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毛梦溪 《民主》2013,(4):59-61
在我印象中,20多年前,中国散文界曾时兴过一段艺术散文。所谓艺术散文,我想应该是相对生活散文而提出来的。风行一段时间之后,尤其是近些年,受快餐文化的影响,散文的艺术性在消失,生活化倾向在迅猛扩展。扩展到了随时随地来来往往,又随时随地且拾且丢的地步,还不及云烟过眼。看过了读过了,也就过去了,大抵是留不下什么印象的。这是近些年中国散文大众化的结果,也是中国散文界的难言之隐。  相似文献   

2.
孔艳侠 《学理论》2009,(12):175-176
在我国散文发展史上,东汉末年是一个重要的转折时期,风格由西汉的质朴雄厚逐渐转向魏晋以后的清丽典礁,蔡邕是这一转变中的代表作家,他的散文体现了一种过渡性。一方面,他继承了汉代新儒家散文艺术之大成,发展了典雅醇厚的文风;另一方面作为汉未文风的改革者,蔡邕又为汉末文风新交作出了独特的贡献,其政论散文洋溢着凛然之气,激荡着悲愤之风。  相似文献   

3.
费团结 《学理论》2009,(14):115-116
王蓬关于中国蜀道的文化散文其意义不仅仅在于挖到了“金矿”,更在于他的“炼金术”,即王蓬如何把有关蜀道的诸多山水景色、历史故事、英雄人物、神话传说、风俗民情以及作者的诗情、史识等熔铸在一起,使之成为一件完整、甚至完美的艺术品。王蓬的“炼金术”即文章材料的“组织”方法或艺术构思、表现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这使得他的蜀道文化散文既具有形象性、艺术性,又具有一定的主体性和思想性。  相似文献   

4.
叶小沫  叶永和 《民主》2009,(12):44-46
在爸爸叶至善留下的1986年的剪报里,有爷爷叶圣陶写的一篇散文《诗话》,后面附着爸爸写的一段文字,他写到: 记得1946年,在马叙伦先生等上海人民代表在下关车站被特务打伤之后.在李公朴、闻一多两位先生在昆明被特务暗杀之后.父亲写过一首诗。这是一首咬牙切齿的诗.父亲没有留下底稿,我各处找.找了几年也没找到。昨天商金林同志来看我,给我捎来了父亲的一篇散文,题目叫《诗话》,这首咬牙切齿的诗.原来在这篇散文中……  相似文献   

5.
"新散文"作为一个重要的当代散文概念,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晚期。经过十年的发展,成为当代散文发展史中一个重要的现象。"新散文"是如何发生的?其概念的落定在理论与创作中又是如何凸显的?"新散文"现象与前期的散文思潮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这些是本文力图梳理及厘清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刘军 《学理论》2009,(18):87-88
“新散文”作为一个重要的当代散文概念,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晚期。经过十年的发展,成为当代散文发展史中一个重要的现象。“新散文”是如何发生的?其概念的落定在理论与创作中又是如何凸显的?“新散文”现象与前期的散文思潮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这些是本文力图梳理及厘清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丁启阵 《各界》2011,(9):2-2
读过鲁迅散文《藤野先生》的中国人,数以亿计。鲁迅在这篇深情怀念藤野先生的文章中说“……在我所认为的我师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有时我常常想他的对于我的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诲,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就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大而言之,是为学术,就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  相似文献   

8.
平生爱读散文,也爱写散文。散文真实,有时代感。她虽不是长篇巨作,却也言之有物;写来非易,写好更不易。曾经有人轻视散文,不大愿发表和出版散文作品。为此我也写过文章,要求编辑同志能够对散文青眼相看。现在情况似乎好转些,去年十月中居然在盐城还出现了“散文节”盛会,这一创举应该说是一个可喜的开端。  相似文献   

9.
高新民 《党政论坛》2014,(10):24-24
互联网适合发展普惠金融 Q:今年中国接入互联网20周年了,你曾任国家信息中心主任,经历了中国互联网行业近些年的变化。在你的印象中,中国的互联网金融是怎样发展起来的?  相似文献   

10.
《学理论》2017,(6)
当前中高级阶段的对外汉语教材中,散文占据了很大的篇幅,但实际的教学效果却并不理想。对外汉语散文教学在留学生、教师、教材方面存在问题。提出解决对外汉语散文教学困境的对策如下:提升教师自身的能力素养;编选与采用合适的教材;加强实践课教学,做到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  相似文献   

11.
余秋雨的历史文化散文在文化界有着独特的地位,某种程度上引领着散文的潮流,但余秋雨部分历史文化散文中饱含的"滥情"却使其文化智性大打折扣。这种散文对当代散文创作的影响是不利的。  相似文献   

12.
能够结识易卜拉希纳·萨科先生这样的艺术全才是我一生的幸事。他对中马文化艺术交流做出了巨大贡献,是中国人民真诚的朋友。不幸的是在60年代末,还在他五十多岁的时候就因病去世了。时间虽然已经过去了那么久,但他给我留下的印象却仍很清晰。 那还是在1964年的春天,我国  相似文献   

13.
散文是一种独立的文学样式,具有其自身的特征。散文的“一字立骨”,是从它的突出主旨、布局谋篇、遣字用语而言。一字立骨的运用,能使散文的写作、阅读收到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生活是美好的──骞国政散文漫议赵俊大家常说,中国是个诗的国度;我倒觉得,中国更是一个散文的国度。从先秦诸子到唐宋八大家,再到梁启超,中国出了多少散文大家!写下了多少散文名篇!它的影响,广泛而深刻。到了现代,文学散文仍然拥有一个庞大的读者群。但是,从事...  相似文献   

15.
李思瑾 《学理论》2012,(12):128-129
林徽因的研究热潮已经持续很长时间。但是学者们对林徽因文学作品的研究大多局限在诗歌和小说领域,其散文一直鲜有人问津。若要正确认识一个作家文学作品的价值,任何一种文体的研究都不能忽视。针对此现象,本文就着重对林徽因散文中的语言这一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6.
蔡定剑 《团结》2003,(3):6-9
一百多年来中国宪政失败的原因 从戊戌变法以来的一百多年,中国人民都是为了宪政目标在奋斗。但是奋斗到建国前为止,宪政不但没有实现,就是宪政这个词过去很长时间都是敏感的,也是近些年才可以提。这说明我国宪政走了一百多年的弯路。 我在纪念戊戌变法百周年的时候,写了一篇文章总结百年宪政为什么失败的经验教  相似文献   

17.
德加 《民主》2014,(4):61-63
<正>在中国书法史上有一个鲜为人知的文化现象,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关注,即历代书法大家、名家,除其书法技艺盖世绝伦外,文笔文章也异常精彩,动人心魄。中国散文学会副会长兼散文学会作家书画院院长、北京海峡两岸书画家联谊会常务副会长、北京  相似文献   

18.
我第一次来中国是在1985年,1986年和1987年又两次来中国,逗留时间都较短。1990年9月,我接受南京大学的聘请,任该校外文系日语教师,到今年7月我的聘期就满了。这几年,我来华的最深印象是,中国一年比一年好。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灿烂辉煌,其艺术美的内容与形式都深受儒家思想影响,具体表现在文学艺术与社会政治、人伦、安邦济世的关系上,文学的工具性能突出;又对文学艺术表现形式和样式有影响,使诗歌与散文独领风骚,其他体裁相对滞后。当然,儒家思想也有其负作用。  相似文献   

20.
我不是一个好的杂文作者,更不敢以"家"自居.截至目前,我把主要精力是放在了随笔写作和散文创作上的.随笔,英语里的"essay",和中国现代文学意义上的杂文是有很大区别的.英语里的"essay"是把文学、文学批评和学术研究融合起来的一种介乎散文与论文之间的文体.它有散文文学化的一面,读起来幽默、风趣、引人入胜,即使是讲一个大道理,也不像正经的学术论文那样板着面孔,而是尽量用一种形象可感的文字娓娓道来,令人于不知不觉中就接受了它的观点和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