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国走向市场经济的道路被称作渐进式改革。在中国的渐进式改革取得举世公认的成就的今天,从理论上认真探讨中国采取渐进式改革的原因,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一改革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但是由于各国的社会制度不同,人们对改革的性质和特点的认识不同,从而决定了采取的改革方式也不相同。中国之所以采取渐进式改革,首先是由中国社会主义改革的性质和特点决定的。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集几十年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经验,深切体会到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因此,他认为,中国的改革是"社会主义制…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采用渐进式改革方式,是基于他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的全面了解、对社会主义改革的理性思考及总结革命和建设的经验教训后得出的正确结论。渐进式改革包括整体改革的渐进式、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和社会其它方面改革的渐进式。渐进式改革有着强有力的保障系统,从而使改革取得了成功。邓小平渐进式改革的成功,其影响是广泛而深远的。  相似文献   

3.
中国近三十年的渐进式改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特别是在保持社会稳定的前提下,实现了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成功过渡。相对于实行激进式改革而造成经济严重衰退的国家而言,中国的渐进式改革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它在理论上形成了"北京共识",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实践上提升了中国的软实力,并为其它处于发展和改革过程中的国家积累了经验,为世界提供了一种新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4.
路径选择关乎国家改革成败。渐进式改革是中国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是中国改革发展得以成功的关键因素,其最终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为了实现共同富裕,必须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坚持推行渐进式改革,才能在中国有效实现社会公正。  相似文献   

5.
唐龙 《探索》2006,2(6):87-91
求实主义价值观作为中国渐进式改革的重要指导思想之一,具体表现为坚持实事求是的行为准则与时俱进地制定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各项方针、政策和措施。本文认为,中国渐进式改革与求实主义价值观之间存在着某种内在的逻辑一致性,并在对求实主义价值观与实事求是的内涵及相互关系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尝试性地剖析与探讨了中国渐进式改革与求实主义价值观之间的逻辑联系。  相似文献   

6.
中国基层乡村政权正经历着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中国乡村政权的渐进式体制改革主要沿着三条路径模式展开,即自下而上的体制改革模式;自边缘向核心的体制改革模式;以及试点-推广的体制改革模式。这三种体制改革路径的选择,既是基层乡村政权渐进式改革的基本表现,也是这种渐进式改革能够平稳推进,并逐步深入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关键在于实行了渐进式改革。实行渐进式改革是由改革的自我完善性质决定的,和改革的全方位目标吻合,体现了改革的实践经验诉求、强政府自主性改革诉求、利益协调诉求。具有符合我国人口众多的基本国情、可以更好地适应社会转型期的需要等明显优势,但同时也存在受客观环境制约等弊端。需要我们不断总结经验,将渐进式改革和快速变革相结合,和自主化改革相结合,注重以增量改革促进存量改革,使体制外改革不断推进体制内改革,促进政治改革与经济改革的结合,从而促使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事业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李鹏 《唯实》2008,(5):37-41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地区、行业与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分配差距呈现不断扩大的基本趋势。渐进式改革过程中的产权、工资、宏观调节、腐败治理和第三次分配等制度性缺陷的存在,放大了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控制收入差距的扩大必须从完善现有的制度入手,不断规范收入分配秩序。  相似文献   

9.
中国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笔者认为可以总结出以下几条宝贵经验:强有力的政党以及在这个党领导下的强有力的政府、坚定不移地坚持市场化的改革方向、政治上的“理性保守”和渐进式的改革。  相似文献   

10.
根据唯物史观,激进式改革和渐进式改革本质上是一种质变与量变的关系。二者作为改革的基本方法,本身无好坏之分。一国到底适用何种改革方式,一切都应依条件、地点和时间为转移。  相似文献   

11.
中国渐进式改革的路径选择和制度变迁评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渐进改革创造了世界瞩目的“中国奇迹”,这个成就的取得受益于中国改革的渐进式路径选择及其进程中的制度变迁,尤其是以体制外的增量改革和经济改革为主线、政治改革相配合的特点更值得重视。制度变迁的多样化使中国改革没有出现大面积的“制度真空”而保持了社会有序,其绩效已为20多年的中国发展所证实。在改革中累积的一些经济和社会问题需要解决,采用比较优势的发展战略符合中国的要素禀赋,有助于增量和存量改革的相互配合,对制度的继续创新、经济和社会问题的解决乃至社会稳定都比较有利。  相似文献   

12.
卢中原 《前线》2014,(2):9-12
<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要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的牵引作用,在广度和深度上继续推进市场化改革。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配置资源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市场起"决定性"作用是前提,它与在广度和深度上推进市场化改革的要求是完全一致的,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新理念和新举措上也必然存在逻辑一致性。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改革战略在整体上采取了渐进的方式,也就是有重点按领域逐步推进,基本上沿着经济-社会-政治的顺序不断深入.而在政治改革方面也采取了渐进的策略,在保持基本政治制度的前提下,政治体制的各个环节上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实践证明,渐进的改革战略是成功的,在新的历史时期,在改革的整体战略上,应该继续坚持渐进的方式,以社会建设为中心,进行范围和内容广泛的社会建设,为更加深入的政治改革准备基础和条件.相反,如果在经济改革和社会改革还没有完成、经济和社会基础还不牢固的背景下就推行激进的政治改革,有可能带来政治权威在改革中的失落和失范,其严重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相似文献   

14.
国家与社会关系问题由来已久,在传统的政治理论家的国家观中都是将二者视为二元对立的关系。在中国政治改革的初期也是将其定位于二元对立,主张建立"小政府-大社会"的关系模式。本文从探究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历史由来入手,在分析我国国家和社会关系模式演变的基础上,强调以构建"强国家-强社会"模式作为构建中国未来国家与社会关系的目标,并论述了该模式下我国行政改革模式的渐进式走向。  相似文献   

15.
技术应用既可以改进城市治理,也会产生新的挑战和问题,而政府学习模式是影响城市治理能力的关键变量。本文构建了城市治理的“双轨学习”分析框架,区分了政府学习的两种类型:问题应对型学习与现象溯因型学习。进而,以B市基层治理改革为案例,观察从“接诉即办”到“未诉先办”的改革历程,剖析政府学习模式的变迁。“接诉即办”改革具有问题应对型学习特征,而“未诉先办”改革更注重溯因学习。城市基层治理不仅要运用技术手段提升问题识别和数据集成能力,也要善于运用溯因学习模式,持续优化机制设计,提升治理模式的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16.
一、中国改革的巨大成功,得益于对渐进式改革道路的选择在谈及渐进式改革的特点时,人们往往罗列出先易后难、先体制外再体制内、先增量后存量、先局部后整体等基本特征。实际上,我们更应看到,这一战略的前提和基础是坚持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7.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在推进事业单位改革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要求,要把党的建设工作与事业单位改革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同步规划,同步推进。围绕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阶段性目标要求,对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事业单位,已转为行政机构或企业的,要分别按照机关党建工作和企业党建工作的要求,及时调整和优化党组织设置,理顺隶属关系,开展党组织活动,实现党建工作平稳过渡、  相似文献   

18.
现行的行政审批体制基本上是计划经济时期的模式延续下来的,不仅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而且给以权谋私者以可乘之机,从我省的情况看,行政审批的范围太广,事项太多,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定,尤其是中国加入WTO后,我国价格工作所面临的国内、国际经济环境都发生了根本变化。为了适应这种变化,我们必须转变观念,转变职能,认真总结以往价格改革的经验,找准新时期价格工作定位,更好地发挥价格在社会义市场经济中的杠杆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一九四九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宣告中国人经 历了百年屈辱,终于推翻三座大山获得第一次解放,扬眉吐气地跻身于世界民族之林。当时,不甘失败的帝国主义继续封锁中国,只有苏联支持和援助中国,中国人理所当然地倒向苏联一边。几十年过去了,一直自以为生活在社会主义计划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