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秀红 《学理论》2009,(21):71-72
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本文运用系统理论,对上海市阳光中心针对网瘾青少年基于资源的社会工作服务进行了梳理和整合,总结出社工在与社会资源联接的过程中对网瘾青少年社会支持网络的建构,即来自青少年自身、朋辈群体、家庭、政府部门的社会支持网络。最后,笔者概括出了政府推动、社工引导、社会多方参与的网瘾青少年社会支持网络的建构模式。  相似文献   

2.
从近期有关于中国知名戒网瘾专家杨永信用强行禁闭、电休克等非人道的手段进行治疗网瘾患者的事件为引,从家庭保障的角度出发,重点探讨家庭在青少年网络成瘾的问题中应该承担的责任。  相似文献   

3.
《学理论》2013,(30)
在电子信息时代的大环境下,人们在享受互联网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深受一些问题的困扰,其中青少年网络成瘾的人数越来越多已成为较为凸显的问题。网络成瘾,不仅是青少年个人的问题,也和家庭及社会息息相关。以典型个案为例,引入系统理论分析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并对该问题的社会工作介入路径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4.
董方光 《学理论》2010,(10):120-121
随着网络技术的日益普及,青少年网络成瘾目前已经成为一种比较常见的社会现象,影响了许多青少年的学习和生活。对青少年网络成瘾产生的心理后果进行探究,分析网络成瘾对青少年学生心理带来的负面后果,并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了治疗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颜艳燕  管静娟 《学理论》2009,(26):19-21
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引起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网络成瘾"的形成往往受到青少年自身、家庭和社会等多种复杂因素的影响,单纯的说教、心理咨询和药物治疗等传统方式很难取得根本的实效。作为社会工作传统的治疗方法之一,心理社会治疗模式从"人在情境中"的理论视角出发,强调个人、家庭与社会相整合的原则,运用专业的理论、方法和技巧协助网络成瘾青少年走出困境,恢复和发展其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6.
谢燕藩 《学理论》2012,(10):254-255
进入信息时代,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学生染上网瘾,如何做好网瘾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是新时期班主任的重要工作。分析了青少年网瘾的原因,并就笔者的班主任工作经验,提出了做好网瘾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7.
旨在考查网络成瘾与心理韧性的关系。采用中文网络成瘾量表和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对北京某高校360名大学生进行测试。结果发现:一是大学生网络成瘾率与成瘾倾向率分别为7.7%、15.4%,男生女生;大一网络成瘾率最高,大四成瘾倾向率最高;二是心理韧性与网络成瘾存在显著负相关;三是家庭支持、人际协助、情绪控制三个因子对网络成瘾具有显著负向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8.
基于修订版的"大学生适应性量表"、"网络成瘾量表"和"积极心理资本量表",本文研究了大学生网瘾以及性别、个人情绪适应与心理资本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心理资本是影响大学生网瘾的重要负向因素,其直接效应不受性别调节;个人情绪适应对网瘾具有显著的负向作用,其对心理资本与网瘾之间的关系具有部分中介效应;个人情绪适应的中介效应在两个阶段均受到性别的调节。就心理资本与网瘾的关系而言,相对于女生,在男生中这种间接效应更为显著。本研究发现有助于阐明心理资本作用于网瘾的具体机制及在这种关系中的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9.
陈海华 《学理论》2010,(21):104-106
青少年网络成瘾无论对其家庭还是对社会而言都具有不可小觑的恶劣影响。对家庭来说,青少年网络成瘾必然会令其家庭不得安宁,令其家长心力交瘁,也会令其家庭经济不堪重负、难以为继。对社会而言,规模化的青少年网络成癔可能会引起社会道德准则的扭曲,反社会化倾向的突现;也可能会混淆青少年群体的是非曲直判断准则,干扰他们的正确判断;还可能会诱发青少年的恶性犯罪,最终严重贻害社会。  相似文献   

10.
王雪梅 《学理论》2010,(2):104-105
蓬勃发展的互联网和随之而起的网络游戏,超乎想象地影响了人们的社会生活。今天,网络游戏成瘾已经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经调查,青少年是网络游戏的主力军,也是网游成瘾的高发人群。青少年网游成瘾在给自身带来多种危害的同时,已经成为日益凸显的社会问题。网络游戏对青少年的不良影响的防治,要从家庭、学校、社会全方位展开。  相似文献   

11.
《学理论》2016,(5)
我国网络的迅猛发展造就了全世界人数最多的网民,其中又以青少年占最多人数。青少年网络精神文明建设关乎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国家网络安全和民族发展未来,要形成系统思维,从事前预防机制、行为管制机制、影响诱导机制、事后补救机制四个环节入手,加强青少年网络精神文明建设,营造良好成长氛围。加强源头治理,规范办网;提升全民网络素养,形成合力,督促青少年自觉文明上网;创新网络内容形式、方式方法、途径载体,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的教育引导和网络教育、文化工作;积极开展对网络成瘾、网络犯罪等有失范行为的青少年的救治和心理法律援助等工作。  相似文献   

12.
邹生才 《学理论》2010,(20):261-262
网络是把双刃剑,给大学生提供极大的学习便利的同时,也引发了大学生的网络成瘾问题。分析了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含义、标准和危害,探讨了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原因,提出了防控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瞭望》新闻周刊编辑:你们好!读了贵刊第34期的《当网瘾形同毒瘾》一文,让我为之一惊,网瘾竟然是一种如此可怕的病。在文中提到的一个个数字更是使我目瞪口呆:“网瘾青少年90%都打游戏、  相似文献   

14.
无处不在的网络使学生享受着便捷的资讯服务,开阔了大学生的知识视野,拓展了大学生求知手段和交往时空。但不正确的使用网络习惯,可以使有些大学生对于网络产生强烈的依赖感,形成网瘾,从而给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带来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因此,深入研究大学生网瘾问题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小学生网络成瘾的发生率与抑郁水平情况,探讨小学生网络成瘾与抑郁的关系。方法:采用网络成瘾损害量表、儿童抑郁量表对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小学生网络成瘾与抑郁总分及各维度均呈显著正相关。网络成瘾可以正向预测小学生的抑郁水平。结论:小学生网络成瘾程度越严重,抑郁水平越高  相似文献   

16.
政府、产业、社会消费者都应该成为网络健康生态的建设力量《中国网吧产业调查报告》显示,我国网吧已经是规模化了的新兴行业。同时,另一些社会文化数字,则显示着中国网络文化生态的令人担忧的一面。第19次互联网报告称,截至2006年底中国网民数量达到1.37亿,其中30岁以下年轻人占网民总数的70%;2005年资料认为中国青少年中网瘾人数比例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入由于过度使用互联网而对其产生依赖,形成网络成瘾,如何防治网络成瘾是当前全球面临的重大课题。结合调查通过对艺术类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心理特点、网络成瘾的原因以及干预方式进行了系统心理分析,旨在为有效预防和干预网络成瘾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8.
孙延东 《民主》2007,(2):39-40
网络,似乎为中国人打开了一个崭新的世界,过去无法听到的、看到的、玩到的事物,在这里几乎都可以得到满足。网络对现代生活的正面影响和促进确实无可厚非。但是,在虚拟世界中,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伦理道德、美育教化也同样在经受着严峻的挑战和考验。因网络派生出的网恋、一夜情、性交易、金融犯罪、隐私偷窥、八卦新闻、个人秀等一系列新的生活方式和社会问题,正在无形中影响甚至侵蚀着许多中国人,使他们沉溺于此,不愿自拔。更为严峻的是,网络游戏、网络交友和不健康网站,正在成为青少年身心健康的三大杀手。为此,规范网站,整治网吧,帮助青少年戒除网瘾,关心下一代的健康成长,应该成为我们全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笔者认为,高度重视危害青  相似文献   

19.
宋川川  李冉冉  许远理 《学理论》2012,(13):121-123
采用问卷测量法,以276名大学生为对象,从人格特质和情绪调节方面入手对网络成瘾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人格特质对大学生网络成瘾有直接而显著的影响,精神质、神经质人格特质对网络成瘾有正向预测作用,外倾性人格特质对网络成瘾有负向预测作用;(2)不同人格特质的大学生在使用情绪调节策略时也有稳定差异,表达抑制策略对网络成瘾有正向预测作用;(3)表达抑制策略的使用在外倾性和神经质对网络成瘾的影响具有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20.
程麟 《学理论》2009,(6):62-63
目的:了解不同性别不同年级大学生网络成瘾状况;方法:用元分析的方法对待合入组条件的文献进行分析;结果:男女生在网络成瘾率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即男生更倾向于网络成瘾,P〈0.01,不同年级大学生网络成瘾率之间也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不同年级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网络成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