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2007年3月10日,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斯蒂格利茨先生专程前往地扪侗族人文生态博物馆体验、考察。在博物馆文化社区的地扪侗寨和登岑侗寨,斯蒂格利茨教授深入村寨街巷和村民家庭,了解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状况和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并与生态博物馆的创建人员——中国西部文化生态工作室发起人李伟杰先生和地扪侗族人文生态博物馆馆长任和昕先生,就乡村经济发展的有关问题展开了讨论。以下是对话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2.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地扪侗寨。地处中国侗族文化核心区。作为贵州民族风情旅游开发的重点村寨,近年来,地扪先后举办了中国侗族稻作与祭祀国际学术研讨会、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家协会第九次年会、中国侗族鼓楼文化艺术节等大型学术和旅游采风活动、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中外旅客。2005年,地扪建立了中国第一个民办生态博物馆——地扪侗族人文生态博物馆。每年世界各地都有许多专家学者前来考察研究。  相似文献   

3.
地扪侗族人文生态博物馆,是我国第一家民办的生态博物馆。它由香港明德创意集团资助,中国西部文化生态工作室负责建设和管理运营。其宗旨是促进地方原生态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发展, 促进社区居民生活的改善。博物馆同时兼作研究侗族人文生态、学习侗族语言,了解侗戏、侗族音乐,以及侗族传统工艺的工作基地,可定期举办各种讲座和文化交流活动,邀请研究人员到博物馆做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4.
发现地扪     
以"善于讲故事"著称的美籍华裔女作家谭恩美,在2005年的秋天,应地扪侗族人文生态博物馆的邀请,第一次来到地扪侗寨.她当时是为了一个歌剧的创作到中国采风.在地扪,她被独特而纯真的侗族文化深深吸引,先后两次重返这个边远的山寨,并到过许多村民家作客.她住在博物馆研究中心的专家工作室,每天一大早就走进村子,随同村里的妇女上山劳动,同她们在牛棚上避雨、喝酒,听她们讲各种各样的故事,还参加过有几百人出席的"打三朝"(庆祝小孩出生的活动)……  相似文献   

5.
梭戛生态博物馆再考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一、问题的提出肇始于20世纪70年代初的欧洲新博物馆运动浪潮,在20年后波及到了古老的中国。其具体的表现之一便是在1995年由中国和挪威两国共同合作在贵州六枝梭戛兴建了第一座生态博物馆。此后又陆续建起了镇山、隆里、堂安等三座生态博物馆,从而在贵州建成了一个生态博物馆群。1988年10月31日,梭戛生态博物馆正式建成并对外开放。2000年7月,我首次造访梭戛,并在此进行为期一周的田野考察,随后撰写了田野考察报告《矛盾的“文本”》。在这篇文章里,我首先描述了梭戛长角苗所创造并保存至今的丰富多彩的原生文化,我把这些文化称之为“罕见…  相似文献   

6.
生态博物馆是国际开发的一种新的博物馆形态,是对社区包括民族社区的自然遗产和人文遗产进行整体保护的新形式,整个社区就是一座生态博物馆,它以各种方式记载和保护这个社区的自然环境和文化精华。  相似文献   

7.
关于“城市景观之路——通向生态与人文理想”,我讲两个方面的理想,一个是人文的,即到底我们需要有什么样的人文城市,第二个是生态的。即怎样建设一个生态城市。  相似文献   

8.
城市景观之路——通向生态与人文理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城市景观之路——通向生态与人文理想”,我讲两个方面的理想,一个是人文的,即到底我们需要有什么样的人文城市,第二个是生态的。即怎样建设一个生态城市。  相似文献   

9.
正"我在世界各地做过很多考察,但我考察和研究最深入、最出彩的是在我的两个家乡——贵州和江西:一个是亚洲第一座民族文化生态博物馆梭戛生态博物馆所在地贵州六枝特区,一个是江西景德镇。"方李莉研究员有很多身份,但有一个身份和贵州直接相关,祖籍是江西省的方李莉,出生地在贵州水城钢铁厂,并在那里的子弟小学读到五年级,才随父亲工作调动转学到江西。  相似文献   

10.
我国第一座生态博物馆,中国贵州六枝梭戛生态博物馆,在贵州高原的六枝特区梭戛乡陇戛长角苗寨建成。这是中国和挪威文化合作的第一个项目。1998年10月31日,这所博物馆举行了隆重的开馆仪式。挪威王国博物馆学家约翰·杰斯特龙先生和我国国家文物局、贵州省、六盘水市、六枝特区的领导马自树、龙超云、李光富、徐光毅等到会祝贺并讲话,同时还共同种下两株中挪友谊树。在剪彩、授牌后,国家文物局副局长马自树宣布:中国贵州六枝梭戛生态博物馆开馆!  相似文献   

11.
生态博物馆的创建既保护了生态环境,又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环境。生态博物馆与传统的博物馆不同,它的基本特点是文化遗产原状地保存在其所属的社区及环境之中。生态博物馆只是文化保护的一种手段而已,只有人人都具备自觉地关心本民族文化长远利益的意识的时候,民族传统文化才能够有希望保存下去。  相似文献   

12.
编者按在2008年我省第3届旅游发展大会召开前夕,本刊刊发了<体验生态博物馆--黔东南乡村旅游发展模式探析>一文,对黔东南州依托原生态民族民间文化资源,多策并举,发展以生态博物馆为载体的乡村旅游模式作了初步解析.这篇文章和稍后刊发的<统一服务疏导旅游--品读黔东南原生态文化的理念引导>等系列文章,以其对黔东南推进乡村旅游发展路径的深度解析,在读者中引起强烈反响.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的生态思想包括自然和人文两个维度.但目前我国学界主要集中于马克思自然生态思想的研究,忽视了人文生态思想.深入研究马克思的人文生态思想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马克思人文生态思想的内容包括以人为本、人具有主体性和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分析挖掘马克思的人文生态思想,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启示:一是推动生态环境保护的全民化;二是加强科学技术运用的人性化;三是促进生态文化建设的大众化.  相似文献   

14.
张幼琪 《当代贵州》2009,(10):67-68
黔东南生态博物馆是什么?是现代喧闹世界中一块宁静的绿洲. 黔东南生态博物馆是什么?是现代喧闹世界中一块宁静的绿洲.走进黔东南,能让我们触摸到人类心灵最深处宁静的柔情,欢乐的纯粹,生活的本质,诗意的生命体验.这就是"千年原生态,万象黔东南".  相似文献   

15.
30年后的今天,黔东南接待国内外旅游者的年总人数己近千万.依托原生态民族文化的生态博物馆模式发展乡村旅游,为当地农村各族群众提供了一条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16.
黔东南各个生态博物馆依托天然民族村寨而建,突出强调保护和保存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生性,以生态博物馆为文化载体的乡村旅游,使文化的经济价值得以体现,使群众成为文化传承的积极参与者和受益人.  相似文献   

17.
在建立在模式化认知基础上的"生态文化地图"上,一个区域生态文化的影响力与该地区生态文艺的发展程度有着密切的关系。东北地区生态文化的"失语"状态,也要在很大程度上归因于传统生态文艺的匮乏。但是,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特质的差异——前者更具生态性而后者更具人文性,前者更注重建立物我互构基础上的生态审美模式而后者更倾向物我对立基础上的批评反思,决定了特定区域现代文化的发展未必能自动补救传统生态文化的不足,要发展东北地区的生态文化离不开对传统文化中生态质素的吸收。  相似文献   

18.
付松 《当代贵州》2014,(30):30-31
正到贵州旅游,白天能拥抱蓝天白云,晚上能仰望月亮星星,感受共生共荣的自然之美、相依相存的人文之美。"我在贵州等你,等你和我相遇,等待如此美丽……"一曲《我在贵州等你》,唱出了贵州人民的热情,唱出了贵州旅游的特色,唱出了贵州文化的自信。从自然的角度来看,贵州是一个生态大公园;从人文的角度来看,贵州是一个民族大观园。如何让分散的资源相对集中,如  相似文献   

19.
石煌远 《学习导报》2012,(11):56-57
面对《沅水风光》大型石雕文化墙,我沉思了好久。要我写序,自然是又欣慰又感压力。欣慰是因为这既是千载难逢的机会,又是一件责任重大的大事,压力是因为这偌大的风情怀化、生态怀化、特色怀化以及万千年沉淀的历史人文,我将如何在规定的一两百字内高度浓缩呢?我想她应该是开口巧、外延大、着笔浅、内涵深、半文半白、一气呵成的诗文。  相似文献   

20.
我是首都博物馆的一名讲解员。 博物馆是传播文明的窗口。2008年1月,党和政府作出决定,各级博物馆和纪念馆陆续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使人民群众能够共享文化发展成果。首博成为北京市第一批免费开放的博物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