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温总经理,请问你们的合资人是谁?”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华侨坐在轮倚上,望着眼前这个精干的中年人。“没有!”温祈福爽朗地笑了:“我们广州酒家企业集团是独立自主的国营企业。”这位老人是印尼华侨,多年在海外经商。他听说邓小平南巡后,祖国更加改革开放,远涉重洋回到久别的家乡观光。特意来到当年享誉省港的广州酒家,饱尝正宗粤菜。这天,广州酒家正在营业,人流熙熙攘攘。老华侨坐在轮椅上,让家人缓缓推进酒家。他用怀旧的目光打量四周,只见红棉依旧门庭已非,更加富丽堂皇了。服务员热情周到地送来香巾名茶;一碟碟精美的菜肴散发出诱人的香气……  相似文献   

2.
人们也许不会这样苛求想去广州酒家的人肯定不少。广州是我们国家开放、改革的一个窗口,服务行业被称作“窗口行业”,而广州酒家,这个窗口中的窗口最令人瞩目!令人瞩目的是两句话。“食在广州第一家”!会“食”的广州人都这样说。作为佐证之一,这个以经营正宗粤菜著称的广州酒家,近年来推出由108款名贵菜点组成的“满汉全  相似文献   

3.
弹性人物     
有人说:现在是“经理满街走”。此话未免有点夸张。不过,在广州这样商业发达的城市里,如果出席一次社交活动,拿回来三五张标着“经理”衔头的名片,倒也不足为奇。经理,一时成了“新潮人物”的重要组成部份。如果你同一班新潮人物同桌进餐,那就瞧吧,酒至三巡,菜上五味,他们的位置和身份就开始变动了。你身边的经理也许挪到邻桌去,同人家捉对儿洽谈起来,谈的竟是出版一本书的业务;你对面的学者坐到这边来,谈的却是生意与实业,兜里掏出的名片却又是另一种了,赫然竟是:××实业公司经理。商业发达,产生了身兼数职的人,富有“弹性”的人。也来一部“拿破仑法典”? 说到管理,人们就想到“奖罚”;提起利益,就  相似文献   

4.
1993年6月15日这天,对广州市的民主与法制建设是历史性的。广州新光花园酒家状告广州市政府的行政诉讼案在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庭开庭……新光花园酒家怎么啦?广州第一例状告市政府的这宗行政诉讼案件,成了街谈巷议中的热门话题。猜测,疑惑,指责,不解……座落在流花湖公园湖心的新光花园酒家西湖分店(以下简称“新光”)从问世那天起,就是市民们议论纷纷的一个焦点了。那时候,“奔驰”、“宝马”、“凌志”、“皇冠”等豪华小汽车频频光顾“新光”停车场,一排排,一行行,光彩照人。“新光”的豪华厅房内,夜夜  相似文献   

5.
“虎!虎!虎!”“老虎来了!”这不是牧羊孩子“狼来了”的随意喊叫,而是一份紧急情报向广州市公安机关发出的警告:“一批‘东北虎’正在南下,他们的口号是‘雪耻广州,逢抓必抢’他们的目标是广州各大宾馆、公共场所的外宾、港澳同胞及发了财的个体户!”,原来,他们过去曾有些家伙在广州被抓,这次是报复来了。此时,一年一度的春交会即将开幕,外宾、客商正云集广州,他们都成了来势汹汹的“东北虎”眼中的猎物……出笼何谓“东北虎”?今年以来,东北地区尤其是辽宁沈阳一带的流窜犯罪分子陆续流入广州。由于他们在穗为非作歹、心狠手辣,因而有人将他们称为“东  相似文献   

6.
广州酒家是一九四○年才改为此名的,它的前身是“西南酒家”。当时有“南国(?)王”钟权大师执厨而名扬于市,号称“广州第一家”;改名后又由省港名厨师梁瑞执掌,首创“广州文昌(?)”而传至今。四十年代中,广州酒家聘得曾在巴拿马国际烹饪比赛大会荣获金质奖的“世界厨王”梁贤升帐挂师,盛极一时;五十年代,“翅王”吴銮当家;六十军代,始创“广州茅台鸡”的烹饪大师黄瑞继任,七十年代,名点心师禢东凌,曾多次出国献技;今天,特级点心  相似文献   

7.
一个跨世纪的国际大都会之梦,已经从今天的广州放飞……1978年,刚刚打开开放之门的广州迎来了一批批远道而来的外商,这些外商用充满陌生的眼睛扫视着黄埔港。他们问:“广州是不是一个town(镇)?  相似文献   

8.
“没有微笑的面孔谁也不愿瞧! 没有微笑的生活谁能受得了? 你也微笑我也微笑架起友爱之桥……”广州的一家音乐厅里,歌迷们啜着饮料,正在听熟悉的歌星演唱。一位身段苗条、穿着入时、面带微笑的女郎款款而入,在一张空位子上坐了下来。也许是姑娘甜蜜的微笑引起了旁边几位青年男女的注意,也许是现代青年们之间特别容易沟通,他们很快就交谈上了,并开始自报家门。轮到这位姑娘了,她轻轻地说: “我在民航局工作。”“空姐!”一个小伙子竟大声嚷了起来。姑娘颔首微笑,示意对方小声  相似文献   

9.
Polis?,读音“波里斯”,意为“城邦”。何以言怪?读者诸君在广州街头进入消费行为的时候,不妨注意注意那些个诱人掏腰包的名字……有一回鞭炮声震得笔者耳朵生疼,只见一块红木匾上的红绸徐徐滑落,“××海鲜城”五个烫金大字熠熠生辉!在一片喧闹声中,笔者采访了此“城”的老板H君。“为什么叫××海鲜城,而不叫馆、楼、店?”“潮流兴。我接手搞之前就叫店,但蚀得很惨。现在什么都兴叫城,你看,”他指了指沿路的店铺继续说,“这叫精品电器城,那叫家私城。他们的生意确实不错。不怕命不正,最怕起错名。做人如是,做生意也同样道理。”  相似文献   

10.
一、《黄土地》上映之战第一枪是由《羊城晚报》打响的。一九八五年,中气不足的广州影坛靠港台影片以及录像投影维持着生计.而精力好得惊人的广州观众,似乎还未从银幕上的混战中回过神来,他们看得晕头晕脑,兴奋程度几乎赶得上指望他们来看电影的影院经理。这些兢兢业业、而且很快就掌握了现代商业思想的影业人士们,怎么也想像不到一颗凌厉的子  相似文献   

11.
上帝会罗汉     
中国人的烹饪世界闻名,中国人为美点佳肴起名字的本领更是令外国人叹为观止。 1987年的一天,一位洋记者来到广州最有名的一家酒家赴宴.酒足饭饱之际,这位粗通汉语的洋记者被菜单上一个美妙的名字吸引住了。记者推敲再三,玩味再三,不由得拍案叫绝,终于悟出一番大道理来,喜孜孜地走了。不久,香港某报发表了一篇文章,谈到这位洋记者在这酒家悟出的一番高论: 记音认为,今日的广州人的观念确实是大胆的开放的,他们对世界的新看法甚至表现在广州菜的名称  相似文献   

12.
1984年初夏,深圳蛇口。华苑酒家改建工程投标,香港陈老板向闻讯而来的各施工单位,提出了一条近乎苛刻的条件:拆掉原有建筑,将其改造为一座两层的餐厅,但是整个施工期间,酒家要在原地正常营业。这一道难题,使众多参加投标者不得不退下陈来。然而,三个月之后,一座两层的新酒家奇迹般出现了,就连那位陈老板也连连点头称是:“这种建造方法和施工效率,真比香港还香港。”创造这一奇迹的并非什么大公司和国外的大企业,而是一个原来修造水泥船的小企业——广州新兴轻型结构工程公司。原来,该公司在施工中,采用了架空底层,外围上料的办法,从上向下,先建好  相似文献   

13.
1992年夏季的一天,广州市副市长石安海收到了一位报社实习生的来信。信中,实习生陈述了珠江河畔海鲜舫所引起的一系列是非纷争,要求市长:清除污染,救救珠江。与此同时,珠江沿岸,座座海鲜舫依然灯火通明,笑语喧哗。在霓虹闪亮的大都市里轻摇漫荡。有人说它是都市调色板上的一块艳彩,也有人说它是珠江河畔的一个污染源。船儿缓缓靠江岸曾几何时,“食在广州”的广州人对“吃”的要求越来越高。高级宾馆、大酒家已经引不起他们的兴趣。山珍要临山,海鲜要上船,广州人的要求正从高档的装修、豪华的厅房向着“返朴归真”  相似文献   

14.
“假如我是广州市长”提建议活动,马上就要迎接它的两周年纪念了。在过去的两年里,我们杂志社收到了大量的信件,提出了各种各样的建议。大部分朋友在关心广州的市政建设,也有许多朋友关心着开放改革中的许多新人新事。一九八七年的第二天,我们收到了八七年第一封建议信,信上日期是一九八六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可能,这是八六年最后一个加入“假市长”行列中的人了吧。这位广州港口机械制造厂的谢宝桂朋友提出:设立“广州市集资建天桥办公室”,统一领导、统筹安排集资建人行天桥的规划,等等。在过去的一年里,广州市民积极争当“假市长”,外地的同志也不甘落后,纷纷为广州提了许多建议,这之中,有辽宁的中学生,河南的乡干部,大西北的工人等等,我们向这些朋友表示深深的谢意。在一九八七年里,许多“假市长”正在思考着如何去继任,更多的读者朋友也在试探着迈进“假市长”  相似文献   

15.
有一次,笔者与一位北京朋友上街,路过惠福路的一家凉茶店,他见店前摆着一碗碗用玻璃片盖着的凉茶,便上前买了碗解渴。岂知,刚一入口,又连忙吐了出来.还大呼:“苦也!”惹得周围在一旁喝凉茶的人一阵嘻笑。他抹着嘴,笑着对我说:“我还以为是在北京街头卖的大碗茶呢。”我向他解释:广州的凉茶,并非是吹凉了的茶,而是用草药熬成又苦又涩的药茶。广州人把具有去火清热之功能的药物或食物,统呼作“凉”。按中医的说法,即属辛凉一类疗效之谓也。据说,早在清嘉庆元年,广州有一个名叫王吉的医生,在靖远街  相似文献   

16.
一个风和日丽的周末,我因事到广州,几个老乡和朋友相邀至某酒家聚餐。点菜是件头痛事,谦让一番之后,说好每人点一个。最后轮到我,一看菜谱,家常菜和时菜海味之类前几位已经点过,我只好点山珍了,山珍也不好点,保护动物菜谱上没有,也不敢吃。正犹豫不决之际,翻转一页,“凤凰投林”映入眼睑。我虽家在山区,  相似文献   

17.
最近,我的一位好朋友——一位在中外合资企业当秘书、书法有点造诣的“白领”,忽然祸从“字”来,被董事会炒了鱿鱼。 说来话短——只因他把“合资厂”的“廠”字,按规范的简化字写成“厂”,气恼了港方老板。 那一天,港方老板到新竣工的工厂剪彩揭幕,剪彩时还喜气洋洋,嘱咐中方经理把剪彩用的剪刀——据说含有18K金,留给显要的“嘉宾”作纪念。而在揭幕时,当把红绸布拉下,工厂的“廠”原形毕露时,他脸上的气象图马上“晴转阴”,把中方经理叫到会客厅一角,狠狠训了一顿,“‘厂’字要写成繁体字‘廠’才够威,才有(?)睇,‘厂’里面空空如也,还办什么工厂?”  相似文献   

18.
“杂牌军”办学 1979年初冬的一天,广州市第14中学校门前,六位进入花甲之年的老者神情肃穆。其中一位头戴礼帽,身穿笔挺西服,只见他双手微微颤抖着,揭开了盖在一块牌子上的红绸布。一行大字赫然在目:广州市私立岭南外语翻译补习学校。没有时下开张开幕时的喧嚣,一切,是静悄悄的。就在这静悄悄中,私立学校重新出现在广州城;就因为开了这个头,广州的青年人学文化、学手艺有了一个天地,一个单靠国家拨款是根本不可能提供的广阔天地。  相似文献   

19.
日本人把《孙子兵法》列为经理们的必读书,国内也有不少人著文立说,把《孙子兵法》里的战术演绎为工商业的竞争之术,认为在国际商战中要“兵不厌诈”。初到广州时,记者认为广州利用外资的成功,是精明的广州人的“战术成功”。论工业基础、技术实力广州不能和沿海、内地几座大城市比。但是开放9年,世界各地投资者对中国这座南大门的兴趣越来越大,他们没有成为飞鸿似的匆匆过客,却对这里产生恋情,这里中外合资合作次目数量之多、范围之广、经济效益之好,全国都屈指可数。那么,《孙子兵法》究竟是不是广州人“芝麻开门”的秘诀?  相似文献   

20.
十年前,1986年6月29日上午,广州文化公园门口,熙熙攘攘的人群争着抢着一张张表格,这不是今日广州随处可见的什么抽奖摸奖,而是“评选广州地区‘十大杰出公仆’活动民意测验问卷”。 别小看这一张小小的问卷,在当时,这不啻是一颗小小的卫星,在广州这个刚刚接受了“开放”“改革”新观念的地方,拓开了一方探寻民意的天空。 三个月后,十位“杰出公仆”经过“民提”“民评”“民选”应运而生。他们中,有当时的广州市市长、市委书记,有企业家,有专栏作家,还有工会主席、民办福利机构的负责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