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平等选举权是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前提。要转变政府职能,建立决策、执行、监督分开的新机制;发挥政治协商职能;完善社会主义民主的参与渠道;完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  相似文献   

2.
选举民主是协商民主的基础,协商民主是选举民主的补充完善及发展。在我国现阶段,必须完善选举民主的制度及程序,同时,在现有的协商机制上大力发展协商民主。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基础的选举民主,与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为基础的协商民主相结合,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特色。这两种民主形式的结合,能够产生巨大的政治功能,有利于保持政治稳定,促进社会和谐,保证决策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3.
本文全面介绍了杭州推进民主参与机制的主要做法和创新性经验,包括:完善党委政府中枢决策机关的决策程序;创新重大决策广泛征求市民和利益相关人建议的民意表达机制;完善专家学者政策咨询机制;创立政府、企业、市民三方思想交流和信息互动的“平台”;创建“满意不满意”各界评议政府政策与工作的民主考核机制;创制企业、社团、社区等不同阶层利益代表参与社会管理的机制等。在此基础上,文章进一步探讨了完善民主参与机制建设需要研究的几个重要理念问题。  相似文献   

4.
对发展党内民主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立忠 《唯实》2003,3(3):65-68
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 ,在当前的现实条件下 ,发展党内民主要从改革体制机制入手 ,建立一种复合型机制。其中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是发展党内民主的根本要求 ;改革和完善党员有序参与决策的机制、选人用人机制、党的民主监督机制 ,是发展党内民主的根本保证 ;不断提高党员的民主素质 ,是发展党内民主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5.
中央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纲领,以民主为首,最为清楚地表明了,没有民主就没有和谐社会,民主是和谐社会的首要问题,是和谐社会的制度基础,是和谐社会最重要的运作机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实现决策的民主化。  相似文献   

6.
协商民主的核心是通过公民参与,以公共协商方式就决策和立法达成共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对于做好新时期群众工作,密切党群关系、促进党群关系和谐化具有重要意义。加强我国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一是必须要坚持党的领导;二是要重点提高领导干部运用协商民主方式的能力;三是基层党组织要积极开展基层协商民主;四是要健全和完善协商民主制度机制。  相似文献   

7.
协商民主和选举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的两种重要形式。积极推进中国的协商民主建设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需要,是提升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维护稳定、和谐发展的需要。北京市政协主席阳安江的文章《积极推进中国的协商民主建设》论述了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的关系,阐述了大力发展协商民主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党课》2010,(16):55-55
湖南省汝城县通过营造党内民主讨论氛围,完善党内民主评价机制,扎实推进党务公开,积极推进基层党内民主建设,保障党员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和监督权。县委邀请“两代表一委员”(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社会各界人士列席县委常委会议、参与县委有关经济社会发展重大决策讨论。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民主是一个多方面、多层次的有机体系。我国的中国特色协商民主,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体系中居于重要地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票决民主和协商民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两种基本形式。两种基本形式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票决民主为主,协商民主为辅。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协商民主,对于丰富和补充中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票决民主,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政协民主监督是我国特有的政治制度和政党制度的产物,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要求,有利于完善决策体系,减少决策失误,实现执政党决策更加民主化,科学化,是社会主义监督体系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切实发挥好五个方面的主体作用,是提高民主监督质量和成效的关键;畅通渠道是提高民主监督质量和成效的保障;增强力度是提高政协民主监督质量和成效的着力点.要着眼于新实践、新发展,创新机制,拓宽渠道,建立健全制度,不断提高政协民主监督的质量和成效.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人民在追求社会主义民主理想过程中创造的民主形式,是中国特色协商民主的重要载体。针对传统的选举民主越来越难以圆满解释西方社会的现实,西方理论界提出以宪法为中心的程序主义协商范式,试图解决现代社会的合法性危机,以保证立法和公共决策的正当合法性。根据我国现行宪法设计,借鉴协商民主理论,完善政协制度首先应对政协制度的宪法地位和职能进行明确规定,将政协制度纳入法治国家建设框架,健全人民政协工作的程序机制,同时推进人大的选举民主与政协的协商民主的有机结合,和谐圆融地发挥社会主义民主的巨大优势。  相似文献   

12.
政治体制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必须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使人民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具体地说,要规范和强化民主选举,适时扩大直接选举的范围,增强选举的竞争性;要改革和完善决策机制,遵循客观规律,正确反映社情民意;要建立健全民主管理机制,实行政务公开,激发人民群众政治参与的热情;要加强民主监督,有效制约公共权力以及国企、国有金融机构的经营管理者.  相似文献   

13.
戴辉礼 《唯实》2014,(11):40-43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是党的群众路线在政治领域的重要体现。推进协商民主,有利于完善人民有序政治参与、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促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协商民主与国家治理现代化之间有着重要的逻辑关联,在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进程中,必须大力发展协商民主。  相似文献   

14.
任何民主制度都必须具备有效的实现形式,才能体现民主的实质性内容.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同属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组成部分.在民主制度的框架结构、具体民主权利的履行方式、民主的物质媒介等方面具有共同点.但由于人民和党员作为民主主体的差异以及国家民主和政党民主在功能上的差别,使得两类民主在实现形式的多样化、对选举民主和决策民主的侧重点、民主与集中的关系表现等方面存在诸多相异之处.在社会主义民主实现形式的完善过程中,也应当坚持以党内民主的发展带动人民民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对人民民主具有重要的示范和带动作用”,要“以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和党的委员会制度为重点,从改革体制机制人手”,“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各纵决策机关都要完善重大决策的规则和程序”。可以说,报告中的上述沧断,是对各地在政治体制改革中,特别是对党委在决策中实行票决制的总结和归纳。  相似文献   

16.
民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做主。行政决策听证制度是完善决策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推动下,我国行政决策听证制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应稳妥有序地扩大行政决策听证的适用范围,增强决策者和公民的民主意识。  相似文献   

17.
几十年来中国的民主模式历经周折,已经基本确立,但是还远不够完善。当今的紧迫任务是加快政治体制改革,促使中国民主模式尽快完善。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民主的三大方面,即完善党内民主、党际民主和人民民主。  相似文献   

18.
师泽生  李猛 《探索》2011,(5):53-57
参与民主与代议民主、协商民主等一样同属于民主机制,可以在不同环节、层次相互配合、相互促进,服务于特定的民主制度。在以“人民当家作主”为特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体系中,参与民主机制日益成为社会主义民主建设过程中的重要途径和方法,并在中国的民主发展历程中体现出独特的作用和价值。中国参与民主的进一步发展完善,需要从以下方面进行:增强公共事务的“透明性”,提升民主参与的公信力和有效性;拓展参与渠道,实现广泛的民主参与;重视参与民主的政治社会化功能,培养公民的公共参与意识和能力;以党内参与带动社会参与,推动民主参与的全面发展;重视基层参与,夯实民主参与的基础;引导网络参与,丰富民主参与的形式。  相似文献   

19.
个别酝酿是完善党委内部议事和决策机制“十六字”原则的基础环节,对于加强党内民主建设,增强党的活力和统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党内民主与政治文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青 《理论学刊》2004,(3):7-11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作为现代政治文明发展的先进形态,其核心和精髓是人民民主。发展党内民主,既是政治文明的内在要求,也是推进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保证。发展党内民主不仅仅是作风层面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党内民主制度的建设问题。通过进一步建立健全党内民主制度、启动和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关键是要以保障党员民主权利为基础,改革和完善切实保障党员民主权利的各项制度;以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和党的委员会制度为重点,改革党内民主的体制和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