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1952年至1962年期间,围绕着农业合作化和农村生产责任制等问题,毛泽东同志曾3次批判中共中央农村工作部部长邓子恢同志。并定论:邓子恢一贯搞“右倾机会主义”,“十年来没有办一件好事”。邓子恢生前反复申辩:“我的错误我自己负责,但我从没有背着中央办事,更没有反对中央。”  相似文献   

2.
本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江淮大地上出现了一种崭新的农业生产责任制——“大包干”。它开启了农村经济改革的闸门,迅速改变了广大农村贫困落后的面貌,并成为我国全方位改革的先导。同60年代初安徽的“责任田”和曾希圣的名字紧密相联一样,70年代末、80年代初安徽的“大包干”是与万里的名字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3.
1961年10月,中共中央初步确立把农村人民公社的基本核算单位由大队下放到生产队。根据中央的指示,国务院副总理、中共中央农村工作部部长邓子恢同志率领一个工作组,于10月下旬抵达闽西,就人民公社基本核算单位下放问题作了十天左右的试点调查。11月7日,邓子恢同志在龙岩地、县、公社三级干部大会上作了《关于“大包干”问题的报告》。邓子恢同志的这个报告,热情赞扬和积极倡导在农村实行农业生产责任制,批评了一些干部以为这将导致“单干”或“倒退”的错误观念。这个讲话,反映了邓子恢同志在当时对于发展社会主义农业经济的思想。今年是邓子恢同志诞辰九十周年。为了研究邓子恢同志的农业经济思想,本刊特刊登这篇讲话纪录。为了保持历史原貌,刊载时未作改动。  相似文献   

4.
周亚平 《湘潮》2006,(5):1-1
20世纪60年代初,曾希圣曾同时担任安徽、山东省委第一书记。在极“左”风盛行之时,他毅然辞去山东省委第一书记职务,大胆闯禁区,在安徽省进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率先在全国以“责任田”的形式推行包产到户责任制。1961年1月8日,曾希圣正召集山东省几个副省长在开会。突然,秘书进  相似文献   

5.
边人群 《湘潮》2004,(5):9-13
毛泽东与邓子恢有不解之缘。20世纪30年代,他们患难与共,风雨同舟,结下了战斗情谊。毛泽东素来器重爱将邓子恢。建国后,50年代初到60年代,在围绕民主改革、农村社会主义改造步骤和“包产到户”责任制等重大问题上,却引发了《邓子恢与毛泽东的三次意见分歧》。分歧持续时间之长,范围之广,影响之深,震惊中外。邓子恢实事求是,无私无畏,积极倡导“包产到户”生产责任制。历史雄辩地证明邓子恢是正确的,对他的批判是一次历史性的错误。  相似文献   

6.
3.北戴河会上风云突变,“包产到户”引发了一场政治大风波 邓子恢一到北戴河,就应约去见毛泽东。 安排这次见面,毛泽东的本意是来做邓子恢的说服工作的,岂料邓子恢反客为主,一见面就向毛泽东再次保荐安徽责任田。 邓子恢与毛泽东的想法几乎同出一辙,那就是让对方接受自己的意见。  相似文献   

7.
六十年代初安徽责任田问题风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责任田是群众概括的称谓,全称是定产到田、责任到人,实际上就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它在20世纪60年代初期于安徽兴起,虽很快夭折,但留下了深远的影响。这既是安徽当代史、农村改革史上的一件大事,也是我们党历史上的一件大事。责任田在安徽的命运,真可谓“其兴也勃焉,其灭也忽  相似文献   

8.
邓子恢是一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杰出的马克思主义者,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卓越的农民运动和农村工作专家.他对中国革命和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并作为中国农村改革的先驱、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先导载入史册.<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写道"邓子恢等同志提出了农业中要实行生产责任制的观点.所有这些,在当时和以后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提起中国农村改革,人们都知道是万里出任安徽省委第一书记后,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指引下,尊重广大农民群众的意愿,大胆冲破“两个凡是”的禁锢,在全国率先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但不太知道也担任过安徽省委第一书记的曾希圣,早在 1961年就胆大包天地在江淮大地上搞了名叫“责任田”的包产到户责任制。  曾希圣,这位曾经引起安徽人以至全国不少人争论不休的领导者的真实形象,随着他所处的那个时代渐渐远去却变得清晰了…… 建国初期,他刚刚主持安徽工作,被人戏称为“乞丐头子”。“一五”期间,安徽农民年均收入超过全国…  相似文献   

10.
新中国成立后,邓子恢担任中央农村工作部部长、国务院副总理,领导全国农村工作,在积极开展农业合作化的同时,主张在合作化的基础上探索农业生产责任制,这一思想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业体制的先声。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农业集体化事业中,作为主管农村工作的国务院副总理、中共中央农村工作部部长的邓子恢同志,从1954年到1962年,曾多次提出实行农业生产责任制.但是,他的这一正确主张在当时没有引起全党的重视,并在1962年受到了错误的批判.本文试图对邓子恢同志这一观点形成、发展和遭受挫折的过程作一番历史考察,以便从中吸取有益的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12.
邓子恢(1896—1972年),福建省龙岩县人。1925年参加革命,是闽西革命根据地创始人之一。在战争年代,他转战于苏区和大江南北,功勋卓著。建国后,他主持中央农村工作,亲身参与和领导了农业合作化运动。1962年,面对农村严重的经济困难,邓子恢向毛泽东数次力荐“责任田”,受到了批判。30多个春秋后的回顾与反思,或许能使我们对这段极不平凡的历史有一个更为客观公允  相似文献   

13.
邓子恢农业思想是党和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对邓子恢农业思想的研究,取得了比较丰厚的研究成果。文章虽多,但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如土地改革思想、农业合作化思想、农业生产责任制思想等等。这些方面都是邓子恢农业思想的精髓所在。  相似文献   

14.
邓子恢曾被毛泽东称赞为“农村工作专家”。他的一生对中国革命和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对邓子恢的研究多从农业经济的角度入手,取得了较大的成果。笔者不揣冒昧,另辟一径,欲从传统文化的视点来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在农村建立生产责任制后,又进一步改革农村经济管理体制,促进了农业生产大发展。现在,全国农村生机勃勃,一派欣欣向荣。此时此刻我们深切地怀念邓子恢同志。他是我们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杰出的共产主义战士,我国现代农民运动的卓越领导者之一。  相似文献   

16.
1962年春,正当安徽省委因受批评而被迫纠正包产到户“责任田”的时候,广西龙胜县半数以上的生产队实行了包产到户,且有席卷全县之势。这件事引起很大的震动,被说成“向全广西、全中南、全国敲起了警钟”。当年4月,邓子恢在桂林明确表示支持龙胜的包  相似文献   

17.
邓子恢是我国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他曾是闽西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始人之一,是我党农民运动的卓越领导者,对闽西苏区及全国土地革命运动产生过重要影响。解放后,他曾担任中共中央农村工作部部长、中央人民政府国家计划委员会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等职务。由于他长期从事农村工作,他的农业集体化思想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史上至今闪耀着真理的光辉。因此,学习和研究邓子恢的农业经济思想,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农业集体经济仍默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历来重视农业和农村工作,曾先后多次对安徽的农村改革发表谈话,表示肯定和支持。虽然安徽的农村改革经历了一个曲折发展的历程,但最终取得成功,并在全国全面铺开。可以这样说,没有邓小平的坚定支持,没有邓小平理论的指引,安徽的农村改革就不可能取得像今天这样的巨大成就。  相似文献   

19.
高度重视并认真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我们党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一以贯之的战略思想。在新 中国成立以后的大多数时间里,邓子恢、邓小平对我国农业发展和农村经济给予了足够的关注。在新中国农村改革 与发展的全过程中,邓子恢、邓小平是两座不朽的丰碑,对比研究邓子恢与邓小平的农业思想,对当前解决"三 农"问题不无启迪。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经济转型时期,各种经济关系的复杂性和易变性,使得经验决策模式越 来越陷入窘迫和危险的境地。在这种特定时期,我们必须完整地掌握邓小平、邓子恢的农业和农村经济思想,始终 坚持实事求是的精神,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和创造性地发展马克思主义,以推动现代农业加快发展,实 现历史性跨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相似文献   

20.
今年8月17日,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邓子恢同志诞辰100周年.8月16日下午,首都各界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邓子恢文集》、《邓子恢传》、《回忆邓子恢》出版发行暨纪念邓子恢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朱鎔基出席纪念座谈会,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姜春云发表了讲话.现将姜春云的讲话、杨尚昆为这三本书写的序言以及编委会副主任项南和邓子恢同志的夫人陈兰在座谈会上的发言予以刊载,以飨读者.同时发表《邓子恢传》编写组成员蒋伯英的论文《邓子恢对农业生产责任制的探索与贡献》,以为纪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