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位“才女”的心灵倾诉马老师:您好!先做一自我介绍.31岁,女,单身.3岁时就随父母来到西藏,在这里已经生活了近30年.文化程度大专,在一家公司做部门经理助理.身高1.63米,体重57公斤,相貌中上.您别误会,我不是在做征婚广告,我想说明的只是,我自身的各方面条件在单位及周围的群体当中算是中上标准的,同事送我一个绰号“才女”.但是,我却产生了严重的心理障碍,这给我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良影响,使我不能正常与人交往,不能正常展现自己!  相似文献   

2.
我和妻子结婚7年了,感情很好,生活条件也不错。唯一美中不足的是:我的妻子因先天性疾病而不能生育。关于这一点,当初作婚前体检时,医生就已向我们提出,我们对此也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婚后头几年,我们沉醉在甜蜜的二人世界里,感觉十分美满。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周围的同龄人都先后做了父亲、母亲。每当我们看到别人一家三口其乐融融的时候,那种空落落的感觉便不断增加。尤其是我的妻子,快乐似乎离她越来越远。后来,了解我们情况的朋友建议我们收养一个孩子。这提醒了我们。现在,  相似文献   

3.
当我走进婚姻的围城时,我和丈夫做了不要孩子的选择。十几年过去了,我们生活得很幸福。对我来说,选择丁克家庭,是一种愉快的人生经历。 我的家在北方一个省会城市。80年代中期,我挽起长发做了新娘。那时候人们的观念还比较保守,女人结婚生孩子似乎是天经地义的事,没有后代就会觉得很不光彩。当我做出这个决定时,可以想象,我顶着的压力挺大的。开始,周围的人说我是不能生孩  相似文献   

4.
《台声》2016,(10)
正玖爷是一个家风很好的人,我没见过梅兰芳,我从玖爷身上真是见到了梅家的家风。无论开大会小会,他几乎每次都会说起父亲是怎么教导他的,待人接物谦和大度,品行温文儒雅。葆玖老师自己也是这样做的,什么时候见到他都是笑眯眯的。他说他父亲从没跟人大声说过话,红过脸,而他一直是把他父亲当作艺术和人生的双重榜样,像他父亲那样去对待人、对待艺术。前年他80岁的时候,我们本来准备给他做一些庆祝活动,他坚决不肯,因为也是他父亲诞辰120周年,他觉得不能干扰了他父亲的光环。他在50岁以后越来越意识到自己  相似文献   

5.
优优:我是一个肢残的女孩子,平时由于父亲的宠爱和照顾,甚至连做饭、洗衣也不能自理。最近我常因一个问题而苦恼:如果父亲和所有的亲人都不在了,我又没有任何收入,那时我该怎么办?这个念头深深困扰着我,甚至想到了自杀。大伟:你的顾虑实在让我感到非常难过。要知道,一个彻底感到无助的人,对人生感到再无意义了的人更让人觉得绝望!作为家中唯一的残疾人和唯一的弱者,我们都得到了父母和其他家庭成员的特殊照顾,比如生活的无微不至,比如情绪中的百般谦让,比如经济上的有求必应……这些特殊的呵护与关照,从某种意义上养成、加剧和扩大了残疾人…  相似文献   

6.
一天,收到父亲的一条信息:“孩子,我爱你。”我流泪了,很久。在我的印象中,与父亲的沟通和交流是非常少的。因为他总是非常非常忙,早出晚归。我已经习惯了他经常不在家。偶尔在家的时候,我们之间仅限于简单的对话。他从来没有向我表达过什么,但是我知道,他是爱我的,正如我爱他一样。在我童年的记忆中,全部都是父亲的影子。开始记事认人的时候,妈妈在外地上大学,是父亲给我穿衣,做饭,送我上幼儿园,每天中午给我买一个水果做零食。整整3年时间,我都是和父亲  相似文献   

7.
我想对所有的残疾人说我们必须要自己来创造一些可能性,做一做你在生活当中真正想做的一些事情。我认为体育就是一个非常好的途径,来达到你的目标,你可以向人展示:嘿,不管你怎么说,我还是一个不错的人,健全的人。——国际残疾人奥林匹克委员会主席菲利普·克雷文  相似文献   

8.
《台声》2015,(4)
<正>我对父亲的印象是薄弱的,只记得他是一个很严格的人,不管再怎么忙,只要有机会都会问:"你们功课做了没有?"小时候,家中男孩都要与父亲和祖父一起坐在外边客厅吃饭。座位有一定的排序,我是家中最小的男孩,所以坐在最小的位置。坐在那里很痛苦,因为不能随便夹菜。看到姐妹她们跟妈妈在后面吃饭,有谈有笑很开心,我问为什么不能在后面吃饭。这些记忆模糊不很完整,并没有太深的印象。唯一比较清楚的,是我们到了  相似文献   

9.
王剑宁 《人民公安》2013,(15):35-35
我的家乡在“花儿”的故乡,父亲是一个小学的老师。上世纪60年代,仅靠父亲教学的微薄收入.我们一家7口人连生活都无法维持,更没钱买书了。  相似文献   

10.
连日来,一个普通的名字通过报纸、电视等诸路媒体走近我们身边、走入我们的心田。他,就是被列为2005感动中国的人——河南怀化学院大三学生洪战辉。12年来,洪战辉在父亲患病,母亲出走,生活无依无靠的情况下,边挣钱边学习,一边照顾捡来的与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弃婴,一边给父亲治病,还带着常人难以想象的重担,考上大学,坚定、执着而又顽强地走着一个农民儿子自强不息的人生之路!更为可贵的是,当许多热心人士伸出援助之手,向他捐助时,被他婉拒了。他说,我只是一个普通人,做的是一个普通人应该做的事情。不接受捐款,是因为我觉得一个人自立自强才…  相似文献   

11.
我是一个单亲家庭里的孩子,听隔壁的邻居说,母亲生下我不久便去世了。而父亲对于我母亲的事总是只字不提。在我的印象中,父亲是一个很冷漠的人,他从不跟我多说话,可在生活和学习上对我的要求却很严格。父亲有一家公司,在我们这个小镇上算是一个富有的人,但我的零花钱从来没有我的同学们那样多。这还不算,他每天开车去公司时,都会经过我们学校,可是无论我怎样央求,他从来不肯让我搭他的便车,我总是坐公共汽车或者地铁去上学。为此,我在心里很瞧不起父亲,有时甚至恨得咬牙切齿。我将母亲的病逝全部怪罪在了父亲的头上,母亲肯定是受不了父亲的…  相似文献   

12.
坚定前行     
<正>刚刚出生8个月,一场高烧导致了儿麻,我一生的命运从此发生了改变。小时候父亲常对我说:"腿坏了,心不能死!咱得在学习、生活上超过别人,以后的生活才有希望。"从入学的第二天直到毕业,父亲再未与我同行,他让我一个人一路摔跤地走,即使是风雪交加的寒冬。学校毕业后,应聘屡次碰壁,人家的理由只有一个——我残疾的  相似文献   

13.
正父亲教育我们"要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我这一生是丰富多彩的,又是非常坎坷的。1934年,我在台湾彰化出生,下面有4个弟弟妹妹。1938年,父亲因不满日本在台湾的殖民化、皇民化统治,毅然带着全家来到北平,当时我们住在西城区南太常寺4号。当时台湾是日本的殖民地,所以台湾人的身份是"日本人",自然我们搬到北平之  相似文献   

14.
《台声》2017,(24)
<正>我有时候会无聊地计算,父亲带我们全家搬离金门,定居台北,那一年,父亲几岁啊?"才四十!"我得到惊讶的答案。现代人,40岁真能不惑?当然不能,他们都在干嘛呀?姑且不论他人,我40岁时,人生路还没有线头,父亲却已做出了人生大决定,卷起裤管与衣袖,扛水泥、挑砖头,对他来说,生活是力气挣出来的。父亲可能不知道,他带给我的意义除了生活,便是迁徙。迁徙曾是动荡时代很多人的命运。我的写作朋友,蔡怡  相似文献   

15.
怒江的变化翻天覆地 今日民族:何教授好!请回顾一下您在怒江的生活和工作经历. 何叔涛:我是1959年到怒江的,当时还不满5岁.由于父亲在怒江工作,我们全家也随父亲一起到怒江生活.我父亲叫何澍霖,他先在省委党校学习,后分配到丽江工作,主要是负责开办民族干部培训班,为迪庆、怒江成立自治州做筹备工作.民族干部培训班结束后,父亲于1953年带着部分学员翻越碧罗雪山进入怒江,被分配到刚成立的怒江边工委宣传科(相当于今天的州委宣传部)工作,也是怒江边工委宣传科的第一任负责人.怒江当时还不通公路,1959年,我母亲用箩筐背着我从老家剑川到兰坪,渡过澜沧江、翻越碧罗雪山,进入当时的怒江州府所在地知子罗.  相似文献   

16.
与17个孩子情同父子“请蔡叔叔放心,我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考上大学……”“蔡叔叔,我好想您,您如同我慈祥的父亲,实际上您已承担了一个做父亲的义务。”“蔡叔叔,没有您,今天我就不能坐在中学的课堂中。在您扶助的学生中,有的担任了班长,有的任了文体委员,有的评上了三好学生。这一切都是与您的帮助、教诲分不开的,虽然我们这些人都没有了父亲,但我们仍然感到幸福,您就像我们的父亲一样给我们支持和关怀。”当蔡军读着一封封充满童稚气的来信时,他欣慰而快乐地笑了。他怎么能不高兴呢?来信的罗国华同学正是在他的全力帮助下才得以继续上学…  相似文献   

17.
母亲的账本     
在我的记忆里,父亲这个字眼显得很陌生。因为在我还不足两岁的时候,父亲就因病魔离开了我们,只剩下母亲孤单的身影。母亲的身影在我的生活中不停地晃动:上班、下班、洗衣、做饭、接我们上学放学、一个人换煤气、电灯坏了自己修……所有父亲的角色都被母亲一个人承揽了下来。慢慢地,我们长大了,看着母亲的白发一点点变多,皱纹过早地刻进她沧桑的面容。为了我们,这么多年来她没有穿过一件新衣,没有时间也没有钱走出家乡的小镇……她省吃俭用,含辛茹苦地把我们兄妹三人一个个地送进了大学的校门。母亲笑了,笑得很欣慰。毕业后,哥哥姐姐都离开了…  相似文献   

18.
这些年来,我从事的工作都很平凡,所做的事情也很平常,都是一名共产党员应该做的。我出生在一个工人家庭,父亲当年是辽宁省青年红旗手。父母对我的要求非常严格。我不能忘记,自己是工人阶级后代这个根本。从小到大,特别是参军后,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雷锋,一直是我学习的榜样。我就照着雷锋那样去做,雷锋给战友洗衣服,我就给新来的战友做被子;雷锋捐款,我就捐款。雷锋的道路就是我的人生选择,雷锋的境界就是我的人生追求。  相似文献   

19.
我的父亲王淦昌离开我们已经一年多了,但他老人家的音容笑貌似乎仍不时出现在我们眼前,他的声音还不时在我们耳边萦绕,扶着他老人家在院中熟悉的小路上散步的情景也历历在目地浮现于脑海之中……在事业上父亲是一位卓有成就的著名科学家,但在生活上他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他生活朴素,待人平等,帮助别人是他最高兴的事。对人真诚、胸无城府、直言不讳是他做人的准则。除偶而听听京戏外,父亲在我的印象中就是工作,节假日也不例外,每次去家中探望,他都是在伏案工作。有时想到一个问题会马上打电话请某某来讨论,而且要刻不容缓地马上来。他对我…  相似文献   

20.
《天津政协公报》2014,(8):45-46
<正>马志良,马三立先生最小的儿子,一直和父亲母亲生活在一起。父亲说他脸上"没买卖",所以不准他说相声。结果,由于父亲的阻止,已经被某部队文工团录取的马志良没能入行。马三立认为,志良如果不能成为一名出色的相声演员,从小里说,是糟踏了马家的相声;往大里说,是糟踏了相声艺术。志良说,"我不怨父亲,他是对的,我能理解。""他太爱相声了!"耿直的父亲在马志良的眼中,父亲是一个耿直的人。他老派、传统、不谙世事,志良说,他甚至有些固执。但是,这也正是志良钦佩父亲的一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