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993:经济大波折 1992年以来,我国经济出现了高速度增长,国民生产总值增长12.8%,工业生产增长22%,投资增长37%,全国新建开发区2000个,兴办数十万个公司;大批资金流向股票,期货,房地产,外汇买卖。1993年,经济继续沿着上一年的轨道加速度发展。上半年,国民生产总值增长13.9%,工业增长25.1%,国有单位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0%,经济明显过热: 经济结构矛盾突出,瓶颈制约强化,交通干线仅能满足需求的30—40%;  相似文献   

2.
1992年,中国经济出现了超常规的高速增长。1993年上半年继续加速,GNP增长13.8%,工业总产值增长25.1%。国有单位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0%,货币净投放527.6亿元,全国零售物价指数上升10.8%,35个大中城市居民生活费用指数上升17.5%,生产资料价格上升44.7%,服务收费上升22.5%,金融和价格秩序混乱,投机严重,3000亿元资金集中于股票房地产市场,产生了泡沫经济。如果发展下去,全年投资可能达到11000亿元,增长  相似文献   

3.
2008年哈尔滨市主要经济发展目标的预测:工业结构调整趋于合理,优势产业发展前景看好,现代物流布局初步形成,哈尔滨都市圈,将得到较大发展,新农村建设将得到更大的发展。2008年促进哈尔滨市经济发展的主要对策:加快大项目建设,积极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深化改革,努力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加快落实节能减排措施;提高第三产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农业发展;建立健全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4.
一、主要国民经济指标预测据预测,2007年,我国国民经济增长速度将超过上年水平,GDP增长率将达到11.6%左右。如果2008年国际经济政治环境不发生有重大影响的突发事件,国内不出现大范围的严重自然灾害和其他重大问题,在宏观调控措施的影  相似文献   

5.
2007年10月10日,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部“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课题组召集了“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2007年秋季座谈会“。来自国务院各部委、有关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及部分省市的数十名专家学者出席了座谈会,香港特别行政区的专家也出席了会议并做了发言。首都各大媒体的新闻工作者到会进行了采访、报道。  相似文献   

6.
1999年政府采取了多项措施加大投资力度 ,有力地促进了全年经济增长目标的实现。2000年中国经济若想保持较快增长 ,投资需求仍将扮演重要角色。随着“入世”前景的日渐明朗 ,中国经济所处的内外环境都将发生变化。冷静分析2000年投资形势 ,是正确把握宏观大势的关键。去年投资增长为实现GDP增长目标做出了巨大贡献针对持续的国内需求不足 ,1999年政府采取了多项措施促进投资增长。全年国有单位及其他经济类型投资21719亿元 ,比上年增长6 1 %;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9876亿元 ,比上年增长5 2 %,有力地促进…  相似文献   

7.
《瞭望》1994,(18)
1994年中国经济走势如何? 中国社会科学院和国家统计局的经济学专家,于日前作出分析与预测。 这份被称作1994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的《春季报告》,是由社科院前副院长、现特邀顾问刘国光主持,社科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所长李京文和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邱晓华等负责的一个课题组作出的,课题组成员包括社科院经济学科片和国家统计局的多位经济学研究人员。 利用模型模拟和实证分析相结合方式预测宏观经济走势,已被国际经济学界视为较先进的分析和预测方法。用这一方法对我国经济形势作出分析和预测的科研课题给,其分析预测分为《春季报告》和《秋季报告》。 本刊上一期刊登的《1994年宏观调控的总体对策》,是在去年《秋季报告》基础上提出的对策建议,该课题组对1994年经济走势所作的《春季报告》,主要观点如下。  相似文献   

8.
张立群 《求知》2013,(4):25-26
1.世界经济低位震荡调整,出口增幅预计在10%左右。2013年,政治周期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大体结束,债务危机继续发酵,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将使货币发行量不断增加,通货膨胀阴影挥之不去。受就业和一、市场需求总体趋稳,经济增长率预计在7.5%—8%  相似文献   

9.
1998年是不平凡的一年,又是取得非凡成就的一年。这一年我国遭受内灾外患的夹击。内灾,南北出现特大洪涝;外患,亚洲经济危机和日元贬值的外部冲击,直接造成我国出口增幅下滑。去年1—10月全国出口增长只有1.3%,预测全年为零增长;广东去年1—10月份出口也只增长3.5%,其中一般贸易下降6.9%。但我国仍然完成了原定经济增长目标,保持了人民币的币值稳定。我国取得非凡成就,至少有五条经验:一是应变及时,应变得法。外需不足,立即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决策快,措施得力,效果明显。二是及时把从紧的货币政…  相似文献   

10.
夏斌 《求知》2008,(8):16-18
近半年多来,全球石油、粮食、矿产等大宗商品物价出现了持续、快速的上涨,有50个国家的物价出现两位数的上涨,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这一轮“全球化红利”的高回报和世界高增长、低通胀的经济周期出现了重大转折。因此,要搞清楚当前全球性物价上涨的根本原因,还需从“全球化红利”和世界经济周期说起。  相似文献   

11.
2007年经济形势分析(一)物价上涨是部分食品涨价导致的物价结构性上涨2007年1~8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3.9%,其中8月份当月同比上涨6.5%,是1997年以来的最高涨幅。2007年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提高,不是供  相似文献   

12.
《求知》2016,(3)
<正>一、需求企稳的基础初步形成2015年,中国经济增速继续回调,下行压力比较明显。与此同时也要看到,自2012年开始的稳增长工作,在稳定市场需求、特别是稳定国内需求方面的成效日益显现。受其支持,经济增长降中趋稳。稳增长的政策效果预计在2016年会进一步显现,据此可以认为,在需求企稳的支持下,2016年中国经济将保持平稳增长,水平会略高于2015年。1.消费持续平稳增长。2015年1-11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0.6%,剔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4%,较上年降低  相似文献   

13.
戎殿新 《求知》2002,(1):20-23
一、预测指标屡屡调低。人们在预测2000年世界经济走势时,预测增长指标屡屡调高。对2001年世界经济形势的预测情况则恰恰相反,增长指标被屡屡调低。最初,人们预计2001年增长3.4%至4.2%,后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为3.2%,9月份该组织预测为2.6%,11月中旬再次下调到2.4%。许多经济学家认为世界经济增速低于2.5%即为衰退。可见全球经济形势之严峻。  相似文献   

14.
王毅 《民主》2006,(3):11-14
2005年是“十五”时期的最后一年,2006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面向未来,我国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为了全面了解2005年我国社会形势和准确把握2006年社会发展趋势,中科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课题组对2005年我国社会发展基本状况、面临的主要问题以及2006年社会发展趋势进行了总结和分析,并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现选登2006年部分。  相似文献   

15.
裴长洪 《求知》2000,(1):17-19
从1999年下半年以来,我国出口贸易形势逐渐好转,前10个月与上年同期相比,出口增长率已达4.2%,预计全年出口贸易金额比上年可增长5—6%。这为2000年我国出口贸易的新增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概括地说,今年我国出口贸易增长有以下一些有利因素:  相似文献   

16.
17.
张立群 《理论视野》2008,(10):10-12
2008年是中国经济运行由升转降的一年。这种变化既由于美国经济和世界经济变化的影响,更主要的是数年来宏观调控效果的综合体现。由于中国经济增长潜力巨大,因此只要政策调整适度,经济增长就不会发生深度下调。在此基础上2009年中国经济将走上更为稳健的发展轨道。  相似文献   

18.
张立群 《求知》2014,(3):28-30
<正>2013年第3季度我国GDP增长率为7.8%,较第2季度回升了0.3个百分点。从2012年第2季度开始,我国经济增长率已经连续6个季度保持在7%至8%的区间,第4季度仍保持在这一区间,因此到2013年底,经济增长保持在这一区间的时间已达到7个季度(见表)。  相似文献   

19.
一九八二年是苏联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的第二年。这一年苏联经济比一九八一年有所发展,但经济计划的一些主要指标都未达到,经济形势是严峻的。 据苏联最近公布的材料,一九八二年苏联的国民收入比一九八一年增长了百分之二,工业产值和农业产值分别增长了百分之二点八和百分之三。与一九八二年经济计划规定的增长率——-百分之三、百分之四  相似文献   

20.
去年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尽管受到突发“非典”的严重影响,但各项主要指标仍然表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例如,去年上半年的经济增长率在前年较快增速的基础上,又增长了8.2%;物价总水平比较平稳,去年上半年消费物价指数仅上升了0.6%,商品零售价格指数还下降了0.4%;城镇登记失业率只有4.2%;国际收支平衡有余,外汇结存继续大幅增加等。这种情况,不仅标志着我国经济的总规模有了迅速的扩大,而且预示着我国经济抗御风险和自生性发展的能力正在增强,确实是非常值得引为自豪的事情。 但是,也必须看到,在我国经济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