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六十周年,也是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全国范围内都举行了各式各样的庆祝活动.我们之所以要举办规模如此隆重的庆典仪式,一方面是为了号召全国人民不忘历史,缅怀先烈,并学习当时党能够发展壮大的历史经验;而更重要的是,通过各种庆祝活动和宣传,来弘扬我们中华民族伟大的民族精神,即抗战精神,因为这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2.
两千多年来,中日关系的历史经历了“强弱型”、“弱强型”两种状态,在21世纪初进入了“强强型”状态,而日本对华政策也渐趋强硬.对中国军事力量日益增强的恐惧,对中国崛起“不适应”的纠结心理,美国出于其全球战略对中日关系的牵制,日本国内的政治乱局,加上钓鱼岛领土争端的升温,这些原因导致日本人心目中的“中国形象”不是随着中国的发展越变越好,而是越变越差,日本国民的“对华好感度”降到了复交以来的最低点,中日建交四十而惑,中日关系正面临严峻的危机和风险.未来中日关系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或者说在本质上,取决于一个半世纪前“脱亚入欧”的日本,能否超越冷战思维和民族主义的情感纠结,诚心诚意地“重返亚洲”.“返亚”可能给日本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3.
影响中日关系的实质性问题并不是复交与否,而在于日本自明治维新以来,一直怀抱大国之梦,与中国有着深层次的分歧。在热战时代,两国是侵略和被侵略的关系,水火不容;在冷战时代,演变成了两个阵营的对立;冷战结束之后,综合国力趋近,而国家利益趋远。只有强强共处才能够确保中日关系的平稳发展。  相似文献   

4.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中日关系持续徘徊不前。中日关系受困,不符合双方利益。改善中日关系是中国建设和谐世界与和谐周边战略的重要一环,考验着中国外交的能力和智慧。为此,保住经热是维系中日关系发展的物质基础;民间文化交往是提升中两国关系的情感纽带;利用大国关系赢得主动是摆脱对日被动局面的战略关键;在地区合作上达成更多的共识是盘活中日关系的良好契机。  相似文献   

5.
冷战结束不久,曾经取得长足发展的中日关系进入了10余年的动荡期,并一度跌到中日恢复邦交以来的谷底,给两国的利益带来了严重的损害。这一变化有着深刻、复杂、多层次的原因。2006年10月以来,在双方共同努力下,中日关系出现重大转折,经过"破冰"、"融冰"之旅,再到"迎春"、"暖春"之旅,中日关系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临着重大发展机遇和更广阔的合作空间。其间的重要经验值得认真总结。当然,两国间仍然存在一些重大分歧及不确定因素。中日两国持续推动战略互惠关系的发展,不仅符合双方的根本利益,而且有益于地区与世界的和平与繁荣。  相似文献   

6.
冷战后至今,中日关系的发展异常曲折,呈现出由“政冷经热”到“政冷经温”、两国人民交往频繁但信任感下降、历史问题影响严重等特点.中日关系之所以出现如上特点,既有国际方面的原因,也有中日双方各自在教育和宣传方面的原因.今后要推进中日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必须在加强东亚经济合作,把中日经济合作纳入到东亚经济圈的同时,既要增进中日两国媒体的合作与两国人民的沟通与交流,又要注重处理与利用中日关系中的美国因素.  相似文献   

7.
中日关系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展望中日关系的发展趋势 ,一是中日友好的原则将维持 ,因为中日友好符合两国的根本利益。二是矛盾与合作并存将是两国关系的基本特点 ,中日之间相互交往和相互作用的方式将继续发生变化 ,新的方式将在长期相互“磨合”中逐渐形成 ,直至相对稳定。三是两国关系的发展将受众多国际因素的制约 ,主要有 :中美日之间的相互关系、东盟的崛起和朝鲜半岛局势等 ;亚太多边合作的发展将使中日关系从封闭型体系走向开放型体系。  相似文献   

8.
当前,中日关系进入了建交以来最为困难的时期。尽管经济关系仍相对平稳,政治和安全关系却问题丛生,出现了所谓“政冷经热”的现象。中日之间归根到底在于两大问题:一是历史问题,二是台湾问题。“以史为鉴,面向未来”是中日关系健康稳定发展的基本方针。两国和两国人民都需要坚持对话、平等协商,需要以积极而冷静的姿态增进了解、解决分歧、深化合作,使中日关系健康稳定地向前发展。从比较现实的途径来看,“减少相互误解”、“建立理性关系”、“创造共同利益和共同意识”是现阶段较为可行的行动准则。  相似文献   

9.
自上个世纪80年代末以来,新民族主义开始在日本兴起。其表现形式为美化侵略历史、鼓吹皇国史观、放弃和平宪法和拒绝国外批评。特点是以历史为突破口,以放弃和平宪法为实质内容,把外国批评视为干涉内政。日本民族主义的兴起有着国内和国际的原因,但更重要的是民族国家的属性使然。日本新民族主义并不等于军国主义,因此,中日关系还是应该积极面向未来。  相似文献   

10.
东亚格局与中日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所谓东亚格局,主要是指东亚地区中日美俄四大国所构成的地区大国关系的基本结构及其特征。中日关系与东亚格局相互交织、彼此影响。“9·11”事件后,东亚格局开始发生新变化。其特点之一是,在中日美俄四国关系中,中日关系处于最差状态,日本处境最为不利。这种局面几乎是半个多世纪以来第一次出现。其前景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1.
日本侵华战争,给中华民族造成了史无前例的民族灾难,也在前所未有的广度与深度上激发了中华民族的民族仇恨与爱国热情。原本敌对的国共两党、彼此倾轧的国民党内部派系与心存疑忌的少数民族,在民族大义面前消融了内部隔阂,救亡图存的民族意识转化为团结御侮的救国实践。并上升为中华民族整体的行为方式与实践目标,国家与民族在国难面前达到了空前的统一。  相似文献   

12.
抗日战争的结局之一就是国内的政治格局发生了巨变。国共两党的力量出现了此消彼长的变化。到抗战结束时,形成了几乎“均衡”的政治格局。中间势力形成了代表自己政治意识和利益的政党,对平衡政治格局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中国的各阶层、阶级进行了重新的分化、组合并根据政党先进性这一深层次的标准选择了不同的阵营。这次国内政治格局的改变为未来中国社会根本走向的变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抗日战争胜利后,社会上就抗战胜利的原因曾出现过不少奇谈怪论,如苏联出兵论、美国原子弹论、国民党抗战主力论等。而历史却证明,中国共产党才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全中国人民长期坚持抗战的结果,是全中国人民力量的团结和凝聚的结果,是全中国人民的胜利。在这场伟大的抗战中,中国共产党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全中国人民是抗战的主体。  相似文献   

14.
抗日战争时期是我党取得大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我们党之所以能取得大的发展,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我们党努力发扬马克思主义优良学风,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革命实践紧密结合,自觉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理论和主要矛盾学说,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坚持独立自主原则,努力克服党内的右倾投降主义思想;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基本原理,正确处理统一战线中的团结与斗争之间的关系,坚持以斗争求团结的原则,有力地捍卫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维护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内部团结;采取整风形式,在全党普及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把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上升为党的思想路线,使马克思主义学风思想在党内牢牢扎根;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正确地处理政治斗争、军事斗争与发展经济之间的关系,开展大生产运动,使我们党初步获得了领导经济工作的经验。  相似文献   

15.
抗日战争时期是我党取得大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我们党之所以能取得犬的发展,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我们党努力发扬马克思主义优良学风,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革命实践紧密结合,自觉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理论和主要矛盾学说,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坚持独立自主原则,努力克服党内的右倾投降主义思想;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基本原理,正确处理统一战线中的团结与斗争之间的关系,坚持以斗争求团结的原则,有力地捍卫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维护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内部团结;采取整风形式,在全党普及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把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上升为党的思想路线,使马克思主义学风思想在党内牢牢扎根;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正确地处理政治斗争、军事斗争与发展经济之间的关系,开展大生产运动,使我们党初步获得了领导经济工作的经验。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大学生关注的国家中,韩国一直名列前茅。中国大学生眼中的韩国是一个非常正面的形象。中国大学生对韩国的喜爱,反映了其内心深处对自己的传统文化的热爱和留恋,对这种优秀的文化传统在自己的国土上不断流失、在其他国家开花结果的现实的无奈和伤感。  相似文献   

17.
伟大的抗日战争,展示了中华民族不畏强敌、顶天立地的英雄气概,树立了敢打敢胜、再塑国威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爱国志士英勇杀敌,血洒疆场,光大了不畏强暴、为维护世界和平和人类正义事业而浴血奋战的民族精神;中国各民族人民和海外侨胞患难与共,生死同戚,弘扬了中华民族团结统一、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排除压力,独立自主,升华了中国人民不怕压,不信邪,愈挫愈奋的民族气节。  相似文献   

18.
武汉抗战时期是国共两党团结抗日的时期,国共两党及其领导下的政府都十分重视社会保障立法工作,这一时期的社会保障立法不仅有丰富的内容,而且在立法形式、立法原则等方面都有新的发展,充分体现了抗战初期的时代特点.探讨这一问题有助于加深对抗战法制史、社会史的认识,并对当代的社会保障立法实践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廖承志在抗战时期受命在香港设立八路军办事处,领导华南地区的抗日民族统一战 战工作。他极大地调动旅港文化人的作用,积极宣传中共的抗日政策,充分利用他的 社会关系,广泛发动港澳同胞、海外侨胞支援祖国抗战,并团结、扶持各种抗日武装。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的知识分子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抗战时期,毛泽东的知识分子思想逐步形成并多方面地展开,其基本内容包括:(1)知识分子的衡量标准——把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是否统一作为衡量知识分子的标准;(2)知识分子的阶级属性的判定——采用多元化标准将知识分子划入小资产阶级范畴;(3)知识分子的地位和作用——肯定知识分子在中国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4)知识分子的政策——纠正"左"的错误,坚持对知识分子的正确政策,是革命胜利的重要条件;(5)知识分子的人生价值观——为工农大众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