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WTO是一个建立在法律基础上的贸易体系,WTO的宗旨就是通过一系列协定促使各成员国协调其法律制度,推动世界经济贸易秩序的规范化。根据国际法,地方政府的行为视为一国政府的行为。因此,加入WTO对我省法制建设的影响也是重大的。改革开放二十年,按照“经济国际化”发展战略,我省突出有关外商投资、对外贸易方面的立法,制定了一系列涉外经济法规、规章.政府的行政职能已从过去的直接的行政控制逐步向通过法律的、经济的手段进行间接控制过渡,依法行政的步伐明显加快。但是,对照WTO法律体系框架中的原则和规则,我省法制建设仍存在较大的不适应性,影响是十分明显的。  相似文献   

2.
加入WTO后,中国政府正面临着来自内外的四点机遇与挑战,由此提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国各级政府法治 建设的四大任务:观念建设、制度建设、行政执法方式建设、公务员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3.
加入WTO对中国就业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瞭望》2001,(46)
有关入世对中国就业的影 响,目前有两种截然不同 的看法:一种认为中国将增加就业岗位1700多万个。其主要依据是,加入WTO后可以大大增加出口,与出口相关的行业将吸纳大量劳动力。另一种则断言将出现更多的职工下岗。依据是加入WTO将使竞争加剧,缺乏竞争力的国有企业将进一步减员,甚至破产倒闭。 将这两种观点综合起来,结论是有利有弊。从长远和总体上看,加入WTO对中国就业的影响是积极  相似文献   

4.
加入WTO后 ,由于外资金融机构的资金主要来源于国际金融市场 ,中央银行对货币政策的宏观调控难度将加大。主要表现为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工具的效率和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有效性等的下降  相似文献   

5.
“入世”促使中国经济步入与世界经济深度联结的新阶段,市场制度的普遍性特征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政府行政的行为模式。这客观上要求转变政府与市场和企业的关系,规范政府管理方式,提高政府治理水平,以顺应“入世”后的环境置换,发挥政府的积极作用,努力获取“入世”的正效应。有学者提出,加入WTO以后,中国将“经过政府职能转轨——法制接轨——政策入轨——行为上轨等变革,在管理体制、法制、机制上全面适应世贸组织的需求”。  相似文献   

6.
李国旗  刘均海 《求知》2001,(11):41-43
世贸组织作为一个国际组织,其核心是一系列具有强制力的法律规则。我国一旦加入世贸组织,就要享受权利,承担相应法律义务,即必须负责任地遵循这些规则和履行承诺。可以说,世贸法律规则对国内立法及执法司法、法律意识、法制观念等都将带来深刻影响,甚至会成为一场新的法制革命。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湖南农业发展为主题,以WTO规则和湖南农业现状为依据,分析了我国加入WTO对湖南农业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在此基础上,还就湖南在农业发展方面如何应对挑战提出了诸多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8.
为保证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促进对外贸易发展,抵制国际贸易维护主义,全面参与国际经济事务,我国自1986年7月份开始进行恢复关贸总协定(GATF)席位长达13年的漫长谈判(1995年11月转为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谈判)。近期以来,多项谈判进展加快。一般来说,“入世”对该国(地区)的外向型经济的发展,特别是进出口贸易,以及国内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与完善,加剧出口竞争和加快市场多元化步伐等将产生较大影响。就产业部门的影响来说,主要包括:(1)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价格国内外…  相似文献   

9.
当今世界经济的相互依赖关系日益强烈,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越发明显,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独立于世界经济体系之外而求得生存与发展。随着1999年11月15日中美关于中国加入世贸的双边协议的签署,中国的一只脚已踏入了WTO的门槛。“入世”后,面临的是机遇,还是挑战?对于作为农业大省和老工业基地的黑龙江省,应如何应对?本文将就此进行探讨。  一、加入WTO黑龙江省经济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由于国际竞争的加剧,以及世界范围内投资与贸易的进一步扩大,经济全球化呈现出加速发展的趋势,“世界需要中国,中国离不开世界”,中国“入世”是大势…  相似文献   

10.
最近,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利弊问题又一次成为热门话题。笔者认为,当前加入世贸组织对中国经济的发展是有利有弊;如果能以发展中国家的身份加入,则是利大于弊。一、加入世贸组织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意义加入世贸组织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意义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加以说明。首先,从根本上说,加入世贸组织有助于我国加快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步伐。早在1992年,党的“十四大”就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就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如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呢?一种办法是关起门来搞或者半关起门来搞,例如,利用高关税和各…  相似文献   

11.
在经济日益全球化的今天 ,“入世”是中国经济融入国际经济体系的必然选择 ,“入世”后 ,我国律师将面临良好的机遇和严峻的挑战。如何迎接这千载难逢的良好发展机遇 ,同时 ,如何面对这次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 ,是摆在中国律师面前的新的课题。  相似文献   

12.
透视中国加入WTO进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瞭望》1999,(16)
4月6日到14日,朱基总理对美国进行了正式访问。朱基总理此行最为引人注目的一项内容,是中美关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的谈判。4月10日,中美双方在华盛顿发表了就中国加入WTO问题的联合声明;同日,《中美农业合作协议》也在华盛顿签署。中外舆...  相似文献   

13.
邓建成 《团结》2001,(1):31-35
勿庸置疑,我国加入WTO后,教育市场一定会像其它市场一样,逐步向世界各国开放,直至最后进入公平竞争状态。因此中国的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正确估价自己现在的状况和各方面的条件,抓住机遇,制订  相似文献   

14.
加入WTO对我国粮食市场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9年11月 ,中美两国签署了关于中国加入WTO的双边协议。接着 ,2000年5月中国与欧盟也达成了关于中国“入世”的双边协议。上述协议以及1999年4月于美国华盛顿签署的《中美农业合作协议》的一大核心内容是中国将向世界扩大开放粮食市场。这不但将使我国粮食市场面临严峻的挑战 ,而且也为构造中国社会主义粮食市场经济与粮食流通新格局提供了历史性的机遇。本文在调研的基础上 ,对“入世”后可能给国内粮食市场(包括大米、小麦、玉米在内的主要粮食品种市场)带来的影响进行了分析、预测和判断 ,以期有关部门和企业未雨…  相似文献   

15.
加入WTO对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当前我国三大产业结构的不合理现状 ,解决我国当前经济困境的出路在于产业结构特别是工业产业结构的升级。面对入世对我国产业结构调整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当务之急是加快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  相似文献   

16.
加入WTO,给我国政府带来了新的挑战。我国政府行政将会由传统的权力行政模式向服务行政模式转变;计算机在政府中的运用,会打破依靠邮寄、人工传递公文等传统的行政方式转为依靠网络来传递政府信息,强化政府与企业和公众沟通的全新的“电子行政”的现代化的行政方式;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形势和国内企业和民众的热切期望将会大大促进政府实现由高行政成本向低行政成本的转变。  相似文献   

17.
加入WTO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总的讲,既有机遇又有挑战。一方面,入世有利于促进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市场经济意识会得以增强,从而有利于增强有关解放思想的宣传教育效果。同时,入世法制的逐步健全也有利于思想政治工作成果的巩固。此外,入世后,外来文化与中国文化的频繁交往,有利于思想政治工作吸取世界优秀文化成果。另一方面,入世之初人们的思想观念在许多方面适应不了WTO的要求,从而加重了思想政治工作的任务。入世后人们的活动半径和信息获取量增大,加之中外思想文化交流中免不了会带来消极的东西,从而给思想政治工作…  相似文献   

18.
徐振华  崔君平 《侨园》2001,(6):26-27
中国加入WTO已经指日可待。入世后我国的利用外资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我国吸引外商投资的宏观经济环境将有非常大的改观,吸引外商投资的政策、法律环境将更趋宽松,限制将明显减少,外商投资的领域将进一步开放,应该说对我国扩大利用外资是一个很好的发展机遇。加入WTO对我国利用外资的影响加入WTO对我国利用外资是机遇也是挑战,但总的来说,机遇大于挑战,有利于我国扩大利用外资的规模。 (一)加入WTO,外资在电信、金融、商业流通等服务贸易领域将有一个比较大的扩展空间。电信业方面——电信行业是我国目前发展最为迅速的产业之一,也是外商最为关注、吸引外资潜力最大的一个服务贸易领域。在中  相似文献   

19.
加入WTO对中国国有商业银行而言 ,意味着机遇与挑战并存。它在带给其加速发展、效率提高的同时 ,也因其资产结构、经营管理模式、技术人才等方面的一定弊病 ,影响着与外资银行的进一步竞争。尽快进行银行体制改革 ,优化资产质量 ,调整贷款对象 ,实现规模、全能型经营 ,提高科技水平 ,是入世过渡期应采取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20.
中国加入WTO与政府职能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加入WTO,经济将进一步全球化,经济体制将全方位市场化,我国面临的竞争将越来越激烈.因此,政府职能要适时转变,并要促使其进行多方面、深层次的转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