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指出,我国国有企业改革是国有制的一种制度创新.文章论述了这种创新的必要性和可能性,阐述了国有制创新的主要内容,其中着重论述了构造混合经济及解决“代理问题”的办法,最后指出国有制制度创新的前提条件是必须有健全的法制.  相似文献   

2.
《唯实》1989,(3)
王逸舟撰文认为,我们所讲的国有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国有制,而是特指社会主义占垄断地位的所有制形式,也就是说,它占据着国家经济的命脉,占据着所有制成份的大多数,占据着产值和产量的大部分,这样一种国有制我称它处于垄断地位的国有制。这种国有制是导致我们危机和各种腐败现象的根本原因。我们要改革现行的政治制度,如果国  相似文献   

3.
我国十几年的改革实践,始终坚持着两条基本原则:一是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国有制为主导;二是以市场为取向,引进市场机制。党的十四大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实质上肯定了国有制经济与市场经济内在的兼容性和统一性。尽管在现实的经济运行中,国有制与市场经济在其实现形式和运行方式上存在着某些矛盾,有待于作进一步调整、“磨合”,但绝不能因此得出国有制与市场经济是截然对立、无法兼容的两极,国有制已经走到尽头的结论。一、国有制与市场经济兼容的理论根据所谓国有制与市场经济的兼容,是指它们之间在构造原理、利益…  相似文献   

4.
我国经济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国有企业,国企改革成功与完成的标志是企业运行机制的完全市场化。但运行机制的确立必须以国家对国有企业的管理体制、方式和行为的市场化为前提。从对国有企业病理之实证分析看,国有制的共有兴致并不是国有企业发展的桎梏,国有企业改革的关键在于创新公有制的实现形式。  相似文献   

5.
刊中报     
未来我国所有制结构的发展趋势未来经济的发展,不能不关注与市场经济机制相适应的财产制度基础将会怎样。从原则上说,首先,公有制必须为主体;其次,国有制不可或缺,但不能占主体;其三,改革以来,国有制所占资产比重平均每年下降1个百分点以上。如果说,改革开放总的趋势是进步的,那就不能否认这种历史进步性相当深刻的根源,在于财务制度的历史进步性。在今后的经济生活中,在总量上坚持公有制为主体的同时,应推进非国有化进程。国有制在资产比重上将不再成为主体,市场经济对绝大多数企业在产权上可能予以硬约束。届时,集体、股…  相似文献   

6.
王珏 《学习论坛》2004,20(7):14-16
去年下半年以来,我国出现的局部投资过热,其根源是国有经济改革不到位和人们的"国有制情结".在国有经济膨胀的背后存在着巨大的隐忧,破除"国有制情结"是根治体制性投资过热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经过20年的改革,竞争产业中现行国有制实现形式与传统国有制实现形式相比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这种变化了的形式随着过剩经济的到来和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仍然有进一步调整的必要。在我国计划经济体制下,国有制被认为是一种消灭私有制,实现平等,走向共同富裕的高级公有制,因此,它采取了一种政经合一的、以国有工厂为  相似文献   

8.
1989年3月17日,在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列研究所会议室里,《危机与抉择》编委会主办召开了一次理论讨论会,会议的主题为:“国有制的危机”。40多位著名的专家、学者及新闻界人士参加了会议。在此以前,学术界虽然有人对国家所有制的改革问题进行了探讨,但如此鲜明地将“国有制”与“危机”联在一起,并且集中对这个问题进行讨论,这在中国还是第一  相似文献   

9.
当前国有企业改革的几个理论问题王东京一、国有企业产权改革不能走私有化的道路,但也不能把不是私有化的改革扣上私有制的帽子。目前社会上关于国有企业的产权改革存在着两种倾向:一种倾向认为公有制不如私有制有效率,因此主张要更多地把国有制企业改造成私有制企业;...  相似文献   

10.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搞活国有经济,是“九五”期间的一项重要经济任务。关于如何做好这项工作,目前有许多不同看法。我认为有些看法是不正确的,需要澄清是非;有些问题被忽视了,应该引起重视。 一、不能把国有企业亏损的原因归结为国有制 国有企业近年来出现了较大面积的亏损,这是一个无须讳言的事实。但是如何看待国有企业的亏损现象?人们对此却有不同的认识。有一种观点认为,国有制必然造成经济的低效率,导致大批国有企业亏损。因  相似文献   

11.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要深化国有 企业改革,进一步探索公有制特别是国有制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大力推进企业的体制、技术和管理创新。”为我们在新形势下把国有企业改革推向深入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公有制实现形式,是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比较敏感和争论比较多的问题。因此,贯彻落实好党的十五大精神,积极探索公有制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就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排除种种疑虑。第一,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有制并非越多越好。过去把国有制看作公有制的最高形式,看成社会主义唯一的经济基础,实际上是受了斯大林模式的影响。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是建立在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的综合经济基础之上的。超越初级阶段的生产力水平,搞“穷过渡”,把不宜搞国有制的硬上收为国有制,是“左”倾盲动。实践证明不仅不利于生产力的  相似文献   

13.
中国的市场经济体制,虽然从法律与公开角度看,起始于1992年。但从实际与隐形看,刚起始于1978年改革开放之机。在这17年中,改革在非公有制方面取得了进展,而在公有制经济、国有制经济方面则始终面临着改革攻坚。市场化改革在增量上有所深入,而存量上进展有限。那么,中国市场经济创建的艰巨性究竟如何才得以减轻呢?经济学常识告诉我们,市场是一只看不见的手,经济的运行就是由这只看不见的手控制的。然而仅有看不见的手,经济运行在一定时期仍然面临着仅靠市场自发力量难以解决的危机性问题。因而,在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就必须…  相似文献   

14.
今年2月号《现代化》刊载向忠泽的文章认为,以公有制为主体,可按以下三个方面来重新理解:一是国有制经济的主导作用应从原来的数量转变为导向型。国有制的主导作用不是以国有制经济  相似文献   

15.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实质,在于探索一种能够同市场经济相衔接的国有制实现形式,替代排斥市场机制的国有国营的形式。为此,我们一定要以十五大精神为指针,坚定信心,抓住机遇,加大力度,勇于探索,努力开创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新局面。第一,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改革开放20年来的实践一再证明,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是改革行动的先导,每一次思想大解放,必然带来改革的深化和突破。解放思想,实质就是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坚持从我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出发,以经济建设为…  相似文献   

16.
国企宜实行分类改革杨瑞龙理论和实践都已证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不仅是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中心环节,而且也是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关键性条件。然而,在探讨企业改革的具体思路时,人们的看法不尽相同。显然,那种以等级制与行政化竞争规则为基础的传统国有制...  相似文献   

17.
我市粮食系统改革是从1998年开始,通过积极探索国有制的各种有效实现形式,达到促进企业发展,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改革难处是人员”,富余职工安置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到社会的稳定,是衡量改革成败的标志。一要政府主导与支持;二要坚持以人为本;三要通力配合;四要职工实现再就业。  相似文献   

18.
1 有人认为问题在公有制,出路在私化,更多的人却否定,指出私化走不通。△余姚健等我们今天遇到的通货膨胀,是社会主义国家改革不彻底而出现的一种通病。只要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旧的国有制经济,企业产权关系模糊不清,国家和企业的关系没有理顺,现实经济生活就会由于工资成本推动和投资需求拉上两种力量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五大报告重新强调我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面对改革攻坚和开创新局面的艰巨任务,我们必须对所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有科学的认识和准确地把握.社会主义制度是以公有制为基础的.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的一条根本原则,无论什么时候这一条也不能动摇。问题是过去我们对公有制及其实现形式存在僵化的认识,往往只把共同所有制看作是公有制,只看到传统的国有制和集体所有制是公有制的两种具体实现形式,从而堵塞公有制经济发展道路,严重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十一届三中…  相似文献   

20.
一、从推进产权制度改革到建立现代产权制度产权制度改革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把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作为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我们开始了以"明晰产权"为目标的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进程。时过十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并以此为推进国有企业制度创新的重要举措。为此,我们有必要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把握产权和现代产权制度的涵义和特征,深化对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意义的理解。产权是从西方引进的经济学范畴。在西方制度经济学的有关论述中,"产权"是一个含义极不确定的概念。在菲吕博腾和配杰威齐的著作中,"产权"与"所有制"概念具有可置换性,"私有产权"是作为国有制的对立物出现的,国有制则被表述为"国有产权"。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