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38年春,华北正面抗日战场上的国民党军节节败退,日本侵略者将大批兵力投入华中战场,在华北战场的日军兵力相对减少,客观上为我军深入开展华北游击战争,开辟敌后平原抗日根据地创造了有利时机。  相似文献   

2.
60多年前的卢沟桥畔的枪声早已沉寂,可当年国民党二十九军广大爱国官兵奋起抵抗日本侵略的光辉业绩却永远为人们所铭记。人们也不会忘记,在那场血与火的抗争中,中国共产党自始至终大力推动、支援着二十九军将士的抗战。许多优秀的无产阶级战士把鲜血洒在了卢沟桥头、永定河中。  相似文献   

3.
王恩宝 《世纪桥》2002,(3):11-15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关于驱逐日本侵略者出东北,坚决进行抗日的正确主张,得到了东北各阶层群众的支持与拥护。在中日民族矛盾日益成为主要矛盾的情况下,国内阶级矛盾和政治集团之间的矛盾降到次要和服从地位,因此变动了东北以至国内的阶级关系,甚至国民党阵营内部也出现分化和破裂。东北三省的广大民众和一部分东北军爱国官兵,违反国民党政府的意志,不顾  相似文献   

4.
1945年日本投降后不久,蒋介石即调集大批兵力沿平绥、同蒲、平汉、津浦等铁路向我华北、华东解放区推进,妄图从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民手中夺取抗战胜利果实,进而消灭共产党和解放区。我解放区军民在同日本侵略者经过8年浴血抗战之后,又不得不同前来进攻的国民党军...  相似文献   

5.
<正>硝烟、厮杀、拼搏、血雨、腥风……笼罩着九一八事变后的关东大地。数以千万计的东北人民挣扎在饥饿与死亡的边缘。而与此同时,数万中原儿女和少量抗联战士被日军俘虏后,押往东北,投入黑色血腥的漩涡中,受苦、受罪、遭到屠杀……从1940年起,日本华北驻屯军特务部操纵的华北新民会,在日军的帮助下,将被俘的八路军、晋绥抗日军、抗日游击队官兵,地方党政干部,国民党军官兵,以及农村的农民、民兵等,以劳工的名义押往东北的边防军事工程和矿山企业,定名为"特殊工人",日本内  相似文献   

6.
《湘潮》2015,(6)
<正>20世纪30年代中后期,日寇大举入侵,中华民族面临着存亡绝续的严重危机,蒋介石却仍然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剿共"政策,继续"围剿"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此举遭到了一部分国民党爱国将领的坚决反对。1936年5月28日,因日本大举增兵华北,李宗仁、陈济棠、白崇禧等联合发动两广事变,宣布将其部队改编为"抗日救国军",誓言要"用大刀阔斧答复侵略者",要求国民党全军北上抗日。对此,蒋介石的回答是调遣  相似文献   

7.
原国民革命军第九十八军车长武士敏将军,在1937年—1941年四年的对日作战中,带领所部官兵英勇抗击日本侵略者,从冀中平原到上党盆地,历经血战十余次,斩获颇多,屡建奇功,是当  相似文献   

8.
《湘潮》1995,(5)
中国共产党与卢沟桥抗战一般认为,卢沟桥抗战是国民党二十九军广大官兵在全国抗日热潮的推动下,自觉抵抗日寇的爱国表现。事实上,卢沟桥抗日烽火的燃起,是中国共产党统战工作的重要成果。"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就明确提出了"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的主张。与此...  相似文献   

9.
东北军五十七军一一一师抗日义勇宣传队是党领导下的革命组织。东北军一一一师不是国民党嫡系军队,它亡省亡家最早,与日本侵略者有不可调和的民族矛盾。它参加西安事变,拥护张学良、杨虎城将军“联共抗日”的八大主张,曾与红军、十七路军结成  相似文献   

10.
<正>洛川会议召开的时代背景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以制造卢沟桥事变为起点,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在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和全国人民日益高涨的抗日运动影响下,国民党军第二十九军广大爱国官兵奋起抵抗,拉开了全国抗日战争的序幕。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全国人民同仇敌忾,纷纷起来支援第二十九军抗战,国内很快掀起了抗日救亡、支援前线的热潮,使前方  相似文献   

11.
张明金 《党史博览》2002,(10):53-56
1945年7月18日,国民党第三十八军第十七师官兵,在副师长刘威诚的率领下于洛宁举行起义,开创了解放战争前夜国民党军大部队首举义旗的先河。随后,该军第五十五师和第一七七师官兵在孔从周等人的率领下又在巩县起义,这对于巩固和扩大中原解放区,壮大革命武装力量,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九一八”事变后,中国人民在和日本侵略者进行顽强斗争的过程中,有一个鲜为人知的秘密战线组织——共产国际反帝情报组织。其主要任务是利用自己的隐蔽身份,收集有关日本关东军的军事情报,再将这些军事情报发给当时苏联的伯力,也就是现在的俄罗斯远东哈巴罗夫斯克的苏军情报部  相似文献   

13.
由于国民党反动派实行投降卖国的政策,日本帝国主义步步进逼,妄图灭亡全中国。在“冀东事件”、“华北事变”之后,日本帝国主义的血手更伸到华南,将厦门划为所谓“非武装区”,要厦门的国民党军队和国民党党部撤走。实际上是将厦门置于日本帝国主义的势力  相似文献   

14.
林遵是原国民党海军海防第二舰队司令.1949年4月23日,在人民解放军渡江战役的隆隆炮声中,林遵率海防第二舰队所属的25艘舰艇1 200多名国民党军官兵,在南京东北的笆斗山江面起义,为南京的解放立了大功.  相似文献   

15.
北平沦陷前后国民党军统的几次秘密活动李瑗1937年前后的华北,是中国政治形势十分敏感的地区,也是中国各种政治力量十分活跃的地区。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者不断把侵略的魔爪伸向华北,中国人民的抗日斗争由此迅速展开。但是,蒋介石集团却奉行“攘外必先安内”的...  相似文献   

16.
正1934年夏,林伟所在的红九军团从广昌战役撤退,他时任红九军团司令部参谋处测绘员。日本侵略军步步紧逼华北,中国人民与日本侵略者的民族矛盾已经上升为主要矛盾。中革军委命令红七军团为抗日先遣军,由江西瑞金出发东征闽浙皖,一方面调动钳制国民党军,使中央主力红军安全转移;一方面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扩大红军和党的影响。红九军团担负护卫红七军团的任务,也从江西东进至闽江流域。在红九军团的护卫下,红七军团顺利到达福州附近的闽侯连江一带,红九军团如期地完成了任务。  相似文献   

17.
1935年12月9日,北平爆发了震惊中外的“一二九”运动.这场运动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发动和进行的.时任中共河北省委特派员兼中共北平临时工作委员会书记的李常青是这一伟大爱国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由于国民党蒋介石政府奉行不抵抗政策,日本帝国主义很快占领了东北三省.至此,“国家将亡”的阴影笼罩着中华大地。1935年,日本帝国主义又制造了华北事变,把侵略的魔爪伸向华北准备进而吞并全中国.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国民党蒋介石政府继续奉行妥协退让的政策,同日本侵略者签订了“秦立协定”、“何…  相似文献   

18.
2021年,宁都起义胜利暨红五军团成立90周年.1931年12月14日,江西宁都爆发了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国民党军一次大规模起义.国民党第二十六路军1.7万余名官兵响应中国共产党的号召,投入红军.  相似文献   

19.
李成 《党史纵横》2002,(9):30-31
众所周知,中国人民反抗日本侵略者的战争是一场伟大的正义战争.它是中国人民在自己的土地上反击入侵的日本军国主义强盗.这个战争的挑起者是日本军国主义,其战争意图是实践"田中奏折"中的灭亡中国、称霸亚洲及世界的计划.然而,自1931年9月18日夜,进攻中国沈阳北大营驻军起,日方即把此后对中国侵略战争的每一个步骤都称之为令人费解的"事变",如"九一八事变"、"一二八事变"、"华北事变"、"七七事变"、"八一三事变",最后,把对中国的整个侵略战争行动轻描淡写地称之为"支那事变".  相似文献   

20.
抗日战争时期,华中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地位.这里人口稠密,交通发达,物产丰富,是我国经济最发达最富庶的地区,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对我党来说,华中是联结华北和华南之枢纽,在华北已经建立了一大片根据地之后,要巩固华北,并进一步发展抗日根据地,必须向华中发展,这不仅对夺取抗日战争胜利,而且对尔后同国民党反动派的斗争,夺取解放战争的胜利,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所以,毛泽东称“华中为我最重要的生命线.”①当时华中既是国民党统治中国的势力重心,也是日本侵略者推行“以战养战”侵华掠夺方针的重点地区,汪伪势力基本上也集中于此,是日伪、顽、我三角斗争最激烈地区.1938年11月,中共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确定“大力巩固华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