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义利关系是中国哲学史上长期争论的问题。仁智互见,莫衷一是。而为世代认同并沿袭至今的则是“重义轻利”的价值观念。这种传统的价值观不失其双重命运:被批判和被运用。而矛盾的症结究竟在哪里?我们又如何才能走出这理性和情感的“二律背反”呢? 人们对“重义轻利”价值观持否定态度的理由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它将义利对  相似文献   

2.
卢运山 《理论学刊》2007,3(8):107-110
先秦儒家的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在百家争鸣中充分阐释了他们义以为上、先义后利、以义克利的观点,其基本价值取向是重义轻利,但并不反对求利。在建设和谐社会的今天,我们如何批判地把握先秦儒家的义利思想,吸收其合理内核,弘扬其积极因素,对促进新型义利观的形成与和谐社会建设,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义利关系问题是中国古代哲学研究和争论的重大问题之一,自古及今的许多哲学家都对此提出了精辟的见解,出现了“重义轻利”、“重利轻义”、“兼重义利”等不同的看法。其中,以儒家“尚义轻利”的思想最为丰富,对后世的影响也最大。义利关系问题,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道德与利益的关系问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继承发扬尚义轻利的传统美德,对提高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准,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仍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现代经济学“理性经济人”的假定,凸现的是一种“技术理性”或“工具理性”精神,它拒斥“价值理性”,把道德置于视界之外,不可避免地造成了经济活动中的一系列问题。经济活动的健康发展呼唤“道德经济人”,中国以儒学为代表的传统文化崇尚道德的价值,可以为“道德经济人”建构提供丰富的文化资源。在义利关系问题上,儒家具有鲜明的重义轻利、公利为义、以义统利的思想倾向,它要求以义规范、制导人的行为,这一重德的价值取向对于当今的经济活动,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王全 《学习论坛》2004,20(1):40-41
经营活动中是重义轻利还是重利轻义 ,是义利对立还是义利统一 ,是见利忘义还是见义忘利 ,是经营者应该认真对待的问题。目前 ,在经营活动中普遍存在着重利轻义、见利忘义、义利对立等问题。要在经营活动中实现义与利的辩证统一 ,就要坚持利不伤义原则 ,坚持以义生利的经营理念 ,坚持以利助义的经营之道。  相似文献   

6.
共产党人的价值观是共产党人对于人生价值或共产党人自身价值的根本观点。随着历史的发展与时代的变革,共产党人的价值观在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内涵与要求,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既是当代共产党人价值观的基本内涵,又是实现当代共产党人最高价值目标的根本途径,也是检验当代共产党人价值观正确与否的主要标准。  相似文献   

7.
义利观问题是人们的世界观、价值观中的根本问题,为历来的哲学家和思想家所关注,而且也是现实生活中人们不可回避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当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不断发展,引起了社会利益格局和利益关系的新变化,正确认识和处理新形势下的义利关系,树立社会主义的义利观,对于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8.
“君子曰义不曰利”,是儒家学说的金科玉律。早在2000多年前,作为儒家鼻祖的孔子,即提出了“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孔子的继承者孟子讲得更明白:“何必曰利?”由于儒家弟子的不断阐释演进,特别是随着儒家被奉为封建思想的正统,重义轻利、将义利绝对对立起来的观念,便像绳索一样束缚着人们的头脑,成为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严重障碍。  相似文献   

9.
《党课》2014,(17):19-20
一切为了群众,深刻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价值观。价值观是衡量世界上一切事物价值大小的根本尺度、根本观点。“为了谁”的问题,实质上是价值观问题。马克思主义衡量政党价值大小的根本尺度、根本看法,就是能否为无产阶级和绝大多数劳动群众谋利益,也就是能否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因此,一切为了群众,正是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深刻体现。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中国古代伦理学上的重要命题之一,儒家尤其孟子的义利之辩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何正确看待孟子义利观,孟子的义利观体现了哪些思想,其对当下有何启示?本刊就此问题采访安徽大学哲学系教授钱耕森。  相似文献   

11.
宋代的王霸之论与不同时期的政治需要密切相关。北宋初孙复著《春秋尊王发微》,尊周室、贬诸侯,目的在维护中央集权。司马光对孟子以德抗位的批评,意亦在此。南宋时期陈亮与朱熹关于王霸、义利的辩论,涉及理想与现实、动机与效果、正义与功利、王道与霸道、历史与当今等,表面上是功利与心性之争,实际上是当时不同治国路向的体现。叶适的以经制言事功,是对两者的调和。他的新国本论对士人使命的强调,是北宋以来重视文官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的表现。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代伦理史上的义利之辨 ,前后延续数千年。这其中儒家的重义轻利、法家的重利轻义为人所熟知。此外 ,为纠正儒法各持一端的偏颇 ,出现了主张义利统一的流派。但对主张义利统一的流派的研究有待深入。这其中义利统一流派真正主张为何、传统文化中义利统一流派价值何在等问题都须予以准确定位。本文即在于着力明晰伦理史上义利统一流派的基本观点 ,寻求古今义利统一思想内在契合点 ,科学评估古代义利统一流派的价值。一、义利统一流派基本理论观点及评价当前学界一般是将墨家、管子、叶适、陈亮、颜元、李觏等人的义利观归为义利统一流派…  相似文献   

13.
学习邓小平的人生价值观魏凤荣人生价值观是人们对于人生意义和作用、衡量人生价值的标准以及怎样实现人生价值等问题的根本看法。它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总是有着确定的社会历史内容。不同时代、不同阶级、甚至同一阶级中不同的人们,人生价值观都是不同的。邓小平“一...  相似文献   

14.
权力观既是领导干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集中体现,又是领导干部地位观、利益观的基础,也是共产党人政治价值观的核心内容。正确认识和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权力观,对于领导干部的思想道德建设和党风政风建设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牢固树立权力来自人民的观点,不断增强民本意识,是马克思主义权力观的首要问题。对于管理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权力的来源问题,不同的时代、不同的阶级、不同的权力观有不同的看法。在封建社会里,封建统治者认为社会公共权力受命于天,即所谓君权神授。而实际上封建权力都是皇室父子传承的私有资源。整个国…  相似文献   

15.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社会和谐,是我们党不懈追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任何社会理想都必然内含着相应的价值观,而价值观的不同构成了各种社会理想的根本区别。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个社会理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有着自己特定的价值观。明确这种价值观及其实现途径,对于在实践中牢牢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正确方向,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归根到底讲的是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江泽民深刻指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对于每一个干部和党员来说,都是首要的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或解决得不牢靠,不论搞革命,还是搞建设,是不可能兢兢业业的,也不可能做出什么成绩来。深入开展党性党风教育,全面提高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素质,最根本的是要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上解决问题。 一、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共产党人的立身之本 世界观是人对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或根本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胡言 《新湘评论》2002,(8):33-33
一、只有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才能保证先进文化的性质和方向。任何事物都具有一定的自身质的规定性,即具有一定的性质。对于文化来说也是如此。对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来说,最根本的、具有决定意义的就是要始终保持它的社会主义性质,始终坚持正确的发展方向: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涉及的是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来教育人、培养人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曾旸 《求实》2002,(Z1)
人生价值观是指人们对人生价值的根本看法和态度。也就是人们对人生价值目标、人生价值取向和人生价值途径的认识和根本态度。站在不同角度看问题 ,将有截然不同的看法、不同的行动。当代大学生知识面广 ,思想活跃 ,信息灵通 ,反应敏捷 ,容易接受新事物。同时 ,也表现为容易摇摆 ,尤其是在当前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浪潮中 ,来自西方思潮的冲击以及社会一些腐败现象、不正之风的影响 ,容易产生消极的观念和情绪。这种表现是多方面的 :首先 ,在人生的目的上 ,有的人认为什么理想不理想 ,达到自己的目的就是理想。因此 ,在学习上 ,马虎应付 ,…  相似文献   

19.
呼唤正义     
呼唤正义秦雪,锦春亚圣孟子曾言: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生而取义也。崇高源于正义,正义产生壮举。自古以来,崇高正义,见义勇为,是中华民族引以自豪的传统美德。尽管在中国伦理学发展史上,曾有过多次"义利之争"的大辩论.但是在社会生...  相似文献   

20.
职业价值观的调运是当前一个既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又具有强烈现实针对性的问题。唐凯所、李培超在1999年3月2叫长沙晚报》上发表的《论我国经济体制转轨时期职业价值观的调适卜文,详细地分析了传统职业价值观与经济体制转轨之间所产生的冲突及其实质和根源,论述了在经济体制转轨时期对价统的职业价值观进行调适的必然性和必要。队,指出了经济体制转轨时期职业价值观调适的基本方向。一是从消极依赖型向积极进取型转换2二是从单纯的生活生存型向注重素质成就型转换;三是从等级认同型向平等认同型转换;四是从只重功利型向义利统一型转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