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郭向晖 《湖湘论坛》2001,14(2):23-24
有人认为,农村基层 (本文专指乡镇 )没有官僚主义。他们的主要理由是,农村基层的管理者从严格意义上讲算不得什么“官”,当然就谈不上“官僚”,就更无所谓“官僚主义”了。似乎官僚主义只存在于一定的层次、级别。其实不然,官僚主义是一种社会意识,其产生的根源与生产关系、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密切相关。是生产关系比较封闭、生产力比较落后的条件下的产物。正如列宁所指出的,官僚主义产生的根源是“小生产者的分散和散漫性,他们的贫困、不开化,交通的闭塞,文盲现象的存在,工农业间的缺乏流转,缺乏联系和协作”。很显然,官僚主义…  相似文献   

2.
官僚主义现象的组织社会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官僚主义不仅仅是一种作风,它更是一种组织意义上的、制度性的现象。体制性的官僚主义与科层结构密切相关。由于在转型期的中国,“前现代”、“现代”和“后现代”的社会因素并存,现代化是主要的任务;在组织领域既有科层化发展不充分的现象,也有过分科层化的现象,欠科层化是主要矛盾。科层化所引发的官僚主义与传统的官僚主义十分复杂的糅合在一起,构成的中国当前官僚主义的复杂形态。当前治理官僚主义尤其需要理智地进行制度设计。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反官僚主义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泽东反官僚主义理论与实践贾明建官僚主义是一种长期存在的社会现象,也是我们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广泛存在的一个问题。为此,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的领导人,在领导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从理论高度科学分析了官僚主义现象,并在实践中同官僚主义进行了坚决的斗争。...  相似文献   

4.
不仅绝对权力导致绝对腐败,相对权力同样导致相对腐败。绝对权力的腐败是专制下的腐败,相对权力的腐败是法治下的腐败,即法治堕落为官僚主义。官僚主义有两种类型:一种是"韦伯式的官僚主义",即执法和司法官员的行为僵化;另一种是"阿伦特式的官僚主义",即执法和司法官员的冷漠无情。拒斥和批判这种以法治为名的官僚主义,正是从古至今中国政治伦理的关键所在。不同于西方法治视野下的"腐败"重在"徇情枉法",中国传统政治伦理中的腐败在于"以权谋私"。相比于不守法律的绝对权力和绝对腐败,被法律腐化的相对权力和相对腐败,是"无药可救"的腐败。如何避免堕落为"僵化冷漠"的官僚主义,是法治建设中最应当警惕的危险和问题。  相似文献   

5.
张君 《理论月刊》2022,(8):40-48
官僚主义是一种较为普遍的政治现象。从思想和工作作风的角度看,当前我国官僚主义隐含着行为者的一种主观故意,这些行为者在公共科层组织中具有特定的身份和位置,其行为会造成危害社会的连带后果。这些官僚主义问题总体上有两种演化路径,或者因作风建设失灵而产生,或者因官僚制弊端而蔓延。两种演化路径都揭示了权力行使过程以及权力行使者与行使对象之间关系的异化现象,同时也在治理主体、理性取向以及治理方式等方面凸显了国家治理的复杂面向。有鉴于官僚主义的两种演化路径,我们在国家治理中有必要防范干部队伍出现大面积的思想滑坡以及官僚自主性的过度滋长问题。  相似文献   

6.
消除官僚主义马维平(一)官僚主义作风是存在于党内的一种不良风气和腐败现象,最突出的表现有以下十种。一是脱离群众、高高在上。凡官僚主义者大都摆不正群众的位置,掂不准自己的份量;对群众的呼声,听而不闻,对群众的疾苦视而不见;高高在上,目空一切,自以为是,...  相似文献   

7.
反对官僚主义是一项艰巨而长期的任务。列宁曾指出产生官僚主义的经济和社会根源以及克服官僚主义的长期性。必须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提高生产力水平,提高群众的文化素员和思想觉悟,吸收工农群众参加同家管理。只有当全体居民都参加管理工作时,才能彻底进行反官僚主义的斗争,才能完全战胜官僚主义。因此,“国家消亡的经济基  相似文献   

8.
当某种社会现象严重影响到社会发展被理论界深入研究时,往往会引起对这一现象追根溯源的探讨。困扰我国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官僚主义现象,不仅为广大群众深恶痛绝,也严重影响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发挥,因而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课题。对官僚主义起源进行理论分析,对于正确认识官僚主义现象,进而采取正确的克服措施,无疑是有重要作用的。  相似文献   

9.
论官僚主义     
官僚主义是世界各国政府在行政管理过程中都会遇到的一个痼疾.官僚主义实际上是一种脱离群众、脱离实际、做官当老爷的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是对人民不负责任的表现.其产生原因比较复杂,但"官本位"意识、人性的弱点、行政体制和领导体制的弊端、不完善的监督机制以及法规上的执行不力等都是我国现实社会中官僚主义产生的重要因素.要有效地惩治官僚主义,最根本的还是要从领导干部的思想深处挖掉病根,并辅之以监督、教育和理顺体制等外在因素,从而促进政府的廉洁高效.  相似文献   

10.
科学社会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分析资产阶级中央集权国家的特征和弊端时认为,官僚主义是腐蚀资本主义社会的内部矛盾的“寄生虫”,从而指出,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以后,必须铲除和避免资产阶级国家的这些弊端,消灭官僚国家、官僚机构存在的条件。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毛泽东对于反对官僚主义作了许多重要论述,也进行了不少的尝试。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则对反对官僚主义在深层次问题上作了很多精辟的分析,为我们在新情况下反对官僚主义指出明确的方向。一在当代社会主义各国的领导人中,恐怕没有谁能像毛泽东那样对官僚主…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社会本质上是一个高度民主的社会,它与官僚主义是水火不相容的。然而,社会主义国家80多年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并没有能够杜绝官僚主义的滋生。科学地分析官僚主义孽生的根源,正确地认识它与社会主义社会的关系,系统总结克服官僚主义的历史经验教训,对我国...  相似文献   

12.
进入社会转型期,群体性事件以其数量日益增多、规模日益扩大、影响日益广泛成为党和政府高度关注和迫切解决的重大现实问题。《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是毛泽东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经典之作,以"矛盾学说"的提出及阐释著称,其中对官僚主义的认识,特别是对官僚主义与"闹事"相关性的透视与剖析,鞭辟入里、思想深刻,其基本思想主要体现在三方面:官僚主义是"闹事"发生的重要因素;解决"闹事"就要克服官僚主义;少数人"闹事"可以促使我们接受教训。毛泽东的这一重要思想对于我们今天反对官僚主义、正确对待群体性事件、及时化解社会矛盾具有重要启示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官僚主义是小生产的产物,是旧官场的恶习,是一种长期存在的历史现象。邓小平同志在《邓小平文选》中深刻阐述了反对官僚主义的一系列新思想,是我们克服和反对官僚主义的强大思想武器。 必须抑制个人私欲,真正使手中的权力成为全心全意  相似文献   

14.
当前要注重反对官僚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官僚主义产生并寄生于国家权力机关。本来,社会主义国家作为人类历史上的新型国家,官员实现了由“社会主人”到“社会公仆”的转变,已经从根本上消除了滋生官僚阶层的温床。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国家机关就不再有官僚主义了。  相似文献   

15.
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如何防止自己的国家政权从社会公仆变为社会主人,根除官僚主义的腐败现象,这是关系到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兴衰成败的重大问题。列宁在领导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实践中,以极大的注意力开展了反对官僚主义的斗争.他不仅对社会主义条件下存在官僚主义的原因作了透彻分析,而且对医治官僚主义病症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河南省淇县县委高度重视作风建设问题,针对江泽民同志指出的部分党员领导干部作风中存在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的十种表现,紧密联系淇县实际,从改进作风入手,提高工作效率,有效地克服了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促进了全县社会政治大局稳定、经济建设快速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一、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把改进作风的思想基础打牢。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思想和工作永葆蓬勃生机的法宝。只有做到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统一,才能不断开创各项工作新局面。近年来,淇县县委努力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贯彻在各项工作…  相似文献   

17.
官僚主义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官僚主义探析陈晋胜“官僚”是一种社会现象。自从有了人类,有了管理,也就有了“官僚”。“官僚”作为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主宰起了不可估量的重大历史作用。自古及今,从中到外,“官僚”随着部落的建立、阶级的形成、国家的出现,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和历史时代推移中更加...  相似文献   

18.
本文深入探讨了官僚主义与犯罪的区别与联系,提出了根治这两种不同社会现象的对策研究。  相似文献   

19.
脱贫攻坚不仅是"三农"问题的重中之重,更是新时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性战略工程。但是,在当前农村脱贫攻坚实际中,仍然还存在不少的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作风,渗透于扶贫工作全过程的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严重阻碍了脱贫进度。因此,在决战脱贫攻坚的关键时间节点,明确当前农村脱贫攻坚中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的具体表现和现实危害,进而探讨应对农村脱贫攻坚中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的有效策略,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官僚主义,是与我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以及群众路线的优良传统作风相对立的一种恶劣作风。当前,官僚主义作风,已经成为党和国家经济、政治生活中广泛存在的问题,是经济、政治体制改革和四化建设的“毒瘤”,每个党的组织和每个党员决不可采取等闲视之的态度,必须采取科学的态度和方法,不躁不馁,同官僚主义作长期不懈的斗争,以利于端正党风,做到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并茂,促进具有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