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犯罪学Vs刑法学——刑法学话语霸权之终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这两门学科的定位所出现的偏颇,造成了对刑法学的过度尊崇和对犯罪学建设的边缘化趋势。从方法论的角度分析,犯罪学在全部刑事科学中的学科地位是处于基础学科和"前犯罪学科"的位置之上。犯罪学是一门实证与思辨相结合的学科,其所运用的科学方法论同刑法学的逻辑分析方法之间存在着根本的区别。刑法学需要以犯罪学的研究成果作为立法和司法的前提与基础。  相似文献   

2.
犯罪学研究的方法论与基础理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犯罪学研究的发展与深化离不开理论框架的构筑与完善,研究范式的规范与博采以及对此前犯罪学研究的反思性批判,本文基于此,对犯罪学一些概念范畴、方法论、学科建设、犯罪学研究流派、犯罪学研究中的一些“定论”作出了自己的言简意赅的阐释。  相似文献   

3.
犯罪学是一个年轻的学科。构建基础理论是学科建设的当务之急。解决问题首先要提出问题。作者以“问题清单”的方式,将犯罪学基础理论中的若干重要问题梳理列举,以利构建理论框架和研究模式。作者提出方法论比方法更重要,并就思辨与实证、犯罪的阶段性、犯罪和私有制等犯罪观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4.
建筑安全犯罪是指在在建筑工程的施工、装修和使用过程中,由于当事人在管理和施工中的过错,造成建筑物和施工存在安全缺陷,以致造成伤亡事故或者财产损失的犯罪.对其进行犯罪学意义上的阐释,有利于该类犯罪的预防、立法的完善和司法上的操作.  相似文献   

5.
犯罪学与犯罪学学科是不同的两种事物,二者的独立性条件不同。犯罪学独立与否取决于社会的需要;犯罪学学科的独立与否取决于研究力度。犯罪学学科的依赖性不能够成为否定犯罪学独立的理由。犯罪学学科的独立条件有赖于进行犯罪学学科建设。哲学化和科学化是犯罪学学科建设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6.
互联网的普及和网络视频技术的不断进步,催生了异性之间通过裸体方式并辅之各种露骨的煽情文字和动作进行性挑逗以相互在幻想之中得到性满足的"裸聊"现象."裸聊"既是犯罪学视野中的犯罪,也是刑法学视野中的犯罪.对"裸聊"的分析应当从犯罪学和刑法学两方面入手.借助于刑法扩张解释,对"裸聊"能够并且应当作犯罪化处理.  相似文献   

7.
在国外犯罪学中,对于犯罪学概念的研究集中在两个方面,即对于犯罪概念的界定,以及在此基础上对于犯罪概念界定视角的探讨;我国犯罪学界则主要集中在是否择取刑法的犯罪定义与对于犯罪学所采纳的非刑法犯罪概念如何界定。我国犯罪学犯罪概念研究应从拓展视域、注重国内与国外刑法犯罪概念的差异、坚持学科一致的方法论立场、联系犯罪变化趋向四个维度展开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我国犯罪学存在若干认识误区,在科学性方面有待加强。犯罪概念方面的误区表现在混淆了研究对象层面上的犯罪和概念层面上的犯罪,过于追求犯罪概念的精确化,忽视犯罪概念的心理学考察。研究方法方面的误区表现在认为犯罪是不可以量化的,量化就是有数据,忽视测量量具的标准化,认为犯罪研究是纯客观的。在犯罪学体系方面,传统犯罪学体系因其逻辑结构的大众化、通俗化和易滥用性不利于犯罪学往纵深方向发展。建立在关系哲学和实证分析基础上的关系犯罪学成为当今犯罪学体系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9.
文学作品与刑法学研究的逻辑起点和适用终端均为社会中的人,二者所要面对的问题具有同源性,均为社会制度与人类意志、行为之间无穷尽的矛盾和冲突。面对多样态的矛盾和冲突,刑法以抽象性原则、强制性规范予以调整,而文学却以多元的视角、敏锐的触觉深刻再现了矛盾和冲突的萌芽、发展和激化,着力于探索其形成过程背后深刻的社会背景和历史根源——二者于方法论层面存在者隐性融合和交叉。文学可以将刑事古典学派、规范学派和社会学派的观点有机融合,拓展刑法学研究视野,将刑法学研究进一步推向深层次、广维度。  相似文献   

10.
《法学方法论原理》一书藏巧思于弘论,寓灼见于钩深。法学方法论是一门以反思为特质、对理论研究与实务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的学问。关于方法论研究对象,作者提出有四类,即方法及其内在结构和外部关系,客体及其表述之间、客体的表述与主体之间、客体的表述本身以及客体和主体等方面,研究的主题、目的,研究主体的特性。作者认为,法学研究的一般思路需要经历法学疑问、法学假设和法学假说直至法学理论的形成,其中假说是理论构成的核心。  相似文献   

11.
在现代性下,法学研究需要跨学科研究的取向,需要吸收并活用其他社会科学知识与方法,具有一种对社会科学方法论的自觉认识,坚持对既有的学术范式与框架的尊重与运用,坚持经典理论文本的解读。唯有如此才可能提出新的法律思想与理论。  相似文献   

12.
《法学方法论》作为较为晦涩的学术著作,理解法学方法论与法律方法论的区别、教义学概念的含义以及人文科学的方法论与法学方法论的关系这三个问题较为关键。同时,该书会引起读者对法学的一些基本问题如法学的概念、法学的科学性以及法学的思维方式等进行深入反思。  相似文献   

13.
在实践中,继续盘问被公安机关广泛运用,作为公安机关的一种执法手段,为查处各类案件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无论从法律规定还是从法理上看,继续盘问都不是刑事强制措施而是行政强制措施。作为一种强制措施就必然带来一定的法律后果。1、被继续盘问人有寻求法律救济的权利;2、继续盘问时间应当折抵其他处罚。而继续盘问与拘传在性质上也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14.
15.
法律修辞学与传统法律方法论没有太紧密的关系,甚至以形式逻辑为主要方法的法律方法论还排斥在法律应用中的修辞。但是自从非形式逻辑研究兴盛以来,法律修辞学的地位迅速攀升,并且促生了法律论证方法向纵深发展。在很多学人看来,法律论证的方法属于法律解释学的最新发展,是一种新的超越涵摄理论的解释方法。法律修辞学以及法律论证理论,迎合了能动司法的需求,使法律解释的开放性进一步得到张扬。法律修辞对法治建设来说具有正负两个方面的作用,而在本文中我们主要叙说了他的正面作用。  相似文献   

16.
要实现《刑事诉讼法》再修改①的初衷,在保障人权与打击犯罪的双重价值中寻求到一个平衡点,就要求在立法上做到侦查程序设计的公正性与合理性。具体到侦查讯问,需要避免讯问权失范的现象。刑讯逼供行为总是发生在特定的时空环境内,所以,在侦查讯问程序设计中,对讯问场所的设计尤为重要,应通过讯问场所的规范化来消解讯问权的滥用,并配合相应的外部监督机制,切实做好对讯问活动的监督工作。  相似文献   

17.
法律方法论的意义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法律方法论对维护法治、防止专断、正确地应用法律有着积极的意义。法律方法论不是指那种纯粹逻辑技巧的综合,而是指从大的方面综合了法律价值、社会关系和法律文本的理解艺术。这种艺术虽然并不能完全保证判决结论的正确性,但可以提高判决的正确率。因而,我们既不能轻视法律方法的研究,也不能在实践中把其置于绝对的位置。法治建设需要法律方法论。  相似文献   

18.
法律方法的技术意义和规范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学作为科学,是因为法律方法不仅应当,而且事实上能够实现法律的客观性、确定性和安定性。从科学性的角度看,法律方法具有技术意义,并表现在三个方面:实用价值、效率价值和规范价值。法律方法不是一般的技术,而是一种具有规范意义的技术。法律方法的规范意义与实现和维护法治具有内在的关联性,其对法治的功能表现为形式功能、自律功能和批判功能。强调法律方法的规范意义是伸张法治和法律客观性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合适成年人在场制度的形式化倾向日趋严重,究其根本是由于合适成年人混乱的法律地位所致。在讯问程序中,合适成年人所起到的沟通见证作用能够有效实现未成年人的最大利益保护,但信息不对称仍是形式化倾向无法回避的原因之一。区别于法定代理人与律师,合适成年人在讯问程序中充当着独立“见证人”和“缓冲带”的作用,缓和了办案人员和涉案未成年人的对抗色彩。为了更好发挥制度效果,需要对权利的充实和适当限制进行完善,并建立有效的约束机制以保障儿童权益。  相似文献   

20.
对我国侦讯策略适法性规定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适法",本文定义为适度、合法之简意.正确理解、把握侦讯策略的适法性问题,是实践中成功获取犯罪嫌疑人口供的重要途径.本文从分析侦讯策略与法律规定的关系着手,在对西方各国侦讯策略适法性的立法规定和操作实践进行比较的基础上,对我国有关侦讯策略适法性问题的现行<刑事诉讼法>条文及相关的司法解释作了探讨,并对完善侦讯策略适法性问题提出了合理的构想.即要禁止一切刑讯逼供性的侦讯策略,但某些带有威胁、欺骗、引诱性质的讯问方法仍应该有一定的适用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