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行政部门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使得府际争议的求解鲜有头绪。行政主体间性的提出基于行政主体范式和主体间性理念,应用于公共行政之府际关系领域。行政主体间性倡导理性、创制规则,尊重多元行政主体的独立性,破除行政级别窠臼以实现多元行政主体间的全方位交流和多元政府间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2.
一般而言,一门学科的成熟至少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学科体系的形成和逻辑化;二是学科研究领域的拓宽和深化。八十年代中期以来,中国行政学的发展也表现在这两个方面。就后者来说,行政组织论、行政生态论、行政决策论、行政协调论。行政监督论、行政改革论等等分支学科或者说研究领域不断被开拓耕耘,捷报频传并日臻成熟。正是在行政学发展呈现出勃勃生机的总体态势下,由林木萍、杨麻主编,程效、吕元礼副主编的(行政文化论)(江西高校出版社,1996年)作为行政学新的研究领域的最优形态和系统化、阶段性的成果与读者见面了,为行政学…  相似文献   

3.
行政潜文化是行政腐败的文化根源和文化表现。行政潜文化具有谋利性、隐蔽性和制约性的特征;在行政过程中表现为行政组织氛围的小集团倾向、行政人价值取向的庸俗化趋向和行政行为的非程序化趋向;究其形成原因为传统文化的影响、行政资源的有限性及监督制约和惩罚机制不到位造成的;为规避其影响应采取以下措施:加强民主建设,提高社会自治能力;崇尚制度文化,完善制度体系;提高行政资源的可租瓶颈;提升主体文化,缩小寻租群体。  相似文献   

4.
在各地进行人大、政府、政协换届之际,在事关领导干部进退留转的关键时期,一些领导干部表现出"官本位"、"浮躁""攀比"等不良心态;这些不良心态既不利于领导干部个人的发展,也不利于党和国家事业的长治久安。领导干部只有具有良好的从政心态,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才能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行政论坛》2016,(5):75-79
不良行政行为不但是行政管理中的一种不正之风,而且会侵害公民的正当权益,但当前对不良行政行为的治理只是注重单方性的内部监督与问责,而忽视公民权益的保障。同时由于相关法律制度的缺位,且没有专门性监督机构,导致公民权益无法得到救济。保障公民因不良行政行为受损的权益,是实现公共行政正义的需要。既要通过完善相关法律制度、畅通公民权益救济途径保障公民权益,也要设置专门性的监督机构切实维护公民权益。  相似文献   

6.
胡峻 《理论探索》2015,(3):110-114
对不良行政行为进行司法监督是实现社会公正与维护行政行为公信力的需要,是监督和制约行政权力运行的需要,是行政行为正当性的基础,是保障公民正当权益的需要。其可行性在于:现行法律制度已经明确了对部分不良行政行为实行司法监督的法律依据,司法实践中已有对不良行政行为进行司法审查的先例,对不良行政行为进行司法监督的外部条件已成熟。对不良行政行为进行司法监督的具体措施是:对不良行政行为进行司法问责,通过行政公益诉讼对不良行政行为进行监督,完善对不良行政行为司法监督的具体规定。  相似文献   

7.
周萌 《学理论》2012,(20):18-19
现实生活中,心理因素是导致行政领导失效的重要原因。行政领导者在决策过程中,学习创新、危机处理、用权用人方面,往往产生的一些不良心理因素会严重影响行政工作,导致行政领导失效。因此,行政领导者在出现心理障碍时要加强自我认识、锤炼自信、学会压力管理。  相似文献   

8.
浪费即对人、财、物、时间、信息等资源的使用不当或没有节制的使用。由于种种原因 ,我国的部分行政组织和行政人员在行政过程中存在着比较严重的浪费问题 ,导致了公共资源损失。本文根据造成浪费之原因的不同性质 ,对行政浪费进行类型分析 ,并提出一些规制性对策建议。一、行政浪费的类型及其表现行政浪费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类型。从造成行政浪费原因的性质来看 ,行政浪费包括结构性浪费、机制性浪费、观念性浪费和行为性浪费等四种。1 结构性浪费结构性行政浪费即由于行政组织在结构上的不合理造成的对公共资源的不合理使用。(1…  相似文献   

9.
先秦时期是我国民族形成与发展的重要时期.其民族行政制度文化具有鲜明的特点.一是变更性,包括民族的变更性,行政权力的变更性、行政区划的变更性、行政管理机构的变更性.二是不完善性.先秦时期是民族形成与发展的时期,也是国家形成与发展时期,因此,其行政管理制度尚不完善.三是兼容性.这种兼容性表现在先秦诸朝采取兼而容之的灵活政策,实行对不同民族和地区的政治统治和行政管理,四是过渡性.先秦时期不仅是民族和国家形成的时期,也是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发生变更的重要时期,封建制取代奴隶制,最终确立了封建皇权的政治统治和行政管理制度,并将少数民族纳入这一框架体系之中.  相似文献   

10.
李婷婷 《理论探索》2012,(1):126-128,140
行政承诺是一种给付性的行政行为,具有义务性、将来性、单方性,承诺法定原则、合理原则及诚信原则贯彻行政承诺行为始终。在我国,行政承诺的运作虽然取得了积极的效果,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偏差,影响了行政承诺的效果。规范行政承诺,应针对行政承诺书在承诺内容与事项上存在文本瑕疵的现象,规范承诺事项的内容、标准和提供的服务水平;针对行政主体的违诺现象,建立分层细化的内部承诺问责制以确保履诺;针对管理欠缺,加强对行政承诺全面和连续的监督和管理;针对界定违诺责任主体存在认识上的误区,明确违诺主体和违诺责任;针对追究违诺责任存在法律适用上的困难,从法律层面对行政承诺加以规范。  相似文献   

11.
美国国会对政府部门控制的严密程度,超过任何其他西方国家议会对政府部门的控制,因此,美国国会是当今世界上权力最大的代议制机构。国会对政府的制衡能力表现为:任命弹劾权、批准权、财政权和调查权。总之,国会对行政的控制是维持美国分权原则,保持立法部门和行政部门互相平衡的宪法手段。  相似文献   

12.
行政程序立法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消除传统文化不良因素影响和保持行政程序规范统一的需要。我国行政程序立法已具备可行性。我国行政程序法的基本原则应为程序法定原则、公开原则和公平公正原则。我国行政程序法的主要内容应包括行政主体及利害人关系、行政立法、行政活动和法律救济。  相似文献   

13.
<正>为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促进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北京市委自1991年起开展“双优”(北京市思想政治工作优秀单位、北京市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表彰工作,至今已经举办16届。第十六届北京市“双优”典型源于基层,来自北京各行各业,他们的先进事迹、生动实践,反映了首都思想政治工作蓬勃发展的新态势,体现了首都高质量发展的新任务、新要求,为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和启示。  相似文献   

14.
行政不作为与行政不作为违法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二者不能等同。在行政管理中 ,地方保护主义、“长官意志”、行政部门职能交叉、监督不力等是产生行政不作为违法的主要原因。为此 ,应逐步规范行政立法 ,改革现行行政体制 ,完善监督机制 ,切实提高行政人员的整体素质 ,才能有效地遏制行政不作为违法。  相似文献   

15.
我国当前行政发展的特殊性 ,决定了投入成本的两种基本形式 :一般成本和特殊成本。各国在其行政发展过程中都必须支付一般成本 ,包括模式成本和过程成本 ;我国转型期的行政发展还需要支付特殊成本 ,它具有非自然进程性、二元对立性、示范效应性、频度集中性等特征 ,包括政治成本、学习成本和时间成本。  相似文献   

16.
行政审判权指人民法院依法审判和裁决行政案件的权力。行政审判权作为司法权之一种,对行政诉讼制度起着极其重要的基础支撑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承担起履行人权利保障最后屏障的功能。文章从行政审判权的理论厘定、行政审判权与相关权利(力)的关系、行政审判权的发展态势等几个方面对行政审判权进行了一定研究。  相似文献   

17.
城市拆迁问题的伦理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城市扩张和旧城改造 ,加速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但强制拆迁引起的冲突 ,使我们看到了在现阶段我国在制度和行政方面的伦理问题。本文一方面从制度的伦理性论及制度的合理性、公正性 ,以及规则的平等 ,对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制度伦理做了一些探讨。另一方面又从行政伦理规范和行政人员的道德规范论述了行政伦理的建设问题。  相似文献   

18.
动漫文化是在传统的动画和漫画基础上成长起来的。借助全球化和网络化,动漫文化产业从发达国家到发展中国家都呈现出强劲的发展态势,并且在此过程中表现出非常明显的外溢性特征。本文着重研究了我国动漫文化的外溢性,包括知识外溢性、意识形态外溢性和技术外溢性等,并提出了完善我国动漫产业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行政腐败是目前我国社会中最严重的一种腐败,呈现出示范性、多元性、直接性和公害性等特点,在目前主要表现为滥用职权、行政越权、行政失职、行政失当和程序违法等几个方面,我们应当从立法、司法等多途径,通过体制改革,增强打击力度等多种手段予以惩治,以维护我们正常的社会秩序。  相似文献   

20.
当代突发事件发展态势刍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不同时代突发事件的特点会有所不同,其发展的态势也会有区别,把握突发事件的发展态势,才能有的放矢做好突发事件的预防和应对工作。本文对当代突发事件的特点做了比较系统的分析,笔者认为,在全球化、市场化条件下,突发事件呈现以下一些特点诱发突发事件的因素不断增多,突发事件发生得更加频繁;突发事件信息扩散的速度加快;突发事件波及的范围越来越广;突发事件的危害性呈增长态势;突发性事件的种类越来越多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