性的要求,而且有美的要求,好的判文必须是文理与辞采都具备,于是它也就同时具有了文学性。梳理唐代试判的发展状况,从文学的角度加以审视,认识其文学价值,以及它对后世考试文学的影响,也是唐代文学研究中应有之义,并且有着比较重要的文学史认识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文学批评没有形成自己的独立体式,是依附于批评对象或者文学文体而存在的,具有依附性特征。随着现代文学创作的发展,西方文学批评观念的引入,文学批评对象、文学批评观念、文学批评方法等发生开始变化,现代文学批评的文体意识开始自觉,文学批评极力从创作甚至社会评论中脱离出来,由传统的以感悟式为主的批评,向理论化、明晰化、系统化的批评转变,文学批评文体不再依附于其他文体或批评对象,逐渐形成了具有独立品格的批评体式,独立体式的论著体成为中国现代文学批评的主流样式。  相似文献   

11.
“气象”是一个兼具文学、美学与文化品格的范畴。“气象”之“气”渊源于先秦儒家的养气说。以宗经载道为旨的唐代古文家继承、发展了先秦儒家思想 ,推崇诗文正大、雄浑的气象 ,将它视为内“积于中”的“正气”的发露与显扬。“气象”一词在宋代诗论中高频率的使用与新儒学即理学对诗学的影响与渗透有着密切的关系 ,它实际上成为了宋代诗文一个特有的文化符号。  相似文献   

12.
我曾写过一篇《试论文气和刘勰的文气说》(下文简称《论文气》),由于篇幅限制,有的问题“语焉未详”。比如说:以文气说为其基础所提出的体性论,由体性论而阐述的风格美,是《文心雕龙》剖情析采的依据;同时,也构成了我们民族传统中论文学风格美的独特体系。因此,我想再就这个方面,进一步作些探讨。 一《文心雕龙》专述“养气”为篇,是强调文与气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王渔洋在清初文坛主持风雅五十余年,对清代文学发展与传播产生了重要影响。作为一代文学巨匠,王渔洋在多方面成就卓著。其中,王渔洋的笔记创作也是开一代笔记文体风气,《池北偶谈》《居易录》《香祖笔记》《古夫于亭杂录》和《分甘余话》5种杂录型笔记作品是王渔洋笔记创作中最重要的部分。王渔洋的笔记创作内容庞杂博瞻,他以鲜明的补史意识和精英意识,为笔记文体注入文人雅趣,深刻影响了有清一代的笔记创作。也正因此,加之王渔洋有闻则录的笔记传播观念,使得他的笔记作品长期被奉为经典,引发众多仿作涌现。  相似文献   

14.
李建平等著的《广西文学50年》出版了。该书首次把广西文学从建国伊始到今天这50余年的发展脉络做了一次系统地梳理和总结。这无疑是广西文坛上的一大盛事。全书把广西文学的发展轨迹划分为四个阶段,即从1949年广西解放到“文化大革命”前夕的当代文学初创和初步发展时期; “文化大革命”时期;1978年至1989年广西文学全面复苏、发展、繁荣的时期;20世纪 90年代至今的文坛新桂军时期。这一历史分期既着眼于广西文学50年来自身的发展特征与规律,又顾及到了重大历史事件在这一文学进程中所起到的不可回避的重要作用,是一种科学、客观、合理的划分。编者在这种科学的划分之下,用大量作家、作  相似文献   

15.
魏晋南北朝对《楚辞》的接受是全方位的,人们不仅重视它,甚至把它当成“超逸”风神的象征;屈原作为一种人格范型,已通过民俗的方式深入人心,与他有关的地望和传说在民间广为流传;对于《楚辞》这一经典性的文学作品,此时期的文人比两汉更看重它的抒情性和华美的艺术形式,他们有意识地选择《九歌》而非《离骚》作为仿效和学习的对象;《楚辞》作为一种先在的文学资源,依然是文人摹仿的对象,其句式、意象和语词被大量运用于诗赋作品中,并在与文体赋、乐府诗、骈文等各体文学的碰撞交融中,推动文学形式的发展,激活新型文体的产生。  相似文献   

16.
林秀琴 《前沿》2014,(9):179-181
以报刊为载体开展文学活动是现代文学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特色,《晨报》副刊作为五四时期最重要的报纸副刊之一,为现代杂文的发展做出过积极的努力,它刊载的杂文数量多、质量高,并率先进行杂文文体的理论探索,还倡导科学杂文,使现代杂文家族增添了风格独具的新成员,标志着中国现代“科普文学”作为一个独立的分支已具雏形,其历史贡献值得铭记。  相似文献   

17.
汤显祖是明代言情文学思潮中的突出代表 ,尽管他的“唯情”论具有一些它自身难以解决的内在矛盾 ,但这一理论的文学史意义仍是十分明显的。首先 ,它在高扬情感本体、强调文学情感本质的同时 ,大大拓宽了“情”的内涵。其次 ,它为各类文体 ,特别是戏曲、小说、散文等的发展与勃兴开拓了新的理论视野。最后 ,它在使我国的古典文学摆脱外在的道德伦理苛求 ,切实深入人们的心灵世界等诸多方面 ,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浊流三部曲》和《台湾人三部曲》是“对于钟肇政有深刻意义的代表作,在台湾文坛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固然,强烈的现实意识是作品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但其含蕴的独异文学体调也是一个不可忽略的方面。它是台湾文学川流里泛起的一个波澜,映托出乡土创作某些具有启示意义的经验。  相似文献   

19.
明代文学以其丰富多采的形式辉耀于文坛,尤以通俗文学的小说、戏曲和民歌显示了蓬勃的生气。而作为传统文学主要形式的诗歌和散文,在经历了汉魏六朝至唐宋一千多年的发展之后,已逐渐衰微而让位于过去不能登大雅之堂的通俗文学,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它说明了明代是文学体裁雅俗交替的时代。作为传统的诗文创作虽然在明代已处于衰弱的阶段,但文人结社树帜之风仍盛,他们在各种流派的激烈斗争中不断开拓和发展。诗文批评的复古论调虽然充塞于文坛,但作为探讨总结前代诗文的创作规律在明代仍是有业绩的。如“格调”、“兴象”、“风神”等…  相似文献   

20.
新时期我国女性文学在艺术上的变革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即女性作家主体意识中传统向现代的转换、叙述话语的转变、小说和散文的文体变革。现实精神始终是女性文学发展的内核 ,现代意识是女性文学发展的品格 ,女性文学的叙事风格和叙述话语则由欧化倾向和理性色彩向感性化、叙述化转变 ,女性文学在文体上由模式型、传统型向实验性、多样性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