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阳武  丁丁 《党政论坛》2014,(11):36-38
“社区作为具体化的社会,是社会的窗口和缩影。”社区发展的程度、水平往往直接反映了城市社会发展的水平,甚至决定着整个城市社会的发展,城市的发展也必然表现为社区的发展。社区管理的效率与质量直接关系到亿万社区居民的日常生活,而社区管理的效率与质量关键在于健全有效的社区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2.
《学理论》2013,(34)
城市社区是创造现代文明的载体和依托,城市社区管理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是新时期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部分。宝山区位于上海近郊,是中心城区的拓展区。在上海城市化进程和城市扩张中,积聚了大量的经济和社会问题,在此过程中,宝山区积极探索镇管社区模式,推进基层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创新,是城市社区管理模式的新探索。  相似文献   

3.
我国城市社区建设的实质是要使社区从国家领域中分离出来,回归到社会领域。社区管理是社区正常运行的重要基础,完善社区管理就要实现政府依法行政与社区依法自治的有机衔接和良性互动。社区治理代表了社区管理的新走向,治理包含管理又超越管理,它是管理、服务、建设的有机统一。在社区治理中,除了发挥政府、社区主体组织的作用,还要重视和发挥其他社区组织、驻区单位、社会服务机构、社会工作机构、社区居民在社区治理中的作用。城市社区管理由行政主导的传统体制,发展为以居民自治为主导的多主体参与的社区治理,顺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公民社会发育的要求,是我国城市基层社会整合机制的一次创新。  相似文献   

4.
随着大都市城市化进程和大型居住区建设的快速推进,大量的中心城区人口向郊区导入、外来人口聚集于郊区,导致郊区常住人口短时间内快速膨胀,其社会结构发生深刻变化,这对新型城市社区管理和公共服务提出了巨大的挑战。"镇管社区"正是适应郊区快速城市化发展而形成的一种社会管理创新机制。  相似文献   

5.
易星同 《理论导刊》2020,(8):100-105,120
随着我国城镇化率与城镇人口的显著增长,社区治理对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意义凸显,当代中国社区既不是"共同体"亦非"行政单元",而是遵循其历史发展脉络形成的"复合体"。社区城市管理作为社区治理的重要方面应予以高度重视,社区城市管理面临的现实困境很大程度上与对社区"复合体"的认识缺失和功能受限有关,特别是由社区城市管理的服务功能受阻与管理逻辑缺失以及社区城市管理的社会功能受阻与生活逻辑缺失造成的困境。从当代中国社区"复合体"特质入手,应当在社区城市管理中紧紧依靠强化党的建设、扎实改革提升社区服务功能、充分发挥社区社会功能纾解困境,满足社区"复合体"发展的要求,实现社区城市管理的善政。  相似文献   

6.
【提要】社区建设与管理是为适应城市化发展进程和城市社会基层深刻变化应运而生。新时代的发展对城市社区建设与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回顾我国城市社区发展的历程,分析当前社区建设与管理面临的运行困境,以及寻求解决途径,是本文的主旨和视角。  相似文献   

7.
社区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是社会组织的基础。做好社区工作有利于社会稳定,更好地调动人民群众参与社会文明建设的积极性。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深入,社区已经日益成为人们的生活舞台和精神家园。同时,随着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的重心向社区转移,社区与居民群众的联系越来越紧密。社区在加强城市基础管理,服务市民生活,提高市民精神境界和文明素质,夯实党的群众基础,  相似文献   

8.
李晖 《党政论坛》2001,(7):30-32
自 1986年民政部首次把“社区”概念引入城市管理至今 ,经过十几年的探索和实践 ,社区在当前社会条件下的作用与意义已经在全社会获得广泛认同 ,并在全国掀起了城市社区改革的浪潮。变革中的城市社区的组织体制和管理方式越来越呈现出科学化和民主化的趋势 ,社区发展与基层民主建构之间的天然联系使之成为城市基层民主培育和发展的一个有力的生长点。在城市社区实行群众自治和民主管理的新形势下 ,探索社区组织与我国城市基层人大即市辖区人大之间相对接 ,尝试在两者之间建立起某种联系 ,成为完善城市基层民主建构的迫切需要。一、城市…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村改居社区大量涌现.相对传统意义上的农村社区与城市社区,村改居社区面临的社会问题更为复杂,社区管理难度更大.通过对苏州的实地调查,探讨村改居社区管理问题.首先分析村改居社区的特点,其次分析村改居社区管理的难题,最后提出加强村改居社区管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新时代的城市社区文化建设需要新的政府管理模式,以往的政府直接管理城市社区文化建设模式有利有弊,通过分析其利弊并结合现代化城市发展的需要,要进行城市社区建设政府管理模式的改变.而政府间接的管理模式正好符合现代城市发展的需要,它有利于城市社区文化建设进行自主自治的发展,充分挖掘社区居民自身的文化建设水平,发展社区文化团体以及其他有效的社区文化建设组织,为建设适应新形势下的城市社区进行有效的文化氛围建设.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离骚>中的"求女"和<洛神赋>中"恋爱"情节的比较分析,指出这两篇的作者在思想上有相通之处,"求女"与"恋爱"在本质上是相同的,都是作者对美政理想途径的追求.  相似文献   

12.
非常"男""女"     
王奇伟  谭宏姣 《学理论》2009,(30):236-237
针对近年来网络中流行的新词族“X男”“X女”,本文运用描写与解释的方法,从“草食男—肉食女”、“肉松男—干物女”、“凤凰男—孔雀女”、“型男—索女”这四组有关男女的新词语的词源,词义特点,流行动因等角度作出初步分析,并揭示出它们所反映的社会文化心理。  相似文献   

13.
“全球伦理”与“文明冲突”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1993年9月在美国芝加哥世界宗教大会上发表的《走向全球伦理宣言》,希望能在不同化传统中找到某些维护世界和平的伦理原则,找到“一种最低限度的基本共识”。这是一个值得认真讨论的非常重大的课题。对此本提出四点看法:寻求伦理观念上的“最低限度的共识”很有意义,因为人类在伦理问题上必定有其共同的方面,必定存在可以为不同化传统的民族与国家共同接受的伦理准则;寻求“全球伦理”需从各个民族化传统中吸取资源,在尊重各民族化传统的伦理价值的基础上,发掘和利用有利于构建全球伦理的思想和观点:寻求“全球伦理”必须关注当今人类存在的重大问题,如“和平与发展”问题、政治问题、社会问题、经济问题、环境问题等;“和而不同”应是寻求“全球伦理”的原则,此原则不仅对消除不同国家与民族间的矛盾、冲突、战争有正面的积极意义,而且亦是推动各国家、各民族化健康发展的动力之一。  相似文献   

14.
<周易>的"象",是以符号为表征的天人之道.一部<周易>,就是以阴阳两爻所形成的"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的符号体系.它是我们远古祖先为后人留下的"心灵与宇宙玄机互动"的符号系统.<周易>之"象",蕴涵着宇宙的创生与演进的逻辑过程,万事万物的生灭兴衰之道,天地人"三才"的互动之理,人生祸福的交变之机,吉凶判断和人性教化之本.这种"象",通过"文化之象"、"心理之象"、"思维之象"、"伦理之象"、"数理之象"、"占卜之象"与人的心灵互动,能给后人以无尽的启迪和人性进化.  相似文献   

15.
向征 《理论导刊》2021,(3):87-90
“情”“理”“法”是协调人类社会各种关系的主要依据,“情”是基础,“理”是“情”的规则化,“法”是尽“情”适“理”的设计。三者虽在目标和源生上具有一致性,但在社会生活中却常以矛盾的形式引起人们的关注。不同的文化视阈下,对“情”“理”“法”的关系看法不尽相同,三者以一种哲学式的否定之否定的逻辑不断相互促进发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结合我国的文化特征和现代社会发展的实际促进三者融合互通,建构完善与“情”“理”精神相一致的法律制度体系,杜绝不合乎现代社会之“法”的“情”“理”对“法”的干扰,善用中华文化之“情”“理”释解现代社会之“法”。  相似文献   

16.
志与功即动机与效果的考察,是道德评价的理论和实践中的一个历久常新的难题.在中国古代哲人对志与功及其关系的深刻认识中,也蕴涵了对道德评价的独到见解.他们思考问题的路径及其认识的成果,都值得我们认真地批判借鉴.  相似文献   

17.
《学理论》2013,(34)
《春秋左传》中展现了对礼的不同理解,一种是俗常之礼,认为礼是一种仪式;一种是《左传》之礼,认为礼不仅仅是指礼仪,更重要的是礼治,即将礼与实际政治功能联系在一起;一种是孔子之礼,认为仁是礼的内在根据,只有依仁而行的礼才是人所必须守护的价值。这些不同的理解表明了对礼的认识,由形式转向实质,由外在转向内在,礼的含义得到不断的深化和丰富。  相似文献   

18.
詹宇昆  肖毅敏 《学理论》2008,(22):77-79
首先,本文通过比较西方学者和我国学者对其所下的定义来展开阐述并解释"第四势力"与"舆论监督"的概念。其次,探讨二者的相同之处,如:二者都体现媒体的基本职能,二者都不是绝对的自由,二者都体现公益性,二者都来源于公民权利。第三从法理的层面运用阐述二者的不同点:二者的主体性质不同、二者所包含的内容不同,法律对二者的要求不同,对二者的主要制约方式不同。最后,探求我国"舆论监督"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疯子"黄侃     
黄侃(1886-1935),字季刚,号量守居士,湖北蕲春人.师事国学大师章太炎,擅长音韵训诂,兼通文学,历任北京大学、东南大学、金陵大学等校教授.  相似文献   

20.
江南尘 《学理论》2008,(5):96-96
因为看到大小媒体都在传播一个所谓的“国际笑话”,中国游客在美国纽约骑在那头著名的牛塑像上,又自豪地宣布:“我是中国人”,引来舆论一片,自然是斥责者众,赞同者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