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利益日趋多元化的社会现实构成了协商民主的逻辑起点,协商民主能够有效实现利益整合,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畅通利益表达渠道,这就使协商民主成为利益关系和谐的保障机制,因此应该从国家制度,基层政治,社会自治三个层面发展协商民主,促进利益关系和谐。  相似文献   

2.
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是各阶层利益相对均衡。工资协商共决,是工会维权的核心举措和基本手段;公共服务社会治理,是工会维权的相关领域。这是工会在调整社会利益格局中两个基本支点。各级政府在调整劳资利益和社会阶层利益中,运行手中行政权力资源,提供相应制度配置和物质保障,充分发挥工会的国家政权重要社会支柱作用。  相似文献   

3.
社会组织协商作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必要一环,在推进政治建设、社会治理和民生改善中发挥重要作用,尤其在协调政府与群众的关系上更是不可替代的。社会组织的发展为社会组织协商提供了主体条件,各类制度化平台的搭建为社会组织协商提供了实现机制。目前妨碍社会组织协商的问题主要体现在政治协商与社会协商方面,推进社会组织协商需要拓宽协商参与的领域,完善政策和制度设计,提升社会组织协商能力。  相似文献   

4.
协商治理是随着协商民主理论的发展而出现的国家和社会治理模式。地方公共事务治理越来越多地采取协商治理的方式,总体上是地方政府的一种选择性治理方式。制度、利益和风险是影响地方政府选择协商治理的主要因素。制度是决定性因素,包括协商民主制度和其他相关制度。利益是重要驱动,各参与主体要在权衡利益得失后选择是否协商。风险是当前需要关注的现实因素,特别是公共事务与社会稳定间的关联。协商治理将成为公共事务的日常处理方式。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利益多元化和矛盾冲突复杂化的日益加剧,政党协商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中的重要性愈加突出。民主党派的协商能力和水平直接影响着政党协商的实际效果。加强民主党派自身建设既是提高协商能力的必由之路,也是有效开展政党协商的前提基础。各民主党派亟需在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能力建设等方面补齐自身相应的"短板",增强开展政党协商的机制保障和能力保障,在政党协商中积极发挥参政党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6.
考察调研是民主党派参加政党协商的基础性工作.民主党派在政党协商中搞好考察调研工作,是政党协商制度的基本要求,也是提高政党协商质量的重要途径.考察调研工作的有效开展,应该从考察调研的选题、考察调研的组织、考察调研报告的撰写、考察调研成果的审议和报送等几个方面做好工作.  相似文献   

7.
"实体"与"程序"体现了社会组织参与协商治理的完整体系,二者辩证统一,缺一不可。目前我国社会组织参与协商治理的主体要求已经基本确立,但社会组织参与协商治理的程序研究还处于理念论证和会议精神层面,缺乏实践检验和相应制度安排。当前应积极推进这方面的制度化建设,从而为社会组织参与协商治理提供明确的发展方向、有序的发展空间和规范的行动逻辑。社会组织参与协商治理的程序内容应包含社会协商、界别协商和评议协商等过程,同时建构社会组织参与协商治理的步骤、内容及救济体系。在建构中,还应充分把握社会组织参与协商治理的风险危机,并利用市场机制进行有效调节与完善。  相似文献   

8.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新的社会阶层、社会利益群体不断涌现,各利益主体要求参与政治的愿望也日益增强。在选举民主还不完善的情况下,发展中国政治中的协商民主是必然选择。弘扬协商民主的非精英政治理念以及实现协商民主的平等和公开原则,强化人民政协的协商功能和地位,健全和完善人民政协的制度建设,创新和完善政协工作是最现实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一定意义上来说,社会组织的发展程度代表着国家民主生活水平的高低。当前各类社会组织在迅猛发展,社会工作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这也为协商民主提供了一个更为开放自由的公共空间。运用协商民主创新现有社会工作方式方法,不断积累社会资本优化社会资源,就需要我们不断探索社会工作对协商民主理念的实践。显然,把协商民主有机嫁接到社会工作中,有利于在保持社会稳定的前提下,很好地利用各类社会工作主体的特有特点和独到优势,把影响国家政治稳定散落在社会上的情绪型不满因素,通过民主协商进行利益关系协调,或消融在形成旋涡之前,或经过有机"过滤"把合理部分整合并引入体制内。  相似文献   

10.
政治协商制度作为协商民主的重要制度载体,充分体现和有效实践协商民主,体现了协商民主的要求.人民政协作为政治协商制度的制度载体和组织平台,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这三大职能的基本方式就是民主协商.民主协商是人民政协履行职能的本质形态.从人民政协工作的实际出发,应当从制度层面推进决策性协商、咨询性协商和沟通性协商这三种不同类型的协商,完善人民政协实践协商民主的制度模式.同时,推进人民政协的协商民主,应当着重关注规范协商民主的程序、健全人民政协的界别协商、推进人民政协的立法协商、实现人民政协的民主协商与社会协商的对接等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中国社会阶层分化,社会利益主体多元化,利益矛盾复杂化,多元利益亟需协调整合。中国新型政党制度适应改革开放的进程持续发展,不断拓展其开放性、包容性,以制度建设强化利益协调保障,以组织整合吸纳多元利益诉求,以政党协商促进利益协调共识,展现出强大的利益整合功能。  相似文献   

12.
中共十八大形成了政治协商与社会协商相结合的视野更加广阔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新思想。从政治协商到社会协商,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形式和涵盖面的新拓展,推动着人民有序政治参与的完善。在当代中国,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是把公民政治参与纳入秩序化轨道的桥梁和平台。人民政协的制度框架和工作机制在本质上与社会协商相适应。把这一制度框架运用到社会协商的更大范围中,推进社会协商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推进协商民主的新使命。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共青团的性质和地位决定了其具有开展社会协商对话的职能,共青团各级组织积极参与社会协商对话,开展了极有效的协商对话活动:团的工作决策、青年关心的社会问题和自身的利益等等。通过协商对话最大限度实现了协商民主,进而推动了青年的参与和民主意识,促进了青年的民主政治的进程。多年来,中国共青团开展的社会协商对话促进了协商民主在中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在法律规定和现实实践中,职工代表大会(职工大会)和集体协商制度是工会维护职工权益的基本制度。劳动者权益在职工代表大会(职工大会)和集体协商制度的配置,存在着三大基本区别:职工代表大会职权按照所有制分类,集体协商不分所有制;职工代表大会针对不同事项行使不同职权,集体协商不区分;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中劳动者利益既定,集体协商制度中劳动者利益协商争取。总之,职工代表大会中劳动者权利配置较弱(特别是非公企业),集体协商制度中劳动者权利配置较强。  相似文献   

15.
协商民主是统一战线的优良传统和重要方式,在构建和谐阶层关系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和作用。探索协商民主在构建和谐阶层关系中的实现路径应该从完善协商民主的形式入手,扩大政协协商形式的包容性;培育"两新"组织等非正式协商形式和平台,扩大各阶层利益表达的机会;鼓励支持网络协商民主、自媒体等界面协商形式。  相似文献   

16.
全国总工会十三届二次执委会议决议指出:“坚决维护职工的经济利益,进一步理顺劳动关系,推行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的工作要有新的突破”。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从1995年在全国大面积推行,由于种种原因,在全国各个行业、各种经济成份的企业中实施不尽相同,发展不平衡。如何使这一制度的落实有所突破,笔者以为:要面对推行制度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在梳理、分析的基础上,寻找工作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社会主义制度特征、建立在社会成分多样性和利益关系多元性上的社会民主以及保证党的领导、选举民主及社会民主的一致性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基本内容,健全和完善政治协商制度、加强基层民主协商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建设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8.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社区已成为了社会的基本单元,社区协商民主在基层协商民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逐渐形成了组织参与、专家咨询、制度保障、监督评议四种类型。但是,目前社区协商民主存在原动力不够足、公民民主意识不够强、协商民主与民主自治脱节、协商程序不够规范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基层协商民主的发展,需要我们权衡各方利益诉求,不断转变协商理念,创新协商方式,推动社区协商民主从外驱力向内动力发展,从个体化向组织化发展,从动员式向主动式发展,从随意性向规范性发展,最终形成公共利益的实质性民主。  相似文献   

19.
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必须通过政党政治的手段进一步推动社会整合,充分发挥政党的社会整合能力,包括价值整合能力、利益整合能力、组织整合能力,以及制度整合能力等。同时,在现今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环境下,更需要通过多党合作的制度手段,充分发挥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的重要作用,以舆论宣传、协商民主、群众路线以及社会组织为切入点完善各项政治制度,进而体现我国政党制度的独特优势,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相似文献   

20.
政府决策协商是政府实施公共事务管理、有效配置社会资源与整合社会公共利益的首要环节和重要手段。开展政府决策协商,对确保经济、社会的协调有序发展,促进政府决策民主化、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促进社会的良性运行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我国政府决策协商还存在一些问题,应通过提高认识,明确决策协商主客体及内容、构筑协商平台、建立决策协商保障机制、建立决策责任制度、发育社会组织、加强舆论宣传等措施,进一步完善政府决策协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