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爱新 《人民论坛》2012,(23):22-23
用制度变迁理论来审视中国的改革创新,是继续推进中国改革开放事业的一个重要思考路径。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中国改革进程中的制度创新绩效十分明显。继续推进改革创新、提高改革创新绩效,必须深入探索如何提供更多获利机会促成制度变迁行动集团形成、发挥诱致性制度变迁和强制性制度变迁之间的互补作用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制度变迁理论认为:制度创新或变迁的动机来源于经济主体追求更大的利益。在中国进入近代化以后,特别是20世纪以后,知识资产逐渐成为了私人权利。推动近代中国知识产权制度变迁的因素包括:外部压力、阶级推动和市场变化。  相似文献   

3.
国有企业制度创新:西方的安排与中国的抉择吴超林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中国现在和未来若干时期内改革与发展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本女试图在描述和分析西方国有企业制度安排创新的动因、环境和模式中,从总体上提出中国国有企业制度创新的模式抉择问题。一历史变迁中的西方国...  相似文献   

4.
胡莹 《大连干部学刊》2009,25(11):32-35
我国的农村金融制度变迁都属于一种强制性的制度变迁.制度变迁的每一步都源于自上而下的政府强制性供给行为。我国农村金融制度的变迁滞后于整体经济制度的变迁,在金融制度安排的创新选择方面存在着对经济制度变迁的“模仿”。研究农村金融制度创新问题。需要研究政府对我国农村金融体系发展设定的目标.并据此决定政府在农村金融市场上应发挥的作用,实现从机构主导向功能主导的转型。  相似文献   

5.
我国民间金融发展的制度缺陷与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民间金融在中国的兴起和迅速的发展,表明内生于中国体制外经济发展中的民间金融制度已成为中国金融制度变迁中的重要事件。民间金融是在中国政府为主导的强制性经济制度变迁中的诱致性融资制度变迁,它作为一种市场化融资制度安排为中国的渐进式经济改革提供了强大的体制外金融资源支持。本文从民间金融产生的客观因素、存在问题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并结合民间金融一般发展趋势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预测,分析得出现在建立民营银行并非最佳选择,而可以借鉴日本的信用金库制度,利用商会和行会的力量来进行整合。同时,要为其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利用现有机制让其合理化,给其正当的名分让其发展而非一味取缔或者将其强制和迅速的纳入体制内。  相似文献   

6.
王清 《岭南学刊》2009,(6):30-35
个体理性规避行为的无组织、无意识的聚合,形成集体无意识行动,也是社会力量推动制度变迁的方式。其原因是:集体无意识行动大多发生在弱势群体之中;集体无意识行动是个体理性规避行为的无组织的、无意识的聚合;集体无意识行动推动旧制度变迁具有约束条件及其局限性;集体无意识行动与集体无行动的选择,是由比较收益决定的。从我国在流动人口管制制度变迁过程中,集体无意识行动的作用发挥,推动流动人口管制制度变迁,充分解释了集体无意识行动与制度变迁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监管联席会议是相关监管当局组建的、旨在持续性地加强跨境银行集团监管合作与协调的常设机制。它是次贷危机催生的一项金融监管机制创新,是后危机时代国际社会为加强系统重要性银行监管而推行的一项全球化制度安排。监管联席会议一般以银行集团的母国监管当局为主导设立、以当局签署监管谅解备忘录为前提条件、以灵活的组织结构为基础运行,具有促进监管信息交流、协调监管行动和加强危机管理等重要制度功能。该机制在全球范围内的建立和推广,体现出银行监管理念的重大革新,即强调单一监管与并表监管良性互动、日常监管与危机管理统筹兼顾、微观审慎与宏观审慎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8.
制度创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之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经录 《前沿》2006,1(11):214-216
制度创新主要是指新的制度安排。这种新的制度安排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之举,所以,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首先要进行制度创新。这种制度创新要坚持人本性、系统性、开放性的原则。  相似文献   

9.
"服务型政府"作为一种更符合公共需求的行政模式,它的提出经历了诱致性制度变迁过程。从制度变迁的视角分析,中央政府作为制度创新的主体,提出建设服务型政府是顺应了国际外部环境和国内环境主动进行的政府管理创新。  相似文献   

10.
现代企业制度创新的对策思考许志锐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也是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的难点所在。针对目前国有企业改革的现状,笔者认为,国有企业制度创新的新的总体思路应当是:以强制制度变迁为路径,以政企职责分开为切入点,从理顺产权关系入手...  相似文献   

11.
制度不是抽象的规则集合,也不是现实的行为堆砌,而是相关制度要素,即"制度规则",与人的实际行为,既在制度范畴内称为"制度行为"的辩证统一。"制度规则"是"制度行为"的理论总结,"制度行为"是"制度规则"的实践经验,两者相互联系、影响、制约、完善,不断循环构成制度发展的历史过程,这就是制度的实践论。制度是矛盾的产物,人与人之间的利益矛盾构成制度的本质,是制度发展的内因动力;利益矛盾解决方法构成制度内容,利益矛盾变化引起制度变迁,这就是制度的矛盾论。制度变迁可以缓慢自发,也可以被快速激发。前者是自发性变迁,后者是强制性变迁。在现代经济学中,强制性制度变迁被纳入"供—求"模型加以研究,国家政府(State)被当作主要的制度供给者。但现实社会中,除国家政府之外,其他阶级、阶层、集团也同样能够成为制度供给的强力主体,提供制度、引领变迁。在现阶段中国政治经济体制中,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就是这样举足轻重的制度供给者,其制度供给能力的高低,将严重影响中国制度发展建设的总体进程。因此,如何对经济社会的制度需求及时做出反应,结合执政党的政治优势与组织特点,选择适当的制度缺口,如乡村行政体制断层、非公有企业利益协调机制缺失及公民社会治理机制失衡等问题加以切入,充分发挥执政党的制度供给能力,是中国共产党自身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关系中国制度发展建设成败命运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2.
制度是社会的基本构成要素,成功的制度创新应当实现各方面的报酬递增,使受制度影响的各方都能从新的制度安排中受益,实现多赢或共赢.县级公安机关的制度创新可以称为诱致性制度变迁,除了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等原因外,政绩和升迁考虑也是其重要的动因.县级公安机关制度创新的具体路径有县级公安机关组织内部相关制度安排的调整,创新公共安全治理方式、完善社会治安防控,完善公共安全服务方式,提高提高回应社会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地方政府制度创新行为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地方政府制度创新有利于制度资源的优化配置 ,有利于制度体系的协调更新 ,有利于制度运作效益最大化。同时地方政府制度创新在实践中可能产生“地方主义”、“短期行为”等偏差。因此 ,必须对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地方政府与微观主体以及地方政府各种成员的相互关系加以调整 ,构建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微观主体三者良性互动的制度环境 ,地方政府制度创新行为才能规范化发展。  相似文献   

14.
历史制度主义的旨趣是关注历史。研究农村合作化运动能为考察当代中国乡村政治发展提供历史支撑。农村合作化运动本身是一个制度供给和制度需求博弈的过程,其间渗透的是作为制度供给主体的国家与作为制度需求主体的乡村社会之间的互动;其结果为乡村社会进一步的制度变迁打开了闸门。  相似文献   

15.
生态是否安全,关键取决于人类采取什么样的行为。利用GZ省SL村与QLS公园的案例研究表明,失效的制度安排让人类过度利用生态资源,导致生态危机;相反,有效的制度安排协调人类行为,有利于生态保护,实现生态安全。优化生态安全的制度体系,不仅要重视法律法规、规章条例等正式制度安排的设计;而且要加强习惯习俗、大生态观、绿色消费观、生态道德等非正式制度的建设;同时要理顺多部门、上下级、多主体等之间的协同实施机制。  相似文献   

16.
制度安排的伦理考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纬 《思想战线》2002,28(3):5-9
任何制度都是一种规则或规范的安排 ,一种人类的理性选择。这种安排和选择决定于生产力的性质和发展水平 ,同时 ,也是制度的进化和变革的过程。一部社会制度的变迁史 ,就是不断引入新的规则与规范、新的合作与竞争、新的利益关系和利益选择的创新发展史。这其中伴随着人们对正义、平等等价值的追求 ,以及制度安排的伦理考量  相似文献   

17.
中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制度,历经近60年的实践探索,已经发生了重大改变.本文考察了从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历史演进,运用新制度理论对这一复杂系统的演变进行了分析,认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制度变迁的根源在于制度环境的变化,其形式从以"强制性制度变迁"为主趋向"诱致性制度变迁"为主,其专业化和职业化发展趋势毋庸置疑,但其制度安排取决于各利益主体博弈均衡,建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职业化制度将成为未来发展导向.  相似文献   

18.
我国环境治理制度创新的基本取向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市场化和治理主体多元化是我国环境治理制度创新的两个主要取向。市场化创新是在建立环境资源的产权制度体系的基础上,通过市场机制达到环境治理之目的。市场化并不是环境治理制度创新的唯一选择。环境治理主体多元化的实质在于建立新的制度形态,使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环境治理,形成更节约交易成本和更有效率的制度安排。相形之下,治理主体多元化的创新取向更值得加以关注。  相似文献   

19.
民间金融:制度变迁中的表达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琼 《求索》2011,(6):36-37,20
民间金融作为游离于正规金融制度之外的非正式经济活动,其存在有其自身合理性,形成有其内生性,即自然属性。因此,浅表像化的将其产生归结为正规金融体制缺陷所致,亦或大而概化将其发展进行肯定或否定,实有商榷之义。作为制度变迁中的新奇创新内生性产物,民间金融所承载的不仅仅是新生经济现象简单表述,而是制度供给与需求之间的非均衡性状态,中国金融制度由强制性制度变迁向诱致性制度变迁的转变路径选择表达,以及在此诉求表达之中,旨在营造适应内生性金融制度的制度环境和制度安排的实践探索过程。  相似文献   

20.
制度执行力:概念辨析及构建要素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制度执行力就是指制度本身所具有被执行落实的强制力、执行效力,以及相关组织在执行相关制度时的执行力量和执行效力。制度执行力与政府执行力、政策执行力之间具有交叉重叠的关系。制度执行力的构建,需要从完善制度、执行元制度、执行主体、执行行动、执行要件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